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成长计划2》增加勇气技巧分享 如何增加勇气,
王惠丨走出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的误区
原创 王惠 励耘南国
走出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的误区
广东省广州市教育研究院 王惠
王惠简介
王惠,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后,曾为高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为广州市教育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广州市中学生文联会长。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2项、广州市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和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各1项;著有《决胜语文十二讲》《<骆驼祥子>深度阅读的策略与路径》《荒野哲学与山水诗》《阅读调查》等10多部专著;主持或参编“走进广州好教育”系列丛书、《自然与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及多套多本教材,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出版文学作品数十万字。个人公众号“王后语文”有广泛社会影响。
《决胜语文十二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当代中国:社区发展与现代性追求》(人民出版社)
《阅读调查》(海南出版社)
《<骆驼祥子>深度阅读的策略与路径》(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正文
随着语文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高考语文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换,“情境”一词浮出地表,进入语文人的视野,成为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的一个主要抓手和重要突破点。这一做法有着充分的学理依据,早在1989年,布朗、科林斯与杜吉德(Brown、Collin、Duguid)在《情境认知与学习文化》一文中,就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他们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知识正是在活动中、在丰富的情境中、在文化中不断被运用和发展着,而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比利时教育学专家易克萨维耶·罗日叶(Xavier Roegiers)在《为了整合学业获得:情景的设计和开发》和《学校与评估:为了评估学生能力的情境》等专著中对以情境的设计和开发为基础的整合教学法和情境化命题思想做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问题情境是指为了完成某个确定任务,要由某个人或某群人加以联结的一组背景化的信息”<1>,而“成功解答问题解决型试题的学生数量相对于成功解决知识和技能型问题的学生数量之间的比例是一个教育体制质量的反映。”<2> 他的整合教学法和情境化命题思想是当代西方学习理论领域研究的热点,在许多国家的教学和测评实践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然而,就我国目前在语文学科领域所开展的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探索来看,对于“情境”的理解和运用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误区,如果不予以重视并加以纠正,必然会对语文的教学组织、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我们应基于对语文学科的正确认识找到误区,并根据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的一般原则进行优化。
一、两个误区
笔者认为,当前我国语文学科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的探索和实践,主要存在以下两大误区:
(一)把载体当主体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的相关表述中要求:“考试、测评题目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以具体情境为载体。”“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主要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以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多样化表现。”<3>《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把情境作为高考评价体系中的考查载体。高考评价体系最重要的创新之一,即通过“四层”考查内容将学科能力考查与思想道德渗透有机结合,利用“学科素养”这一关键连接层实现了融合知识、能力、价值的综合测评,从而使“立德树人”真正在高考评价实践中落地:情境正是实现这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的载体。<4>
“载体”什么?是能够承载其他事物的事物,这就意味着,情境本身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情境达成更好的学习效果,或者说,情境是服务于学习的,正如易克萨维耶·罗日叶所说:“在学校里,问题情境有一个明确具体的功能——为学习服务。”在语文学科领域,情境承载的是学科知识和运用学科知识的思维活动。
遗憾的是,在语文学科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中,出现了一种以“情境”为目的、为主体的误区。在教学中,致力于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却不知道这些情境和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命题中,先创设情境,再根据情境来填充材料、设计任务,随之的评卷也以学生是否进入情境作为基本的评判标准和关键写作要求,完全忽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才是考查的目标。
最近刚刚听了一节高三的作文备考指导课,老师展示了一篇新近模拟考试中的作文试卷,请同学们打分。同学们最高的打出了54分,最低的是48分。为什么?因为这确实是一篇切合题意、观点正确而且鲜明、思路清晰而且论证有力、结构合理而且文从字顺的作文。然后老师出示分数:28分。原因是这位作者在写作中忽视了情境。然后,老师说:“所以作文不在于你的文笔,不在于你的水平,而在于完成任务。‘真实情境'是任务驱动型极其重要的作文评卷指标。所以各位写得那么干涩的没有一气呵成的作文,都会有50分水平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和核心,也应该是考试中写作能力评价的基础和核心,然而,在“情境”的风头正健之下,它变成了师生不予考量的一个指标。当然,这不是“情境”的错,“情境”本身是极好的,是我们好经念歪了。在此,也呼吁我们的评卷场,一定要理解对和发挥好高考“立德树人,选拔人才和引导教学”的功能,不要播龙种收跳蚤。
(二)把学生当演员
以情境为载体的作文题设计,能否顺利“入境”成为写好作文的一个前提,如果情境和任务真实,“入境”问题不会影响考生的写作,所有的考生都在一个公平的起点上展示自己的语文学科素养;如果情境和任务的设计不够真实,“入境”问题便会成为考生写作的障碍。
