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手游》超硬核平民发展方法 平民如何发展,
《庆余年》虽然不是历史剧,却让人想起了某个朝代的历史......
2019年最火的网剧《庆余年》,再次狠狠的圈了一波历史粉。这部剧虽然不是正史,也算不上野史,确切的说是一部虚拟历史的穿越剧,但其实剧中的很多人物、政治和社会状况,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影子。比如庆国独立于六部之外,只对皇帝负责的督查谍报机构——鉴查院;北齐国的情报机构——锦衣卫,在古代某个封建王朝就能找到原型。那么,庆国的历史原型究竟是哪个朝代呢?
鉴,为审查监视。查,为调查搜集。从字面上就能理解这个机构的职责与威权。剧中人物也不止一次说出了鉴查院的职能,院长陈萍萍曾亲口说过:“监察天下,乃鉴查院职能所在。”
整个天下都是监察的目标,可以看出鉴查院的权势之大,触角之广。总结一下,鉴查院的职责就是:上,可以监视皇亲国戚;下可以督查大小官员;内,可以调查平民百姓;外,可以搜集他国情报。
是不是有似曾相识之感?没错,历朝历代负有这些职能,又权势熏天的机构恰好有一个,那就是明朝的厂卫,确切的说包括东厂、西厂、内行厂和锦衣卫,而锦衣卫由三厂统管。明朝的三厂相当于《庆余年》中庆国的鉴查院;而在给北齐国的谍报机构起名的时候,《庆余年》的作者犯了个懒,干脆就沿用了锦衣卫这个名称。不同的是,历史上的厂卫同属于明朝,而剧中则分属于两个国家。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明朝是个特务政治最为猖獗的朝代。为了维护皇权,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朱棣设立了东厂,明宪宗设立西厂,明武宗又设立内行厂。明朝这些神秘的特设机构被统称为厂卫。
厂卫的任务很神秘,既是大内密探,又是朝廷鹰犬。皇帝依靠他们窥伺朝臣隐私,打探民间舆情,掌握政局动向;宦官靠他们争权夺利、剪除异己。说好听些,明朝的厂卫跟庆国的鉴查院一样,是个监督机构,说白了,它们都皇帝亲自设立的特务机构。
那么,明朝为何会诞生厂卫这些特殊势力呢?
朱元璋是靠农民起义登上的皇位。老百姓对他要饭花子的出身,当过和尚的经历津津乐道,语气中还总带着各种不屑和蔑视。贫贱不堪的少年时代让朱元璋非常自卑,对于土鸡变凤凰的事实,他极为忌讳。悠悠众口他不能全部堵上,那朝中大臣的舆论他总可以控制吧。于是,朱元璋决定成立一支只对自己负责的谍报队伍。既然是干秘密工作的,那构成人员肯定要信得过才行。刚好皇室有一支仅听令于朱元璋本人的禁卫亲军,名叫 “拱卫司”。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将这支卫队正式改编,取名锦衣卫。
之所以取名锦衣卫,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其成员都衣着华丽。锦衣卫官员有三种服饰:分别是蟒服、飞鱼服和斗牛服。
电视剧《庆余年》中,北齐国的锦衣卫指挥使沈重从第一次在剧中出现,就异常重视正在让裁缝修改的官服,确切的说,是重视官服上新增的蟒纹。沈重为何如此看重这件蟒服呢?
蟒服也叫蟒袍,与皇帝所穿的龙袍相似,最大的区别在于龙袍上的龙是五爪,蟒袍上的蟒是四爪。蟒袍并不是正式的官服,而是皇帝赏赐给朝中宰相或大太监的服饰,以显示皇帝的恩宠。俗话说“蟒袍加身,位极人臣。”穿蟒袍戴玉带,那是古代士大夫们的终极梦想。所以沈重才如此重视这件象征着官员最高荣誉的蟒服。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当他终于穿上那件日思夜盼的蟒袍之时,也是他被罢官之日。
斗牛服,是明朝赐予高级官员的官服,衣服上绣着名叫斗牛的虬属兽,因此得名。
锦衣卫最常穿的是飞鱼服。所谓飞鱼,并不是鱼,而是一种头像龙,身上长有鱼鳍鱼尾,会飞的神兽。《山海经》中将这种会飞的鱼叫龙鱼。飞鱼服本来是高级官员才允许穿着的隆重服饰,后来随着锦衣卫的权势日益扩大,飞鱼服、绣春刀逐渐成了有一定品级的锦衣卫的标配。
从服侍上可以看出,明朝锦衣卫地位的尊崇。那么,锦衣卫的差事究竟有哪些呢?
