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与征服》大有可为—— S2赛季北境风暴现已开启 不毛之地,
第五章:舜葬九疑与苍梧开拓:二、舜帝家族与南岭开拓
往期链接;
二、舜帝及其家族与南岭开拓(作者:张京华)
(一)南岭之地域与沿革
南岭古称五岭,指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其西古称苍梧。大体而言,苍梧有三义。其一,苍梧为山名,即指九疑山。其二,苍梧为山区名,区域较广,大略涵盖岭南岭北,跨越今湖南、广西两省。第三,苍梧为地区名,即古人所谓“苍梧之野”,其北境包括岳阳、洞庭均在其内。
文献所载苍梧之名,当属《山海经》。《山海经》一书,《史记》、《汉书》均有论及,《汉志》著录在数术略形法家类中。刘歆解释“形法家”之义说:“形法者,大举九州之势以立城郭室舍形,人及六畜骨法之度数、器物之形容以求其声气贵贱吉凶。”则是介于地理与卜筮之间。刘歆称其为“博物”之书,《隋书·经籍志》归类为地理记,其后学者或称之为“古今语怪之祖”(胡应麟),或称之为“实则小说之最古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称之为“古之巫书”(鲁迅)。今人多以为神话书,或列在小说家。此书旧题夏禹及伯益(又作伯翳)撰。《汉志》不著作者姓名。刘秀(刘歆)谓出于唐虞之际,禹治洪水,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类物善恶,著《山海经》,“其事质明有信”(《上〈山海经〉表》)。郝懿行援引《周官》、《左传》二书,确信其事,谓:“因知《五臧山经》五篇,主于纪道里、说山川,真为禹书无疑矣。……亦知此语必皆为后人所羼矣。然以此类致疑本经,则非也。”(郝懿行《山海经笺疏叙》)而怀疑此书的学者,则多指出书中多有后人羼杂的内容。然而自上世纪初以来学者取《山海经》与甲骨文互证,王国维证殷商先祖“王亥”之名,胡厚宣等证“四方风”名,足见《山海经》中唐虞夏商之际的若干内容真实可信,不可轻疑。
《山海经》所载,有“苍梧山”、“苍梧丘”、“苍梧之渊”和“苍梧之野”。
《山海经》之后,有《归藏易》。《归藏·启筮》曰:“有白云自苍梧入大梁。”ff此外,《博物志》载:“昔舜筮登天为神,牧占有黄龙神曰:‘不吉。’”所说占筮有学者认为亦出《归藏》。《归藏》为上古“三易”之一,相传为殷商《易》。
《山海经·海内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海内南经》又说:“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
所说“其中有”,说明“苍梧之丘”为山区名,即南岭。苍梧为山区名,故可以葬于阳、葬于阴。
但苍梧又可为九疑山之代称,专指九疑山一山(一山而九溪九峰)。《山海经》郭璞注“苍梧之山”云:“即九疑山也。”
《水经注》卷三十八《湘水》载:“营水出营阳泠道县南流出。西流迳九疑山下,蟠基苍梧之野,峰秀数郡之间。罗岩九举,各导一溪,岫壑负阻,异岭同势,游者疑焉,故曰九疑山。大舜窆其阳,商均葬其阴。山南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自庙仰山极高,直上可百馀里。古老相传,言未有登其峰者。山之东北,泠道县界,又有舜庙。县南有《舜碑》,碑是零陵太守徐俭立。”
清嘉庆吴玉山重编《九疑山志》卷一《山水》载:“九疑山:在县南六十里。《汉书》作嶷山,亦曰苍梧山。《汉志》注:九疑在营道南。梁任昉云:九疑山隔湘江,跨苍梧野,连营道县界。(原注:按营道即今道州,六朝时并冷道入营道,属永州。)文颖曰:九疑山半在苍梧,半在零陵。朱子云:九疑山在苍梧、零陵之间。(原注:按今宁远在汉曰冷道,隶零陵郡。九疑自属零陵。汉武置苍梧郡,其地与九疑接壤,九疑名苍梧郡因以名。文颖、朱子所谓零陵、苍梧,皆郡名也。九疑向分隶两郡,今则统归宁远。)”
