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台湾六旬炒茶师的海峡两岸“茶缘”,
人物|跨越海峡的茶缘
冬去春来,梅江区大大小小的茶园已传来春天的气息。天空一碧如洗,湛蓝下是惹人的绿,嫩叶耐不住寂寞,早已窜上干枯的枝头,迎风生长。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土壤肥沃,好山好水为梅江区加快推动省级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提供了广阔的生态舞台。目前全区茶叶种植面积约2.5万亩,大山里的茶企、茶农走上越来越广阔的致富路。
在茶园中,不乏青年人的身影。梅江区良好的营商环境,人文相通的丰厚历史底蕴,让不少台企台商投身其中投资兴业。这其中有不少台湾青年,他们在梅州这片热土追梦、筑梦、圆梦,与世界客都结下了不解情缘。
用茶艺之美浸润生活之美
台湾桃园青年谢绮婷与梅州的渊源很深。
谢绮婷的母亲在上世纪80年代嫁到了台湾,2013年,20岁的谢绮婷又因为一段姻缘,回到了梅州。与丈夫在梅州结婚后,夫妻俩成立梅州市源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公司”),以梅江区西阳镇桃坪村为创业基地,种茶制茶,精深加工创品牌,延长产业链开发便捷旅行茶装备、帐篷露营等农旅融合产品。
初见谢绮婷,是在2017年3月梅江台湾农民创业园主办的“春茶开采节暨海峡两岸茶产业发展论坛”活动现场,她既是参加活动的企业代表,又是现场茶艺表演者。
一头浓密的长发,一袭飘逸的中国风长裙,她姿态优美,动作柔和,手法娴熟,让大家领略到了茶文化的美。“我是从数年前开始接触茶艺的,那时梅江台创园请台湾茶艺老师过来授课培训,从那以后,我便被茶艺之美所吸引。”她略带羞涩地说。
谢绮婷进行茶艺表演,展示嘉应茶文化的韵味和魅力。受访者供图
谢绮婷也许不曾想到,当时出于好奇习得的茶艺,让自己今后在推广梅州茶文化时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谢绮婷和几个志同道合的姑娘组建了一个茶艺表演队,经常受邀参加梅州本地举办的茶文化节、水果节、楼盘开幕等活动,展示中国茶道的韵味和魅力。2019年5月,在杭州举办的第三届国际茶叶博览会上,她不仅带了自家生产的梅江好茶参展,还代表梅州在该届茶博会现场向国内外友人展示精湛的茶艺。
谢绮婷看起来文艺范儿十足,似乎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然而撸起袖子,又是一个十足的“女汉子”。
创业阶段,在梅江区西阳镇桃坪村800多米的高山上,谢绮婷跟家人、工人在公司茶叶基地里劳作,她种茶苗、摘茶叶、炒茶、包装茶叶,设计茶叶内外包装,搭露营帐篷,样样信手拈来。
多年来,谢绮婷坚持注重茶叶的种植管理、制茶水平和茶叶品质,创新改良茶产品的类型,陆续推出绿茶、红茶、乌龙茶、金花茶、速泡茶等茶产品,特别是“柏宫源”绿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品质高,品相好,该茶产品先后荣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交会金奖、“粤茶杯”广东省第十三届茶叶质量推选活动绿茶类银奖、广东省十大名牌农产品、广东十大好春茶、2022年梅州“客家炒绿茶王”等荣誉。
近年来,伴随着露营文化的兴起,作为年轻人的她,也迅速抓住发展契机,与丈夫一起动手设计,在西阳镇桃坪村自家茶园内打造了占地面积约8亩的露营基地。她还与时俱进利用社交软件扩大宣传,露营项目一经推出,就收获高涨的人气,帐篷常常被全部订满。
在露营基地,她和丈夫热情向客人提供自己生产的嘉应茶以及当地农户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知名度,助力农户增加收入。如今,公司的露营基地经营日趋成熟,成为梅江区乡村旅游的“网红打卡地”。
公司发展向着多元化方向前进,创业的历练和事业的成功,让谢绮婷的人生更加多姿多彩,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美好。对于目前的生活状态,谢绮婷感觉很幸福。“我现在是蜜罐里的人,嫁到梅州之后,公公、婆婆、老公待我非常好,现在全家人对公司的发展前景也充满信心,客家茶飘香,我的生活也飘香。”谢绮婷说。
两代台商接力到梅州开荒种茶
台湾青年彭瑾瑜来梅州创业定居,是因为他的父亲。
