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生》道德怎么提高 提高道德方法汇总,
道德培养的方式
(节选叶传林、张建国《道德的力量》第十二章道德的培育,第二节道德与教育。)
培养道德不能光靠说教,还要找到好的方式方法。除了举事例、搞参观,更重要的是道德培养的理论方法要严谨清晰,经得起辩驳推敲,形成科学规律。特别是对道德规律、道德概念、道德理论及公理要阐述清楚,形成系统的道德学问。实践中,道德培养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理解道德本质。道德或利他行为本质上是善,它发乎于心,体现于行。任何体现对他人善意的一言一行都可以视作利他行为。它可以是良言,可以是悦色,可以是加油鼓劲的掌声与赞扬,也可以是同事之间相互帮助的举手之劳等等。当然,对利益的让渡及财物的捐赠更在其中。因此,每一个人都具备利他的条件、机会与能力。
二是通过学习强化。利他行为与其他行为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强化得以保持和增加。当儿童帮助母亲干家务活,将好吃的东西给别人,在别人难过时试图进行安慰,父母如果用赞扬的话语、糖果甚至金钱来奖励他们,父母对他们的赞扬奖赏就是一种社会性强化。同样,如果儿童在抢夺别人东西的时候受到严厉的惩罚,那么他们以后便不会养成用拳头解决问题的习惯。这样持续下去,儿童将会重复那些得到过奖励的利他行为,并去除受到惩罚的自私行为,这就是外在强化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人们在心理上会逐渐形成一种相应的内在自我奖励倾向,表现为内在的自我满足,特定的利他行为表现将从他人要求向自我要求转变,从外在强化过渡到内在强化,重复行为转变为习惯行为的过程。在此转变过程中,利他行为将逐渐不再借助外部奖赏而取决于内部自律,利他行为也会得到更有效地巩固。
三是通过榜样示范。身教胜于言教。道德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打铁先要自身硬”,一个伪君子只可能教出一批真小人。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家长说过这样的一段话:“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都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怎样哭,怎样笑……这一切都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家长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等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左右着孩子道德品质的形成。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子说,“圣人行不言之教”。人们只有内心之中对某件事某个人心悦诚服,才会以他为榜样,将他的思想或提倡的观点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如果你一方面教育孩子要珍惜时间不要玩手机,另一方面自己却“机”不离手玩得不亦乐乎,即使你讲得天花乱坠,孩子恐怕也听不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在孩子学习的时候你也安静地在一旁看书,恐怕效果要胜过一箩筐的大道理吧。同时,让人们接触利他榜样可以增加利他行为。社会要重视对道德楷模事迹的宣传弘扬,加大对先进人物行为的褒奖,同时注意呈现榜样的具体情境和具体事迹,让人们感到榜样并不遥远、就在身边,值得效仿、能够效仿。
四是激励自我成长。品德的养成在于引导个体发挥自身的积极性来战胜成长中的障碍,包办替代、越俎代庖反而会阻碍个体的成长进程。如同学习,主要是发挥学生自己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到对知识的理解消化,对新问题能够举一反三予以解决。而不是处处辅导,形成学生的依赖心理,最后碰到新的又不会了。这里有一个故事可以生动地说明这一点:
帝王蛾的幼虫时期是在一个洞口极狭小的茧中度过的。当它要破茧而出时,这个狭小通道对它来讲无疑成了鬼门关。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太多太多的幼虫在往外冲杀的时候力竭身亡。有人怀了恻隐之心,拿来剪刀,将那幼虫的生命通道修得宽阔一些。这样一来,茧中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就轻易地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来。但是,所有因得到救助而见到天日的蛾子都不是真正的帝王蛾——它们无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累赘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那“鬼门关”般的狭小茧洞恰是帮助帝王蛾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穿越的时刻,通过用力挤压,血液才能顺利到达蛾翼的组织中去;惟有两翼充血,帝王蛾才能振翅飞翔。人为地将茧洞剪大,蛾子的翼翅就失去充血的机会,钻出来的帝王蛾便永远与飞翔绝缘。没有谁能够施舍给帝王蛾一双奋飞的翅膀,除了它自己的浴火重生!
五是推崇以己度人。即能够从自己的感受出发,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考虑别人的处境和感受,作出相应的情感反应,从而促使利他行为的发生。从人们天生具有的同情感到中国文化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涉及到这一点。在别人为难的时候拉他一把,到时候自己不会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公交车上为老人让个座,自己老了的时候别人也会为自己让座。以己度人,搞好自律,既能避免利己行为超越边界损害他人利益,也能通过推行利他而更好地利己。
六是立足小处做起。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道德经》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在老子看来,人之所以“常于几成而败之”,就是因其不能始终做到防微杜渐。我们大家都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农村有谚说“小时偷针,长大偷牛”,大恶都是从一些小的错事逐渐滋生蔓延的。如何防微杜渐,把好“第一次”的关口尤为重要,我们姑且称之为“湿鞋理论”。明朝人张瀚在初任御史时,上司王廷相进行例行的任前训话。王廷相没讲什么大道理,只给张瀚讲了自己坐轿时的一个见闻:他坐轿进城遇到下雨,抬轿的一名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的时候,这名轿夫还择地而行,怕弄脏鞋。后来泥泞渐多,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之中,把鞋弄脏了,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因此告诫说,做人也是这个道理,“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做人,都要守住自己的第一步,一旦迈出错误的第一步,很容易导致“破罐子破摔”,最后在错误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刘备临终前对其子留下遗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就是讲品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不断提升,积小善为大善。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衣冠不正何以正天下?”培养善的品德要从饭后洗碗做家务开始;从孝顺父母、善待邻居和身边的朋友做起,从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做起……一种行为只要坚持不懈三周以上就可能成为习惯,坚持三个月以上就会成为稳定的习惯,成为人的自觉行动。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年轻时列出获得成功需要具备的13种美德,他决心获得这些美德并养成习惯;为此,他设计了一个成功记录表,每一项美德占去一页,画好格子,每天晚上反省,若发现当天有未达到的地方,就用笔作个记号。就是把这些美德化为习惯,使富兰克林走向了成功。富兰克林79岁时在自传中,花了整整15页纸,记叙他的这一伟大设计。他认为,他的一切成功与幸福都来自于这个伟大的发明,那就是对习惯的控制。所谓“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成就人生”。只要你坚实地迈出了第一步,美好的人生已经开始向你遥遥招手了。
七是学习助人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本来有助人的愿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助人技能,而不能表现出实际的助人行为。例如病人突然发病却不知如何救治,有人失足落水旁观者却不会游泳等。因此,助人技能的培训也是必需的,尤其是紧急情况下的助人技能。如果人们掌握了必要的助人技能,就会增加人们实际的助人行为。
-
《当代人生》道德怎么提高 提高道德方法汇总, 2023-10-04
-
《当代人生》艺考通关攻略, 2023-10-04
-
《当代人生》村长办公室在哪里_村长办公室位置介绍, 2023-10-04
-
《当代人生》新手玩法攻略 新手怎么玩, 2023-10-04
-
《当代人生》提高魅力值攻略 魅力值怎么提升, 2023-10-04
-
《当代人生》提高道德攻略 道德怎么提升, 2023-10-04
-
《当代人生》手游火箭工程师怎么当, 2023-10-04
-
《当代人生》怎么进行工作任务_进行工作任务攻略, 2023-10-04
-
《当代人生》怎么生更多孩子 生四胎条件分享, 2023-10-04
-
《当代人生》怎么有高年薪 高年薪推荐,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