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积极探索 把事实办完 把好事儿落细 温馨人心,
优化调整异地就医保障政策、建成300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今年沈阳为群众办实事最新进展来了
事事看得见、摸得着
件件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
切实解决百姓的“急难愁盼”问题
今年,沈阳市要为群众办40件实事
沈阳各部门
用心用情用力、尽职尽责尽能
推动各项民生实事落到实处
切实增强沈城百姓的
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起来看最新进展与工作计划
↓↓↓
“2023年沈阳市为群众办实事”
系列新闻发布会
(第二场)
新闻发布会
今日召开
市公安局副局长班昊
介绍情况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沈阳市公安局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严格按照省委、市委和省公安厅党委工作要求,做深做实“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民生实事,着力铸牢“公安姓党”本色、擦亮沈阳公安底色、提升群众幸福成色。
在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批示精神,站稳“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根本立场,持续深化“三清”机制与新型违法犯罪打击治理“一体化运作、系统化融合”,不断夯实沈城“不敢骗、不能骗、骗不成”的反诈高地,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一是创新战法坚决打。率先成立全省首家新型犯罪研究中心,实现了权限最高进驻、数据最大汇集、手段最优集成,成功破获了“7.06”“1.03”特大电信网络诈骗案,对遍及全国的犯罪团伙开展集群打击;全力推进被骗资金追缴工作,通过技术升级、机制贯通和警力投入,今年以来已追回涉案资金4100余万元。
二是创新手段精准阻。联合通信、银行等单位实现信息互通共享,与美团、阿里等10余家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精准圈定高危信息、严格落实上门劝阻,预警劝阻服务突破418万人次,避免群众财产损失1.13亿元;建立潜在被害人保护性止付机制,已开展19.5万人次,预警后被骗率环比下降42.7%。
三是创新模式严密防。对“信息流、网络流、资金流、人员流”等涉案数据进行存储清洗和智能分析,精准支撑打击工作,全市重大案件同比下降62.5%;构建立体化宣传矩阵,开展“守护钱袋子”“走进CBA”和“五进”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推动建立“高校反诈联盟”,沈阳电诈形势始终保持“总体可控、发案下降、损失缩减”的良好态势。
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方面。市公安局始终保持对黑恶违法犯罪的“零容忍”,全力开展“破案攻坚”“打伞破网”“打财断血”“问题整治”,坚决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全市共侦办涉黑案件38起、恶势力组织案件128起,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38.49亿余元。
一是严格落办线索核查。对群众举报的涉黑涉恶线索,实行提级核查、异地核查,重点核查。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市公安局共收到涉黑涉恶线索263条,核查率达到100%。
二是全面净化网络空间。细致梳理涉及“裸聊敲诈、软暴力催收”等110警情,开展打击惩治涉网黑恶犯罪专项行动,已破获“裸聊敲诈”类案件12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4人,累计冻结和止付1440万元。
三是系统开展行业整治。深挖彻查信息网络、自然资源、交通运输、工程建设四大行业领域涉黑涉恶线索,带动教育、金融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以来,共侦办重点行业领域涉黑案件3起,恶势力组织案件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0人,侦破其它案件51起,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3893万元。
下一步,市公安局将持续深化主题教育,不断转变思想理念、完善警务机制、创新方法举措,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市医保局副局长张威
介绍情况
为全面实施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开展“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沈阳实践中奋力实现民生保障新突破,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医保局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DRG支付改革、异地就医政策完善等民生实事,已全部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切实有效提升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具体工作举措和取得成效。
一、聚焦切实缓解“看病贵”,推进药品耗材集采
沈阳市于2019年3月跻身全国“4+7”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常态良性发展轨道。
一是群众享受到集采改革的普惠红利。截至今年7月末,我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已达411个,对标三年行动达到500个以上的要求,我们已超时序完成任务。集采药品采购金额16.17亿元,平均降幅53%;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20个,采购额4.64亿元,平均降幅70%。
