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单月出口值再创新高 重心点仍在内地,台湾出口上半年或创14年最大降幅
破防!出口,跳水了
作者:子非鱼
01 | 出口,再次跳水
2022年8月,华为掌舵人任正非发表了一份内部讲话《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提出:
全球经济将面临着衰退、消费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渡过未来三年的危机。“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我们要看到公司面临的困难以及未来的困难,未来十年应该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历史时期,全球经济会持续衰退。那么消费能力会有很大幅度下降,对我们产生不仅是供应的压力,而且还有市场的压力
这几句话,如同暮鼓晨钟一样,惊醒了多少山河名利客。在当时掀起了一片舆论波浪。
但网络的记忆都只是一瞬间的,在那之后,任老的这个警告,大家似乎都淡忘了,尤其是在去年年末防疫措施放开之后,宏观大环境的改善让很多人忘乎所以,意味又一波高潮要来。
所以,我们才有了一季度中心城市楼市上演的小阳春。但随着一季度和四月份的各项宏观数据发布,让很多人大彻大悟。
6月7日,国家海关总署发布了5月份的出口数据:
以人民币计价,5月份单月出口1.95万亿元,同比增长0.8%;以美元计价,5月份出口283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7.5%。
这是继3月份出口转正之后,时隔两个月,以美元计价再次下跌。
02 | 分产品、分区域看出口
分产品来看,5月份重点商品出口中,绝大多数都在下跌,其中手机、集成电路出口跌幅最大,同比下跌了25%以上。
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拉帮结派,发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控制半导体产品向中国大陆地区的出口。
在中美对抗升级的大背景下,美国现在是既不想先进的芯片卖入中国,限制我们的科技发展,同时也限制我们的芯片出口,不让我们有资本去研发芯片生产的技术。
出口涨幅较大的有汽车、汽车零部件、船舶、成品油。三月与四月的出口能够实现扭转,主要就是靠这些产品拉动。
分地区来看。
我们首先看看一季度的数据。
今年前两个月,以美元计价,内地对香港的出口大幅下降了23.5%,对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的出口,下降均超过了21%。对法国、中国台湾的出口下降了接近20%;对德国、新西兰、英国的出口,下降了14%到16%。
如果把欧盟国家绑在一起看,1到2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了12.2%。出口增长的地区只有东南亚、澳大利亚、俄罗斯和非洲。
3月份大体亦是如此,只是对拉丁美洲的出口增速由负转正。
再看前5个月,对德国、荷兰、法国、英国、意大利、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出口仍在下降。
对日本、加拿大、越南、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西兰、韩国、印尼等国家与地区的出口也在下降。
只有对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拉丁美洲、非洲的出口在正增长。
尤其是对俄罗斯的出口,同比大增了75.6%。
对俄罗斯出口大增,很容易理解。如今的俄罗斯被全世界围堵,没有更好的进口渠道,只能选择中国。
整体来看,我们对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出口仍在不断缩水。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2022年年末数据显示我们对美国的出口占出口比重15.6%,对欧洲出口占比16.2%。
欧洲是我们最大的出口地,其次是东盟,其次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出口占比合计15.4%。
可以汇总一下,前五个月出口下降的地方包括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占我们出口比重的51.7%。
足可见,我们的出口压力有多大。
其实,5月份的出口难以维持正增长是可以预见的。因为三四月份的出口转正,主要是压缩工业生产品利润所致,但是这种模式无法持续。
4月份财新网就提出,工业生产、投资表现低于预期,房地产投资降幅再度扩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低于经济增速,加之部分数据之间并不匹配,市场普遍认为近期出口、消费、房地产改善的可持续性存疑。
如今,这个预测果然应验了,这无疑会加大我们的经济复苏压力和就业压力。
出口、消费与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7.1%,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2022年,最终消费支出超过6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32.8%,拉动GDP增长1.0个百分点。2022年,资本形成总额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0.1%,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
出口去年对经济的贡献率17.1%,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同时,出口也是就业的关键支柱之一。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外贸行业带动了1.8亿人就业。
03 | 三大不确定性
随着出口再次转负,我们今年的经济复苏任务重,面对三大不确定性:
第一,制造业步履维艰。
国家统计局前几天公布了5月份的制造业PMI指数,48.8,持续两个月跌破50的荣枯线。其中大型企业PMI在荣枯线以上,有修复迹象,而承载大量就业的中小企业属于哀鸿遍野。
所谓制造业PMI指数,是指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通过对企业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一些跟供应、生产及销售相关的问题,最后统计而成的指数。以50为荣枯线,如果PMI超过50,说明这个月认为情况更好的人多,经济可能在向好的发展;相反要是PMI低于50,就说明经济可能在变差。
除了PMI指数不好看外,工业利润更是不忍直视。
第二,出口前景不明。
内需与出口,合计起来就是消费总需求。内需方面,一直在底部徘徊,出口本来看到了希望,但也是微弱的烛光,如今出口再次转负,会加大我们的消费复苏压力。
而消费复苏压力又会传导给制造业。逻辑很简单,产品只有卖出去,工厂才能有钱赚,有钱维持运转,若滞销,库存积压,企业利润会面临进一步缩水,裁员压力会更大。
第三,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数据,整体调查失业率虽然有所下降,已经降至5.2%。但是,16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则创下了历史新高。
而且,这还是只是调查失业率,全国到底有多少人失业,这是个很微妙的数据。
近日,清华大学环境资源能源法学研究中心主任王明远教授发表的一篇文章《到底有多少青年人失业》,引发全网热议。在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几个关键数据:
第一,2020年和2021年每年大约有200万应届生找不到工作,占总数的15%。而2022年直接翻倍,超过400万,约占总数的30%,预计今年这个数字会超过500万。
第二,企业裁员、中小微企业批量注销导致的失业人群规模庞大。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缴纳人数计算,全国在岗全职职工约3.5亿,也就是说,至少有3500万以上在岗人员失业,即便仅计算青年失业人数也大概有2500万左右。
第三,如果不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未来5年每年继续积累500万青年失业人员的话,意味着到2028年,社会将积压5000万左右的青年失业人员。
待业与失业人群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如何解决?
人社部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1300万人。
去年我们超预期完成了1200万人左右的就业,今年定下的目标是新增1200万人左右的就业。
以此来看,新增的就业目标远达不到需要就业的人群规模。这个问题,非常棘手。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所以在今年几个重量级的会议上,再三强调要稳定就业。
但想稳定是一回事,能否稳定是另一回事。总而言之,风急浪高,大家坐稳吧,想尽一切办法给自己增加确定性。
-
中国台湾单月出口值再创新高 重心点仍在内地,台湾出口上半年或创14年最大降幅 2023-10-06
-
中国台湾六旬炒茶师的海峡两岸“茶缘”, 2023-10-06
-
中国台湾中低收入家中对顾客价格指数增涨“分外观后感”, 2023-10-06
-
中国台湾东部地区水域发生地震 全台及福建省有震动, 2023-10-06
-
中国台湾专家教授与刺梨果的历险之行, 2023-10-06
-
中国台湾一架战斗机在嘉义外海失去联系, 2023-10-06
-
中国台湾“二叔”心系内地农牧业:“谁不愿自己家越变越好”, 2023-10-06
-
中国台湾2021年新生儿数量创厉史最低 人口数量持续三年持续下滑, 2023-10-06
-
中国台湾2021年对内地貿易依赖度42.3% 内地仍为中国台湾较大出入口销售市场, 2023-10-06
-
中国台湾1至10月接内地订单金额同比增加逾三成,台湾2月对大陆出口持续增长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