“苍梧之野”又见《礼记》、《大戴礼记》、《孔子家语》。gg
唐杜佑《通典·州郡典十三》:“巴陵郡,岳州:古苍梧之野,亦三苗国之地,青草、洞庭湖在焉。春秋、战国时,并属楚,亦古罗国之地,楚辞之言汨罗是也。秦属长沙郡,二汉皆因之。吴因之,为重镇。晋因之,东晋亦为重镇。”原注:“苍梧野不止于此郡界,侧近之地皆是。”
苍梧地区的本土居民,古称南蛮,或称南越。杜佑《通典》认为南蛮与中原联系,始于唐虞时期。
《通典·边防典·南蛮》说:“南蛮,其在唐虞,与之要质,故曰要服。夏商之时,渐为边患。暨于周代,党众弥盛,故《诗》曰:‘蠢尔蛮荆,大邦为雠。’至楚武王时,蛮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将屈瑕。楚师后振,遂属于楚。”
《通典·州郡典十四》又说:“古南越:自岭而南,当唐、虞、三代为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亦谓之南越,古谓之雕题。兼得楚之交。秦始皇略定扬越,谪戍五方,南守五岭。”
《逸周书·王会解》载:“蛮杨之翟,仓吾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仓吾”即“苍梧”,所说当为商末周初与中原与苍梧地区的交通状况。到西汉初期,《史记·货殖列传》载:“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而杨越多焉,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玳瑁、果、布之凑。”说明南岭与中原的交通、贸易已相当繁盛。
南蛮春秋时属楚,战国后期时属秦。
《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秦昭王使白起伐楚,略取蛮夷。”
先秦楚国疆土辽阔,有“三楚”之说。
《史记·货殖列传》说:“夫自淮北沛、陈、汝南、南郡,此西楚也。”“彭城以东,东海、吴、广陵,此东楚也。”“衡山、九江、江南、豫章、长沙,是南楚也”此后又说:“九疑、苍梧以南至儋耳者,与江南大同俗。”
战国楚国方圆之广,其南境包涵苍梧,是突出的标志。
《战国策·楚策一》载:苏秦说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强国也;大王,天下之贤王也。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又见《史记·苏秦列传》)
“苍梧”自秦开辟,自汉设郡,故又为郡名。
《汉书·地理志》:“苍梧郡,武帝元鼎六年开。县十:广信,谢沐,高要,封阳,临贺,端溪,冯乘,富川,荔浦,猛陵。龙山,合水所出,南至布山入海。”
《通典·州郡典十四》:“苍梧郡,梧州:秦属桂林郡。二汉为苍梧郡,兼置交州,晋以后并因之。梁属成州。隋平陈,改为封州;炀帝初州废,属苍梧、永平二郡地。大唐为梧州,或为苍梧郡。领县三:苍梧、戎城、孟陵。”
略可注意的是,西汉武帝时期,苍梧地区有“苍梧王”的政权建立,并一度强盛,号称“苍梧越中王”、“苍梧秦王”。说明这一地区具有相对独立的地理和民族基础。
《史记·南越列传》及《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载:“苍梧王赵光者,越王同姓。”又载:“苍梧秦王有连。”裴骃集解引《汉书音义》曰:“苍梧越中王自名为秦王,连亲婚也。”司马贞索隐曰:“案苍梧越中王自名为秦王,赵光是也,故云有连。连者,连姻也。赵与秦同姓,故称秦王。”
《异苑》曰:苍梧王士燮,汉末死于交趾,遂葬南境。而墓常蒙雾,灵异不恒。
(二)舜帝南巡,死于苍梧,葬于九疑山
