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球漫评|“五个一百”,阐释社会正能量的精神实质伟力,
站位更高形式更活观点更锐,新华社评论创新砍出“三板斧”提升品牌价值
全文共4237字
阅读大约需25分钟
评论是新闻媒体的一面旗帜。随着新闻舆论工作进入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新闻信息的供给在时效性、丰富度上大幅提升,甚至出现海量信息难以甄选的“信息过剩”现象。然而,有思想、有价值的观点类优质信息依然稀缺,为全媒体时代推进新闻评论创新提供了新的机会。近年来,各类新闻媒体纷纷加大评论力度、创新评论形态,言论空间的媒体竞争日趋激烈。当前,做好新闻评论工作既有团结鼓劲向上的内部需要,也有应对空前激烈的国际舆论斗争的外部需要。如何进一步创新评论工作机制,使主流评论观点更鲜明、更有战斗力,是主流媒体面对的新课题。新华社作为党的意识形态重镇,不仅要发挥国家通讯社“消息总汇”职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评论工作,壮大主流舆论。笔者通过参与实践发现,新华社评论工作创新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可视为主流评论创新的“三板斧”。
1 站位更“高”,
高端评论思想性显著提升
在所有评论类型当中,高端时政评论对思想性、逻辑性要求最高,如“社论”“评论员文章”等,代表新闻单位发表观点,是一家新闻单位评论最高水准的体现,往往由单位主要领导亲自起草或审核把关。新华社是党的政治机关,必须把讲政治作为评论工作的生命线,筑牢评论工作的思想根基。评论工作创新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首先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近年来,新华社全面加强“新华社社评”“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新华社特约评论员文章”等高端评论报道,加强重点评论的组织策划,在言论空间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显著提升。
一是聚焦做好中央精神阐释。做好高端时政评论报道,必须突出做好中央精神的阐释,首先是集中力量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活动、重要讲话做好权威解读,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新华社以改进“社评”和“评论员文章”为重要载体,深入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治国理念和执政思想,精准阐释总书记的讲话要义,努力做到高站位、大视野,推出了一批思想见地有高度、观点论述有深度的社评文章和评论员文章。通过充实和加强高端评论队伍,每逢重大节点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已成常态。比如,新华社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先后推出《激发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根本动力》《坚守初心不忘本》《勇担使命敢作为》《找准差距抓整改》《狠抓落实见行动》5篇评论员文章,聚焦主题教育的各个方面,更加系统全面地阐释中央精神,有助于形成持续关注的报道声势。
二是不断提升高端评论频次。全媒体时代信息更迭速度加快,对高端时政评论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华社针对总书记参加的重大活动、发表的重要讲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做到第一时间发表“评论员文章”,年均发稿近200篇,做到至少3天就有一篇评论员文章,重要节点一天一篇评论员文章,频次不断提升。如“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国际性重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国内考察和国外出访等重大活动,评论员文章利用通讯社发稿快的特点,第一时间跟进,往往在当日或第二天凌晨就能发稿。重要时间节点播发系列评论员文章,形成高端时政评论品牌,有效加强对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评论引导的全方位、多角度阐释解读,有效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主导权。不少主流媒体评论部负责人表示,新华社的评论政治站位高,对重大主题把握稳妥,很好地满足了地方媒体对高端时政评论的需求。
三是丰富呈现形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一般而言,因高端时政评论关注重大主题、话风严肃大气,一般受众感觉在阅读习惯上有一定距离。为增强高端时政评论的吸引力,适应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新华社总编室评论部与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以下简称“CNC”)联合探索高端时政评论的可视化表达,推出“辛识平”栏目,作为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的融媒体评论,引起广泛关注。“辛识平”同样关注总书记报道、重大主题等,但采取视频的形式,增强高端评论的生动性,通过引进主播等形态进行改造,年均发稿近200条,既有《“一带一路”为何全球“圈粉”》的高端话题,也不乏《奋斗应提倡 996当退场》等贴近生活的报道,以权威的声音说服人,用真理的力量打动人,品牌价值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2 形式更“活”,
全媒评论可读性日益提高
全媒体时代,多种传媒载体的应用,进一步丰富了信息产品形态。受众的不同阅读习惯和多元信息需求,也为探索多种形态的信息产品提供了不竭动力。近年来,新华社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充分运用全媒体集团多领域、多语种、多终端的优势,着力构建多层次评论体系。从洋洋千言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到短短一百来字的“新华微评”,从部门主导的“国际时评”“新华时评”,到具有网络特色的“辛识平”“新华快评”,乃至社办报刊各具特色的“电讯时评”“谈天说地”等等,形成了全天候、全覆盖的评论工作矩阵,打造了一批知名评论品牌,推出了一批有影响力的评论作品,培养了一批高素质评论人才。
