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龙港市委市政府原常委会、市委市政府基层治理联合会原负责人陈普普通通贪污受贿一案判决,
12年湖北农民翻新祖宅,发现一本日记惊动中央:我是女英雄的后代
自我国明代开始,认为只有儿子可以传宗接代和增加劳动力,而女儿不仅要嫁人,还要赔上一份嫁妆,所以养女儿就如同给别人家养媳妇,不管是有钱人家还是穷人家都会把女儿送给别人家或者卖给别人家当童养媳。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这种“童养媳”的恶习却更多地发生在社会底层的穷苦人家。
因为在旧社会很多贫困人家无力抚养儿女,又因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所以他们便会把女儿从小送给别人当童养媳,而收养人家大多也是贫穷人家,因其无力为儿子娶妻,便会在儿子很小的时候就为儿子收养或者买回来一个童养媳,待其到了嫁娶年龄后,便让她与儿子成婚,这样不仅解决了儿子的终身大事,更给家里增加了一个劳动力。
我们的双枪女英雄“贾春英”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穷苦人家,并在其8个月大的时候被父母送予他人做童养媳,4岁的时候便开始没日没夜的为婆婆家劳作。可是面对命运的不公,贾春英不曾向其低头半分,她不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更是成为了后来的“双枪女英雄”。
然而待到全国解放后,我们的女英雄却选择功成身退,回到农村过起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老百姓生活,直到2012年,她的孙子潘平在整理她的遗物时,才发现了她的特殊身份。揭开了她传奇的一生。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女英雄选择激流勇退,抛弃了高官厚禄回归田园,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呢,她又有怎样传奇的一生呢?
出生穷苦,反抗命运
贾春英1912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陶港贾村的一户穷苦人家,由于家境贫寒,父母重男轻女,她在8个月大的时候就被姑妈倪氏抱作童养媳,当她刚刚4岁的时候,就不得不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和劳作。
尽管没日没夜的劳作让贾春英身心疲惫,肉体和精神饱受折磨,但是贾春英却从不抱怨,因为她觉得这就是她的命。
然而这样的命运却在她13岁那年被打破了。
1925年春,贾春英像往常一样上山砍柴、打猪草喂猪,临近傍晚的时候,贾春英才背着山柴和一筐新鲜的猪草顺着山路回家,然而只顾着低头干活的她,却没有注意到天空早已乌云密布,没过一会就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贾春英很快被浇成了落汤鸡。
这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并没有阻止贾春英的步伐,反倒让她加快了速度,因为回家晚了不仅没饭吃,恐怕还要挨一顿毒打,然而大雨却让她失去了视线,脚下一滑,她瘦小的身材就被背上沉重的山柴带飞了出去。
贾春英瘦小无肉的身体在山坡上滚了几圈才停下来,当她勉强睁开眼睛的时候,她身旁却站了一个书生一样的年轻人。
原来这人叫罗冠国,是贾春英的表哥,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员,而他此次来到石云村的目的,正是受了组织安排来宣传先进思想和发动群众投身革命。
罗冠国每日都在为反帝革命奔走呼吁,可他自己的亲人却正在饱受封建压迫之苦,这让他心头一酸,二话不说背起了贾春英就直奔姑妈家,然而让他心痛的是,贾春英轻的像一片羽毛,这不仅让他怀疑他的背上真的有个大活人。
将贾春英安顿好后,罗冠国据理力争质问姑妈:“为何逼13岁的表妹上山砍柴?”而姑妈自然是极力为自己辩解。正在两人争吵得不可开交时,贾春英却对表哥劝说道:“我是自愿上山的,不是姑妈逼的,自己又不是千金大小姐,穷苦人家的孩子只有吃苦的命”。
一听到“命”这个字,罗冠国的内心一震,他看着这个明显营养不良,皮肤黝黑的小姑娘忍不住问道:“你的命为何这样?”