二是建立集中带量采购周转金机制。向药品和医用耗材供应企业拨付周转金,保证结算时间不超45天。今年以来,以1.4亿元周转金撬动了7.78亿元集采金额,有效解决了医疗机构拖欠企业货款难题。
三是牵头省际联盟两类补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由省医保局委托沈阳市医保局牵头,首次组织辽宁、山西、内蒙古等12个省(自治区、兵团),以省际采购联盟形式,开展疝补片和硬脑(脊)膜补片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共有1260家医疗机构参与,实现了联盟省份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全覆盖。42家企业的1344个产品中选,平均降幅为72.72%,大幅节约了采购资金,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二、聚焦有效解决“转诊难”,科学完善异地政策
结合群众实际需求,我们联合市财政部门优化调整了具有沈阳特色的异地就医保障政策,有四个突出特点:
一是精简整合人员类别。将异地就医人员由原来的五类整合为“异地长期居住”和“临时外出人员”两类。取消了异地转诊、异地探亲等相对备案繁琐的类别,临时外出人员与我市参保大学生可“免申即享”,在异地就医不需备案即可扫医保电子凭证或持社保卡直接结算。
二是两地双向享受同等住院医保待遇。政策调整前,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可享受参保地的住院待遇,但回参保地就医则视同临时外出;政策调整后,同步保留了我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的本地医保待遇,实现了 “两城一家”的同等待遇保障。
三是大幅提高临时外出人员医保待遇。我市原临时外出职工和居民的住院报销比例分别为60%和50%;新政策在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在职职工的报销比例分别为84%、83%、78%,退休人员在此基础上各增加3个百分点,报销比例最少提高了18个百分点;居民报销比例分别为75%、70%、65%,报销比例最少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四是有效保障门诊慢特病人员异地就医需求。在实现高血压、糖尿病、尿毒症透析等5种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的基础上,优先在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城市支持异地长期居住人员40种门诊慢特病直接结算,并拓展到全省范围。同步启动了省内备案地的门诊慢特病资格鉴定工作,即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在备案地就能申请门诊慢特病资格。同时,开通了全市259家具备门诊慢特病资格的定点医院直接结算功能,满足外地在沈的门诊慢特病患者就近就便就医。
截至今年7月31日,沈阳参保人员异地住院6.29万人次,仅上半年的住院直接结算率就达到了92.64%,比三年行动中提出的70%要求提高1.3倍,临时外出人员“免申即享”系统自动备案1.34万人次,外地来沈异地住院19.73万人次。
三、聚焦群众真正“得实惠”,深化医保支付改革
DRG支付是指将按疾病诊断分组用于医保付费的管理方式,促进医院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我们以DRG为突破口助推“三医联动”大改革,全国首创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管用的DRG付费机制,取得突破性成效,改革经验获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市域改革案例”20强。
一是进一步扩大付费医院覆盖面。持续推进国家DRG支付改革示范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二级以上有住院资格的医院纳入DRG付费范围,新增付费医院51家,全市付费医院达81家。
二是医院改革管理动力不断增强。全国首创DRG“双控管理”模式,引导不同等级医院调整重症、轻症病组结构,助推分级诊疗。通过DRG付费管理,提高了医院主动为参保患者服务的动力,医院更加重视成本控制,不再推诿重患,全市平均住院天数减少了1.1天,参保患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三是基金更加稳健可持续。沈阳医保实施全病组、全险种DRG付费,有效规避医院为追求利益最大化而选择病组救治、选择支付方式结算的问题,医保住院基金支出占比达80.5%,提前完成国家三年计划占比70%的目标。不断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追回高编高靠等违规医保基金7909万元,守住老百姓的“救命钱”。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有效保障患者就医待遇。
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世勇
介绍情况