一是社内部门立足自身定位,突出内容为王。作为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必须在言论报道上有效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入把握中国与世界的交融互动,构建起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表达的评论话语体系。新华社国内部、国际部、对外部、体育部等部门聚集了一大批对专门领域有深入研究的专家型记者,为做好评论报道打下了坚实基础。比如,国际部既有新华国际时评对内栏目,又同步发力英文评论报道,对外加强议题设置,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年均播发英文评论200条左右,成为国际知名媒体转引的“大户”。音视频部顺应受众收听习惯从在线收听转变为离线收听、自主收听等,开办广播评论专栏“平心而论”,探索尝试脱口秀的表现方式,成为音频线路的优质内容,2018年底开始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FM”上同步播发,满足了地方广播电台需求。
二是新兴媒体坚持创新为要,丰富评论形态。新华社拥有全媒体架构和传播体系,特别是近年来新媒体事业蓬勃发展,为丰富评论工作形态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创新评论形态与传播提供了多种渠道、载体和平台。各部门树立全媒体报道理念,实现微评、网评、短评、快评、锐评、时评等多类型多层次发稿体系,加大全媒体评论产品供给,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强大传播力、辐射力。新媒体终端推出适合互联网传播的评论产品,提高视频评论、音频评论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比如,CNC主打视频评论,首创视频评论“CNC Talk”,加入外籍评论员等视频化创意元素,以脱口秀形式阐释中国观点,被外媒当成研究对象。新华网立足网内外资源,在打造“新华网评”“新华锐评”“别出新财”“寰球立方体”“议起来”等顺应互联网语境的评论形态的同时,推出图解类的“一图观政”“画里有话”、视频化的“专家漫评”“100秒漫谈斯理”等,不断探索新的表达方式,贴近受众阅读习惯。
三是社办报刊尝试另辟蹊径,突出差异发展。新华社拥有《半月谈》《新华每日电讯》等一批出色的社办报刊,进入全媒体时代,各社办报刊突出差异化发展,结合自身特点加强评论工作。新华每日电讯主打“记者写评论”,设立面向驻外记者的“好望角”,和面向国内记者的“一线观察”,突出记者在采访调研中的观察和思考,风格上注重“短时新”。同时探索专题评论“议事厅”,采取专家访谈、一线记者、评论员观察的模式,更加生动鲜活。半月谈突出以谈取胜的传统,在新媒体端口以千字评论和400字左右的微评为主,聚焦当日社会热点,不少评论稿件在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达到10万+,有的更收获千万浏览量。
3 观点更“锐”,
舆论引导战斗力不断增强
“文似看山不喜平”,评论的锐度往往反映一篇评论的思想深度和战斗力。新华社拥有遍布全球的采集网络,能够为评论工作及时提供第一手的新闻信息。随着全媒体时代时效性凸显,特别是在不同媒体同一主题的评论较量中,要想抓住党中央关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发表观点,发挥激浊扬清、针砭时弊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强化评论文章的锐度。
一是在众说纷纭中一锤定音。全媒体时代,无论新闻机构还是自媒体,无论新闻从业人员还是普通网民读者,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要想在众说纷纭之中发出响亮声音,做好舆论引导,主流评论的创新必须洞悉互联网传播规律、转变话语风格以适应新的传播趋势,更需要有独到的眼光、敏锐的触觉、深刻的思想来增强对话题的驾驭能力,在众说纷纭时一锤定音,在解疑释惑中鼓舞人心,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新华社新媒体专线面向新媒体用户供稿,《热点快评》栏目年发稿800多条,其重点是聚焦社会热点,其特点是“新锐灵动”。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引发公众热议,新媒体中心在相关部门发布权威结论当天,抢抓时效撰写《错过一站,莫错过一生》的热点快评,结合权威结论理性分析、感性表达,当天被300多家新媒体采用,起到了有效引导舆论向上向善的积极作用。当“996”事件被热炒时,半月谈杂志在主流媒体中率先发出《996与奋斗无关,与利益有关》评论,态度鲜明,取得刷屏之效。
二是在舆论监督中直击要害。发挥监督作用是媒体的重要职责,新闻评论在舆论监督中更有直指要害、一针见血的声势,是监督报道的利器。针对石家庄别墅乱象,半月谈当天发出《石家庄别墅乱象:一路狂奔谁开的绿灯》,直指有关部门监督缺位;针对不断发酵的翟天临学术不端事件发出了《知网还要在垄断之路上狂奔多久》,直指相关收费模式重盈利性而无视公益性。新媒体专线针对“雪乡宰客”、安徽某医院骗保、鸿茅药酒“跨省抓捕”等事件,发表《守护洁白雪乡,莫再如此经商!》《谁敢侵吞医保,就该向谁“动刀”》《跨省追捕,须防权力任性》等热点快评文章,直击要害,振聋发聩。
三是在民意互动中放大主流声音。在权威发声和专家访谈之外,巧妙运用民间舆论,也收到良好的舆论引导效果。在中美经贸摩擦中,新媒体中心以记者评论和精选网友留言的形式,在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客户端推出《美国实施霸凌,唯有从容应对》《中国网友怒了!》两篇互动评论,《美国实施霸凌,唯有从容应对》一稿在微信公众号浏览量近50万,网民留言4700余条。《中国网友怒了!》通过精选网民精彩留言,直指“美国假谈判,真挑事!”,文章在微信公众号发表后1小时内浏览量接近100万+,各大媒体微信公众号和微博纷纷转载,网友留言高达5000余条。这一创意做法既融合了主流观点,又巧妙地与网民形成良性互动与舆论合力,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原创:周继坚 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编辑
来源:传媒评论
-
寰球漫评|“五个一百”,阐释社会正能量的精神实质伟力, 2023-10-06
-
寰球漫评|“五个一百”,奏出网络环境振奋人心的时期强音, 2023-10-06
-
寰球对焦点丨“我国年青的太空计划快速变成世界上最优秀之一”,中国太空计划总览 2023-10-06
-
寒风凛冽,12月的“受欢迎”谣传也该凉了, 2023-10-06
-
寒潮来袭:浙南沿海地区好几条客渡运航道封航,大风几级汽渡会封航 2023-10-06
-
寒潮来袭 有关流行性感冒这种难题要了解,这个暑热天气如何避免流行性感冒 2023-10-06
-
寒潮来袭 北方地区温度普降10℃之上,寒潮来袭气温下滑至0以下 2023-10-06
-
寒潮来袭 京珠北高速一部分路口封闭式,京珠北高速寒潮结冰 2023-10-06
-
寒潮来袭 上海市各蔬菜种植基地积极主动保暖保证“菜篮子”平稳,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