贾春英疑惑的望着表哥,自卑的说道:“我命苦呗”。
罗冠国听后,长叹一口气说道:“不是你的命苦,而是你不能掌握自己的命才苦;还有你不懂得跟命运斗争。”
贾春英听完这句话更疑惑了,她痴痴地问道:“还能跟命斗争,我不懂”。
罗冠国心疼地拍了拍贾春英的头说道:“不懂没关系,我教你,我每天在后山祠堂组织开会,你也来听听,到时候你就懂了“。
自此以后,贾春英便借着上山砍柴、打猪草的机会,来到祠堂听表哥讲课。
在表哥的影响下,贾春英明白了很多真相,也看清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并决心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毅然决然的丢掉手里的裹脚布,拿起了刀枪,为社会的不公呐喊。
同样是在1925年,阳新县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小组在龙港成立。这为像贾春英一样敢于反抗命运的穷苦大众指明了方向。而贾春英此时已经是石云村妇女运动的骨干,她没日没夜地奔走在村里,呼吁那些裹小脚的封建妇女们看清真相,敢于像她一样为自己反抗命运。
贾春英的革命热情和出色完成工作的能力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
1927年3月,罗冠国将贾春英等一众革命青年召集到一起,站在党旗下向他们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纪律和任务,并问他们:“加入党组织怕不怕?”,大家异口同声地喊道:“不害怕!”。
一夜之间,贾春英似乎焕发出新的生命,个人的命运将与这个国家、民族、社会紧紧相连。
然而就在贾春英入党不久后,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事件,篡夺革命胜利成果,一时间全国掀起了反革命暴动。
在湖北省,国民党独立14师师长夏斗寅,受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影响,紧随蒋介石的步伐,率部在宜昌公开叛变革命。
6月6日,夏斗寅窜入阳新县,烧毁党部、农协,大肆抓捕共产党干部和革命同志,并对共产党员和革命者施以种种酷刑,诸如灌辣椒水、烟熏火烤、割耳朵、挖鼻子……,惨绝人寰,灭绝人性。
面对敌人的清剿,我共产党员没有丝毫畏惧,阳新县委果断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反抗,然而在血战了10余个日夜后,终因寡不敌众,实力悬殊,武装反抗遭到血洗。
此时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贾春英还没有机会上战场,但革命人民不怕一切艰难险阻、不怕一切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却深深鼓舞着她。
也正是在这之后,贾春英开始拼命锻炼身体、学习武术、强健体魄,没过多久,16、7岁的她不仅马术精湛,双枪更是百发百中,这也让她成为了日后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双枪女英雄。
双枪女英雄
1930年初,贾春英随阳新县委书记罗冠国在阳新与瑞昌边界的田家庄召开群众大会。
当地反革命力量指派地痞流氓搞破坏,贾春英见状,三下五除二将流氓打倒在地,现场群众拍手叫好,都被这个小姑娘的身手震撼到。随即她在当地建立农会、妇救会,同时用大刀、长矛组建农民赤卫队,并包围各个保,收缴了保丁的枪支,武装了赤卫队。此举,在当地群众中产生巨大的影响,群众们都称赞她是“双枪女英雄”。
同年,18岁的贾春英被任命为中共鄂东特别委员会妇委会书记,这是贾春英首次进入特委领导机构。
1931年面对国民党的大围剿,贾春英临危受命,被派往江西的瑞昌、武宁和赣北地区巡视指导,重建党组织。面对复杂的形势,贾春英没有气馁,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到1932年5月,瑞昌苏区的党员数量达到1200余名。
1934年,由于国民党军进行疯狂的第五次围剿,洞庭特区失陷。而为了保持洞庭特区和党组织的联系,贾春英所带的工作队便负责传递情报、运送物资的工作,在那样的艰苦条件下,贾春英在敌人的炮火中一次次的完成了危险的任务,并得到了省委领导的称赞:“贾春英所领导的队伍是一支有纪律、能吃苦、能战斗工作队。”
1935年,贾春英已经23岁,这个年纪在她的老家早已是当妈妈的年纪,而贾春英为了工作,拒绝了众多优秀指战员的追求,然而爱情来到的时候,再心若磐石的人,也会打开心扉。
他叫潘涛,不仅和贾春英同岁,还和贾春英是老乡,也许这就是缘分。