有一道这样的模拟作文题,材料讲述了一个很有时代气息、与青年成长关系密切的、年轻人就业和创业的故事,一个大学毕业生想利用业余时间依托自媒体平台发展第二职业,爸爸、妈妈、同学和辅导员看法不同,意见不一,媒体的报道引发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文题有一个这样的写作要求:“从小明的爸爸、妈妈、同学、辅导员这四个身份中任选其一”。
有意思的是,一位学生撰写了文题解析,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此外,选择了相应的主体一定要注意语气得体,符合身份,选择爸爸、妈妈、辅导员可以略有些‘居高临下'讲大道理的样子,但如果选择小丽就只能以朋友身份娓娓道来,切记不可命令强求。”显然,这位学生的身份意识、换位能力和“入境”水平都很强,如果他从影,一定会是个好演员,然而,并非每个考生都是如此。如果我们把学生当演员来要求,必然滑出语文学科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赛道。
近年的高考作文题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注重通过情境设计布置交流任务,但均是要求学生以“我”的身份跟对方交流,比如2015年全国Ⅰ卷“女儿举报老爸醉驾引热议”文题,便是要求考生给违章当事人(老爸)、女儿、警察中的一个主体写信。
考生以自己的身份写作,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语文学科不同于表演专业,语文教育不培养表演人才。以“女儿举报老爸醉驾引热议”文题为例,如果确有必要,也可以要求考生以女大学生小陈的身份来写作,因为身份接近,考生“入境”的难度不大;而“小明发展第二职业引关注”文题,最好也能够要求考生以自己的身份跟包括小明在内的不同的主体进行交流,如果想要创新,最多也就是让考生以小明的身份跟其他各个主体交流,理由同前。与此类似的有2019年全国Ⅱ卷作文题,要求考生“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二、三个原则
显然,随着“情境”对于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被认同,随着“情境”在语文学科中的介入度越来越高,两个误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会越来越大,这种情形令人忧虑。那么,如何纠正认知偏颇、合理进行优化,以真正发挥“情境”在语文教学效益提升中的作用呢?
笔者认为应该按照三个原则和四个要求开展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首先应该满足真实性、综合性和时代性这三个一般性的原则和要求。现分述如下:
(一)真实性
真实性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教学的要求和考试命题的建议,也是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的第一要求。“新课标”在“课程性质”的相关表述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的相关表述中也说到:“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语文实践活动情境主要包括个人体验情境、社会生活情境和学科认知情境。”而“典型任务是指为评价学生语文素养水平而选取的具有代表性价值的语文实践活动。”<2>
什么样的情境才是真实的情境?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在一次访谈中谈到:“所谓‘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涉及的语境。所谓‘真实',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6>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考语文作文题的情境化设计中,对“真实”的追求不单是设计考生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语用情境,更重要的是让考生以自己的身份、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写作,写出自己对材料所指话题、主题、问题的真切感悟和真实思考。
(二)综合性
综合性是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的重要要求,因为综合性本身就是语文课程的性质。“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界定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命题建议”部分,“新课标”也提出相关要求:“减少针对单一知识点或能力点的简单、碎片化的试题数量,应体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整体性。”“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通过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考查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和水平。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死记硬背。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
就高考语文作文题的情境化设计而言,综合性要求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在天然地综合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材料表达和组合时语言文字的优化和必要时的形象化呈现强化考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鉴赏要求,通过任务设计强化语言交际功能,通过多元材料的多样组合强化梳理与探究的思维活动。
第二,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察目标,综合性地指向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品质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维度的素养要求。
第三,综合“一核四层四翼”这一高考评价体系在“一核”、“四层”和“四翼”三个层面上所做的要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明确表示“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四层'考查内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是通过情境与情境活动两类载体来实现的,即通过选取适宜的素材,再现学科理论产生的场景或是呈现现实中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下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运用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全面综合展现学科素养水平。”可见,情境这一载体不仅需要承载和完成“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教育目标和高考任务,也需要承载和落实“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这一“四层”考查内容,还需要承载和实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这一“四翼”考查要求。不仅要在三个层面上分别实现综合,而且还能够在三个层面之间进行整合。
