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水岸的我国】展翅翱翔!这座“凤凰古城”怎样历久弥新文化?,
解码文化自信的城市样本|派江吻海“福”绵长——解码榕城福州的文化自信样本
什么是福州?
它是历史深处的“八闽雄都、神州名府”,是“三山鼎峙、一水长流”的青绿画卷,是“七溜八溜不离福州”的可爱家乡……
“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是一座天然环境优越、十分美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序》中这样写道。
6月13日,福州烟台山、爱情岛、中洲岛及闽江北岸的青年广场等组成的闽江之心。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在三坊七巷寻访古国春秋,在上下杭、烟台山品味“海丝”遗韵,在马尾触摸历史烟云;乘“福舟”游内河,登“福道”临胜迹,逛“古厝”听闽剧……今日福州,古老与现代交汇相融,“闽都韵”与“国际范”交相辉映。
“古城两千两百岁,信乎今夕是盛年。”新时代的福州,高扬文化自信。
乐在古中:呵护城市文脉
“平地起楼台,恰双塔雄标,三山秀拱;披襟坐宵汉,看中天霞起,大海澜回。”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一群少年在福州三坊七巷小黄楼内,吟诵福州名士梁章钜《楹联丛话》佳句。
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三坊七巷,衍脉于晋唐,兴盛于明清,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保护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享有“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
在这里,可以领略民族英雄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可以倾听启蒙思想家严复“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哲思慨叹,可以感受黄花岗英烈林觉民“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的壮怀激越……“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名不虚传。
6月13日,游客在林则徐纪念馆内参观。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赫赫古城,文脉悠长。保护文物建筑,就是保存城市的根与魂。
今年4月,三坊七巷年代最为久远、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古厝之一沈葆桢故居启动修缮。福州市文物局局长吴聿建介绍,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厝,在修缮过程中坚持政府主导、居民参与,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尽量保存古厝的古香古色和原汁原味。
以乌山脚下三坊七巷为代表的士大夫文化,以闽江畔上下杭为代表的商帮文化,是福州文化的重要代表。一士一商,润泽后世。
2014年,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启动保护修复工程,旨在打造具有商业、居住、旅游、文化等复合功能,以及具备中西合璧建筑特色和闽商文化特色的传统街区。“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盛景,得以重现。
福州摄影师杨建峰用镜头记录下了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从“边角落”到“网红地”的蝶变。“今日上下杭,文化可亲,乡愁可忆。”杨建峰赞叹。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在福建考察时说:“对待古建筑、老宅子、老街区要有珍爱之心、尊崇之心。”
重建屏山镇海楼,建设冶山、新店两大古城遗址公园、修复三坊七巷、上下杭等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福州努力擦亮“三山两塔一条街”为标志的城市中轴线,在城市更新中呵护好千年文脉。
6月12日,福州三坊七巷一角。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走进福州古厝街区,文博展览应接不暇,“老字号”重装亮相,闽剧、福州评话、伬唱、伞技等传统艺术轮番登台……古厝的活化利用提升了城市文化品质,推动了文商旅融合发展。
福州古厝研究会专家魏樊说,多年来,福州不断完善名城保护体系,探索出一条文化遗产“找出来、保下来、用起来”有机结合的特色路子。
治山理水:尽享榕城之美
一棵树,呈现历史之重、城市之美。
福州被称为“榕城”,在市区现存的1600多株古树名木中,近一半是榕树。一棵棵须髯茂盛、亭亭如盖的老榕树,庇荫一代代福州子民,是活着的历史文化。
福州种植榕树的历史悠久。北宋时,福州太守张伯玉为缓解城区的旱涝和酷热,号令“编户植榕”,多年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为纪念这位勤政爱民、造福一方的先贤,福州在建设西河公园时塑起一尊“张伯玉植榕”雕像。
修建地铁、整治河道时为古榕“让路”,成为全民共识;在大榕树下纳凉、下棋、拉家常,留住永恒风情……榕树文化,早已成为福州城市文脉的一部分,深深融入人们的生活中。
依山傍海,闽江穿城而过的福州,号称“山川灵秀所都”。“城绕青山市绕河”,优美的风景、宜居的生态,造就了这方“江城福地”,福州历史上曾“五次为都、六次扩城”。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考察调研时指出,“福州是有福之州,生态条件得天独厚,希望继续把这座海滨城市、山水城市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好造福人民群众。”