他的父亲名叫彭德胜,家在台湾客家大县苗栗县,祖籍蕉岭。说起来,彭德胜之所以来梅创业,还是数次寻根之旅促成的。
2003年初,出于对茶文化的爱好和研究,彭德胜选址梅江区西阳镇明山嶂作为创业基地。在当地政府和村委的协调下,他承包了梅江区明山嶂的“上炉肚”山头,当起了“拓荒牛”。
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彭德胜硬是铲平了山头,开出了一条条齐整的茶带,种上了台湾特色茶种青心乌龙、青心大囿和台湾樱花品种斐寒、富士、吉野、八重等。这一干,就是十年。
2022年11月,台湾媒体采风团实地考察彭瑾瑜(右一)的茶园基地。受访者供图
2013年初,正在台湾攻读机械工程学的彭瑾瑜,首次来到梅州。在父亲一锄一镰一铲开垦出来的种茶基地住了几天后,看到地势高耸崎岖的路况、繁杂的农务下父亲消瘦的身影,彭瑾瑜实地体会到了父亲创业的辛苦与不易,随即产生了来梅州支持父亲的想法。
数月后,彭瑾瑜完成了硕士学业,毅然来到了明山嶂,接过父亲手中的棒,努力把茶园做大做强。
相比起老一辈的传统种植观念,彭瑾瑜更注重在茶叶的加工营销方面下功夫。采茶时节,他研究茶叶书籍,以便掌握最佳采摘、晒青时间,并邀请台湾制茶专家来梅州指导他杀青、揉捻、烘焙等制茶工艺。农闲时候,他就到明山嶂周边所有的茶场都去走一遍,跟茶农交流种茶制茶心得和经验,甚至还跑到福建武夷山、福建安溪、饶平乌岽山、梅州各县区种茶基地参观学习。不仅如此,他所学专业也有了“用武之地”,自己拉厂房电路、盖大棚、焊接钢架、修理卡车、修理和改良制茶机械等,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支出。
如今,彭瑾瑜在梅州已打拼了将近10年。他用地道的台湾茶种、纯正的台湾制茶工艺,制作出了香型独特、汤色漂亮、茶底醇厚的台湾特有的青心乌龙茶、东方美人茶等,在梅州的茶产品中独树一帜,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每次茶叶一制好,很快就被熟客订购一空,供不应求。一片片的绿叶子,变成了“金叶子”,彭瑾瑜感到很有成就感。
经过近20年的父子接续精心管理,茶叶基地里的樱花也长势喜人,每年春季,都会开出红的、粉的、白的花朵,山坡上花团锦簇绚烂多姿,与绿油油的茶园相得益彰,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赏花观景,或者在茶园里露营。而彭瑾瑜的勤劳肯干、憨厚老实、谦虚好学也得到了茶业同行和当地农户的认可和欣赏,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小彭老板”。
2016年,彭瑾瑜的大儿子在梅州出生。自此之后,彭瑾瑜更加努力工作,每周在山上待三四天打理茶园以及新开发的农旅拓展基地。
2021年12月,二儿子也降临。“孩子们的到来给了我生活的喜悦,也增添了工作的动力。每当看到两个可爱的儿子和贤惠的妻子,就觉得再辛苦都值得。”彭瑾瑜说。
这十年来,有不少台湾考察团到他的茶叶基地参观。彭瑾瑜总会用亲身经历,告诉他们梅州的巨大变化,还有自己在梅州感受到的关怀温暖以及惠台政策给在梅台青带来的益处。
“我很感激来到梅州,在这里我收获了满满的乡情、亲情、爱情和友情。”彭瑾瑜真诚地说,“我习惯了在梅州生活,我的茶树、樱花树在山上扎了根,我的心也在梅州扎下了根。”
【来源】南方日报·梅江视窗
【文】杨丽君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中国台湾六旬炒茶师的海峡两岸“茶缘”, 2023-10-06
-
中国台湾中低收入家中对顾客价格指数增涨“分外观后感”, 2023-10-06
-
中国台湾东部地区水域发生地震 全台及福建省有震动, 2023-10-06
-
中国台湾专家教授与刺梨果的历险之行, 2023-10-06
-
中国台湾一架战斗机在嘉义外海失去联系, 2023-10-06
-
中国台湾“二叔”心系内地农牧业:“谁不愿自己家越变越好”, 2023-10-06
-
中国台湾2021年新生儿数量创厉史最低 人口数量持续三年持续下滑, 2023-10-06
-
中国台湾2021年对内地貿易依赖度42.3% 内地仍为中国台湾较大出入口销售市场, 2023-10-06
-
中国台湾1至10月接内地订单金额同比增加逾三成,台湾2月对大陆出口持续增长 2023-10-06
-
中国古风大型单机游戏排行榜推荐2022 中国古风大型单机游戏推荐,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