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是2023年沈阳市为群众办实事40件清单中的第32项任务。按照市委组织部关于“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的部署要求,沈阳市总工会积极推进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于7月底提前完成300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任务,并全部投入使用,切实解决了户外劳动者吃饭难、饮水难、休息难和如厕难“四难问题”,全市服务户外劳动者约3万余人。精心选择培育国家级户外站点4个、省级户外站点6个,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1.强化顶层设计。市总工会高度重视 “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副主席为副组长,市总权益保障部、劳动经济部、财务部、资产部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进各环节工作。制定了《沈阳市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沈阳市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管理办法》,明确了建设周期、建设标准、建设方式,确定了考核内容层级化、考核层次星级化、经费支持等级化的工作原则,既提出了站点必须实现的基本功能,也就各站点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给予鼓励引导,为加强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建设、管理、运行、考核提供制度保障。
2.深入调研问需。为切实保证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工作取得实效,市总工会以需求为导向,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广泛了解环卫工人、交警、出租车司机等传统行业户外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同时将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送餐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总结出这些群体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喝水难、吃饭难、如厕难、休息难 “四难” 问题,结合周边环境科学选址、合理设置各项服务功能,站点内配备休息桌椅、微波炉、急救药箱、手机充电宝、饮用水、维修工具等物品,使站点真正成为户外劳动者找得到、愿意进、用得好的温馨港湾。
3.建立联动机制。为进一步拓展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覆盖面,市总工会采取工会独立建设与联合建设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选择青年大街、胜利大街、南京街、和平大街、三好街等主要街路,指导有条件的区县(市)总工会独立建设示范点位;另一方面积极协调银行、邮政、通信运营商等单位,充分借助其网点密布的资源优势开展联手共建,为下一步持续推进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注入了有生力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4.打造品牌亮点。在工作中,市总工会注重指导各区县(市)总工会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方式,拓展服务功能。像沈阳市沈河区朱剪炉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增设法律维权、心理咨询功能、劳动争议调解室,获评全国总工会、人社部、全国工商联等6部委推树的首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沈河区总工会联合沈河区文商旅行业工会、御点江山商厦出资30余万元,在工会户外站点打造了公益性“工会食堂”;浑南区总工会在樾檀山户外站点增设了餐饮、阅览、观影、健身运动、家属照护等服务功能。
5.营造良好氛围。为有效扩大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的知晓率,实现随机可查、精准服务,市总工会依托自身服务会员的APP同步完善电子地图,方便职工查找使用。此外,加大对此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利用工会自身的报刊及新媒体资源,借助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提高站点在户外劳动者群体中的知名度、影响力,工人日报、辽宁电视台、沈阳晚报等各级各类媒体共发布新闻报道30余篇,营造了关心关爱户外劳动者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下步打算
1.做好宣传推广。收集汇总各建设单位好的做法和典型经验及亮点工作情况,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宣传推广,为全市下一年建设户外站点提供参考依据,激励先进建设单位,打造户外站点品牌。
2.提升服务功能。拟与市律师协会和市员工帮助协会签订战略协议,将法律咨询和心理咨询服务内容纳入户外站点,同时,进一步扩大“工会业务”“党建元素”“两邻理念”在户外站点的覆盖面。
3.实现数字管理。对全市建设完成的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进行实地验收,并选择建设标准高、运行服务好、引领方向强的户外站点纳入“沈阳市总工会数字指挥中心”,实现动态管理。
4.推广经验做法。采取大拉练形式,对全市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进行展示推广,组织召开典型经验发言、区域亮点展示的全市建设户外站点经验交流大会。
市残联副理事长吕波
介绍情况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残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省市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聚焦残疾人就业、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急难愁盼”问题,想实招、用实劲、求实效,着力推动残疾人民生实事任务落实落细。
