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软件园提供热门手机游戏下载,最新手机游戏攻略!

《地下城堡3》峭岩堡垒军营如何进入 峭岩堡垒军营怎么进入,地下城堡3峭岩堡垒怎么进入

时间:2023-10-04 05:36:28 来源: 浏览:

临沂日报四个版刊发厉彦林报告文学:沂蒙壮歌

编者按:《人民文学》2021年07期头条位置刊登了山东著名作家厉彦林创作的报告文学《沂蒙壮歌》。卷首语中写道,江山就是人民,《沂蒙壮歌》将革命史上形成的巨大精神财富与新时代的巨大发展成就融为一体,背景是前人的英勇牺牲、殷殷期望、顽强战斗的壮阔行迹,故事则是新时代不懈攻坚、接续奋斗、连获丰收的壮丽进程。

沂蒙壮歌

厉彦林

党是脱贫致富的靠山

沂蒙山,辖区内较大的山头八百余座,呈西北至东南向延伸状。沂山、天宝山、文峰山、甲子山、银雀山、马陵山、蒙阴山、苍山、艾山……都以独特的雄奇、胜迹、史事、人物、传说、物产闻名遐迩。英雄的沂蒙人民恰如这波澜壮阔、高高耸起的沂蒙群峰。高歌沂蒙山,不是因为山的雄奇、崮的独特,而是共产党人、人民军队和沂蒙儿女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造的革命精神、谱写的英雄史诗。所以沂蒙山不是一个区域概念,而是一种精气神,是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历史、改革开放历史、社会主义建设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意义、作用的精神高地和基因标识。

抱犊崮下日子红火

二〇二一年五月十一日,我再次怀着虔诚的心情,小心翼翼地走进延安杨家岭中共七大会址。来自全国各地接受党史教育的党员们,正在听讲、宣誓、合影留念。我仔细品读每一个物件,眼前仿佛再现延安时期那惊心动魄、艰苦卓绝的历程和场景。大会主席台两侧张挂的贺幛,左侧是陕甘宁边区的,右侧是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及山东纵队的。这充分说明中共中央对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历史性贡献的肯定。

这让我想到远方的沂蒙山区,包括在山东根据地初创期做出过历史性贡献的抱犊崮地区。当地,曾流传过这样一首歌谣:“正月里来正月正,东进支队到山东……”

一九三八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党中央提出“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毛泽东从全国抗日战争全局战略考虑,提出“派兵去山东”。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十九日,罗荣桓等率一一五师从晋西交口县双池镇一带出发东进,与八路军山东纵队并肩战斗,巩固扩大山东根据地。一九三九年三月六日渡过运河,进入泰山以西地区,五月初发生在泰山西的陆房战斗毙伤日寇一千三百余人,是继平型关大捷之后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促进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九月直插到抱犊崮山区,在这里,他们放手发动和解救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对敌斗争。十一月在抱犊崮西麓的王家湾(今山亭区凫城镇)成立鲁南第一个红色政权——峄县抗日民主政权。紧接着,鲁南山区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

这里的地势险要,纵深和回旋余地大,像插在日本侵略者脊梁上的一把钢刀,是华北连接华中的枢纽,也是华中地区通往太行山和延安的红色通道。后随着斗争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党政军机关逐步走向沂蒙山腹地。

山亭区地处沂蒙山区西南麓,境内有“天下第一崮”抱犊崮。抱犊崮位于枣庄和临沂两市所辖的山亭、苍山、费县三县交界处,海拔五百八十四点三米。据《峄县志》载:昔有王老汉抱犊耕其上,后仙去,故而得名“抱犊崮”。景区四季分明:春季桃李争奇斗艳,夏暑绿叶成荫,秋季红叶似火,冬季银装素裹。尤其是秋季的红叶,依山势起伏,色彩浓郁,呈现出层林尽染的绚丽景观。

