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道3》二十四节气海报-立夏,
朔城教育园地:利民山区传统农耕文化
古人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每年春节后,也就是立春前后,人们居家团圆还沉浸在节日快乐气氛的时候,山区里的人们就迫不及待的做起备耕活动,首先是给耕牛增加精饲料使春耕时膘肥体壮,其次是把冻的很结实的粪堆,用镢子、洋镐刨开,用叫粪圪塔的工具打成鸡蛋大小的坷垃,然后用一块凿有孔的石板,放到已铺平的粪坷垃上,拴一根麻绳搭在人肩上拉石板走动,叫“磨粪”。初磨后需再堆成锥型,叫“垒粪”,滑到底部的坷垃需重新再磨,直到磨好的粪粒比麦粒大不了多少才算合格。而后用车拉、牲口驮到地里,叫“送粪”,牲口驮不到的地方由人用粪篓背到地里。送到地里的粪还要按耕种计划一小堆一小堆的放好,再苫上土,防止水份及肥力蒸发。为何提前磨粪送粪呢,原因是清明前送到地里的粪因含水份大,在播种(绊粪的籽种)时不易被风吹散,清明后送的粪则反之,籽种被风吹的不能准确到位,会造成出苗不齐的后果,可谓‘节令不饶人’。
正月二十是小添仓节,二十五是老添仓节,届时家家户户要用豆面捏十二个“灯盏”,每个“灯盏”边沿要捏突出的角,按十二个月份顺序、“灯盏”上各捏相应数量的角。当蒸熟后的“灯盏”出笼后,人们忙看各个盏里的蒸馏水多少,如果代表某个月的“灯盏”水多,象征这个月会雨水充足,人们由此作为当年天早旱雨涝的预测,提前有所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
“春雨贵如油”,在清明前后下雨是农民盼望的喜事,这样会保证种在地里的种子发芽率高,土话叫“捉苗”。牛犋一般天不亮就往地里走,看清地面就开始播种,送到地头的早饭是用带耳瓷罐盛稀饭,干粮是竹篮里提的白炒莜面卷子。到半前晌就收工赶牛回家了,为何要早收工呢,原因是当地有一种叫“瞧牛蜂”的昆虫,专咬牛吸血,天热时飞到牛身上乱咬,牛难受得左右摆动,沒法继续耕地了。播种是个技术活,到中午需好酒好饭招待耕种的师傅。
“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清明前十天就开始“串地”(翻地)。节后种扁豆、豌豆、山药、小麦和早莜麦,为了高产,豆类还需用人尿拌籽。山药籽要切成几瓣,每瓣必须留有发芽的“眼”。而莜麦籽要先用白酒拌种,每百斤麦种需拌一斤白酒,其作用是预防抽穗后得黑穗病,播种时再拌入早已堆在地里的细粪粒,由两人合作,前边一个赶牛犁地开垅,后面的人挎粪笸箩于腰间,双手一递一把轮番把拌了粪的种子抛入垅沟,叫“抓粪”,种莜麦一般是一步六把,若是肥地需七把,瘦地五把,(一步地约有一米一二长),如果遇到风大的天气,还得另加一人用麻袋在抓粪的人上风头挡风,防止籽种被吹跑,叫“隐风”。
“谷雨前后乱跌籽”,意为大多数作物在这时都能播种了。“立夏前后,点瓜种豆”,顾名思义,依立夏日“前三(天)后四(天)”内要及时种瓜菜、种大豆、红豆(山区秋霜来的早,需早一点种)。同时间段耩胡麻,耩胡麻是用三条腿的耧同时可播三垅,一人在前头牵牛、叫“帮耧”,后面扶耧的边走边摇,籽种均匀播入土中。 “眼看籽眼嘴喊牛,脚踢坷垃手摇耧”,当地顺口溜对耩田中面面倶到的操作,描写的活灵活現、十分生动。
小满前后种莜麦,糜、黍。芒种前后种荞麦,最后还得种少量的莜麦,不一样是这次因种的迟不会成熟,但秸秆是最好的饲草,叫“草莜麦”。此外每到春天大姑娘小媳妇都要到地里挑(挖)野菜,最好的野菜是刚出土的苦菜,苦中带甜又嫩又脆,夏天挑的野菜并不味美,而是到“青黄不接”时充饥为主。
“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雨吃饱饭”这句谚语的道理是指蹲苗时的庄稼,如果雨水多了前期会疯长,地里有限肥料过早的长了秸杆,结果会导致成熟期地力不足颗粒不饱满而减产。夏至、小暑、大暑基本都是锄田为主。
宋人王禹偁《畬田调》二首诗云:(一)大家齐力斸(锄土)孱 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亩索(古代十丈长的单位),豆萁禾穗满青山。(二)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是我,也应四海少荒田。千年前的诗中表达了山区地带农民的劳动场景,和互助协作、勤劳勇敢的精神,至今仍然值得我们欣赏和了解其教育意义。
