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奥运会主新闻媒体核心已进到闭环 赛时日均招待5000多位申请注册小编,
全面升级:从东京奥运会看北京冬奥防疫措施
引言
当北京在2015年第128届国际奥委会全体会议上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时,没有人能预料到新冠病毒对全球带来的影响。在冬奥会召开前夕,中国各地纷纷出现奥密克戎疫情,甚至冬奥举办地北京都出现了确诊病例。为降低感染风险,2021年9月就明确仅向中国居民售票的北京冬奥组委进一步收紧措施,已经停止向外售票。
此前因为新冠疫情,东京夏季奥运推迟一年举行,原应间隔两年举办的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仅仅间隔半年。同样在疫情中举行的2021年夏季奥运会为冬季奥运会的防疫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本文从闭环、测试、接触史追踪和疫苗要求等方面出发,通过回顾东京奥运会的疏漏,尝试梳理北京东京奥运会的防疫措施。
一、无形之墙:“泡泡”和“闭环”
“闭环”是本次北京冬季奥运会最重要的冬奥防疫政策,旨在隔绝涉奥人员和城市居民接触。“闭环”并不是一个实体的大气泡,而是由北京、延庆和张家口三个赛区的比赛场馆,指定酒店、便利店、加油站和其他生活便利设施,以及在这些“小气泡”间穿梭的专用车辆组成的。它界定了防疫措施的两大政策的场域:在中国“动态清零”的防疫策略背景下,举办方需要确保闭环内的病毒无法向闭环外传播;在闭环内,举办方需要确保运动员、代表团其他人员、媒体人员和观众的健康,保障比赛的顺利举行。笔者回顾东京奥运会失败的“闭环”措施后发现,相比于东京奥运会的类似“泡泡”措施,北京冬奥会的“闭环”措施严密程度大幅提升,落实措施的能力和决心也相对更强。
1.1 东京奥运会:“泡泡”措施的失败
2021年,在延迟一年后,东京奥运会成为了在疫情阴影下举办的第一届夏季奥运会。为防止赛事期间疫情传播,由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东京奥运会组委会共同编写的《防疫手册(official playbook)》提出了一系列从抵达日本的机场开始,隔绝涉奥人员和城市居民的措施。这些措施被形象但非正式地称呼为“泡泡(bubble)”。这样透明易碎的泡泡似乎在代表团到达日本之前,就被戳破了。许多外国代表团并没有乘坐专机,而是和其他旅客乘坐普通航班,这大大增加了代表团感染的几率。例如,在同一航班的一名旅客检测阳性后,南非男子橄榄球队不得不取消原先的训练计划,进入隔离。在机场,运动员和普通旅客混在同一人群中行进,难以控制社交距离,提高感染的风险。此外,奥运媒体住宿的酒店既接待参加奥运会的媒体人员,也接待普通旅客,在公共区域里无法防止两批人互相接触。东京奥运会的“泡泡”旨在防止海外的运动员和本地居民相互传染病毒的风险,但在实际管理上却出现了不少漏洞。
不仅如此,日本似乎没有能力落实《防疫手册》里规定的防疫措施。比如在机场,代表团本应与普通旅客保持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通过工作人员引导使用检疫、入境审查、和通关手续的专用通道,却出现了日本“网红”在机场摘下口罩,围堵中国代表团索要合影的事件。为控制传播,组委会在比赛场地限制媒体数量,记者需要申请并通过随机方式决定是否获准进入会场。然而,许多媒体人员并没有遵守这一规定,也没有保持社交距离。此类违反防疫规定的事件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出不穷,宣告了“泡泡”的彻底破碎。
那么,东京奥运会“泡泡”的失败造成了何种后果,导致了奥运闭环外的感染吗?结论似乎并不明确,一系列的其他因素也可能带来感染风险。自7月23日奥运会开始以来,日本约有170000人感染了COVID-19。东京的日增新病例也在奥运会期间创下新高。但是,国际奥委会及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均否认东京的疫情高峰和奥运会相关。曾研究过大型传播事件(superspreader event)的公共卫生专家称,日本新增病例的高度增长反映了亚洲的新一轮疫情的整体趋势,而非是奥运会的影响。尽管如此,我们仍然不能排除东京奥运“闭环”防疫措施的漏洞导致了闭环内外病例增长的可能性。日本关西大学副教授Satoko Itani表示,(奥运会期间)每天都有新病例报告,除非所有病例都是从海外带来的,否则不能说“泡泡”是有效的。