受交通、自然条件等因素制约,“十二五”期间,山亭区还有八十六个村被列为省级扶贫重点村,十一个村被列为市级扶贫重点村,占全区村居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至二〇一六年初,仍有精准识别贫困户两万零三百五十六户、三万五千六百八十六人,贫困人口占枣庄市全市的百分之五十点六,精准扶贫任务十分艰巨。山亭区立足当地自然禀赋,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以产业扶贫为重点,落实精准措施,下足“绣花功夫”,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山亭区北庄镇双山涧村是一个红色山村,重点展现着抱犊崮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场景,建有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纪念馆、一一五师政治部、一一五师司令部、王麓水纪念馆、鲁南区党委、鲁南行署、鲁南军区七个历史展馆,还建有抱犊崮剧社、八路军抗日夜校、八路军被服厂、枪械所、八路军食堂、八路军军粮作坊等功能性场馆。同时,这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这几年,村党支部以抗日战争红色文化,激发党员干部群众脱贫致富、走共同富裕的积极性,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利用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和八路军一一五师抱犊崮抗日纪念园,领办抱犊人家农家乐旅游专业合作社,流转闲置民宅,为游客提供居住、就餐、体验农家生活等服务。另一方面,相继引领创办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抱犊金土地土地流转合作社,流转土地一百亩发展暖棚蔬菜,主要种植黄瓜、辣椒等。通过调优种植结构,打破了过去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的单一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形成了以蔬菜为主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全村劳动力百分之七十实现转移再收入,人均增收达四千元,村民和村集体“双增收”。短短几年时间,双山涧村就发生了蝶变,跨入先进行列。在抱犊崮景区西门,从杭州返乡创业的青年王松桥和家人一起修建了君山人家饭店,他的梦想就是让红色旅游更有味道、更持久。他高兴地说:“红色旅游不仅让我吃上饭,吃饱饭,还让村里的其他人增收。村民们春天卖野菜,秋天卖五谷杂粮和山鸡蛋,冬天卖柿饼干货,一年四季都有收益。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一五师旧址院子的楸树和梧桐树历经近百年风雨,走过峥嵘岁月,依然枝繁叶茂,枝丫相连。这些树有生命、有感知,虽没有遮天蔽日的树冠,但坚定地凝望着抱犊崮山区日新月异的巨变,不亢不卑地绽放生命的姿态和光彩。

《跟着共产党走》这歌越唱越顺口

一九四〇年一月,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抗大一分校近四千名干部和学员到达沂南县孙祖镇东高庄村。为了迎接建党十九周年,文工团决定创作一首新歌,向党的生日和抗大一分校党代会献礼。由王久鸣作曲、沙洪作词的《你是灯塔》(又名《跟着共产党走》)就诞生在这里。沂蒙人民在抗日战争最困苦、最艰难的危急时刻,用生命和热血谱写的这首歌曲,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伴奏曲。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一日黄昏时刻,我们一行追溯《跟着共产党走》凝重高亢的旋律,赶到了东高庄村正南,金马河桥南二百米处的“《跟着共产党走》诞生地”。此时,奔跑在马路上的汽车已经打开了尾灯,村庄保留如初的驼背老房子披上了一层薄纱,田地的小麦长得郁郁葱葱。村支部书记张克利介绍说,本村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一百一十八户一百八十三人,已经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过上了富裕知足的好日子。乡亲们觉着《跟着共产党走》这首歌越唱越顺口。

据记载,这两位年轻人创作这首歌曲时只用了十分钟。也许创作者本人也想不到,这短短的十分钟留下了传唱恒久的红色旋律。历经八十多年的风雨,只见山坡上建有一座灯塔,一块刻着歌谱、歌词的花岗岩纪念碑等。茅草亭前,坐在上边创作这首歌的那块岩石风雨如磐,冷峻如初。我走向前,轻轻抚摩,那温厚硬朗的凉意让我一激灵。周边几棵粗壮高大的椿树和楸树正在静心倾听我们交流什么。

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进行基因测序。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党带领人民经历了多少坎坷,创造了多少奇迹,要让后代牢记。村民住着用石头垒砌、本地称为“干茬墙”的老房子,有的已近百年历史,保留着一丝原始古朴的神韵。

返程时,夜幕已经降临。云雾一会儿就遮蔽了车窗。陪同我们的沂南县负责同志高兴地告诉我们,县里为迎接建党一百周年,正在设计重新改造提升诞生地的方案,他忙着打电话调度和安排。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一九四八年冬打响的。人们在询问:到底是什么力量,能在短短几天就消解敌军优势、弥补我军劣势?