“锄头自有三分雨”,其作用是锄松地表会隔断土壤水份上行“毛细管”,下面的水份就不易蒸发,因而会保存土壤湿度,再就是锄掉杂草、防止与苗争水肥,往苗根部培土、防倒伏,苗稠的地方还得顺便用锄间开,一举多得。同时要求在锄好的地里不会留自己的脚印。如有的地块缺苗严重就改种荞麦或饲草。另有空余时间需割野草,晒干后备冬季喂羊,此外还得抽空拔青草,农妇用它搓成两米长的草绳,以备秋天捆庄稼“个子”。
芒种开始锄豌豆,山药,接着锄莜麦、胡麻、大豆,光山药需锄三次,第一次第二次松土,第三次往根部围土,防止个别山药块茎长的露出地面,变绿产生毒素。“足蒸暑土气,背灼炎热天,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酷暑锄田是一年中最辛苦的事,腰酸背痛、躬耕垅亩的庄户人世世代代都是这么过来的。
“一立秋,不圪蹴”,立秋后先收碗豆,扁豆和小麦三种夏田,当地人称“齐秋拔夏”。这时节远望地里偶有一缕缕青烟出现,原来是人们休息下在点火烧豌豆吃。近看每个人嘴巴染的都是黑,在地里还没干好的碗豆烧熟后比在家里炒熟的碗豆味道好的多,而在附近劳作人们也不约而同跑来凑热闹,毫不客气地分享这刚收获的劳动果实,其喜悦的心情不言而喻。这样的场景在拔大豆和“出”(起)山药中也有类似。
“处暑不出头,割的喂了牛”,如果在处暑时发现有的地块里的庄稼还没抽穗,就意味着它可能成熟不了。
“八月中秋忙,秀女下楼房,”白露过后各种农作物陆续都能收割了,如果不及时抢收,怕偶然刮起大风,会把成熟的籽粒摔在地下。先收在地里易损的大豆、胡麻,过了秋风籽粒不会再“上面”(饱满),地里有啥庄稼就割啥,最后收割莜麦,“出”山药。
割莜麦必须把镰刀磨得飞快,不然笨刀刃会顺着麦杆滑到握麦杆的手上,极易受伤。先由一强壮男劳力在地头中部开始往前割出一条通道,一次性同时割三垄,叫作“豁垄”,割到一只手满的握不住时,顺势放下,往后的二把手顺右侧也割三垄,但需放到一把手先放下的麦“铺子”上,三把手也同上,妇女小孩按体力可割二垄或一垄。割到地头后转身再割左面的,以此类推,待一整块地割完后,每小铺抽出两小朿麦杆挽成圪塔捆好,这样的小捆叫“苯子”,等到在地里风吹日晒到半干,还得用镰刀尖钩住“苯子”翻身,为的是下面也能晒干,干后用草绳按五个“笨子”成捆一个大捆,叫“个子”,平地用车拉、坡地用驴骡驮回场面,一般一头驴驮四个“个子”。
“寒露百草枯,庄稼上了场”。拉回场面的“个子”,要整齐垛成一道厚墙一样的垛子,下层穗头朝上,上层穗头向左右,达到下雨时雨水自然从表层流到地上,还得整齐美观防止倒塌。
麦场地是事先用碌碡碾压平实,打麦叫打场,铺麦子叫铺场,第一行与第二行是穗头对穗头,第三行开始是穗头搭在第二行的麦杆根部,再后以次类推。打场是两人搭伴为一组,两三个小组不等,(农忙时村民都要帮工互助),搭伴人面对面用梿枷此起彼伏向穗头打去,按顺序边走边打,后边的另一组紧跟,打完一轮需用四股杈翻过再打。打场是个力气活,个别壮劳力早饭要吃三碗油炒莜面块垒,中午吃六碗豆面饸饹,过去的笨碗比现在的青碗大得多,如今的青年听了不一定相信。豌豆、大豆、胡麻是由碌碡碾压达到颗粒和秸秆分离的。扬场微风最好,如果没风时扬场人会吹口哨,渴望哨声呼风而来。用木锹把带杂质的颗粒向上扬出,颗粒落在上风头,其次是“余子”(未开壳的)、碎桔杆、“稙子”(皮壳)落在下风头。同时一人用大扫帚不时的把颗粒和杂质分出界线,土话叫“捩扫”。最难扬的是胡麻,因胡麻籽与其外壳比重不大、分界不易。扬莜麦还是个受罪的活,莜麦粒上附着小纤维“芒芒”,落在人头上脖子上奇痒难忍,又不易擦掉。
宋人范成大有诗;“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梿枷响天明”。虽然文中庄稼与我们这里的不同,但它有声有色描写出丰收后农民的喜悦是同样的。
一般耕地需两头牛,也称一犋牛,只有耩田时用一头即可。有一个神话故事,某年粮食欠收,玉皇大帝派牛王爷下凡传旨,要人们每天“三打扮一吃饭,着忙了不吃饭三打扮”。牛王爷嘴笨,下凡后告诉人们,每天“三吃饭一打扮,着忙了不打扮三吃饭”,回天宫后如实向玉皇秉报,玉皇听到后气的一脚把它的门牙踢掉,骂道“我养活不起那么多凡人,你去养活吧”,从此留下牛耕地的习惯,直到现在老牛每次卧倒时还要长叹一声,并且没上牙。
