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下火龙传奇好玩吗 霸下火龙传奇玩法简介,火龙传奇怎么玩的
龙的传说 穿越千年
原标题:图文并茂下的中国古代龙文化,真美好!
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从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对原始龙的图腾崇拜,到今天人们仍然多以带有"龙"字的成语或典故来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国龙文化,上下数千年,源远而流长。
然而,龙究竟是什么?它是怎样起源的?几千年来有怎样的发展过程?我们简要梳理一下。
龙的产生演变
人类产生之初,只会追逐自然生长的蔬果等食物。
之后,随着组织和协作的能力逐渐加强,人类于是开始狩猎。进入狩猎时代,可以说“龙”的产生温床也就想成了。狩猎活动经验的积累,让人们对动物认知夹杂着幻想,人类文化此时也进入了“万物有灵”的时代---龙就是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展现。动物们翱翔于天空、潜游于水底,可以无足而行,可以蛰伏而届等等的奇异能力,让人们开始崇拜与向往。
据说炎黄时期就以龙为图腾,龙文化也就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中国龙数千年来,有这样一个大概的演变过程:最早的龙是新石器时代简单质朴的“原龙”,中经夏商周时期神秘抽象的“夔龙”、春秋战国与秦汉之际粗犷雄健的“飞龙”、魏晋隋唐刚柔并存的“行龙”、宋元明清复杂华丽的“黄龙”,直到当代的吉庆嘉瑞的“祥龙”。
伏羲女娲 《春秋运斗枢》说:“伏羲、女娲、神农,是三皇也。”二神之躯或作蛇身,或作龙躯,有的两尾卷曲,有的两尾相交。
辽宁阜新查海前红山文化龙形堆塑
早在辽宁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遗址出土的“龙形堆塑”,为我们的“时间定位”提供着证据。查海遗址属“前红山文化”遗存,距今约8000年。“龙形堆塑”位于这个原始村落遗址的中心广场内,由大小均等的红褐色石块堆塑而成。龙全长近20米,宽近两米,扬首张口,弯腰弓背,尾部若隐若现。这条石龙,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
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时期,先人们就雕刻各种"C"形玉龙、玉猪龙等作为礼器,拜祭天地山川。
玉雕龙 高:10.3cm
玉雕龙
内蒙古赤峰市三星他拉红山文化玉雕龙
商周时代
商周时期龙文化更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各种精美的青铜器和玉器中,龙的形象经常出现。
商代夔龙
战国龙树纹——中国龙是与天和谐的神物
秦汉时代
汉代 “伏羲女娲双龙”画像砖
伏羲女娲龙身像(汉代画像石)。中华民族的人文先祖,既是开创历史的英雄,也是造福众生的典范。龙(青龙)还是"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天之四灵"之一。四象文化在汉代也达到鼎盛。
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
汉代飞龙
勇士斩孽龙(汉代画像砖)
南北朝龙纹
汉以后的龙形象逐渐凸显出其“集合了多种动物”而来的文化形象。
古语有云:“龙有九似”。即: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其实,龙的取材对象远远不止这9种,鳄、蜥蜴、猪、马、熊、鲵、象、狗、羊、蚕、鸟类,以及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古动物化石等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龙的融合。
这其实还是上古时代,龙孕育之初时的意识形态的延续。古人对蛇、鳄、鱼、猪、马、牛、鹿等诸多动物超能力的向往,对雷电、云雾、虹霓、龙卷风等多种天象的畏惧,融合交汇,便产生了龙。
水利神和农业神,以兴云布雨、司水理水为天职,以天下人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可谓的兼而有之了,怎能不被崇拜?老百姓敬畏龙,是希求衣食无忧、安居乐业。
隋唐时代
唐代 金龙
唐代 金龙
宋元时代
宋代 龙
宋代 升腾图
龙飞升于云天。于是就具备了沟通天地,做天地间的桥梁和信使的能力。那些帝王君主们之所以以龙自比,其根本点就在于瞅准了龙的“通天”的神性,和充当天地间桥梁和信使的能力。
秦汉以后,皇帝有了很多的专属象征。此时龙成为帝王的象征。历代皇帝都自称为"真龙天子",还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如将皇帝穿的衣服称为龙袍、皇帝坐的椅称为龙椅、皇帝睡的床称为龙床等。
从此,在漫长的阶级社会里,实行的多是皇权独尊的专制统治。象征、代表帝王专制的龙。在帝王龙的制作上“九龙”、“五爪龙”是天子的专属象征,不容侵犯。其次根据等级王侯龙因等级而简化,比如实用低于天子的“五龙”、“四爪龙”等等。
元代 青花瓷上的三爪龙
明清时代
明清九龙壁上的五爪龙
传统文化中的龙
在神话传说中,龙的种类有很多: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应龙,有角者为虬龙,无角者为螭龙,未升天者为蟠龙,好水者为晴龙,好火者为火龙,善吼者为鸣龙,好斗者为蜥龙。
但这种分类并没有被严格传承,比如应龙,至晚在宋元时代的山海经图中,已是“有翼”之外,即“有鳞”又“有角”了:
山海经中的 应龙(明代图绘)
中国龙文化里,还有“龙生九子”的说法,这也是比较重要的“龙之体系”。“九子”被后人总结如下: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2.老二睚眦(yá 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
霸下和龟十分相似,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负屃图案通常也把碑座装饰得更为典雅秀美。与底座的霸下相配在一起,形成有趣独特的中国碑碣文化。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或鸱(chī)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老九螭吻,口阔噪粗,平生好吞,殿脊两端的卷尾龙头是其遗像。《太平御览》有如下记述:"唐会要目,汉相梁殿灾后,越巫言,'海中有鱼虬,尾似鸱,激浪即降雨'遂作其像于尾,以厌火祥。"文中所说的"巫"是方士之流,"鱼虬"则是螭吻的前身。螭吻属水性,用它作镇邪之物以避火。
中国历代正史记载的龙事件大概有三百多起,其它类型的文献更是庞大。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
龙也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因而现在人们多称“龙的子孙”、“龙的传人”。龙文化随之也将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
霸下火龙传奇好玩吗 霸下火龙传奇玩法简介,火龙传奇怎么玩的 2023-10-06
-
霸下火龙传奇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6
-
霍氏拐角只有宝马有吗,为什么说宝马买3系,奥迪买A6,奔驰买S级?,买三系宝马啥档次 2023-10-06
-
霍思燕如何减重80斤,生完孩子胖了80斤,怎么才能减下来这80斤的肉, 2023-10-06
-
霍思燕出演赖声川大作《让我牵着你的手……》,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