舜帝巡守,到达衡山以南,《尚书·舜典》有明确记载:“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孔安国传:“南岳,衡山。”
舜帝死于南巡途中,即葬于苍梧九疑,因山为陵,名曰零陵。《史记》记载最为明确,
《五帝本纪》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
《尚书·舜典》又载:“舜生三十征,庸三十,在位五十载,陟方乃死。”孔安国传:“,方,道也。舜即位五十年,升道南方巡守,死于苍梧之野而葬焉。”
《大戴礼记·五帝德》:“舜之少也,恶悴劳苦,二十以孝闻乎天下,三十在位,嗣帝所,五十乃死,葬于苍梧之野。”
《白虎通义》卷五:“舜葬苍梧、禹葬会稽?于时尚质,故死则止葬,不重烦扰也。”
《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冥勤其官而水死……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又《檀弓上》:“舜葬于苍梧之野”郑玄注:“舜征有苗而死,因葬焉。《书》说舜曰‘陟方乃死’。苍梧于周南越之地,今为郡。”
此外,《山海经》也明载舜帝葬于苍梧。《海内经》说:“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在长沙零陵界中。”其事又见《海内南经》与《大荒南经》。《山海经》其书多存上古佚史,犹可注意。
《说文·山部》说:“九嶷山,舜所葬,在零陵营道,从山,疑声。”
《淮南子·修务训》载:“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高诱注:“三苗之国,在彭蠡。舜时不服,故往征之。《书》曰‘舜陟方乃死’,时舜死苍梧,葬于九疑之山,在苍梧冯乘县东北,零陵之南千里也。”
《吕氏春秋》载:“舜葬于纪市。”高诱注:“传曰‘舜葬苍梧九疑之山’,此云‘于纪市’,九疑山下亦有纪邑。”
由于舜帝巡守至苍梧,事迹辽远,文献记载小有不同,历代学者如唐韩愈、刘知几等,往往怀疑。
韩愈《黄陵庙碑》说:“地之势,东南下,如言舜南巡而死,宜言‘下方’,不得言‘陟方’也。以此谓舜死葬苍梧,于时二妃从之不及而溺者,皆不可信。”
刘知几《史通·疑古》说:“《虞书·舜典》又云:‘五十载,陟方乃死。’《注》云:‘死苍梧之野,因葬焉。’案苍梧者,于楚则川号汨罗,在汉则邑称零桂。地总百越,山连五岭。人风婐婳,地气歊瘴。虽使百金之子,犹惮经履其途;况以万乘之君,而堪巡幸其国?且舜必以精华既竭,形神告劳,捨兹宝位,如释重负。何得以垂殁之年,更践不毛之地?兼复二妃不从,怨旷生离,万里无依,孤魂溘尽,让王高蹈,岂其若是者乎?”
宋金履祥《资治通鉴前编》说:“淮、汉以北,上自伏羲下至近代帝王之墓尚皆可考,独舜冢不见于此,而苍梧去都最逺,重以三苗之乱,历舜、禹始克平之,故舜、禹于南方之化,盖数数然也。是以舜至苍梧,今南方之地多其遗迹,而禹亦有会稽之会,死亦葬焉。圣人以天下为家,不可以远近论也。”
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一《陟方》驳韩愈之说,说道:“‘陟方乃死’,孔安国以为巡狩而崩于苍梧也。韩昌黎则据《竹书纪年》凡帝王之没皆曰陟,因谓陟者升天也,犹言礼陟配天也;下文言‘方乃死’者,所以释陟之义也。地势东南下,如言巡狩苍梧而死,应言下方,不得言陟方也。蔡传主其说,而以方字属上,谓陟方犹言升遐也。据此则陟方即是死矣,下文何必又云乃死乎,陟方究应从孔传巡守之说为是。舜葬苍枵,见《檀弓》、《山海经》、《史记》诸书,《孟子》亦云卒于鸣条,虽地名不同,要其为崩于巡狩,则有明据。况地势东南下者,乃江浙耳,若古之苍梧在零陵、九疑一带,正是湘水发源处,地极高,由吴地溯江而上,步步皆逆流。项羽阳尊怀王为义帝,曰:‘古之王者,必都上流,’乃徙之长沙都郴。此正见楚南之在上流也,安得云地势下而不宜言陟乎?昌黎亦尝过岭,乃不知地形乎?”
