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引灵幡获得方法 引灵幡怎么获得,
去广州光孝寺看过唐代的风幡吗?听六祖慧能说究竟是风动还是幡动
文 | 老骥
导语:你可能经常去广州,到光孝寺看过风幡吗?究竟是风在吹,还是幡在动?这里隐喻着佛法的心印。
缘起
经过百般纠结,最终还是放弃了驾车朝参南华寺的想法。
从北京到韶关1900公里,对我是个极有诱惑的行程,对我的老车却是一个挑战,选择飞机对我来说简单到有点平庸,在一定程度上是内心的冲动输给了对不确定性的担忧。
清晨出门,天际的启明星清光耀目,头顶上的北斗星正将斗柄转向东方,为渐行渐近的春天指引路径。天空深邃而悠远,静谧中显示着空性的无边无涯。
正月初五,晴朗、干燥、寒冷,天象吉祥,是出行的好日子。每次怀有一个纯粹的良好愿望朝参圣山,都会有吉祥的天象加持,去年朝五台、拜九华、礼普陀,都有圆满吉祥的天气,这次去南华寺朝拜六祖真身天气还是如此晴朗祥瑞,仿佛冥冥中有一份灵应。
去韶关曹溪朝拜禅宗祖庭南华寺的想法已经有很多年了。二十多年前,在大学里接触到佛学、禅宗,但都是蜻蜓点水。工作以后读过一遍《坛经》,不甚了了。后来读了南怀瑾先生的关于佛教和禅宗的书,才豁然开朗,开始深入经藏,对禅宗的学习、理解也更加全面。
四年前,请到星云大师的《坛经讲话》,读过之后如饮甘露,对《坛经》和六祖的景仰由衷发起,希望能有机会前往韶关禅宗祖庭朝参。
人生的际遇机缘渐渐成熟,去五台山拜过文殊菩萨之后,信心大增,遂发愿遍参佛教名山,结佛缘,净心地,开智慧,运慈悲,成正觉。
发了这样一个无尚大愿,就要一步一步朝前走。十月单车千里朝拜九华地藏菩萨,十一月前往普陀礼敬观世音菩萨,十分殊胜,前往曹溪的愿望也就更加迫切了。
南国春早
航班正点,旅途顺利,到达广州是十二点半。
刚出舱门,南国的温暖空气扑面而来。出门时北京严寒,一身棉衣加秋衣秋裤勉强御寒。而一到这里立刻烦热难当,衬衣衬裤紧紧包裹着皮肤,浑身汗湿,十分不爽。
脱掉棉衣,去掉套头衫,只剩一件衬衣,虽然缓解了许多,但腿上的秋裤却紧紧包裹着,还是不舒服,特别是膝盖部位还带着护膝,走路都有些不便。
护膝是拜佛的时候保护膝盖的,原本想提前戴好,免得麻烦,眼下却热得难受。有时候,准备做过了头反而像自作聪明。
在机场不能褪秋裤,也没地方撤下护膝,只好全副装备继续前进。
机场就有地铁线,从机场南站乘三号线到广州东站,然后换乘一号线,用了近一小时达到了西门口,出站之后就是光孝寺前的一条街——光孝路。
光孝路
光孝寺本来就香火旺盛,又值大年初五,拜佛烧香的信众极多,光孝路沿街摆满了贩卖香烛的货摊,各色香烛纸券、元宝、风车、财神符、吉祥挂件让人眼花缭乱。
摊贩中间,时常游动着一些乞丐,男女老少、盲聋喑哑、四肢不全、五官不齐、衣衫褴褛、蓬头垢面,惨不忍睹。
佛说,如果国王以下的人,见到肢体不全的乞丐能够慈心布施,功德等同供养无量诸佛。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看到乞丐,我都会给一点零钱,就像用慈悲水浇灌福田,让善根佛种日渐增长,如今已经形成了习惯,特别是在拜佛之前,都会准备好零钱。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给乞丐几块钱,表面上是我们在做布施,其实,真正行布施的恰是那些乞讨的人,他们是用自己的乞讨行为向我们说法,要我们勿轻小善,勿行小恶,要我们随时观照自己的心地,不能被贪吝蒙蔽,时时以慈悲水浇灌自己的心田,让我们的善根增长,福田茂盛。所以说,我们对乞丐那几块钱的布施,远不如乞丐对我们的法布施更有功德,是他们在向我们布施慈悲法雨,说不定就是佛菩萨用幻化来接引我们,所以,对乞丐一定不能轻视,一定不能视而不见,不能错过了增长慈悲善根的机会,同时,还要把布施的功德回向给他们。