近年来,福州持续推进治山理水攻坚战,打造“灵山秀水”,实现“亲山近水”。为让山水之城更好造福于民,近年来,福州将绿化融入城市生态,把公园建在群众身边,让园林走进千家万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82平方米,近1500个大小公园,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可以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荫。
串联福州五大公园、全长约19公里的福道,是国内最长的空中森林步道,其独特钢架镂空设计,既最大限度保护了山体,更满足了不同人群休闲、健身、游览的需求。
“踏上福道,就像在森林上空漫步;走进各个公园,还能听歌看戏,品尝茉莉花茶。”家住金牛山公园福道入口附近的市民张艳峰高兴地说。
福州城中河网密布,人们依水而居。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提到,福州是他所游历过的中国城市中桥最多的美丽水城。
今年4月,福州“西湖—白马河—东西河”内河航线启动,全长6.5公里的航线串联起福州西湖、三山两塔、五一广场等景点,碧波荡漾,疏影横斜,人们尽享榕城生态之美与人文韵味。
4月29日,游客泛舟福州东西河,观赏榕城水岸美景。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福州现已通航内河游航线8条,推出“内河游+非遗展示”“内河游+闽菜”“内河游+福州三宝”等体验。“山水城人”相和谐的“福舟悠游”,与“登福道”一起,成为市民休闲新去处、游客体验福州新方式。
通江达海:谱写时代新篇
福州地处东海之滨,又名“左海”。通江达海之利,滋育、见证其“开风气之先”的历史和“开眼看世界”的襟怀。
福州马尾,三江入海口。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在此创办船政,一个由造船工厂、船政学堂和福建水师构成的海军系统,在马尾逐步建立起来。这里,成为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发祥地、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百余年过去,漫步马尾,一处处遗存见证了晚清中国的历史风云、无数志士仁人的强国梦想。
6月13日,严复故居内景。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会长陈悦说,马尾船政这段历史,孕育了近代中国先进科技、高等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等丰硕成果,以及诸多先进思想;其折射出的向海图强、忠勇报国的民族精神,成为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1985年,福州马尾成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罗星塔下这一古港小镇,呈现勃勃生机。今天的马尾,巨轮穿梭,高楼林立,成为现代化工业园区和创新型宜居新城。
中国船政文化城核心区船厂片区一角。新华社记者林善传 摄
凭海临风,福州勇立潮头。
去年8月,清脆的汽笛声中,“闽都号”中老铁路国际货运班列从福州江阴港站驶出,福州与南亚、东南亚的陆路贸易新通道宣告打通。这是福州立足“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又一大手笔。
经济总量跻身“万亿城市”行列,都市圈城际铁路破土动工,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活力奔涌……进入新时代,福州依托“海丝”核心区、福州新区、自贸试验区等“多区叠加”优势,奋力实现改革开放新跨越。
开放与包容,赋予福州新魅力。“南有鼓浪屿、北有烟台山”——福州烟台山,成为城市新的“打卡地”。
位于闽江南岸的烟台山具有特色鲜明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开发、改造,化身为具有历史感、花园式、文艺范、烟火气的历史风貌区,游客日均流量超3万人。“85后”福州青年邹元生从国外回来,在这里开了家名为“光与尘”的咖啡馆,以城市“开埠”史,浓浓咖啡味,满满家乡情,向游客讲述穿越百年“光”与“尘”的福州故事。
2021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举办,世界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中,留存下“福州印记”。今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位于福州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展示馆开馆,成为福州呈现世遗精彩、展现中国形象、弘扬闽都文化的重要窗口。
“榕树风采、闽江活力、茉莉气韵、左海胸怀。”在福州文史学者陈章汉眼里,闽都文化特质鲜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新时代的福州正以独特文化魅力,书写发展新篇章。
记者:江时强、项开来、涂洪长、邓倩倩
编辑:王曙晖、廖翊、杰文津
-
【妈妈水岸的我国】展翅翱翔!这座“凤凰古城”怎样历久弥新文化?, 2023-10-05
-
【妈妈水岸的我国】大河村遗迹采访几千年前古代人的生活智慧,古代聚落遗址大河村 2023-10-05
-
【妈妈水岸的我国】从夜空中,千年古都郑州市绘就城市的发展新画轴, 2023-10-05
-
【妈妈水岸的我国】为做好乡村振兴,这一内蒙古自治区小鎮办了个大学院,内蒙古乡村振兴学院 2023-10-05
-
【妈妈水岸的我国】“上千年古渡”扛起山西黄河文化艺术铮铮铁骨, 2023-10-05
-
【央视快评】让广大群众进一步感受到公平与正义就在身边, 2023-10-05
-
【央视快评】让对外开放的清风溫暖全球, 2023-10-05
-
【央视快评】正确对待和掌握新的重要基础理论和教育问题,全国两会上关于教育的重要理论 2023-10-05
-
【央视快评】朝着更为美好的未来,前行!——2022年新年致辞, 2023-10-05
-
【央视快评】持续提升扩展党史学习文化教育成效,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