虽然两个人心意相通,彼此相爱,然而作为两名无产阶级共产党员,他们坚信先有国,再有家。
被捕入狱,嫁人生子
1936年10月,贾春英与苏维埃政府主席彭一湖一起运送物资回根据地的时候,遭到国民党的埋伏,部队伤亡惨重,面对突发状况,贾春英立即烧毁随身携带的文件,然而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彭一湖突然将枪指向了她,并命她将文件和银元交出来,面对可耻的叛徒,贾春英怒不可遏,顺势倒地回手一枪,击中彭一湖左手。但彭一湖右手的枪已经顶在了她的脑袋上,在这危急时刻,贾春英和彭一湖扭打在一起。
只听一声枪响,子弹擦着贾春英的脑袋飞奔而去,贾春英的脑子被震得嗡嗡直响。
当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在国民党的监狱里。
此时国民党的政策是诱降为主,而她的身份叛徒早就招供,为了让贾春英开口并签署投降书,国民党不仅治好了她的伤,还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还时不时得派出一些叛徒来劝降她,然而面对高官厚禄得诱惑,贾春英对党的忠诚没有丝毫的动摇。
国民党特务使尽了浑身解数,也不见贾春英开口,于是凶相毕露,动用酷刑,将贾春英打得遍体鳞伤,试图彻底摧毁贾春英的意志。只是这些酷刑对自小饱受人间疾苦的贾春英而言,都是徒劳。
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7月20日浏阳谈判中双方已就释放一切关押的政治犯达成协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这时候贾春英已经在监狱里被关了9个多月,而外面发生的一切她都不知道,她只知道特务们已经不来提审她了,饭菜也变好了。
这天特务们突然打开监狱大门,将贾春英等人释放,当她在监狱门前见到潘涛后,她才了解到当前的形势,出狱后的贾春英在潘涛的护送下来到平江县嘉义镇省委的驻地,在经过组织甄别和审查后,贾春英重新回到组织的怀抱。
在经历过一次生死离别后,1937年12月,贾春英和潘涛顺利成婚。
功成身退,归隐山林
1940年2月,贾春英和潘涛的儿子呱呱落地,为了让丈夫能够第一时间听到喜讯,她立即通过渠道通知潘涛这一好消息。
然而此时潘涛却在一线作战,并没有收到这条喜讯,他所在的部队为了阻断日军在长江上的交通线,越过了鄂南的金水河向嘉鱼沿江挺进。3月初,潘涛率领的游击队与日军遭遇,在经过5天5夜的拼杀后,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潘涛的头颅被日军残忍地割下,挂在了河边的树上,时年28岁。
贾春英没有等到丈夫的归来,却等到了丈夫的死讯,伤心欲绝的她恨不得随丈夫而去,然而看着还在襁褓里的孩子,她发誓一定将他们的孩子抚养成人。
1949年5月17日,阳新县解放后,贾春英因为多年的战斗生涯所形成的疾病让其苦不堪言,便被迫辞去了政府工作,一个人默默的回到老家,成为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1984年贾春英病逝。生前从未享受过红军失散人员待遇,也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
直到28年后的2012年,贾春英的孙子潘平在整理老人的遗物的时候,才无意中发现老人留下的日记,这才知道奶奶的另一个身份。
李白的《侠客行》里有四句诗用来形容贾春英再适合不过:“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
浙江龙港市委市政府原常委会、市委市政府基层治理联合会原负责人陈普普通通贪污受贿一案判决, 2023-10-08
-
浙江金华市域城市轨道试坐 丽水市、义乌市完成一轨直达, 2023-10-08
-
浙江遂昌:清查密接和次密接者均为呈阴性, 2023-10-08
-
浙江较大风力发电新项目并网 助推电力能源稳价,浙江省风能发电 2023-10-08
-
浙江象山一木船捕获野生大黄鱼超2000Kg 卖价近四千万, 2023-10-08
-
浙江诸暨:数据颠覆式创新“枫桥经验”,“万条线”揉成“一股绳”, 2023-10-08
-
浙江苍南警察查获超大互联网售卖精麻药物案, 2023-10-08
-
浙江自贸区发展趋势怎样“鼓舞士气”?当红游戏玩家跑更新速率, 2023-10-08
-
浙江缙云九旬老党员20很多年责任为农村老年人剪发, 2023-10-08
-
浙江统一国有资产处置买卖数字化平台“浙交汇处”完工,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