你可能很熟悉广州,却未必知道光孝寺
光孝路的尽头就是光孝寺,寺前广场上几株古榕树彰显出悠远的历史,山门在华丽的都市建筑中保持着素朴、庄严、沉静。
光孝寺是羊城年代最古、影响最深广、规模最大的佛教名刹,是广州市四大丛林之一。汉朝的时候这里是南越王赵建德故宅,应该算是王府。
赵建德是南越国的最后一代君主,在位时间极短,政权被丞相吕嘉控制。吕嘉因为反对汉朝中央政权而发动了叛乱,赵建德只是他扶植起来的一个傀儡,而他们所对抗的正是汉朝历史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久之后,汉朝十万大军分五路南下,彻底消灭了南越国的分离势力,南越国也就成为历史的尘埃。
三国时代,吴国名臣虞翻谪居于此,在园里讲学,种下许多姿罗树和苛子树,并以树名园,称为“苛林”,属于当时的豪庭。
虞翻这个人不是历史上特别著名的人物,很多人知道这个人的名字大概是因为桌游《三国杀》,虞翻是其中编号在一千以外的武将。
实际上,虞翻是三国时期一位对经学有很深造诣的儒臣,而且会一些武功,据说善使长矛,但与那些征战沙场的武将相比,只能算是会一点防身术而已。
虞翻对易经的研究颇深,曾经算定吕蒙会打败蜀汉的关公,被孙权赞为江东的东方朔,而魏文帝曹丕也久闻其名,在朝中虚位以待。
虞翻既然是一位儒臣,自然性情疏直,多次犯颜谏争,性不协俗,多次惹怒孙权,先后被贬谪到丹杨泾和交州,因此,广州才有机会留下他的遗迹。
虞翻被贬到广州之后就在当地讲学授徒,从此在也没有回到江东,一直到去世。
虞翻去世之后,这位经学宿儒却施宅为寺,将自己的私宅布施出去,改为佛门“制止寺”,也就成为广州最早的兰若丛林。
到了东晋哀帝隆安年间(379年),制止寺改名“王苑延寺”,又称“王园寺”,香火一直延续到唐代。
求那跋陀罗的预言
在此期间,中天竺高僧求那跋陀罗于南朝刘宋年间泛海到达广州,就在王园寺创立戒坛,开坛受戒。求那跋陀罗预言,将来有一位肉身菩萨到此坛受戒。
求那跋陀罗的意思是"功德贤",他是中天竺一位高僧,自幼学习五明,广研天文、书算、医方、咒术等学,后因读《杂阿毗昙心论》而崇信佛法,并受具足戒,博通三藏,深研《大品般若经》、《华严》诸经,因此又号"摩诃衍"。
南朝刘宋元嘉十二年(435年),求那跋陀罗经狮子国(斯里兰卡)来到广州,宋文帝遣使将他迎入建康只洹寺,从事译经工作。
求那跋陀罗是一位译经大师,他翻译的佛教经典有《杂阿含经》、《大法鼓经》、《胜鬘经》、《楞伽经》、《相续解脱经》和《无量寿经》等,在佛教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智药三藏法师的预言
南朝梁天监元年,又一位天竺高僧智药三藏法师航海到达广州。在智药三藏法师随身携带的法物中,有一株珍贵的菩提树苗,他将这一株菩提树就种在求那跋陀罗创立的戒坛旁边,并且预言:后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萨于此树下演上乘,传佛心印。
据说,智药三藏法师带来这棵菩提树是中国最早的菩提树,如今华南各地的菩提树都是源自这棵祖树。如今,在光孝寺的菩提祖树依然茂盛。
史籍上说,智药三藏法师由南海经曹溪口,掬水而饮,水甘冽醇美,他就对徒众说:此水与西天无别,溪源必有胜地为兰若。
