首体根据初次冬季奥运会全因素检测,
双奥遗产,无处不在
文|鄂璠
2021年4月6日,运动员在冰壶项目测试活动中。当日,“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冰壶比赛女子决赛和季军争夺赛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进行 (彭子洋/摄)
“创造奥运遗产越来越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目标,与通过体育构建更美好世界的愿景高度契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中文版在序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举办一届奥运会,其目的不仅是要实现办赛精彩,为广大运动员公平竞技、实现自我价值搭建平台,更大价值还在于为公众、主办城市、国家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带来更多可以长期受益的有形或无形的奥运遗产。”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以下简称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自《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
作为全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北京将如何创造双奥遗产?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会感受到这份遗产的魅力吗?会从中受益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了5位不同领域的专家,他们从不同角度,揭开了有形或无形的双奥遗产面纱。
2020年5月27日, 作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训练场馆之一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冰坛”竣工 (张晨霖/摄)
展现北京不断生长的力量
在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门户位置,一处冰上运动新地标崛起,这座外观近似六边形的建筑,就是被称为“冰坛”的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综合训练馆(北京2022年冬奥会短道速滑训练馆)。
从高空俯瞰“冰坛”,它就像一个冰壶的横剖面,而在首体园区总体规划规划师、“冰坛”主创建筑师卢鹏眼中,它和周围的国家图书馆、首都体育馆、首都滑冰馆、明代真觉寺等构成了一片遗产丰厚的区域,这些建筑“和而不同”,每一个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共同讲述着北京城的发展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现着城市不断生长的力量。
卢鹏是西安人,家对面就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众多古迹与近现代建筑精品构成的十三朝古都,给卢鹏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他选择了建筑学专业,2006年研究生毕业,考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开始向职业建筑师之路迈进。
2010年4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成功中标“冰坛”项目,当时在团队中担纲主创建筑师的正是30岁的卢鹏。他先是以巧妙新颖的前期方案为“冰坛”设计奠定良好开局,此后又历经16稿精心论证,出色完成“冰坛”所在首体园区的总体规划。
“首体园区的总体规划是一个充分利用奥运遗产的规划。”卢鹏介绍,比如首都体育馆,1968年建成,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承担过排球比赛任务,冬奥会期间,这里又将成为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的赛场。“能够被再次使用,本身就是对奥运遗产的传承。”
经过改造和新建,首体园区不仅满足冬奥会比赛及训练需要,更放眼长远的冰雪体育发展,成为集比赛、训练、科研于一体的冰上运动园区。
赛后场馆利用是每一届奥运会最直接、最显性的遗产。在新的世纪、新的时代,一位成功的建筑师不仅要善于将建筑设计与遗产保护巧妙结合,还应该满足城市发展传承与创新的迫切需要。
对此,卢鹏期望:“‘冰坛’在培育最高竞技水平的同时,更好融入首都群众日常文体生活中,让更多的人在这里接触冰雪运动,感受奥运遗产的魅力。”
“冰坛”是北京市内第一批立项动工的冬奥会新建场馆,于2017年5月开工,2020年5月27日通过主体竣工验收,也是第一个完工的北京冬奥会在京新建场馆。
1月2日,游客在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冰场滑冰
包容性社会也是“双奥”遗产
2017年9月,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还有近4年半的时候,北京冬奥组委在总体策划部设立了一个单独处室——遗产管理处。
这意味着,在申办和早期筹办过程中就融入遗产理念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遗产规划管理开始全面提速。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奥组委并没有单独的遗产部门,不管是国际奥委会还是北京冬奥组委,现在都更加重视遗产管理工作。
2019年,北京体育大学从若干竞标者中脱颖而出,承接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第三方专业机构研究和报告编制服务项目”。因工作需要,2021年正月初八,罗士泂以北京体育大学驻冬奥组委工作人员的身份,来到总体策划部遗产管理处报到。
罗士泂发现,遗产管理处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从场馆赛后利用、冰雪运动推广,到奥运人才培养、办赛标准创新,再到城市治理、区域协同发展。团队成员虽然分工各有侧重,但在实际工作中,对每一个环节都要关注到。
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遗产工作做到了超前谋划、统筹规划、贯穿筹办全过程。2019年2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发布,明确了北京冬奥会将从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七个方面创造丰厚遗产。
“七个方面的遗产区分看起来泾渭分明,却在很大程度上相互糅合、密不可分,最终以文化遗产的形式集中体现出来,并凸显出历史性、社会性与世界性三重特征。”从学术的视角,罗士泂对冬奥遗产工作进行探析。
“假如遗产具有类似人类一样的生命周期会怎样?”罗士泂抛出这样一个问题。他认为,遗产也将经历创造、产生、命名、确立的历程,在筹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过程中,“北京冬奥会文化遗产”的概念随之产生,并根植进每个人的心中、活跃在人们的生活里。
“如果说有冬奥文化遗产,是不是也应该有亚运会遗产、大运会遗产、青奥会遗产等等之类的概念?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思考体育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体育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罗士泂进一步提出。
在他看来,我们在看到有形遗产的同时,也应该去关注那些无形的遗产,尤其在北京这样一座“双奥之城”,以人为中心的,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包容性社会也算是一种“双奥”遗产。
给未来提供范本
从2012年1月1日到2020年1月12日,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北京冬奥宣讲团宣讲员侯琨用8年的时间,走遍了举办过冬季、夏季奥运会和青奥会的26个国家的47座城市。