还有一发生在秋天神话故事,说的是过去的庄稼是从下到上每片叶子根就会出一个穗子。一位神仙下凡扮成一个要饭的体察民情,到一农妇家想要点吃的解饥,恶妇除不给吃的还讥笑讽刺要饭的。正好恶妇的小孩大便完,她顺手拿起一面饼给孩子擦了屁股。气的神仙拔腿跑到地里,把一苗庄稼上的穗子从下往上捋,正当捋到上边的穗头时,突然跑来一条狗,跪下磕头讨告神仙道,“您别捋了,人吃点稠的我还能喝点稀的,人喝稀的,我还能喝点泔水”。这时神仙才停住手,但只剩最上头的一只穗子了,从此所有庄稼只有最上头一束穗子。
“霜降不插犁,还有十天犟剥皮”。意为霜降后大地逐渐会冻了,但免强还能翻几天地。
存在场面上的麦垛还得继续打,起场的粮食入庫后,人们首先计划留下来年的籽种,俗话说,“饿死姥娘(姥姥),不吃种垧(种子)”。还得准备交定额的公粮,再估计出全家全年的口粮及牲口饲料,余下的粮食才能粜出,换来的钱购买生活用品,有时也用粮食直接兑换成用品,以物易物。公社化时由国家计划统购统销。
入冬后人们还是闲不下来,有开油坊(胡麻油)的,开糁坊(荞麦粒)的,开粉坊(扁豆粉山药粉)的。出后娄(掏厕所)、出牲口圈。在冬天还要磨够一家人一年吃的面,有大牲口的人家自然是用牲口磨面,贫困人家只好人工推磨,磨好的莜面放入大瓮,有时还得用擀面杖把面夯实。糜、黍是用碾子去壳成米的。
“小雪杀羊,大雪宰猪”,一年中辛辛苦苦养惯的猪羊到屠宰的节令了,家人们还有点舍不得。俗话说“猪羊一刀菜”,不杀也不可,毕竟是人们大半年没见过荤腥了,这也是一件兴奋的事情。当日要邀请近亲好友吃饭,山区人吃炖肉不是用盘子盛肉大家伙吃,淳朴的主人而是给客人各盛一碗,让你会饱饱解个馋 。
另外有的人还抽空走街串巷拾粪,男娃们十二三岁就会挎着箩头、提着粪叉拾粪了,箩头、粪叉、兰花烟袋是老汉们的标配,因为庄户人认准一个道理,“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俗话说“雪闭山门”, 下大雪后男人们走家串门啦闲话、听说书叨古记(讲故事),妇女们则为全家人做鞋、拆洗衣服被褥。
需要说明的是利民山区气候寒冷,除杏树外其它果树都不能栽种,瓜类只能种能耐寒倭瓜、葫芦,蔬菜只能种萝卜、豆角、白菜、茴子白、葱、韭菜、黄花、蔓菁,我小时候见过的蔓菁有二十公分多大。近年还引进藜麦、西兰花等耐寒高产优质品种,在当地试种,成果明显。
此外当地还有许多关于农事气象谚语,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如“云往西、下大雨,云往东、一场空,云往南、水推船,云往北、放牛小子往回即(跑)”。“家里灶火烟、一定要变天”,“春霜圪梁秋霜洼”,等等。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种地实现机械化,代替了大部分农民劳 作。推广选育引进优良品种,施化学肥料,使用除草剂等等手段,极大的提高了粮食产量,近年来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农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因而大部分传统农耕文化成为我们这代人难忘的记忆。(周礼忠)
-
《神仙道3》二十四节气海报-立夏, 2023-10-04
-
《神之国的魔法使》配置要求高吗 游戏配置要求一览, 2023-10-04
-
《神之国的魔法使》角色有哪些 游戏人物背景介绍, 2023-10-04
-
《神之国的魔法使》好玩吗 游戏特色内容介绍, 2023-10-04
-
《神之国度》宠物系统一览, 2023-10-04
-
《神之国度》地图系统一览,神之国度隐藏boss 2023-10-04
-
《神之国度》副本系统一览,神之国度隐藏boss 2023-10-04
-
《碾碎它们》礼包兑换码大全, 2023-10-04
-
《碳酸危机》多少钱,碳酸危机多少钱 2023-10-04
-
《碧蓝航线》鲪不情愿的圣夜祭一览 鲪不情愿的圣夜祭厉害吗,碧蓝航线2027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