清郑敦曜《亦若是斋随笔》卷一《舜葬苍梧考》也说:“《檀弓》:‘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义疏:孟子言舜卒于鸣条,今安邑有鸣条陌,陈留平丘有鸣条亭,与此记苍梧之说不合,欲与《孟子》之语为确,究不能定其为何处?……《路史》、《竹书》皆言舜葬苍梧。太史公曰:‘舜南巡崩于苍梧之野,归葬于零陵之九嶷。’《山海经》云舜之所葬,在今道州零陵县界。《纲鉴》注云:‘苍梧山亦名九嶷,今道州宁远县。’习凿齿云:‘虞舜葬零陵。’《元和郡县志》云:‘九嶷,舜之葬也。’是舜葬于楚之道州九嶷为甚。”
如此之类,历代讨论甚多。上世纪40年代,抗战南迁后,钱穆撰写《苍梧九疑零陵地望考》,为现代以来最集中的研讨,认为上古人们的活动地区不可能跨越到江南,苍梧、九疑均在中原地区,明显受疑古派的影响。其说实际上已为近年以来遍布江南的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所否定,故不具论。
(三)舜帝二妃死于潇湘之浦
舜帝之妻娥皇、女英姐妹二人,史称二妃。为尧帝之女,故又称二女。舜帝勤政而死,葬九嶷山,二妃追寻到达湖南,死于湘江,故又称湘妃,又称湘夫人、湘君、湘灵、湘女、江妃。
二妃事迹始见《尚书·尧典》:《尧典》载“岳曰:‘瞽子,父顽,母嚚,象傲;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帝曰:‘我其试哉。’女于时,观厥刑于二女。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礼记·檀弓上》也说:“舜葬于苍梧之野,盖三妃未之从也。”
二妃到达湖南,居于潇湘,见于《山海经》。《山海经·中山经》载:“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是在九江之间,出入必以飘风暴雨。”
郭璞注:“天帝之二女而处江为神也。”汪绂说:“帝之二女,谓尧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相传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二妃奔赴哭之,陨于湘江,遂为湘水之神,屈原九歌所称湘君、湘夫人是也。”
“潇湘之渊”,各书引文略有不同。《水经注·湘水》引作“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文选》张衡《思玄赋》注引作“常游汉川澧沅之侧,交游潇湘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注引作“常游于汉渊澧沅,风交潇湘之川”,《初学记》引作“澧沅之交,潇湘之渊”。
《山海经》多载帝王世系,其中所说之“神”,当指上古“山川之神”,即执掌山川的一类诸侯。晋裴骃《史记集解》引魏王肃曰:“守山川之祀者为神,谓诸侯也。”故《山海经》所说二妃“居于”、“游于”、“出入”等等,澧、沅、潇、湘均在湖南,推测其后裔当封为执掌潇湘的诸侯。
战国间,《国语·吴语》载申胥(即伍子胥)对吴王夫差曰:“昔楚灵王不君,其臣箴谏以不入。乃筑台于章华之上,阙为石郭,陂汉,以象帝舜,罢弊楚国。”此为有记载的舜帝陵墓在楚国境内之始。至上世纪70年代,出土西汉初长沙国境内古地图,内有九疑山及“帝舜”二字,推测当为祭祀舜帝专用地图。
战国后期,屈原所作《楚辞·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二篇,专为吟咏娥皇、女英之作。
秦代曾对舜帝陵加以“望祭”。《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十一月,行至云梦,望祀虞舜于九疑山。”
汉代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有《有虞二妃传》,为早期记载二妃事迹最详的典籍。其中说道:“舜既嗣位,升为天子,娥皇为后,女英为妃。……天下称二妃聪明贞仁。舜陟方,死于苍梧,号曰重华。二妃死于江湘之间,俗谓之湘君。”