明朝的锦衣卫最初被赋予的职能有三项:保护皇帝;侦察和窥探;逮捕。窥探的对象是各级官员和百姓。由此可见,锦衣卫就相当于明朝皇帝亲自管理的秘密警察。
《庆余年》中,范闲的老爸户部尚书范建(这名字起的,一看就另有玄机)和鉴查院院长陈萍萍是庆帝潜邸时期的密友,当年为庆帝登上皇位、坐稳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是庆帝的左膀右臂。但是,这种老铁的关系并没有减弱庆帝对他们的监视。剧中庆帝和范建有一次闲聊,说起范建在家里跟儿子范思辙推牌九输了,惊得老范一身冷汗。在家里推牌九这种小事,庆帝都了如指掌,可见庆帝的耳目之多和疑心之重。而这个故事就出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臣子宋濂之间的一段细思极恐的“趣事”。
宋濂是元朝末年的文坛大咖,其在文坛地位尊崇,相当于《庆余年》中的天下文人之首——庄墨韩(庄子、墨子、韩非子,取三位圣人的姓氏取名,不得不说作者的脑洞之清奇)。宋濂曾数次推辞元朝封授的官职,朱元璋起事后,宋濂毅然投向明军。明朝得了天下后,朱元璋亲封宋濂为“天下文官之首”,并将太子朱标送到宋濂身边学习,宋濂由此成了太子师。
有一年中秋节,朱元璋请宋濂饮酒赏月。见皇帝对自己如此恩宠,宋濂感激涕零,不知不觉多喝了几杯,没想到竟然喝醉了。朱元璋见这位太子师酒后失态,感觉很好笑,乘着酒兴作诗一首,其中两句写到:“宋生微饮兮早醉,忽周旋步兮跄跄”。诗写得不咋地,醉态倒是描写得细致入微。臣子在自己面前醉酒失态,朱元璋不仅没生气,还写诗调侃,足见对宋濂的器重和宠爱。
喝醉了没啥,在哪喝的也无所谓,不过千万不能喝断片,不然就危险了。一天,宋濂在家里请客人喝酒,又喝醉了。第二天上朝,朱元璋问他:“爱卿昨天在家里喝酒了吧?跟谁喝的?喝了多少?吃了什么菜?”宋濂很奇怪,皇上为何问他这些琐事?来不及细想,宋濂一一如实回答,朱元璋听后很满意,说到:“爱卿很诚实,没有欺瞒朕!”宋濂听后汗毛直竖,暗自庆幸昨天没喝断片,没有信口胡说。由此可见,朱元璋跟庆帝一样,都喜欢窥探臣子的隐私,或者说监视臣子的一举一动。而每个官员家中,都可能有皇帝的暗探。
那么,锦衣卫的权势和触角究竟有多么恐怖呢?
《庆余年》中鉴查院一处主办朱格临死前曾说:“鉴查院不受六部管辖,收拢有才之士,既有文武之才,又有市井之徒,可以说庆国大半的精英都已在鉴查院的麾下。”
这段话简直就是锦衣卫权力范围的概括。锦衣卫不仅监视官员,他们的触角可以说无所不在,酒楼、妓院、茶馆、当铺,只要是人员密集场所,都有他们的影子。街头巷尾的奇闻轶事,大小官吏的私交往来,文人骚客的吟诗作对、新婚夫妇的洞房情话,头天晚上发生的事,一大早便汇聚到了宫中,皇帝想知道什么,马上就有人报上来。就算今天世界几大谍报机构,估计也做不到如此高效。
《庆余年》中,庆国的鉴查院有自己的监狱,叫地牢。而且鉴查院可以自行抓捕案犯,自行审讯,自行定罪。当然,整个过程都要在皇帝的指示下进行。
明朝的锦衣卫最初本来并没有审讯定罪的权力,抓捕案犯后要移交刑部审理。不过在朱棣的允许下,锦衣卫也拥有了与鉴查院相同的权力。明成祖朱棣是篡位夺权登上的皇位,自然对朝野内外的舆论更加敏感。于是,朱棣登基后给锦衣卫增加了一项重要职能,那就是“诏狱”。
所谓诏狱,其实就是由皇帝亲自掌管的监狱,里面关押的大多是王公大臣、皇亲国戚或重要案犯。朱棣在锦衣卫衙门下设立北镇抚司,专门管理诏狱。诏狱不受法律限制,锦衣卫可以直接逮捕和审讯犯人,刑部、大理寺、都察院这些司法机关无权过问,案犯的生死最终由皇帝决定。就这样,锦衣卫北镇抚司成为皇帝直辖的司法机构,权力达到极致。
由于权力缺乏限制和监督,为了邀功请赏,消灭政敌,拥有特权的明朝锦衣卫随意给大小官员罗织罪名,不择手段地暗杀异己,制造的冤假错案不胜枚举。《庆余年》最初几集中,腾梓荆就是接到鉴查院的假密令后去澹州刺杀范闲的,可见鉴查院跟明朝的锦衣卫一样,可以不经任何司法审判就决定人的生死。
《庆余年》中北齐国的锦衣卫指挥使沈重权倾朝野,最后却落得个罢官去职的结局。明朝历史上有没有这号人呢?
