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凝结企业能量资金投入乡村振兴 开拓“绿色通道政策”qflp,
莫万贵、刘鹏:区域金融改革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了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开启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奋斗历程,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也是新时代党领导下的金融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这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业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这十年,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以我为主的货币政策稳健实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逐步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取得重要成果,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呈现新局面,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突破,金融开放稳步扩大,跨境贸易和投融资更加便利。为巡礼式、全景式、全方位反映“非凡十年”的金融成就,本刊特别开设“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专栏,全面展示新时代党领导下金融业的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充分展现我国金融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作者|莫万贵 刘鹏「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莫万贵系副所长;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
文章|《中国金融》2022年第18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金融业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牢牢把握新发展理念,在全国范围内统筹推进区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积极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地方先行先试,有力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为生态文明建设注入新动力
2017年6月以来,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委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新疆、甘肃六省(区)九地启动了各具特色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各试验区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政策保障、健全组织体系,先行先试、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工作,在制定试用绿色金融标准、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强化政策激励约束、创新产品和服务、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绿色金融供给提质增量。试验区以绿色金融改革牵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资源配置更加绿色化和实体化。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末,试验区绿色贷款总额达9288.6亿元,占全部贷款的12%。试验区绿色金融服务的精准度、覆盖面和普惠度持续提升。例如,广州创新汽车行业绿色供应链金融,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同时,试验区多措并举筑牢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化解底线。截至2021年末,各试验区绿色贷款不良率均低于各地全部贷款平均不良率,试验区总体绿色贷款不良率为0.06%。
二是经济绿色转型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坚持绿色金融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绿色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多方认可。例如,绿色金融“湖州模式”得到中央深改办宣传报道,“江西省推行绿色金融改革促进绿色经济稳步发展”被列入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经验做法。
三是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试验区围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创新开发一系列提升农户获得感的金融产品,打造绿色惠农新模式。例如,湖州创新白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等绿色农业保险,保障茶农稳定增收;广州落地绿色金融支持生猪养殖的“保险+期货+银行”项目,有效应对价格波动风险;江西赣江新区推出柑橘“气象+价格”保险,保障果农综合收益;贵州设立绿色产业扶贫投资基金,实现投贷联动助农惠农;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创新“保险+期货”模式,帮助棉农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四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取得积极成效。试验区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从严把控对“两高”领域的金融支持,积极创新碳金融、碳账户等模式。截至2021年末,浙江衢州已建立碳账户233.4万个,发放贷款59.7亿元;广州累计完成碳排放权抵押融资8800万元,累计成交碳配额2亿吨,总成交额突破46亿元;湖州依托工业碳效码创新金融支持工具,新增低碳发展贷款9.86亿元;江西赣江新区设立碳中和基金,为碳汇市场注资20亿元。
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推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2012年,人民银行以“行省共建”形式在浙江丽水开展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工作。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设浙江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2016年以来,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在全国范围选取具备条件的地区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河南兰考(2016年)、浙江宁波、福建宁德和龙岩(2019年)、江西赣州和吉安以及山东临沂(2020年)相继获批建设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普惠金融、小微金融改革试验区有效提升了试点地区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是创新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供给。浙江台州通过建立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创新微贷技术等方式,探索出“专注实体、深耕小微、精准供给、稳健运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台州模式”,相关案例入选中组部组织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福建宁德建成农村生产要素流转平台,整合四大类23个品类生产要素的登记、确权、流转、交易、融资。福建龙岩形成“普惠金融·惠林卡”、金融支持乡村振兴“986工程”、林业金融服务体系等“龙岩经验”。江西赣州和吉安推动江西省小微客户融资服务平台与农村经营户信用信息联网核查平台本地化应用,引导金融机构打造“线上首贷中心”,创新“流水贷”等线上金融产品。山东临沂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系列涉农特色信贷产品,精准对接涉农小微、农村创新创业融资需求。