当年在淮海战役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前后共出动民工五百四十三万人。一九四八年秋,开战时,正值山东解放区迎来丰收年。沂蒙革命老区的广大农民兴奋地收割完自家的秋季粮食,便扛起扁担,推起独轮车,顶着敌机的狂轰滥炸,毅然加入支前队伍,高喊着:“部队打到哪儿,我们就跟到哪儿!”残酷的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更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

沂蒙精神是临沂创造各种发展奇迹的精神密码。饱经苦难的沂蒙人,不忘救他们于水火的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战争年代,以红嫂为代表的沂蒙人民,与党荣辱与共、生死相依——“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沂蒙人民成为土地的主人。为改变贫穷落后的自然面貌,像支援淮海战役一样,肩挑人扛,建起岸堤、跋山、许家崖等大大小小九百零一座水库,接着又镢刨锨铲土筐抬、削高填洼垒石沿,硬把倾斜的山地整成层层梯田。

二〇一七年七月初,我曾专程到沂南县乔家庄看望当年一百零八岁的离休干部徐乃荣同志。那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他正在用竹扫帚打扫大门口。他一九三九年二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抗大一分校、北海区抗联等地工作。这位经历抗日战争烽火考验的老人,胸中有段军号催心的激情岁月,日子如潺潺流水一般波澜不惊,生活规律,乐观知足,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我生活幸福的根和源,在于一辈子跟党走。”一切苦难经过岁月的洗礼沉淀,都在那微笑之间淡然融化,心中涌动着美好与感激的浪花。

凡被后人景仰和追崇的历史人物、英雄先烈,都是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小我而大天下。很多时候,他们面前并没有鲜花和掌声,而是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难以忍耐的寂寞,却能始终保持进取状态、奋斗姿态,心中始终有一团燃烧的火焰。

“天下至德,莫大于忠。”沂蒙精神在这场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得到升华。有的党员说:“面对脱贫这场大战、硬仗,对党忠诚,就得打冲锋、当先锋、不掉队。”许多贫困群众说:“有党的领导,我们一定能搬掉贫困这块大石头。”

二〇一五年,临沂市开启了为期五年的脱贫攻坚行动。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市“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决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殷切期望,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号民生工程,坚持战时思维、战斗理念和战胜决心,坚持“摘穷帽”与“拔穷根”并举、村集体增收与村民致富并重,坚持点面结合、长短衔接、多方融合、启动内力,注重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精准施策,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沂特色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融入乡村振兴的新路,努力取得扶一人带一户、扶一村带一片的多赢效果。一张张沉甸甸的绿色发展和脱贫攻坚成绩单,一户户脱贫的坎坷历程和实况记录,书写下一段段感人至深的生动故事,谱写了一曲曲迈向全面小康的壮丽凯歌。