明朝锦衣卫的首领称为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官职是正三品,下面还有五品九级各类官职。历史上能查到的第一位指挥使叫毛骧,正是他着手实施了明初四大案之一的胡惟庸大案,朱元璋借锦衣卫之手先后诛杀了3万余人,并借此结束了中国古代传承下来的宰相制度,加强了皇权专制。
第二任指挥使是蒋瓛。明朝开国功臣蓝玉所谓谋反的罪证,就是他秘密禀告朱元璋的。由此可见,明初的锦衣卫是朱元璋手里的一把刀。借这把刀,朱元璋几乎诛杀了所有可能威胁到皇权的开国功臣。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
不过,还有一句话别忘了,那就是“狡兔死,走狗烹”。“胡案”结束后,朱元璋为了平息众怒,砍了毛骧的头。而蓝玉案了结后,蒋瓛也被朱元璋赐死。锦衣卫最初的指挥使们几乎都没有好下场。
《庆余年》中北齐国的锦衣卫指挥使沈重,自恃功高,忽略了君臣尊卑;又因为利益,得罪了满朝文武,最后落得个太后猜疑、皇帝痛恨,被罢官免职的下场。其实,明朝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位功高震主,不把皇帝放在眼里的锦衣卫指挥使,他就是永乐时期权倾朝野的纪纲。
纪纲在朱棣起兵的过程中出力不少,朱棣登基后便任命他为锦衣卫指挥使,专干那些杀人封口的脏活累活,深得朱棣信任。明代著名文人、大臣解缙便是死在他的手中。
解缙在洪武朝曾官至内阁首辅,朱棣上位后,解缙因为直言敢谏而遭到忌恨,屡次被贬职,最终被朱棣以“无人臣礼”为借口囚禁到诏狱中。永乐十三年冬天,纪纲拿着诏狱囚犯名单给朱棣看,朱棣看了一眼后问到:“缙犹在耶?”善于揣摩上意的纪纲心领神会,(15,38)随即将解缙活埋在了雪地里,可怜一代文学名家就这样惨死于漫天飞雪中。
皇帝的宠信,朝臣的畏惧,下属的奉承,使纪纲内心开始膨胀起来。一次,纪纲得到一件藩王的蟒袍,便穿在身上,让手下喊他万岁。宫中选妃,各地送来的美人,纪纲竟然要先挑,自己选完了再把剩下的送进宫。他还在家中养了一批死士,图谋不轨。当然,这些都是纪纲死后,史书记载的罪名,究竟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不过兔死狗烹的故事再次上演是千真万确的。永乐十四年,一个宦官向朱棣告发了纪纲的种种罪行。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纪纲随即被朱棣凌迟处死。再次上演了兔死狗烹的活剧。
那么,明朝既然有了锦衣卫,为何还要设立三厂呢?