于是,智药三藏法师顺溪水溯源而上,见源头的山水宛如西天宝林山,就对当地的人说:“可以在此地建梵刹,曰宝林。百七十年后,有菩萨来此演化,得道如林。”
当时,韶州地方官将智药法师的话转奏朝廷,得到了一向崇佛的梁武帝大力支持,他随即决定在曹溪建立皇家寺庙,并且亲自赐名"宝林寺",这就是六祖弘法的南华寺前身。
到了唐朝,从太宗开始就崇奉佛教,王园寺重新兴盛。贞观十九年(645年),改称“乾明法性寺”。
这一次改名之后,便有一位明心见性的祖师应世弘法,在法性寺受戒,随后到曹溪宝林道场传道,使禅宗成为完全中国化的佛教,这位祖师就是六祖慧能,求那跋陀罗和智药三藏的预言全都应验了。
北宋初,法性寺改称“乾明禅院”,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又改名为光孝寺,一直沿用至今。
法性寺的风幡
唐高宗仪凤元年二月初,一位穿着普通人衣裳的中年行者来到法性寺,正赶上主持和尚印宗法师宣讲《涅槃经》,他就坐下来静静地听经。
在他进入经堂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天即将成为中国佛教史和哲学史上重要的历史时刻,求那跋陀罗法师和智药三藏法师的预言即将在那一刻成为现实,因为,这个一副地道岭南风骨的普通人就是即将出世弘法的禅宗六祖慧能大师。
佛祖常说因缘,人世间所有的事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就在六祖安静地听印宗法师讲经的时候,忽然一阵风袭来,吹动殿前的旗幡,飘飘扬扬,檐下的金铃也发出叮叮咚咚悦耳的音声。这一阵不期而至的风,不仅吹动了法性寺的旗幡,也催熟了六祖出世弘法的因缘。
见到此景,一位僧人便说道:“这是风在动。”而另一位僧人却反驳说:“这是旗幡在动。”
两个人就此争论起来,一个说是风动,一个说是幡动,争得面红耳赤却谁都不能说服对方,而其他的僧人则不置可否,只能隔岸观火,抱着两肘做壁上观,就连主持和尚也无法判定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
这时候,六祖慧能起身上前对两位争论不休的和尚说道:“这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两位仁者的心在动。”
六祖此言一出,四众骇然,两位和尚立刻停止了争论,目光惊讶地望着六祖,主持和尚印宗法师赶紧下座,延请六祖坐到上席,向六祖请教佛法奥义。
面对印宗法师和僧众的疑难,六祖言简理当,一一作答。印宗法师听后连连赞叹,并且试探地问道:“行者不是寻常之人,早就听说黄梅五祖的衣钵法脉传到南方来了,莫非就是行者吗?”
六祖谦逊地回答:“不敢。”
印宗法师赶紧行礼,请六祖传示衣钵。六祖这才取出珍藏已久的达摩衣钵,向众人出示,并且为印宗等宣说《涅槃经》法要。
印宗等人听闻六祖说法,欢喜无量,就在法性寺的戒坛为六祖剃发,并且以师礼相敬。而这座戒坛正是求那跋陀罗所创建,智药三藏所栽种的菩提树也已经根深叶茂。
六祖剃度受戒的这一天是仪凤元年二月初八,距离天监元年智药法师栽下菩提树过去了174年,中国佛教历史上一位划时代的祖师大德终于在经历了无数磨难之后,走上了禅宗祖师的圣坛。
从去黄梅拜五祖,到法性寺剃发受戒,经过近十六年的艰辛,六祖终于功德圆满,就在法性寺的菩提树下开坛说法,使黄梅东山法脉发扬光大。从此,禅宗顿教流传天下,形成五家七宗,深深影响唐朝之后的中国文化,佛教也从此完成了中国化的历程,成为融入中国人文化血脉的基因。
为什么是心动?