第四,高考语文要对时代热点话题和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积极的回应,引导青年在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勇敢承担时代责任,积极推动时代进步,在时代热点话题和社会现实问题的选择和组合上,高考语文的情境设计也最大程度上追求综合性。
(三)时代性
一般而言,语文学科的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一般直接取材于当下,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代热点话题和社会现实问题,即便是古代诗文,也需要在当下语境中具有生命力,因此,情境化设计应该具有时代性。在思想意识上应反映具有时代特点、推动时代进步的新观念,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考查;在素材选择上应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关心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的实际问题,采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素材,从而鼓励学生把课堂和生活关联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让知识生发应用价值,让学习具有实际意义。
三、四个要点
(一)树人:引导学生塑造大我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考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把“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人教育各环节,贯穿教育各领域。高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考性质定位的决定要素”“突出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考甄选功能的核心标准”“坚持立德树人是新时代高考导向作用的集中体现”,“高考要旗帜鲜明地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不断强化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培养和选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要培养、高考要选拔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和精神状态呢?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此做了阐发:首先,“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其次,“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有爱国情怀,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再次,“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坚持立德为先、修身为本,具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第四,“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有中国情怀,而且要有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第五,“我们培养的人,必须树立高远志向,具有勇于奋斗的精神状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第六,“我们培养的人,必须具备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
显然,和以知识考查立意的考试以及在此背景之下片面追求考分的考生相比,当下高考更具有“立德树人”的教育意义,所选拔出的人才更能够担当“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任。而高考语文试题的情境化设计,理应适应这一教育变革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培养和选拔“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功能,以“立德树人一堂课”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考生的认知和成长。
以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Ⅰ卷作文题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通过“面向本校同学”这一具体而又真实的情境安排,用考生熟悉的学习场景和生活实际作为表达场域和写作背景,但同时又用“统称‘复兴中学'”的巧妙设计把对考生家国情怀的要求嵌合其中,使得聚焦劳动教育、直面现实问题、指向青年成长的诸多命题意图有机统摄于国家目标和民族复兴的宏大主题和时代使命之下,情境设计帮助该作文题成为“立德树人”的成功载体。
我们以某地高三年级模拟测试作文题为例来做个比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这个特殊时期,全国人民正在进行一场特别的考试:疫情防控。而作为高三学生的你,又迎来另一场特别的考试——深圳市2020年普通高中高三年级线上统一测试。是的,这场考试有着很特别的地方: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
因为特别,你会有特别的应对,崭新的思考,深刻的启发。
今后的人生中,还会有许多特别的考试,而你,就是那答卷人。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
②有人说:有监考能保证考试的结果真实可信,希望父母参与监考;有人说:不需要监考,重在自觉,考试的过程更重要。请你针对其中一个看法写一篇驳论文。
③请你为《南方教育时报》的“教育众声”栏目写一篇关于这场线上考试的评论。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这一文题用“特别的考试”这一关键表达统摄疫情防控、线上考试和人生考试三大话题,通过强调当下真实的线上考试的特别之处:居家、线上、没有老师监考把三大话题关联起来,考生的立意须由对这些特别之处的分析得出:自主、自觉、自律。显然,这是一个指向“青年成长”中更好地完善小我的立意,考生需要自觉地以时代青年的态度和意识应考,才可以把小我的成长和习近平总书记的几大阐发有机地进行关联和整合,从而实现由个人成长向家国责任,也就是由完善小我向成就大我的转向。
相比较之下,高考语文作文题在情境设计更明确、更真实、也更巧妙地引导考生关注小我的完善和大我的塑造,并且在小我和大我之间建构起了有效而又有机的关联,从而更好地完成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和高考语文的考试功能。
显然,只有一代一代青年都勇敢而又坚定地接过属于自己的这一棒,跑出自己这一代人的好成绩,我们的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我们的梦想才能实现,因此,引导考生塑造大我是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中最重要的一项优化要求和一条优化路径,高考语文作文题尤其如此。从考生的视角来看,则应该以具有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国际视野、远大志向与奋斗精神、综合素质的“大我”状态来迎接高考,接受祖国的挑选,自觉地把参加高考的过程视为塑造大我的一个环节,在任何“情境”之下,都应该把自己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作用于国家目标和民族复兴的时代伟业。