二是运用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河南兰考形成以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以金融服务体系、普惠授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兰考模式”。2019年,“一平台四体系”“兰考模式”入选中组部组织编选的《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改革发展稳定中攻坚克难案例》丛书和中央党校教学案例。浙江宁波以“数字化”为特征,积极深化人脸识别等移动支付试点,持续完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形成实现融资服务、数字支付、风险防控、金融知识教育“四个全覆盖”的“宁波经验”。
三是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与财税政策扶持体系。浙江台州以“政府出资为主、银行捐资为辅”方式设立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破解信用担保难、增信难问题。以信用保证基金为龙头、其他政策性和民营担保公司为辅,构建为小微企业和三农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截至2021年末,台州融资担保机构达31家,在保余额达211.10亿元,其中小微企业和三农在保余额达171.09亿元。
四是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风险防范。浙江宁波打造“天罗地网”金融风险监测防控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建模思路技巧和算法,建立“信用+风险”监测预警模型,推动形成“监测、预警、处置”三位一体的市级部门信用联动机制。
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推动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点,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有效模式
一是湖北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2015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印发《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支持武汉城市圈开展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以科技金融创新为主线,加强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推动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武汉城市圈探索形成涵盖机构设立、经营机制、金融产品、信息平台、直接融资、金融监管的“六专机制”,内容包括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构建符合科技企业特点的专项机制、推出针对不同成长周期和轻资产特点的科技金融专项产品、搭建科技金融信用信息专业平台、出台科技金融直接融资专项措施、构建科技金融专门监管制度。2018年,相关经验模式被总结为“基于‘六专机制’的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综合服务”,经国务院批准,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第二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截至2021年末,武汉城市圈科技企业贷款融资余额达3106.5亿元,是2014年末的2.27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42%。
二是山东济南科创金融改革创新。2021年11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山东省济南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从机构、服务、市场、要素、开放、载体、生态维度提出七个方面重点任务,积极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新路径、新机制。济南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有序起步。济南聚焦试验区重点、亮点工作,推动科创金融改革创新尽快见实效。构建完善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创金融服务模式,整合完善现有支持政策。创新开发“人才贷”等专属信贷产品,将人力资本作为融资授信依据,探索构建以人才为中心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截至2021年12月末,济南有7家金融机构推出“人才贷”金融产品,贷款余额达3.3亿元。培育良好的绿色科创金融生态,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贯彻开放发展理念,推动区域金融开放创新,积极打造我国金融开放新格局
一是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于2013年12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于2015年10月会同相关部门发布《进一步推进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试点 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案》。2015年12月,经国务院第11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人民银行出台金融支持天津、福建、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结合三地区域特征,因地制宜推进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上海等自贸试验区以金融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多项创新试点在全国复制推广。跨境人民币业务和外汇管理措施持续优化,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境外人民币借款等创新业务不断发展,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等外汇管理优化措施陆续出台,有效地帮助企业用活用好境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经过探索,一大批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措施在全国复制推广。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率先开展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建立起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本外币境外融资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开展跨国企业集团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实施跨境电子商务人民币结算、取消境外融资租赁债权审批等十余项本外币创新试点在全国复制推广。
二是金融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2021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提出六个方面33项政策措施,基本确立了金融支持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四梁八柱”。海南自贸港在跨境资金流动自由化便利化、投融资汇兑便利化、金融业对外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和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积极构建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研究满足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需要的资金“电子围网”安排。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外汇管理改革试点,支持洋浦经济开发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支持海南自贸港离岸新型国际贸易健康有序发展,优化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相关要素配置,落地境外承包工程第三国购买货物业务。开展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批复50亿美元QDLP试点额度。出台海南自贸港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方案,为跨境人民币结算优质企业开展结算便利化服务试点。2022年1月至5月,海南自贸港跨境人民币结算实际收付额达771.14亿元,同比增长2.56倍。