据奥组委发布的数据,奥运举办期间和奥运会有关的病例一共有430例,包括286名日本居民和144名海外居民,其中236名是合同工,其次是109名奥运会参与者和29名运动员。值得注意的是,奥组委公布的数据不包括日本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布的与奥运会有关的病例。而且,如果考虑奥运会的政治敏感性对数据透明度的影响,该官方数据的可靠性也需要被谨慎对待。这源自于2020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间日本民众不断抗议。京都新闻(Kyodo News)的民调显示,87%民众担心奥运会的举行,而31%认为奥运会应该被取消。
综上,尽管东京奥运会“泡泡”策略的失败对“泡泡”外疫情的影响程度虽在政治敏感性的压力下并不明确,但破碎的“泡泡”造成了病例一定程度的增长是没有争议的。而在中国的“动态清零”策略背景下,一旦“闭环”被突破,闭环内向闭环外传播病毒的公众影响更大,代价也更高。因此,隔海相望的北京政府正面临着更大的压力。
日本民众反对举办奥运会的抗议
图源:The Japan Times https://www.japantimes.co.jp/news/2021/05/17/national/tokyo-olympics-cancel-survey/
1.2 北京冬奥会:比“泡泡”更严密“闭环”
北京冬奥会组委提出了比东京奥运会的更为全面和严格的“闭环”措施。本次冬奥会防疫政策的原则和底线为,涉奥人员绝对不可以跨出闭环到闭环外,更不能接触城市层面。
检视东京奥运会的《防疫手册(official playbook)》,“泡泡”或“闭环”一词从来没有被正式使用。它是一个对东京奥运会采取的一系列严格程度不等的、将涉奥人群和城市居民隔离的防疫措施的非正式的比喻。这些措施包括:(1)在机场为奥运代表团提供专门通道;(2)“强烈建议”在东京奥运会官方住宿地点下榻;(3)到达日本的前十四天要求涉奥人员乘坐专用交通工具;(4)不允许拜访除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之外的场所,等等。
但是,面对如此“周密”的防疫措施,日本居民和东京奥运会的志愿者,则不用遵守相关的措施。这创造了潜在的疫情传播风险。与东京奥运会相比,北京冬奥会组委提出了更加严密的“闭环”。《防疫手册》里,“闭环”(closed loop)不仅作为一项防疫原则被正式列出,而且在各个环节,都有更严格的要求。
在落地北京之前,奥运代表团就与普通旅客隔离开来:代表团必须乘坐专机在首都机场落地。首都机场专门为冬奥开辟了停机位、人员专门区域、专门通道和流线。完全接种疫苗的人员将乘坐奥运专用交通工具直接进入闭环,而没有完全接种的涉奥人员需要提前隔离21天。相比东京奥运会要求的14天,在冬奥会,涉奥人员需要在闭环内度过21天。包括中方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在内,所有人都不能离开闭环。违反防疫规定的人员,可能会面临着警告、临时或永久撤销注册资格、临时或永久取消参赛资格、逐出比赛、取消相关资格等严重后果。
随着开幕式接近,北京政府仍在出台进一步细化的措施。比如,北京市交管局提示市民与冬奥专用车辆发生事故时,不要去敲对方车窗,要求对方下车,也不要和车内人员接触。同时,举办方也准备好了动态地调整冬奥会的防疫措施。相比东京奥运会,北京冬奥会的组委具备了更多经验,更有防止疫情溢出的决心,也有更严密的“闭环”。
二、闭环内的疫情防控:测试及接触史追踪
尽管如此,正如北京冬奥组委专职副主席、秘书长韩子荣预测,冬奥会期间人流聚集增加,出现阳性病例将是大概率事件。疫情仍然是冬奥会顺利举行的最大挑战。除了防止来自海外的疫情溢出闭环,环内是否会出现影响比赛进程的群聚性感染事件也是评判冬奥会防疫政策成功与否的标准。因此,参会人员的疫苗接种要求、核酸检测和接触史追踪也将是防疫工作的重点。
从测试阳性率看,东京奥运会闭环内的测试被认为充分且有效。东京奥运会《防疫手册》规定闭环内的人员需要每天接受唾液聚合酶链式反应(Saliv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测试,而测试阳性率(low positivity rate)是监控、理解流行病动态和做出疾控措施决策的重要指标。较低的测试阳性率意味着大量人群接受了大量测试,反映了高监测能力、快速病例识别的能力和控制传染的能力。这些能力是采取其他疾控措施(如隔离和更全面的针对性热点检测)的基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5%的阳性率是充分检测的基准,而据官方数据,东京奥运会赛事期间的测试阳性率低至0.2%。
北京冬奥运会采取了和东京奥运会类似的核酸检测及接触史追踪等措施,并在东京奥运会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严格的参数和标准。例如,进入比赛场地和奥运村(运动员住所)体温标准从37.5℃降低到了37.3℃;为应对传播力更强的奥密克戎疫情,北京冬奥会要求涉奥人员佩戴符合要求的N95或KN95口罩。东京奥运会开幕之前,澳洲的公共卫生专家曾质疑,组委会要求的抵达前测试不够严格并暗示测试证明有造假舞弊的可能。在许多抗疫资源有限的国家和地区,运动员无法得到通用的PCR测试,只能接受敏感度较低的抗原测试(rapid antigen test),有从居住地将疫情带到日本闭内的潜在风险。相比之下,冬奥组委会要求,代表团成员在出发前提交在指定的检测机构的PCR检测证明。这不仅提高了检测的标准,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造假行为发生的可能。