六祖为什么说“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仁者心动”?这与禅宗的修行目的有直接关系。
禅宗的修行简单地说就是明心见性,而要明心见性,就先要降服其心。那什么是降伏其心呢?就是将贪欲的心修成喜舍的心,将嗔恨的心修成慈悲的心,将愚痴的心修成智慧的心,将怠惰的心修成精进的心,将世俗之心修成圣哲之心。
佛教的基本教义就是万法唯心,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心识之因缘所结出的业果。善因结善果,恶因结恶果。禅宗的修行,就是直指人心,如同拨云见日,从自心入手,体悟道体的自足。因此,佛陀反反复复地谆谆教诲:世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把心性修正了,修圆满了,这个世界就自然圆满了。
灵山会上,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于是,佛祖便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从迦叶尊者所受涅槃妙心,一直到达摩祖师西来,六祖慧能受衣钵,禅宗所传无上密法,就是心心相印四个字。
据《景德传灯录》卷二载,慧可禅师断臂求法,追随达摩祖师多年,勇猛精进。有一次,慧可问达摩:"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祖师道:"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慧可禅师听了很茫然,便说:"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祖师回答道:"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禅师沉吟了好久,回答道:"觅心了不可得。"
祖师于是回答道:"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禅师听了祖师的回答,当即豁然大悟,心怀踊跃。慧可禅师开悟后,继续留在达摩祖师的身边,后继承了祖师的衣钵,成为禅宗的二祖。
达摩祖师的两句话接引,我们从道理上去理解,那就是没有一个实在的心可得,也没有一个实在的"不安"可安,当慧可意识到"觅心了不可得时",达摩即告诉他:"我与汝安心竟",而真正的"安心",是使心不起分别,不向外驰求。
六祖在黄梅所做的证道偈颂,也与达摩祖师安心之法一脉相承。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具象的菩提树和明镜台都是因缘和合,并非独立存在的,也不是常住不变的,归根到底,其本性都是空的,都是假象,不可执著,一执著便迷了自性,这就是佛教缘起性空的道理。
五祖弘忍向六祖慧能传法,给他讲《金刚经》,当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慧能言下大悟,向五祖说道:“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六祖因为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证悟了“一切万法不离自性”的佛法,这就是明心见性,就是禅宗的心印。
正因为如此,当六祖看到法性寺的僧人为风动旗幡而争论时,便从心动入手,教导大众拨云见日,秉持的依然是涅槃妙心的微妙法门,意思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向心外求法,不要被外在的假象所迷惑,既不要执著于风,也不要执著于幡,而是要观照那个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的自性。
又过了大约一百多年的时间,禅门祖师药山惟严与弟子云岩、道吾关于荣枯的一番对话,似乎又是风幡论辩的翻版。
药山祖师是六祖慧能的三世法嗣,法号惟俨,因在湖南常德药山弘法,后世多称他为药山祖师。
有一天,药山祖师与弟子云岩、道吾在庭院中闲坐,看到院子里有两棵树,一棵枝叶繁茂,而另一棵则已经枯死。药山祖师便指着那两棵树问道吾:“那两棵树是枯得好还是荣得好?”
道吾不假思索地答道:“荣的好”。
药山又问弟子云岩:“你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
云岩说:“枯的好。”
这时正好一个沙弥从旁边经过,药山又问他同样的问题。
沙弥从容答道:“枯者由它枯,荣者由它荣。”
世间任何事物本来就是因缘和合,都是虚妄的和短暂,若执著于这种虚妄的假象,那就是迷,而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要破除一切事物虚假表象迷信。道吾称赞的荣,云岩称赞的枯,都是事物自性,都是短暂的物理现象。今日的繁荣将变成将来的枯萎,而现在的枯槁也会融入全新的轮回。面对变幻不定的无常,保持内心的从容,看破轮回与无常的真相,这就是那个永和不变的自性圆满智慧。所谓离幻离相,最后那个不可离的本体,那就是常乐我净的佛性。
参礼光孝寺
从光孝路走到底就是寺前小广场,山门掩映在古榕树的葱翠之中。
山门是灰色屋顶,没有北方皇家寺院的气派,与古榕树浑然天成,在这座竟夸豪奢的大都市里,显出另外一种质朴文化精神的传承。
此时天色多云,略带一些灰暗,但那种南国的暖意仍然扑面而来,仿佛能渗入人的毛孔。让人感觉法喜充满。
“光孝寺”的匾额是前佛协主席朴老手书,端正大度,由此显出这座古寺非同一般的地位。
光孝寺的格局与多数寺院大致相同,走进山门,迎面就是弥勒佛坐像,两面悬挂着一副对联:
灵眼填胸开正悟
笑声裹腹展明诚
弥勒佛殿的对联各有特色,如果收集起来也蔚为大观。
山门之后第一进院落十分宽阔,左厢一棵菩提树遮天蔽日,那就是智药三藏法师留给后世的遗产,六祖也正是在那里落发受戒,登坛弘法。
大雄宝殿是一座重檐琉璃瓦屋顶的大型殿宇,如此规制显出皇家敕建的气度。殿中供奉着三世佛,两幅对联概括了古寺的历史与传承:
晋朝圣迹,百粤名蓝,仰圣树擎天;
祖道传心,万灯续焰,看雨花匝地。
千古白云连珠海
当年虞苑接祇园
在大雄宝殿礼佛,在殿外随喜供奉了一些干果。
殿外有一张长条台案,上面供奉着各种干鲜贡品,几位居士忙着将供品整理分类,码放整齐,以便腾出空地留给更多的供养人。
在台案一端有一座功德箱,信众可以随缘捐一些功德,或者只要一个恭敬的合掌,就能从台案上请走一些供品,分享上供的功德。这样既可以佛光广被,又避免太多的供品会造成浪费。由此,也可以看出南国修行人的精心细致,而且与佛法十分相应,让人无比赞叹。
大雄宝殿后面是在建的观音堂,堂前一株梅树已经落英缤纷,显出南国春早,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唐朝比丘尼无尽藏的一首禅理诗:
尽日寻春不见春
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头已十分
无尽藏是唐代一位比丘尼,曾经向六祖问道,从这首禅理诗来看,也是一位证道的大德菩萨。
无尽藏比丘尼把求道比喻成寻觅春天的踪迹,向外求法如同踏遍青山,却找不到春天的消息。经历了踏遍青山的辛苦之后,回来笑拈梅花,却发现春天的消息就在自家的枝头赫然怒放,这恰如六祖证道开悟的境界 —— 何其自性本自具足。
从诗歌创作的源流来看,无尽藏这首诗的后两句,似乎也启发了宋朝词人辛弃疾。“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讲:“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王国维先生讲的大事业、大学问不仅限于文学,应该也包括修行。这种境界非大词人不能道,还只是文字和修辞上,而更重要的恐怕是在心的修证上,若不是证悟了那个本自具足的自性,又如何能道得出那种境界?