(二)强基:要求学生激活知识
如上,语文学科教学和考试都是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考查目标的,“情境”只是载体,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载体,整合了语文活动的三种方式、学科素养的四个维度、“一核四层四翼”的考查要求等,而这一切,都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所需要的知识和思维为基础。
具体说来,在“四层”考查内容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情境正是实现这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综合考查的载体,其中,知识是基础。在“四翼”考查要求上,《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指出:“在广阔的学科领域,高考关注各学科中的主干内容,关注学习者在未来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所必须具备、不可或缺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因此,高考要求学生对基础部分内容的掌握必须扎实牢靠。” 张开在《语文考试改革中情境化设计须重视的问题》中也说,必须根据语文学科考查目标的需要,在对考生语文学科知识结构和知识经验重合基础上,有所引发,使题目所呈现的情境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形成相互作用,发挥情境对于提升语言应用能力水平、思维发展和审美品质、文化素养层次的潜在促进意义。<6>
2020年1月1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自2020年起,将取消“自主招生”,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即开启“强基计划”。虽然这一“强基计划”旨在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招生,但也提示我们基础学科支撑作用的重要性。语文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它的应用性是以它的工具性为前提的,而知识和思维是语文这一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内容,因此,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都要以强基为自觉要求,启发学生和考生调动和激活自己的知识储备,在复杂和灵活的思维活动中综合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具体情境中的语文问题。
(三)有“我”:启发学生发现意义
语文学科的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求学生关联自我,把自我代入其中,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在自我和世界之间建立亲密关系,从而获得甚至创造学习的意义。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Ⅲ卷的作文题选取一则漫画,通过师生关系的和谐画面引导考生聚焦教育事业,赞美教师品质,关注自身成长。“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说:‘你们看看书,我看看你们。’”文字和画面情境中的“你们”,不就是正在考场奋笔疾书的考生吗?而某地模拟题选用疫情期间新华社刊登的题为“相隔百余年的两张照片,定格相似瞬间”的配文新闻照片,考生在书写医患关系的时候,究竟是把自己想象成患者还是医生呢?如果没有这样的想象和关联,那就只能是诸如“穿越百年,真情不灭”“穿越百年,不变的尊敬与感谢”这样无“我”的写作,写作尤其是服务于高考为国选材目的的选拔性写作的意义难免大打折扣。
(四)无碍:便于学生进入情境
最后,语文学科的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还需要“入境”无碍,如上,学生不是演员,语文学科教学和考试的目标也不是培养演员,因此,“情境”的设计应该不在学生代入情境的过程中设置障碍,甚至便于学生迅速代入情境,进行学习和答题。
上述“特别的考试”模拟文题,第一个写作任务是:以“20年后的你”的身份,给参加这次考试的你写一封信。和后面两个以自己的、当下的身份写作的任务相比,入境的障碍就要大很多。有多篇考场优秀作文,均是以20年后的自己的身份嘱咐、交代、鼓励当下的自己如何应对好眼下这场特别的考试,通过某个时间节点上的自己向另一个时间节点自己说话来完成写作任务,殊不知,20年后的自己是由正在进行这场特别的考试的当下的自己成长而来的,对于20年后的自己来说,这场特别的考试已经结束,当下的自己已经过去,两个自己不是两个时间节点上的两个人,而是一条时间长河中的一个人,考生要在时间的长河、人生的长河和祖国发展的长河中回眸和思考,也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人生的长河和祖国发展的长河中展望和抒怀。而考场作文之所以把20年后的自己和当下的自己当作两个人,原因就是“入境”太难。
总体上说来,语文学科的情境化教学设计和考试命题首先应该以真实为起点,让学生入境无碍,以“我”的身份进行学习和考试;还应该以强基为要点,在指向语文学科素养这一综合性的培养目标和考查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强化基础,在平时的学习和练习中充分积累和熟练运用知识,在知识和思维被激活的状态下进行深度学习,在高考时则要充分调动知识和思维,进行有效考试;更应该以“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和考试任务为目标,引导学生塑造大我,从而培养和选拔能够承担历史使命和家国责任的一代青年。
【参考文献】
<1><比>易克萨维耶·罗日叶著,汪凌等译:《为了整合学业获得:情景的设计和开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P6。
<2><比>易克萨维耶·罗日叶著,汪凌等译:《学校与评估:为了评估学生能力的情境》,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译者前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第48页。
<4>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27页。
<5>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是”与“非”——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访谈,《语文建设》2019年第1期。
<6>张开著:《语文考试改革中情境化设计须重视的问题》,《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18年第5期。
(本文分上下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0年6月和7月刊)
-
《皇后成长计划2》增加勇气技巧分享 如何增加勇气, 2023-10-04
-
《百货商场物语2》店铺单价怎么提升, 2023-10-04
-
《百英雄传崛起》雪山隐藏关卡怎么过, 2023-10-04
-
《百英雄传崛起》稀有坚果在哪采集 稀有坚果采集位置分享, 2023-10-04
-
《百英雄传崛起》秘银如何获得, 2023-10-04
-
《百英雄传崛起》矿脉石人boss无伤怎么打, 2023-10-04
-
《百英雄传崛起》漫步雪山成就怎么做 漫步雪山成就攻略分享, 2023-10-04
-
《百英雄传崛起》沉重石材怎么获得?沉重石材获得方法, 2023-10-04
-
《百英雄传崛起》暴雪兄弟boss有什么攻击方式, 2023-10-04
-
《百英雄传崛起》暴雪兄弟boss怎么打,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