一、残疾人就业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市、区两级残联在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上深耕细作,聚焦“互联网+数字技术”新支点,深化拓展残疾人新就业形态发展空间,精准打造“量体裁衣”式残疾人就业服务,有力有效推动了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已实现残疾人新增就业1894人,超额完成计划1753人的目标任务。
一是以政策保障鼓励残疾人就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的系列部署要求,持续推进《辽宁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用心、用情、用力解决残疾人就业难题。加大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制度落实力度,通过“沈阳市残疾人按比例就业情况联网认证”工作,年审用人单位1304家,予以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出台扶持残疾人就业创业和盲人按摩院(所)以及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奖励政策,全方位保障和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
二是以服务稳定促进残疾人就业。今年以来,先后以“就业援助月”“全国助残日”等为契机,市、区联动开展“就业服务直通车”助残就业帮扶活动,为残疾人和用工单位提供残疾人就业法规政策宣传解读、就业岗位推荐对接、培训项目介绍推广等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举办40场残疾人就业洽谈会,设置就业岗位1265个,服务残疾人1万余人次。聚焦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群体,举办“2023年应届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及残疾人专场招聘会暨沈阳市残疾人技能作品展能”活动,为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确保100%实现就业。
三是以创新引领带动残疾人就业。紧跟国家新职业发展步伐,深挖适合残疾人特质的就业岗位。深化“互联网+残疾人就业”新模式,开展互联网营销师、AI大数据标注等就业培训;搭乘快递产业高速发展快车道,将“圆通助残”“云客服”项目引入残疾人就业工作;开展以“非遗传承创新 网络赋能惠残”为主题的集低碳、非遗、电商为一体的文创产品培训、制作和互联网销售全链条残疾人就业项目。同时,持续巩固和延伸汽车美容、保健按摩、烹饪技能、插花工艺、种养殖等多样化技能培训,满足不同类别残疾人个性化需求。
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提质提效
常态化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工作,采取线上、线下“双轨制”受理申请服务,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随时申请、限时审核、及时转介。截至目前,今年已为全市2200余名14岁以下符合救助条件的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超额完成计划1900人的目标任务。
一是制定出台制度规范。印发实施《沈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工作流程》《沈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服务管理细则》,优化儿童救助服务流程,规范定点机构监督管理,实现残疾儿童家长“最多跑一次”“一站式结算”。
二是组建康复专家资源库。协调整合医疗、教育等领域优质专家资源,组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孤独症)等五大类专家资源库,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提供专业技术支撑和保障。
三是开展新一轮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联合认定工作。将61家机构(含4家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认定为沈阳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扩大服务供给,最大化实现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最后,再次感谢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沈阳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关心关注。沈阳市残联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和“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不断提升残疾人民生福祉,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布会上还回答了
记者提出的相关问题
问
2021年10月,市公安局在全市打响“反诈人民战争”,今年又成立新型犯罪研究中心。能否简要介绍一下具体功能和成效?
答
市公安局副局长班昊:当前,新型违法犯罪已经呈现职业化、专业化、产业化特点,成为主流犯罪和治理难题,特别是犯罪分子诈骗手段不断花样翻新,给防范打击工作提出严峻挑战。对此,沈阳公安在全面打响“反诈人民战争”的基础上,组建了全省首家新型犯罪研究中心,强化校局、警银、警通、警企合作,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实现了新型犯罪“打防管控治”的系统集成和技术资源的多维应用,更加突出了“最强大脑、信息粮仓、应用超市、孵化基地、治理利刃”的优势作用。今年以来,全市破案数量同比上升375%,打处人数同比上升40%,占全省的三分之一;追赃挽损4100余万元,达到了去年总额的5.1倍。
问
目前,沈阳市具有住院资格的定点医院通过应用DRG管理,在哪些方面提升了群众看病就医的体验感?