走进临沂,享受的是田园秀美、岁月静好。沂南县竹泉村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徜徉在这个桃花源般的古村落,享受着洋溢时代气息和品质的风光,可以看到山、泉、竹、村相映成趣,感受绕泉而居的怡然自得和“家家泉水,户户竹林”牧歌式的田园生活,品读一部厚重的沂蒙民俗风情史,这种景色在地处中国北方的沂蒙山区更显得珍贵。漫步椿树沟,可以卷一张刚烙好的煎饼,在流水潺潺中,品味沂蒙山村的质朴与醇厚。跨进兰陵县农企园,让我大开眼界,真实感受农产品高品质和农业4.0时代的神奇魅力,真给农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我拿起一枚二百元一斤、市场供不应求的“白雪公主”草莓,仔细观赏,掂一掂现代农业科技的分量。兰陵县县委常委(挂职)、代村社区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传喜说:“在群众眼里,它代表着党的形象。通过我们去组织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党的声音‘一竿子到底’,群众跟着党走,这就是最好的效果。”凭一股子“傻劲”治好了“老大难”村的王传喜,一九九九年上任时,村集体负债近四百万元。他立志带领乡亲们“拔穷根、摘穷帽”,带领党员群众把代村发展成为集体经济强、村民生活富的先进村,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二〇一九年村集体经济总产值达到三十亿元,村集体纯收入一点三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六点九万元,比二十年前翻了三十多倍。王传喜带领群众坚持边发展边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二〇一二年以来,先后建设“印象代村”等六个产业扶贫项目,实施了党建、科技、资金、人才等多种扶贫办法,帮助二百多个村、一万多个贫困户稳定脱贫,扶贫总投资超过一亿元。王传喜充满自信地说:“我们在中央二十个字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基础上,加了一个‘更’字,就是让群众生活更幸福、更有获得感和安全感,努力建设一个‘宜居、宜业、宜游’而且‘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最后达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样板区、先行区。”

二〇二一年四月二十七日,我们来到位于新泰市东部龙廷镇北九顶凤凰山脚下的掌平洼村。因四面环山,山涧沟底聚成洼地,形似手掌而得名。这里的人祖祖辈辈缺水吃,真得靠天吃饭。大旱年份,人畜吃水都得到十几里之外的山下去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村支部合计着凿石打井时,村里几乎所有人都摇头,认为是异想天开。

水,记载着掌平洼村几代人的艰辛血泪;水,托举着掌平洼村几代人的祈求梦想;水,演绎着掌平洼村美丽而神奇的传奇。

水利技术员经过周密勘探,摇着头说:“这地下肯定有水。但是,打这口井太难了!”

“只要有水就行!为了老少爷们,为了子孙后代能喝上水,再难,也得豁上命干!”村干部意志坚定。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条件艰苦。没有机械,铁锤钢钎也买不起,只能靠镢刨锨挖,血水汗水泪水融为一体,感人的故事每天都有。我听说,支部书记白天在工地领着大家干,晚上还要接受批斗。即使这样,他们也没动摇和放弃把井打成的执着梦想。

村里那口螺旋井真的让我震撼,让我开眼。只见井体为直壁式、螺旋形、漏斗状的石砌结构,在井壁上砌着一百零八级石头台阶,一直延伸进深深的“地宫”,接近底部处的台阶还是穿岩而过,增加了几丝神秘感。井上口周长二十六米,深二十八米。在井的边缘建造了一条“水龙王”,龙头在上,龙尾盘旋而下,深入地宫,非常壮观。此井始建于一九六七年,一九七七年完工,历时十一年。这口井的建设史、全村人打井的奋斗史感天动地。如今,掌平洼村已经发展成为以“杏梅古村”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示范村。

“红色群落”遍沂蒙

二〇一一年七月初,在建党九十周年的重要时刻,日照市莒县在济南山东省博物馆举办《本色——老党员“红色群落”》大型纪实图片展,展出了近二百幅沂蒙革命老区老党员的生活照,引起很大轰动。

这是一群脚踩泥巴、头顶国家的人,

这是一群为党尽忠、为民舍命的人,

这是一群胸口有火、眼里有光的人,

这是一群朴实厚道、感天动地的人,

这是一群散发光芒、给人力量的人!