司马相如《大人赋》:“历唐尧于崇山兮,过虞舜于九疑。”
裴骃《史记》集解引皇甫谧《帝王世纪》曰:“或曰二妃葬衡山。”
此外历代人文、笔记论述二妃事迹,见于歌咏极多。
(四)舜帝之弟象封于有庳,在九疑山下
舜帝之弟名象,为有庳之君,俗又称鼻天子。
清梁玉绳《汉书人表考》说:“象:舜弟。象始见《尧典》。舜弟始见《孟子》。瞽叜后妻子(《五帝纪》)。封于有庳(《孟子》。本书《邹阳传》作‘卑’字,亦作‘鼻’),谓之鼻天子(《水经·溱水注》)。与丹朱称‘朱象’(《荀子·正论》、《邹阳传》)。”
《孟子·万章上》载:“万章问曰:‘象日以杀舜为事。立为天子则放之,何也?’孟子曰:‘封之也,或曰放焉。’”
《史记·五帝本纪》:“封弟象为诸侯。”裴骃集解引《皇览》曰:“舜冢在零陵营浦县。其山九溪皆相似,故曰九疑。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
裴骃所说的“传曰”,不知何书?但王充《论衡·偶会篇》也引“传曰”,说道:“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佃。’”《书虚篇》又说:“传书言:舜葬于苍梧,象为之耕;禹葬会稽,鸟为之田。”
唐代《初学记》及宋代《太平御览》引皇甫谧《帝王世纪》也说:“舜葬苍梧,下有群象常为之耕。”
《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又说:“舜葬苍梧九嶷山之阳,是为零陵,谓之纪市,在今营道县下,有群象为之耕。”
此外,郦道元《水经注·湘水》载:“应水又东南流,迳有鼻墟南。王隐曰:应阳县本泉陵之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言象所封也。山下有象庙,言甚有灵,能兴云雨。”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帝王纪》云:“舜弟象封于有鼻。”引《括地志》云:“鼻亭神在营道县北六十里。故老传云,舜葬九疑,象来至此,后人立祠,名为鼻亭神。”引《舆地志》云:“零陵郡应阳县东有山,山有象庙。”引王隐《晋书》云:“本泉陵县,北部东五里有鼻墟,象所封也。”
唐杜佑《通典·州郡典》:“江华郡,道州:今理营道县,舜封象有鼻国,即此也。”
唐柳宗元有《道州毁鼻亭神记》,又作《道州斥鼻亭神记》,说道:“鼻亭神,象祠也。不知何自始立,因而勿除,完而恒新,相传且千岁。”宋人旧注:“《道州图经》曰‘昔舜封象有鼻国’,即其地。《昌邑王贺传》云:‘舜封象于有鼻’,注:在零陵,今此是也。”
又柳宗元《天对》云:“昆庸致爱,邑鼻以赋富。”宋人旧注:“《集韵》:有庳,国名,象所封,通作鼻。《前汉·邹阳传》作‘有卑’,并同音。《孟子·万章篇》:‘仁人之于弟也,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封之有庳,富贵之也。’《倦游录》:‘道州、永州之间,有地名鼻亭,去两州各二百里,岸有庙,即象祠也。’”
明代大儒王阳明作有《象祠记》,云:“灵博之山有象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事之。……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是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礼祀焉,举之而不敢废也。”
清初,屈大均考论舜弟象事迹最详。《广东新语》卷十九《坟语·鼻天子冢》说道:“始兴县南二十里,有鼻天子冢,或以为象,然象之称天子何也?《史记》云: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象当时岂以天子之弟亦载天子旌旗为禹宾客,隐然有天子之望欤?其或尧为挚之弟,代为天子,象当时亦尝为禹所让,几几有代位之事,有鼻之人属望,因亦称之为天子欤?《山海经》称丹朱曰帝,则亦可称象天子欤?其葬始兴也,或当舜南巡狩,象尝朝见于南岳,因从舜以至曲江、始兴之间,象薨,即葬于其地欤?零陵县今有有鼻墟,而道州亦称有痺地。有痺者何?有鼻也。