这就不得不佩服朱棣玩弄权术的娴熟了。皇帝驾驭臣子,讲究制衡之道,不能放任一方做大,以防生变。既然连自己的亲兵锦衣卫也不能全信了,索性就用宦官来制约一下锦衣卫吧,这就是后来三厂出现的原因。
永乐十八年,朱棣在北京东安门以北一处官署,设立东缉事厂,简称东厂。东厂最初直接受朱棣指挥,后来朱棣派亲信宦官担任东厂首领,是宦官中仅次于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二号人物,人称督主或厂公。顾名思义,都是公公,也就是宦官。大太监王振、冯保、魏忠贤都曾统领东厂。
东厂成立之初,锦衣卫还能跟东厂平起平坐。随着朱棣日益重视东厂,锦衣卫也开始受东厂辖制。由此,明朝宦官干政逐渐达到高潮。
《庆余年》中位高权重的宦官有两个,一个是绝顶高手洪四庠,另一个是庆帝身边的太监首领候公公。洪四庠在剧中早早暴露了实力,被误认为是隐藏的四大宗师之一。而候公公看起来人畜无害,毫无威胁,但其实并不是普通角色,而是一个隐藏极深的九品上高手。这两人在庆帝和太后身边拥有不小的话语权,经常参与讨论朝政和时局,可见极受信任。不过,这两位大太监的“度”把握得很好,绝不落下“干政”的口实,以免遭到庆帝和太后的猜疑。
而最让人目瞪口呆的是,《庆余年》中鉴查院的院长陈萍萍,其实也是宦官出身,这就跟历史上明朝的厂公形象极为吻合了。
跟《庆余年》中的宦官相比,明朝的厂公们要嚣张跋扈多了。为了避免历史上各朝代都曾出现过的宦官乱政,明太祖朱元璋早就有所预防。他不允许宦官识字,还命人特制了一块铁牌悬挂在宫门上,上面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正因为朱元璋口号喊得山响,于是很多后世学者便将明朝宦官干政祸首的罪名安在朱棣的头上。但朱棣表示,这个锅我可不背。为啥呢?因为朱元璋嘴上虽然说的好听,但他干的那些事,却真真正正为宦官干政开辟了一条坦途。
据《明太祖实录》记载,早在刚登基那年,朱元璋就派身边的宦官到北平犒赏前方官兵,这为后来的宦官监军乃至领兵开了先河。也是在这年的十一月,朱元璋又派一个宦官前往广西招抚当地的土司,这是有史可查的明代宦官参政的最早记载。洪武二年四月,一个叫金丽渊的宦官奉旨出使高丽,这是第一个参与外交活动的明代宦官。此外,洪武朝还有宦官参与贸易、插手刑事案件的事例。总之,朱元璋在位时,宦官能干不能干的事,都干了。而他的儿子朱棣登基后,宦官的地位随着厂卫势力如日中天,也像火箭一般的蹿升。
朱棣设立的东厂,其主要职能是“访谋逆妖言大奸恶等”。说白了,就是替皇帝侦查所有不利于皇权的情报,并可随时对所谓“谋逆者”抓捕审讯。当时,东厂的耳目无处不在,朝廷司法部门会审大案,东厂要派人听审;锦衣卫北镇抚司拷问重犯,东厂要派人监视;甚至朝廷的各个衙门也都有东厂派来的人坐班,监视各级官员的一举一动。这与《庆余年》中鉴查院的职能如出一辙。鉴查院可监察百官,访察民情,抓捕审讯要犯,甚至还有自己的军队——黑骑军,可以说凌驾于百官之上。难怪鉴查院一处主办朱格担心,如果有一天鉴查院要是造反,有谁能够阻止?
剧中的朱格喊出了明朝皇帝的担忧,于是西厂应运而生。
《庆余年》中鉴查院被长公主的势力渗透,闹出了很多乱子。虽然最后乱局被平息,但庆帝依然十分忌惮此事,最后借范闲之手将长公主贬出京,以绝后患,肃清了鉴查院。
真实的历史上,当明宪宗发现东厂有不受控制的趋势时,干脆架空了东厂,新设立了一个西厂。西厂的设立,源于一次祸乱宫闱事件。1476年,道士李子龙利用江湖骗术蛊惑人心,最可怕的是,竟有很多太监成为他的脑残粉,还将李子龙带进皇宫,差点闹出大乱子。事情败露后,李子龙和那些太监被诛杀。这起事件让明宪宗发现,存在多年的东厂办事效率低下,最关键的是,已然出现不受皇权控制的趋势。
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事件,心有余悸的明宪宗派一批头脑聪明的太监换上便装,秘密出宫去探查民间情况,而这些太监统一由大太监汪直率领。汪直每天将所有太监探听到的消息汇总,挑选其中他认为皇上感兴趣的向明宪宗汇报,明宪宗果然大感兴趣,对汪直越加信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太监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争权夺利非常普遍。由于汪直不属于东厂,又干着东厂的份内之事,势必引起东厂的猜疑和忌恨。与其等着东厂来找麻烦,倒不如建立自己的势力。于是,汪直建议皇上再成立一个缉事厂,既然跟东厂对立,干脆就叫西厂。
这个建议正合明宪宗的心意,他任命汪直为首领太监,负责调查全国官员及刺探秘密事务。西厂的中层干部和东厂一样,都是由锦衣卫中选拔出来的,而明宪宗给西厂的人员定额要比东厂多一倍,西厂的职能甚至包揽了东厂与锦衣卫的职权范围。成立仅仅几个月,西厂的权势地位就已经超越东厂,成为炙手可热的明朝第一情报机构。
虽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但一个新成立的西厂怎么就敢骑在老大哥东厂的脖子上呢?