莒县属沂蒙革命老区,是山东省建立党组织较早的县之一,党的基础和群众基础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入党的老党员最多时曾达到一万三千三百四十一人。截至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尚健在三百一十九人,平均年龄为九十一点七三岁,年长者已过一百岁。这些老同志平静的乡村生活,昭示着一种淡定与从容,无论什么情况,他们对党的忠诚不变色、不变质、不变心。小店镇盛家垛庄村夫妻老党员盛佃忠、戴还秀,夏庄镇北汀水村夫妻老党员肖善有、田香廷,结婚前分别在各自村里入了党,结婚后仍严格保守党的秘密,彼此都不知道对方是党员。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员身份公开,才相互知道实情。这些老党员在战争年代踊跃参战支前,不怕流血牺牲;建设时期,抢着干苦活累活,没有任何怨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些老同志如果出来工作,都会享受到国家离休干部或职工政策,但他们热爱家乡,担心给国家添麻烦,毅然留在了农村,为建设家乡贡献着力量。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龙山镇杨家沟村九十岁的卢翠秀老人,她十七岁入党,是当时日照市年龄最大的在任村党支部书记。她说:“我是党的人,就要听党的话。”她在村支书岗位上,带领群众治山、治水、修路、致富,一干就是六十多个春秋。到了安享晚年的年纪,子女们都不愿再让她连任了,可村里党员群众还是坚定地推选她。这些老同志当年对党的要求一呼百应,耄耋之年仍然不忘责任。村党组织开展活动时,只要健康允许,他们总是去得最早;村里有矛盾纠纷时,他们总是热心调解,有的自发成立了调解委员会、“夕阳红”巡逻队,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发挥余热,用自己的品行影响带动年轻党员和青年。这次我委托当地的同志看望请教了几位老同志,他们说:“党带领我们闹革命,让穷人吃饱穿暖过上了好日子,如今国家不让一户贫困家庭掉队,这是多么了不起呀!”

“微光汇聚,终成星河”,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是平凡成就了伟大。平凡人的微光,能为每一个陷入困境、身处危难的人照亮前方的路。这些老党员都是带光的人,虽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一直努力地亮着,照亮自己,也照亮家人和众人。在黑暗中寻找光明,我们享受光明时不能忘记昨天经历的黑暗,也不能忘记凝聚光明的微光。

岁月更迭,“听党话、跟党走、服务人民”的基因一脉相承。莒县峤山镇大朱家庄村是省定贫困村。朱长庆是有五十五年党龄的老党员,已经七十六岁了,儿女均早已成家立业,老两口衣食无忧。可朱长庆把党员这份责任看得比天大,对村里和老少爷们的事一直很热心、很上心。他主动承担了本村三户年老体弱贫困户的卫生清理工作。二〇一七年中央彩票公益金项目确定要为该村修建三公里长的环山路,并新建和维修塘坝四座等。消息传来,全村人特别高兴,朱长庆义务担负起质量监督员。一有空儿,他就拎着个马扎,提着茶杯,坐在工地上监督施工,严把质量关。一次施工方拉来三车石子,他发现车上的石子当中有渣土,不符合质量标准,就站在车跟前不让卸车,任凭施工方怎么解释也不行,最后施工方只好将石子退回。还有一次,朱长庆发现施工方在搅拌混凝土时有偷工减料现象,他立刻跑到电闸前拉闸断电,直到施工方拌料整改合格。“国家拿钱给我们贫困村治山治水,你们绝不能糊弄俺们。”施工方知道朱长庆是一个犟脾气,私下跟他商量:“我雇你给我看工地,按照一个整劳力的标准每天给你一百二十块钱。”朱长庆把头一扭,十分生气地说:“修路这可是关系子孙后代的大事,不能有半点儿马虎。我可不稀罕你的钱,你是看错人啦!”