三是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总体方案》,旨在充分发挥广西与东盟地缘相近、血缘相亲、人文相通、商缘相连、利益相融的优势,加强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广西紧紧围绕面向东盟的区位特色,在人民币跨境使用等方面取得有益经验。广西以推动人民币面向东盟跨区域使用为重点,积极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实施,将更高水平贸易投资便利化人民币结算试点经办银行由自贸试验区扩大至全辖。2021年,广西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1837.35亿元,同比增长18%,在9个边境省(区)中排名第一。
贯彻协调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2020年2月,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金融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意见》,支持上海对标国际一流金融中心,不断增强全球影响力,充分发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龙头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金融资产投资公司附属机构股权投资、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离岸转手买卖产业服务、外币融资担保品管理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金融支持长三角区域不断提升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长三角绿色金融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加快,“长三角征信链”进入试运行阶段,金融科技赋能水平提升。2020年10月,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在苏州落成。
二是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0年4月,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提出五个方面26条具体措施,为大湾区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与世界级城市群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按照“远近结合、民生金融优先”原则有序推进。在民生金融方面,采用远程方式,试点为港澳居民开立内地银行结算账户,并逐步扩大机构使用范围和规模;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使用移动电子支付,截至2021年末,港澳版“云闪付”钱包等五种钱包累计成功交易约926万笔,金额约为15.23亿元。在市场互联互通方面,债券通“南向通”和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分别于2021年9月24日和10月19日正式开通。试点运行平稳有序,市场反响良好。截至2022年3月末,境内投资者通过债券通“南向通”持有境外债券规模约合183亿元人民币。截至2021年末,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的大湾区居民已超2万人次,参与试点银行达60余家。
三是金融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021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从七个方面明确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六体系一基础”政策框架,推动成渝地区加快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成渝两地成立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工作专班,制定实施细则和项目责任清单。建立多层次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出台《关于金融支持川渝毗邻地区跨省域示范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两地金融机构向川渝67个合作共建重大项目授信2514.8亿元,贷款余额达341.4亿元。设立陆海新通道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中新金融科技人民币投资基金),规模约为3.7亿元。
加强统筹规划,推动区域金融改革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人民银行将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统一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强对区域金融改革的统筹、引导,注重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金融改革格局,推动区域金融改革高质量发展。
一是继续大力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按照“高标准、大数据、双效益”的要求,发挥好已有试验区的改革创新示范作用,引导和撬动更多资金支持地方绿色产业和绿色发展。继续按照“成熟一个、推出一个”的总体原则,稳步推动新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特别是重点支持和辅导绿色产业基础条件良好、绿色金融改革任务和特色突出、符合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地区探索设立新的试验区,为全局性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和积累更多经验,更好地服务国家绿色发展战略。
二是继续推进普惠金融改革试点。运用好区域改革试点这一工具,积极服务支持乡村振兴、民营小微企业发展等国家宏观政策大局。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在具备条件的地区复制推广试验区的成熟经验,并进一步探索农村金融、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以点带面,发挥现有改革试点的带动作用,形成区域协同效应。
三是继续做好科创金融试点统筹布局工作。深化、梳理和提炼武汉试点的成熟经验与模式,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积极研究推进科创金融试点工作,加强试点布局的统筹考虑,形成一批有条件、有基础、能创新的试点安排并尽快取得早期收获。
四是继续推进金融开放创新试点。依托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加快推进金融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良性互动。以金融支持自贸试验区、自贸港建设为重点,推动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推动我国金融业积极参与国际金融合作。
五是继续加强金融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力度,因地制宜,积极研究推动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各项举措,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区域协调发展的质量与效能。
本文源自中国金融杂志
-
甘肃省凝结企业能量资金投入乡村振兴 开拓“绿色通道政策”qflp, 2023-10-06
-
甘肃省农特色产品拓国外销售市场依靠“亲戚朋友买卖” 待育农牧业海外运营优秀人才, 2023-10-06
-
甘肃省农村巧做闯发展方向:承传的手艺恰好是自主创业“自信”, 2023-10-06
-
甘肃省军地协同启用应急救护“绿色通道” 边远地区可送诊上门服务, 2023-10-06
-
甘肃省关键推动与塔吉克斯坦在对外经济贸易、农牧业等行业协作, 2023-10-06
-
甘肃省兰州城关区两个地方调节为中风险性区,兰州城关区是否是中风险区 2023-10-06
-
甘肃省修复跨地区度假旅游 “陇上团”赴鄂推荐“当然 文化艺术”财产, 2023-10-06
-
甘肃省亿元河长公示牌有着“网络身份证” 局部地区启“火眼金睛”护水, 2023-10-06
-
甘肃省五年办20好几个珍贵文物外旋 将加强国际性及港台协作沟通交流,甘肃文物交流 2023-10-06
-
甘肃省中风险性区升至五个 已验出病案高通量测序为德尔塔菌株,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