每到一座城市,侯琨首先会去奥运遗产地参观,了解场馆的赛后利用、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及使用情况等;之后每座城市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他也不会错过。在他看来,这是讲述奥运遗产故事的最重要场所之一。此外,他还会去拜访当年参与过奥运会的人或者组织。
“这三项工作都与遗产相关,我做这些是为了把当地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的人。”侯琨说。
走过的国外城市中,美国洛杉矶和德国柏林的奥运遗产利用令侯琨印象深刻。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修建于1934年,1936年作为第11届夏季奥运会主场馆投入使用。会后经改建,经常承接大型足球比赛、演唱会等活动。柏林相当重视奥林匹克体育场的史迹元素,奥林匹克钟楼及马拉松之门等主要建筑均被保留下来,成为当地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虽然国外许多城市的奥运遗产保护和利用方式都值得称道,但侯琨最为赞赏的还是北京对于奥运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东四奥林匹克社区,把奥林匹克精神和社区建设相融合,是老百姓身边的奥运遗产利用典范。现在社区里经常举办迷你马拉松胡同跑、冬奥知识大讲堂、冬奥项目体验、冬奥知识比赛等特色活动,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助力北京冬奥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惊艳世界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会后成了市民的戏水乐园。北京2022年冬奥会,‘水立方’又将变身‘冰立方’,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泳池上架设冰壶赛道的奥运场馆。让奥运会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创新和革命,为以后的奥运会主办国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和参照,这也是一种遗产。”
“还有既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现在又在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服务的‘双奥人’,通过举办奥运会而传递的精神和价值观,这些都是宝贵的遗产……”
谈及北京奥运遗产,侯琨有举不完的例子,在他看来,北京冬奥遗产工作一定会给国际奥委会和未来的奥运会主办国提供一个值得借鉴的范本。
2019年12月30日,一列复兴号列车行驶在崇礼铁路张家口市下花园区路段。当日,崇礼铁路与京张高铁同步开通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后,我国冰雪运动发展进入快车道。在《遗产报告(2020)》向全球发布之际,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体育总局冬运中心主任倪会忠向媒体介绍,通过深入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冰雪运动实现全国覆盖,“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将成为北京冬奥会为我国冰雪运动留下的最重要遗产。
“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为何如此重要?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江红分析:在后奥运时代,以奥运遗产产业化发展来推动“冬奥+”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就是“冬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底座。
刘江红长期关注文化产业政策、数字文化产业、文化旅游融合等领域,在她看来,文旅产业的发展一定要有消费基础,无论是对于冰雪文化的推广,还是对于由冰雪运动形成的可持续性旅游目的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都是一个不错的消费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文旅产业还需要注重创新化、主题化、极致化、情感化和体验化,以进一步吸引人、留住人。
比如说情感化,奥运赛场上的夺冠场面常常唤起许多人的民族自豪感,在未来的文旅开发中,可以通过奥运遗产来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保护和利用好奥运遗产,除了对奥运设施进行开发外,也要关注奥运设施周边的区域,在大区域中进行统一开发,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主办城市和地区留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遗产,使广大人民群众长期受益。”刘江红说。
近期,《北京奥运遗产传承研究》正式出版,书中建议针对文献遗产和数字资源建立北京奥运记忆数字资源库,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档案的全面收集、集中管理和长久保存,并向社会提供开放,该建议受到各界广泛关注。
这部专著的主要作者徐拥军本行是档案学,奥运研究算是“副业”。2004年至2007年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他师从冯惠玲教授。正是这段求学经历,让他成为了一名“双奥人”。冯惠玲教授是我国著名的档案学家,那时她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兼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
现在徐拥军的身份是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北京研究基地执行主任、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在他看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相比,在奥运遗产全面规划管理方面主要有三个变化。
一是奥运遗产官方文件的可遵循。2008年北京奥运会执行的是“奥运影响总体评估”(OGI),当时确立了多达171个评估指标。直至2018年,国际奥委会发布全新的奥运遗产框架——《遗产战略方针》,它与《奥运会可持续发展报告》一起成为奥运会主办城市确定、汇报、分析和评估奥运遗产的主要框架。“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第一个以《遗产战略方针》为框架记录、分析和总结奥运遗产的冬奥会。”
二是北京冬奥遗产的提前规划。依照《遗产战略方针》,《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于2019年发布,成为北京各项冬奥遗产建设的行动指南。
三是北京冬奥遗产布局和效益辐射的广泛性。为促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北京2022年冬奥会设置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大主赛区,形成的遗产是一种区域性愿景,规划管理远比2008年北京奥运会遗产复杂。“为提升中国整体冰雪运动水平实施的‘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效果显著,这也是冬奥会遗产效益向全国辐射的结果。”
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彰显了中国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国担当,徐拥军相信,既然奥运遗产是一种愿景,广大民众必将从中获益。
奥运+春节:文明交流互鉴新盛景
在今天脆弱、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奥运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成为多元化世界中全人类希望、和平和团结的有力象征。
文|娄晓琪 文明杂志社社长