遍布沂蒙山区的党性教育基地,各有千秋,异彩纷呈。鲜活真实的历史实物、人物、故事、场景感天动地,看着、听着、想着,感情的潮水经常喷涌而出,让我泪如雨下。这些星罗棋布的基地、场馆,日益成为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殿堂、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极大地增强了党员群众的神圣感、仪式感、参与感、时代感。

二〇一八年十二月二十日清晨,一百零四周岁的沂蒙红嫂张淑贞在山东省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家中病逝。她一九一四年九月十三日生于沂南县马牧池乡西官庄,后嫁到东辛庄,一九三九年三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百岁沂蒙红嫂、“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妇,沂蒙红嫂精神传承人于爱梅的母亲。她也是亲历抗日战争、临沂市党龄最长、年龄最长的沂蒙“红嫂”。

说到张淑贞,就联系到她的婆婆王换于大娘。王换于一九三八年冬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家是著名的抗日堡垒户。王换于和儿媳妇张淑贞一起在当地党组织的协助下办起战时托儿所,先后收养了四十一个孩子,抚养了一批革命后代,成为与孩子们虽没有血缘却永远的娘亲。这些孩子最大的七八岁,最小的才出生三天。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贫瘠的沂蒙山区缺衣少食,生活异常艰难。王换于经常教育她的儿媳们:“让烈士的后代吃奶,让咱的孩子吃粗的。咱的孩子就是死了你们还能生育,烈士的孩子死了,可就断根了!”“是,咱不能让烈士断了根!”为了养育好这些革命后代,张淑贞和弟媳妇把奶水让给那些年龄小、体质差的寄养孩子。战时托儿所的孩子个个健康成长,张淑贞和弟媳妇的孩子却因营养不良先后有四个夭折。

张淑贞离世前,她让女儿于爱梅帮助找出一直惦记着的那个首饰盒。首饰盒里有三枚熠熠生辉的党徽。张淑贞一边擦拭着党徽,一边嘱咐于爱梅:“我当了一辈子党员,马上就八十年党龄啦,是党给了我一切。你记着可别把我的党员‘挂’(耽误)了。一定要帮助我把党费缴了。”老人过世后,于爱梅激动地说:“让我最震惊、最感动的是,母亲直到离世,左手一直攥着一枚党徽,要求我一辈子跟党走。正因为如此,我母亲走得很平静、很安详。”这位令人敬佩的老共产党员,是在用生命擦亮党徽,把党徽置于自己的生命之上,这是要把党永远揣在自己的心窝里呀。

乡亲们得知张淑贞逝世的消息都惋惜不已。不少人聚集到张淑贞的家门口,来送最后一程,有的想来帮把手。远在几百里之外,作为沂蒙后代,为了表达崇敬之情,次日下午,我专程赶往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村悼念这位百岁红嫂,向这位经历战火洗礼和血泪浸泡的革命母亲深情地三鞠躬……

俺不给“地下党”丢脸

我被赵娟平凡的故事打动了。

莒南县十字路街道戴家扁山村的贫困残疾人赵娟,逢人便诉说自己对党和政府的感激之情。

她出生在远近闻名的虎园村抗日模范家庭,当年她的三个舅舅、大舅母和她母亲,全家五位“地下党”,她姥姥、姥爷和二舅母、三舅母也积极地支前、做军鞋、送军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出生的赵娟自幼患有先天性脊椎裂,瘫痪在床,父母花光所有积蓄,为她求医治病,保住了生命,能勉强行走。一九九五年她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育了两个女儿。由于身体残疾,夫妻俩务农收入微薄,再加上常年医药费和孩子上学的费用,生活的艰辛一度让赵娟一家愁苦不堪。二〇一六年九月,赵娟抱着“俺不给‘地下党’丢脸”的心态,在大家的帮助下,借助富民农户贷资金,利用自家院子北侧的空地,建起了一处四百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她每天忙碌在棚内棚外,春节期间蔬菜上市,就赚了三千多元。她手握在家门口挣到的钱,感觉生活一下子有了奔头。接着,医疗扶贫和教育扶贫也一齐发力,解决了她家的医疗费和孩子学费这两大开支难题。

刘贤友是戴家扁山村的第一书记,他了解到赵娟家的特殊情况,在帮助解决赵娟的医疗、经济收入等家庭基本困难的同时,重点关注两个孩子的学习。他多次向赵娟说:“让两个孩子把我当亲叔吧。有经济困难我给解决,一定别打击了孩子学习的信心,只要孩子肯学,咱就坚决不要下学。”两个女儿张爱玲和张溶梅真争气,先后在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济南)和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东营)读专科和本科。二〇一七年,考虑到蔬菜大棚有了一定的收入,赵娟一直琢磨如何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找点儿活儿干,就成立了一个生蒜加工点。当年,两个女儿也受她的影响,利用寒暑假开设学习班,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教给村里的孩子们。