岂有鼻之地甚广,自零陵至始兴皆象之封内欤?然舜尝于曲江奏箫韶,曲江在始兴下流,舜崩葬九疑,而商均窆其阴。《大荒南经》称:赤水之东,苍梧之野,舜子商均所葬。舜崩而子弟陪葬,礼也。始兴密迩九疑,何当时臣庶不以象陪葬,抑象薨在舜陟方之先欤?《括地志》称:鼻亭神在道县北六十里。相传舜葬九疑,象尝至此,后人因立祠名鼻亭神。则象薨于舜陟方之后可知矣。传曰:舜葬苍梧,象为之耕。象,舜之弟也。耕者其为兄守视祭田欤?九州之大,舜乃封象有鼻以为其寝陵主,岂舜故有神灵,先知其将崩于苍梧欤?象既笃友爱之情,自宜遗命陪葬梧野。今二冢相望数百里而遥,岂舜神明之所安欤?《礼记》曰:舜葬苍梧,二妃不能从。或谓二妃葬衡山。衡山在零陵郡,地去苍梧不远。何当时二妃亦皆不得祔葬欤?吾闻象有神灵,宋时有掘鼻天子冢者,见铜人数十,拥笏列侍,俄闻墓中击鼓大呼噪,惧弗敢入。岂象时已有铜人殉葬之事欤?然零陵尝得白玉琯,乃西王母所献,而舜以殉葬者。则象冢中亦宜有异宝欤?舜之亲爱,天下莫不闻知,当烝烝乂时,象既为舜所化,必有功德于其国,国人之不敢犯斯冢也。自有虞时至宋,亦云久矣。舜崩,四海丧之如考妣,爱象者,所以爱舜也。舜放驩兜崇山以变南蛮,考《书》疏:崇山在衡岭之间,与有鼻不远。南蛮风俗于变为中华,意象必有力焉。南裔之人,为之建祠庙、守丘墓,必不偶然。予尝欲至其冢,立一丰碑,书之曰:‘古帝舜之弟有鼻国君之冢。’以示后人。”
要之,古代文献中所载舜帝之弟象事迹,虽然不得其详,但由以上文献互证,可知其大抵为信史。
(五)舜帝之子叔均亦葬于九疑山
《山海经·大荒南经》载:“赤水之东,有苍梧之野,舜与叔均之所葬也。”
郭璞注云:“叔均,商均也。舜巡狩,死于苍梧而葬之,商均因留,死亦葬焉。基在今九疑之中。”
郝懿行《山海经笺疏》:“郭云:‘基在今九疑之中’,‘基’当为‘墓’字之讹。《御览》五百五十五卷引此注作‘墓今在九疑山中’也。”
《水经注·湘水》也说:“九疑山,大舜窆其阳,商均葬其阴。”
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说:“此叔均,实是商均,叔、商一声之转。能与舜同葬,非舜子商均不足当之。舜与商均同葬苍梧,并无碍于海内南经所云‘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之不同传说之流播。”
按舜帝之子,文献多载为“商均”。如《韩非子》:“尧有丹朱,而舜有商均。”
《淮南子》:“严父弗能正,贤师不能化者,丹朱、商均也。”《慎子》:“尧、舜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内皆治,而丹朱、商均不与焉。”
《邓析子》:“尧、舜位为天子,而丹朱、商均为布衣。”
《论衡》:“尧生丹朱,舜生商均。商均、丹朱,尧、舜之类也,骨性诡耳。鲧生禹,瞽瞍生舜。舜、禹,鲧、瞽瞍之种也,知德殊矣。”如果郭璞称“叔均”为“商均”别有依据,则舜帝之子也曾在苍梧、九疑地区活动。
文来源:九疑山舜文化研究会
作者:张京华
说明:1.欢迎阅读 转载,如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编辑:尹珺君
-
《文明与征服》大有可为—— S2赛季北境风暴现已开启 不毛之地, 2023-10-04
-
《文明与征服》墨菲定律怎么做 墨菲定律完成攻略, 2023-10-04
-
《文明与征服》城外建筑功能 城外建筑一览,文明与征服主城堡什么样 2023-10-04
-
《文明与征服》城内建筑功能一览 城内建筑作用是什么,文明与征服主城建筑可以移动吗 2023-10-04
-
《文明与征服》国战玩法详解, 2023-10-04
-
《文明与征服》固守坚城给谁 固守坚城技能搭配一览, 2023-10-04
-
《文明与征服》善德女王阵容哪个好 善德女王阵容推荐, 2023-10-04
-
《文明与征服》善德女王爆头队阵容哪个好 善德女王爆头队推荐, 2023-10-04
-
《文明与征服》善德女王技能推荐,文明与征服善德女王技能怎么带 2023-10-04
-
《文明与征服》商贸玩法攻略 商贸怎么玩,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