答
市医保局副局长张威:DRG付费制度实现了医保改革由量变到质变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了急危重症付费标准,鼓励大医院收治重症患者。同时,降低轻症付费标准,轻症分流到基层医院,轻症住院率由改革前的29%降到目前的18%,有效缓解群众“住院难”问题。通过建立DRG考核评估体系这一指挥棒,与医院同向精准发力,促进医院加强管理,规范药品和耗材使用,鼓励临床应用高新技术,等等,激发了医院主动“控成本、调结构、提质量”。医院通过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最好的疗效,从而得到更多的收益。改革后,医院就诊流程得到优化,住院时间大幅缩短,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进一步提升。以沈阳骨科医院的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患者入院第二天就能完成术前检查,第三天就可以实施手术,住院时间压缩了5天,全髋关节还纳入了国家集中采购,可为患者节省医药费近3万元,个人负担降幅达到50%,群众就医满意度、获得感得到持续提升。
问
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还将增加哪些新功能?
答
市总工会副主席李世勇:目前,全市已建成的526个户外站点都能够满足解决“四难”问题条件,按照职工需求,在解决吃饭难、饮水难、休息难、如厕难“四难”的基础上,拟新增加便携式维修工具、手机充电设备、急救药箱、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更多的功能,以满足户外劳动者现实需求,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同时,市总工会将按照《沈阳市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工作部署,不断加强运营管理,确保实现可持续发展。着力在制定考证机制上更加规范合理、管理人员上定岗定位、服务模式上多元化功能植入,同时引入退出机制,对管理、服务、运行不符合要求的站点,实行整改退出措施;不断扩大覆盖范围,应需求实现及时服务。选择户外劳动者集中地和主要街路,在积极推动各级工会组织自建的同时,联合各家银行、通信网点、沿街商铺等,建设站点,不断扩大站点覆盖面,积极探索创建符合新需求的示范点位,为扎实推进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民生工程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问
我市在促进高校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充分就业、稳定就业过程中,都采取了哪些有力措施?
答
市残联副理事长吕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在就业优先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残联坚持就业优先导向,紧跟当前就业市场呈现的新变化,多渠道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充分就业、稳定就业。
一是实行“一人一案”。结合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的身心条件、学历专业、求职意愿等,逐一建立个人就业档案;在现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开发更为丰富的就业岗位,全程为企业和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提供滚动式的岗位匹配对接服务。二是开展“靶向性”培训。针对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特点和需求,市残联组织专业力量,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师带徒”模式的培训带教,提升他们岗位实际操作能力。三是实施灵活性岗位过渡。对暂不能实现就业的高校残疾人毕业生,根据其个人意愿,安排灵活性就业岗位过渡,使其在实现理想就业愿景之前,积累工作经历,增加劳动收入。四是建立动态帮扶机制。跟踪了解每名高校残疾人毕业生的家庭生活状况,对于临时性突发困难的毕业生家庭,给予重点帮扶照顾。截至目前,我市73名高校应届残疾人毕业生就业率已达到89.91%,任务完成率居全省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力,确保有就业愿望的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尽早全部实现就业。
来源:沈阳发布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张红军
-
全国各地积极探索 把事实办完 把好事儿落细 温馨人心, 2023-10-07
-
全国各地社保规章制度再迎接新生调节 缴纳社保者可得到大量褔利和确保,社保新十六条便民新规 2023-10-07
-
全国各地碳销售市场第一个履行合同周期时间运作稳定,碳市场履约流程 2023-10-07
-
全国各地碳销售市场总计成交量提升30亿人民币, 2023-10-07
-
全国各地碳销售市场总计交易量破亿多吨,2021中国碳市场交易总额 2023-10-07
-
全国各地碳销售市场人气值不断飙升 总计成交量提升40亿人民币, 2023-10-07
-
全国各地碳交易市场第一个履行合同期完美收官 总计成交量76.61亿人民币, 2023-10-07
-
全国各地相继颁布收费标准参考价 校外培训结构迈入全新升级试炼, 2023-10-07
-
全国各地相继颁布收费标准参考价 校外培训组织迎全新升级试炼,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