饮水思源,二〇二〇年春新冠疫情期间,赵娟的两个女儿请缨到村里抗击疫情第一线,白天在村值守点执勤,夜间巡逻值班,还主动总结村里抗击疫情的做法。姐妹俩省吃俭用,每人捐出二百元奖学金,支持抗击疫情。她们找到驻村第一书记刘贤友说:“叔,我们全家特别是我们姐妹俩,得到国家和乡亲们的大力帮助,真是感激不尽。如今疫情给国家出了难题,别嫌少,这是我们姐妹俩的一点儿心意!”姐妹俩说这话时,眼里没有自怨自艾的悲伤,只有坚强和刚毅,看不出一丝贫困家庭孩子的痕迹。这句话感动得村支书流出泪水,他十分动情地说:“你这俩懂事的好孩子呀!”

我听到这个故事的一刹那,泪水也禁不住在眼眶里涌动。那天我们座谈结束后,赵娟要求合张影,我欣然同意:“你了不起呀,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培养了两个好孩子。”

我又开玩笑说:“你要不是留这种齐肩短发的话,肯定会‘小辫朝天’(方言,比喻骄傲)呀!”

姐妹俩去年都相继报考了研究生。从小经历和见证家庭变迁的风雨,就不是温室里的花朵。树的种子埋进大地,就有长成参天大树的可能。二〇二一年四月十七日晚十点半,莒南县扶贫办的同志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赵娟报考研究生的俩女儿都被录取了!姐姐张爱玲是贵州大学法律专业,妹妹张溶梅是西南政法大学民法专业。”我期待这个消息很久了,高兴得噌地站起来:“请你一定转达我的祝贺!”

冯德英在《苦菜花》中写道:“苦菜的根虽苦,开出的花儿,却是香的。”我感觉用此话比喻赵娟的心境非常恰当。

人生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在与贫困作斗争的路上,赵娟等人身上展现出的自强不息和积极奉献精神,正是她对革命家庭红色家风的一种传承。“我是贫困户,但我思想上不贫穷,精神上很富有。与其祈求生活富足点儿、安稳点儿,还不如自己强大点儿。”是啊,人的一生会邂逅很多维系命运所需的状况甚至缘分,需要用心发现和坚守。不管道路多难走、多崎岖不平,只要每天努力一点点,都会比站在原地不动,更接近自己渴望的高度。

那天,夜幕四合时,路旁那两排参差不齐的树,在晚风中低舞着。大街上,路灯下的行人脚步匆匆,一辆驴车叮叮咚咚地跑过,若倦鸟返途。我看见一对夫妇,女人疲惫地用手牵着虎头虎脑、蹦蹦跳跳的孩子,一手用塑料袋提着大白菜、卷纸还有洗衣粉什么的。男人扔掉烟头,顺手接过了妻子手中的货物。妻子陪孩子在前面跑起来,孩子仰头大声喊着什么……这时村口传来家长呼唤小孩回家吃饭的声音,还有轻轻合大门的响声。晚归的路途,感到的不是孤独,而是亲人的等待和温暖的团聚。人们都在默默地努力拼搏,平凡地生活着。