1月12日,工作人员在展示点燃冬奥倒计时系列纪念章。当日,“冬奥闹新春”——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年货节在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开幕(肖艺九/摄)
2022年北京冬奥会已经进入倒计时最后阶段,中国将向世界呈现“春节的温暖+冬奥的激情”。
2022年2月春节期间,第24届冬季奥运会将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大赛区举办。春节与奥林匹克这两大盛典相遇,是人类难得的文明缘分,是多彩中华文明和多元世界文明融合共享的世界盛会。
放宽历史的视界,我们可以说,起源于古希腊的奥林匹克文化与起源于中国的长城文化、春节文化相聚,昭示着东西方文明必然相映相通、相遇相聚、相知相长的历史进程,也是建构人类文明共同体的历史机遇和未来趋势。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将谱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新篇章,呈现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对话新盛景。
《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Ⅲ》封面(文明杂志社供图)
历史性盛会
公元前776年,古希腊举办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进入轴心文明时代。公元前104年,中国颁布《太初历》,定岁首为春节。2022年中国第2126个春节期间,第24届现代冬奥会于北京开幕,“奥运+春节”成为世界期盼美好、一起向未来的盛典。
作为第一个同时举办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中国北京把处于两条平行线的夏奥会和冬奥会连接在一起,使参加两类运动竞赛的奥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员们相聚为一家,这对于整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都至关重要。
从1892年至2022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30年发展历程中,《奥林匹克宣言》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点。1892年11月25日,顾拜旦在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发表了这份改变历史的著名演讲,他在演讲中呼吁:“实现一个以现代生活条件为基础的、伟大而有益的事业: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从此,《奥林匹克宣言》影响世界。
1908年,《天津青年》提出著名的“奥运三问”:中国何时能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中国运动员何时能得到一枚奥运金牌?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这三个标志性的呐喊,表达了急剧变革的中国渴望融入世界的声音。从1908年到2008年北京夏奥会,我们用100年的时间回答了“奥运三问”。
2008年8月,第29届夏季奥运会的圣火在北京点燃。北京成功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悠久文明的魅力和古老北京焕发的青春活力,中国以开放自信的姿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和东西方文明对话。
2012年8月,文明杂志社推出“《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系列(以下简称“奥林匹克文化长卷”)。
2013年5月,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给“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Ⅱ”的序言中评价:伦敦奥运会期间,由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与《文明》杂志联合主办的“《奥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传播活动”,成功推出“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Ⅰ”。这一活动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的一次创举,它以北京为中心和起点,以《奥林匹克宣言》为载体,将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为推动奥林匹克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一起向未来
2020年,全球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使世界经济动荡、社会纷争四起,人类的共识遭到考验,所有大型的聚会也陷入停滞,但是人们重聚的希望从未熄灭。
2020年东京奥运会在举步维艰中坚持下来,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的脚步未曾停止,这都是人们希望再次重聚的证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在浓浓的祥和喜庆团圆的中国春节氛围中,举办一届成功的冬奥会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心愿,更是世界人民的期盼。
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言:“我们都意识到在这次疫情中,体育是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也认识到体育在凝结整个社会团结方面有多重要,体育是社会的一个纽带。”
巴赫表示,尽管面对疫情影响,北京冬奥会筹备工作进展十分顺利,“这几乎是一个奇迹。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应对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这些挑战不限于新冠疫情和未来的健康风险,而是关于如何实现人类整体的可持续发展。”
时值冬奥会召开前夕,“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Ⅲ”进入设计出版的最后阶段。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为本书撰写的序言中说到:奥运会通过体育运动使人们聚集在一起,弘扬卓越、友谊、尊重和团结的价值观。奥运会是全人类的一次伟大团结的聚会,给全人类带来对更美好未来的期待。在今天脆弱、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奥运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成为多元化世界中全人类希望、和平和团结的有力象征。
为了更美好的世界,北京冬奥会“春节+奥运”将成为奥林匹克推动东西方交流的文明纽带,全世界将携手“一起向未来”。
来源: 新华社
-
首体根据初次冬季奥运会全因素检测, 2023-10-08
-
首个退伍军人主题话剧表演《兵心》:退伍军人演老兵 阐释单纯“兵心”,退役军人情景剧 2023-10-08
-
首个全方位标准纪委工作的基本性党内法规——详细说明《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条例》, 2023-10-08
-
馒头该不该放冰箱冷藏,馒头放冰箱冷冻保存回致癌吗?,馒头放冰箱冷冻有没有什么害处 2023-10-08
-
馒头糖线好玩吗 馒头糖线玩法简介, 2023-10-08
-
馒头糖线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8
-
馒头精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8
-
馅饼堆恶作剧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8
-
饲蛇者泽斯库的蛇宠中,红色的那一条的名字是,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