与观音堂并排的右侧是一座“祖堂”,里面供奉着六祖坐像,这是与其他寺庙最大的不同。
祖堂门口用红绳拦住,只能在堂外礼拜。
门口一副对联写的是:法流东土二谛十宗 衣钵真传一花五叶
一花五叶是指禅宗六祖门下的五个法流门派,而十宗指的佛法传入中国后形成的十家主要流派,比如现在十分盛行的净土宗等。
与六祖直接有关的文物是瘗发塔,一座八角七层的仿楼阁式砖塔,是六祖落发受戒后埋藏头发的地方,始建于唐代,形制十分精致,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唐代珍贵文物。
瘗发塔的东面是风幡阁,由原来的睡佛阁与风幡堂合为一体而得名。风幡阁也是唐代所建,纪念六祖关于"风幡论辩"的典故。阁中有六祖、达摩的刻像石碑,是元代的珍品。墙壁上有两幅彩画:一幅是描绘风幡论辩的场面,一幅则记载达摩东渡的事迹。
除了礼佛拜祖,寺院东南角还有一处洗钵泉,也值得一观。
洗钵泉已经干涸,石刻上一幅对联发人深省:
水繇天生心繇水悟
卓彼老禅待我而喻
据说达摩祖师当年自古印度东渡来华,最早也是到广州,在西来初地结庵居住,也就是现在的华林寺,后来到诃林讲学弘法,也就是现在的光孝寺。这座洗钵泉就是达摩祖师清洗钵盂的地方,可惜当时因缘未熟,没有人能懂得达摩的心法,达摩祖师只好一路北上。而一百七十多年之后,六祖慧能又来到法性寺,在菩提树下落发,广宣达摩西来之意,正像是水由天生、复归入海的大循环,而其中所蕴含的佛法,正需要我们用自性的圆满智慧去证悟。
如今光孝寺虽几经变迁,但智药三藏手植的菩提树依然繁茂,二月的春风还在吹,殿前的旗幡也还在飘动,而那个如如不动的自性依然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圆满自足。
参礼了光孝寺,该去珠江边看春潮了。
-
《问道》引灵幡获得方法 引灵幡怎么获得, 2023-10-05
-
《问道》古墓囚徒探案是通关技巧攻略关的 制作方法教程探案古墓囚徒, 2023-10-05
-
《问道》五行竞猜技巧有哪些 五行竞猜技巧, 2023-10-05
-
《问道》万宝阁豪礼再更新 新月新气象,问道最新活动一折折扣券 2023-10-05
-
《闪耀暖暖》音之旋舞套装图文展示, 2023-10-05
-
《闪耀暖暖》阳春晴光活动奖励 阳春晴光活动玩法, 2023-10-05
-
《闪耀暖暖》闪闪发光的我们完美搭配攻略汇总, 2023-10-05
-
《闪耀暖暖》镜中瑰梦 绯月之影礼包已开放领取, 2023-10-05
-
《闪耀暖暖》金雪新意主题活动,闪耀暖暖金雪新意限定礼服 2023-10-05
-
《闪耀暖暖》金雪新意主题活动,闪耀暖暖星雪活动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