相比夏季奥运会,冬奥会的雪上运动项目危险性更高,运动员容易产生运动损伤,且多为伤情急重的高暴力伤害。冬奥会上的医疗保障是一个经常被忽视,但难度极大也十分关键的环节,而新冠疫情更是给医护人员增加了压力。为在疫情中提供医疗救助,延庆闭环内的冬奥诊所配备了参加过武汉抗疫工作、具有丰富经验的防疫小组,和随时可以连线、指导防疫工作的专家。为防止新冠阳性人员与其他就诊人员接触,诊所分成了清洁区、核心区、缓冲区三个区域,保证人员和其他就诊人员的路线不交叉。非冬奥专门的医院为收治病情或伤情更严重的涉奥人员,也设置了相似的防疫措施。
十月至十二月举办的冬奥会测试赛和资格赛证明了“闭环”内的防疫措施的有效性。测试赛和资格赛是不断细化,完善防疫措施的契机。在这期间,考虑到每个场馆在内部设计、所举办赛事特点等方面的不同,冬奥会疾控办公室按照“一馆一策、一场一策、一店一策、一批一策”要求,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防控方案。例如,国家速滑馆在测试赛期间制定了物资传递等环节的具体流程,外部工作人员须通过缓冲区向闭环区运送物品,双方全程不见面,且30分钟内不得二次传递。
测试赛期间,冬奥会的医疗保障机构也经受了试炼。据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执行院长、北医三院骨科创伤专家周方介绍,在此前的冬奥会测试赛中,北医三院延庆医院接收了70多位病人,还给一位运动员成功开展了骨折固定的手术。尽管病人核酸检测是阴性,但为演练接诊新冠阳性患者的手术防疫流程,医护人员还是按照新冠病人的防控标准进行了手术。手术在负压手术室进行,医务人员穿着正压防护服进行手术。这为冬奥期间接诊新冠阳性的病人做好了准备。最后,在约有2000名海外参与者的测试赛期间,只有少数运动员染疫,这表明北京的防疫措施是卓有成效的。
三、未来关注要点
吸取东京奥运会“泡泡”破裂的教训,北京冬奥会组委会和政府推出了更严格的“闭环”防疫措施。同时,为应对高传染力的奥密克戎疫情,北京也全方面加强和细化了“闭环”内的防疫措施,要求佩戴保护力更高的口罩,指定核酸检测机构和提供疫情防控的医疗服务。测试赛和资格赛期间,冬奥会的防疫措施经受住了考验,并为准备冬奥赛事不断完善措施细节。未来,冬奥会的防疫措施的关注要点有:奥密克戎疫情带来的威胁和测试阳性的标准争议,等等。
3.1 奥密克戎带来的威胁及中国的冬季疫情
奥密克戎新变种在2021年秋冬季节进入中国,虽然不至于使赛事延期,但也使承办方和各国代表团神经紧张。奥密克戎的生物学特征导致它的传染力相比先前的变种大大提升,增加了在大型赛事上聚集性感染的风险。因此,一些之前可行的防控措施可能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冬奥组委会和其他一些公卫研究者建议,将布制口罩和普通的手术口罩换为保护力更强的N95和KN95口罩。对此,北京冬奥组委疫情防控办公室副主任黄春表示,国际测试赛和赛前“小闭环”运行,没有发生聚集性疫情,总体疫情可防可控。目前,冬奥医疗防疫团队将对疫情进行持续评估,目前还没有调整(冬奥)《防疫手册》的计划。1月4日至1月25日,在机场和闭环内一共进行了336421次核酸检测,分别测出了39和33例阳性病例。检测呈阳性的人员和密切接触者均已隔离。
在闭环外的城市层面,中国居民正在迎接春节,春运和高强度防疫政策相伴而生。赛事举办地北京市已经要求减少人员流动,引导市民在京过年,非必要不出京,同时严格控制大型聚集性活动。由奥密克戎和德尔塔变异株共同引起的新一波疫情在北京被发现并已经扩散到其他省份。但是,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强调,奥密克戎新增病例均来自管控人群,社区传播风险有限。德尔塔变异株虽然还在发展,引起的传播链条基本清晰,已发现病例均与冷链物品或相关从业人员有关。“闭环”的作用不仅使防止闭环内的人员将病毒传播到城市层面,也防止城市层面发生的疫情影响到闭环内的赛事。因此,中国冬季高强度的抗疫政策的实施与举办好体育盛会是并行不悖的。
3.2 检测阳性的标准争议