这其实是明宪宗对权势滔天的东厂的权力制衡。
西厂成立时,东厂已经存在了近六十年。经过多年经营,代表了宦官集团的东厂几乎成为能够一手遮天的政治势力。但此时,东厂内部权力倾轧极为严重,办事效率低下。
明宪宗在登上皇位前,其太子之位曾多次被废又立,所以也是一位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皇帝。登基后,明宪宗急需一个高效的侦查部门为自己效力,但东厂的表现让他极为失望。正好利用道士乱宫事件,明宪宗成立了更忠心、更听话,办事效率也更高的西厂。也正是因为皇帝有意抬举西厂打压东厂,西厂的地位才得以迅速蹿升,成为凌驾于东厂和锦衣卫之上的第一情报侦缉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其结果都是一样的。明宪宗给了西厂无限的权力,西厂反而成了又一个东厂,大有尾大不掉之势。在多方压力下,短短五年之后,西厂便被撤销。虽然后来短暂恢复,但很快又被撤销。作为一个短命的特务机构,西厂前后只有两任提督,分别是汪直和谷大用。
那么,内厂又是怎么来的呢?
明成祖设立东厂制约锦衣卫,明宪宗成立西厂制约东厂,后来的明朝皇帝有样学样,登基后都想培植自己的势力。明武宗登基后,下令重新开设西厂,再次形成东西“两厂对峙”的局面。
当时司礼监大太监刘瑾因与东西两厂的厂公有矛盾,于是在明武宗的同意下,又另设内行厂,简称内厂,自成系统,侦缉范围比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三个特务机构加起来还要大,除监察臣民外,锦衣卫、东厂和西厂也在内厂的监视之列。锦衣卫负责侦查所有官民,东厂则侦察官民和锦衣卫;西厂监视东厂、锦衣卫和官民,内行厂则监视官民和厂卫,成为真正的厂卫之首。而皇帝直接领导和监督所有侦察机关,构成了明朝特有的特务政治生态链。
说了这么多,列为看官听客应该也看出来了,《庆余年》中的庆国和北齐国就是明朝的翻版,盛行以特务治国。庆国的鉴查院成立的初衷虽然是叶轻眉推崇的“天下为公”,但后来却发展成跟明朝的厂卫毫无区别、为皇帝执行特务政治的秘密机构。厂卫的职责是监视、侦查、抓捕、审讯、刑狱、舆论。而庆国的鉴查院下辖八大处,分别负责监察、情报、武器、国际、刑狱、暗杀、军队、舆论,与厂卫职责大同小异,分工却更为细致明确。
《庆余年》中庆帝的两个儿子都拼命拉拢范闲,仅仅因为范闲的诗才?当然不是!为了接庆帝的班,必须一只手把住钱袋子——内库;另一只手则牢牢握紧维护皇权的尖刀——鉴查院。而范闲这个私生子是庆帝认定的这两个机构的未来接班人,是所谓庆国未来的第一权臣。这才是两位皇子“屈尊”拼命招揽范闲的原因。
明朝的厂卫跟庆国的鉴查院和北齐国的锦衣卫一样,既是维护皇权的工具,也是制衡操控臣子的手段,乃至成为权势滔天的政治势力。
-
《庆余年手游》超硬核平民发展方法 平民如何发展, 2023-10-04
-
《庆余年手游》说明书探索目标位置攻略 说明书在哪里, 2023-10-04
-
《庆余年手游》裂土纷争活动图文教程, 2023-10-04
-
《庆余年手游》获取第二武器方法分享 如何开第二武器, 2023-10-04
-
《庆余年手游》若若老铁称号获得方法, 2023-10-04
-
《庆余年手游》舌战玩法攻略,庆余年手游舌战玩法 2023-10-04
-
《庆余年手游》舌战小游戏攻略大全 舌战图文教程, 2023-10-04
-
《庆余年手游》职业预览分析 有几个职业, 2023-10-04
-
《庆余年手游》经脉怎么加点好,庆余年手游经脉怎么连 2023-10-04
-
《庆余年手游》等级锁定期通过图文教程Get√ 等级被锁定如何解决,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