冬奥会中的新冠检测采用灵敏度和特异性更高,速度更快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核酸。它的原理是,先将新冠病毒的核酸(RNA)逆转录为对应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同时,再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将患者处采集的DNA进行大量复制,同时使用特异性探针对复制得到的DNA进行检测,打上荧光标记,随着DNA的不断复制,荧光信号不断增强,直到可以被仪器检测到的水平。在此过程中,CT(cycle threshold)阈值循环数代表复制DNA的循环数量,也和病毒载量(viral load)相关。荧光定量PCR仪能检测出荧光到达设定阈值的循环数。简单来说,如果DNA复制15个循环后(Ct值=15),仪器检测到荧光信号,则患者体内病毒载量可能较大,有传播新冠病毒的风险。如果DNA复制40个循环后,仪器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可能说明新冠病毒的载量较小。
每家测试仪器生产商都采用不同的Ct值界限。比如,Gencurix GMP生产的一种经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管局(FDA)批准的RT-PCR测试采用35作为Ct临界点,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更严格的门槛,Ct值需要达到40才能被认定阴性。这引起了一部分运动员的担忧。美国奥运会和残奥会委员会的首席医疗官Jonathan Finnoff称,在未来几周内核酸检测测出低水平病毒的冬奥选手即使不具有传染性,也有可能无法前往北京。因感染病毒而被隔离的选手即使身体康复,也有可能因为核酸检测显示弱阳性而无法参加训练或比赛。实际上,专家呼吁,判定一名新冠病毒的患者的传染性应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病毒载量,环境设置(室内或室外),和疫苗的接种。举例来讲,一名无症状,完全接种疫苗,在室外场地比赛的运动员即使体内病毒载量较高,也不易感染他人。小部分体育界人士,比如德国滑雪协会高山滑雪队负责人Wolfgang Maier更是指责严格的Ct值标准给政治操控留出了空间。
根据北京冬奥会《防疫手册》,有一个由二十名专家组成的医疗专家小组负责制定解释新冠测试结果的标准及分析情况复杂的案例。医疗小组的专家团队既有出身中国疾病控制中心(CDC)、北京疾控中心的中方专家,也有代表国际奥委会(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残奥委员会(International Paralympic Committee, IPC)和冬季国际体育联盟(Winter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的五位国际专家。Finnoff和德国奥林匹克运动联合会(德奥联)体育部负责人施梅尔普芬尼格都对专家小组表达了信心。我们有理由认为,北京冬季奥运会将成为一届公平且“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
本文作者:
孙安迪
本文审校:
余卓朋
本文选自《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第九十八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球健康医疗动态汇编》由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华侨华人研究院 /21 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海国图智研究院联合出版,对全球公共卫生事务和医疗健康政策经济进行整合,并在每期设置专题,通过撰写有价值的原创文章和论文编译对热点事件进行追踪。以通过多方面的公共卫生研究,为全球的健康协作治理提供多样化的思路,并为读者提供更加客观、更具时效性的资讯与分析。
获取更多内容,欢迎关注海国图智研究院
-
冬季奥运会主新闻媒体核心已进到闭环 赛时日均招待5000多位申请注册小编, 2023-10-05
-
冬季奥运会临设安全性 这种“高科技”服务保障, 2023-10-05
-
冬季奥运会“盔甲”、智能化加温服 冰雪项目武器装备里的高等院校聪慧, 2023-10-05
-
冬季奥运会“三金王”滑向“新跑道”——采访我国短道大将周洋,周洋短道速滑全程背手逆袭 2023-10-05
-
冬季吃藕确实健康养生吗?教你分辨藕的营养成分,如何食用藕更好地享受它的营养 2023-10-05
-
冬季仙境6活动详情 方舟生存进化2021圣诞节活动内容,方舟手游圣诞节活动2021 2023-10-05
-
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份官方网汉语会刊将要现身, 2023-10-05
-
冬天风雪游戏娱乐成青海省国庆假期居民收入新风潮, 2023-10-05
-
冬天老年人特应性皮炎高发 权威专家:立即就医、标准医治、防止皮肤干,老人得了季节性皮炎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