远处路口的那盏灯一直亮着,没有行人,那灯在为它自己亮着。

位于平邑县流峪镇东南八公里的下崮安村,明朝建村,因坐落在马家崮山坡下而得名。早年,在下崮安村建了大型水库,村里大部分适宜栽种的土地被水库占用了。没想到,水库建成后,下崮安村成了受害村。天旱时,需要放水浇地,水库水位下降,而本村的地却浇不上水;到了雨季,雨水一多,水位上涨,又把下崮安村的庄稼淹没了。村里没电没路,吃水全靠人抬肩挑。当时人均收入只有八十六元。商业部的帮扶干部帮助解决了电的问题、路的问题、吃水的问题,组织群众养鹅、养羊,还建了一个河库汊浇地养鱼。第二年,人均收入就达到二百多元,解决了温饱问题。当年的村支书袁本兴说:“一九八七年五月,俺下崮安村的截水大坝完工,村里的庄稼有了水浇,村民脸上露出了笑容,高兴得像过大年。”脱贫后,村里自发为扶贫工作立了功德碑,上面刻着两行字:“脱贫不忘扶贫人,致富全靠党指引”。该村现有脱贫户四十二户六十二人,以种植丹参、金银花、山楂等中药材为主,二〇二〇年人均纯收入六千余元。

沂蒙山不仅是沂蒙儿女出生、成长的地方,更是坚定信念和人生方向的精神家园,因为血管里流淌着父辈的热血和祖先的遗传密码。奥秘无穷的真理如天空的闪电,如自由飘舞的风,如粲然绽放的花,也如田野上质朴的庄稼,鲜活、真实,深藏着无穷无尽的精神动力。

沂蒙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鲜活实践,不仅佐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哪里来”的问题,而且诠释和回答了我“要到哪里去”的时代之问,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了无穷的信心与自强不息的磅礴力量。

“三生融兴”沂蒙样板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总值曾一度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高。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中国革命胜利提供了广阔空间、物质支撑和雄厚的力量源泉。在新的条件下,共产党人带着初心和使命继续前行,同样离不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需要更多地惠及农业、惠及农民,重新改变农村的面貌。

桃花源里的沂蒙小调

二〇二一年三月二十七日午饭后,儿子开车带我们全家直奔“高颜值”的沂源桃花岛。刚下高速,就望见山东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和万亩优质桃示范园的宣传牌,杏花正盛,漫山遍野的桃花含苞待放,龙子湖畔正在举办“齐鲁论语研读101次公益活动”,台下是本地村民和参加活动的学子。在大都市里司空见惯的博物馆、艺术馆、文学馆,搬到了乡亲们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这是不切实际的纯艺术行为还是文化振兴的大胆尝试?如果翻翻沂源的历史,就能找到一种必然。沂源平均海拔四百零一米,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被誉为山东屋脊。“系沂水之发源地,故名沂源”。沂源县鲁村镇南端龙子峪村山前那股涓涓溪流,就是纵穿沂蒙山区南北的临沂母亲河——沂河的源头,承载着丰润的文化内涵。沂河由此顺流而下,沿岸有鲁山溶洞群、“沂源猿人”头骨化石、大贤山织女洞、东安故城、北寨汉画像墓、阳都故城、金雀山银雀山汉墓群、郯国故城等古迹。

沂源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山连山,沟壑纵横,土地瘠薄,长期以来“棒槌麦子,穷一辈子”。历经几十年,农业产业结构已由单纯种庄稼转向抓林果业,当下转向生态林果、特色农业。沂河源田园综合体覆盖刘家庄村、姬家峪村、刘家坡村、鹿角山村、北徐家庄村、西徐家庄村、龙子峪村七个村,正在建设高标准农田,已经重点打造了龙子峪村和刘家坡村。核心区桃花岛,面积约一百六十亩,山水相依、绿水青山,山湖环绕,络绎不绝的游客悠然地享受美景美食,品尝轻松闲适的生活味道。

“我一生忙于城市建筑,一定要留一件作品给中国的农民。”二〇一七年六月六日,法国世界建筑设计大师、我国国家大剧院设计者保罗·安德鲁与北京东方君公益基金会董方军先生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艺术振兴乡村”项目,在当地政府支持下,靠艺术和文化活化乡村。日本设计师安藤忠雄、宫岛达男、北川富朗等世界级大师亲笔勾勒,山东财经大学张凌云教授的文化产业管理团队精心设计,本地农民和匠人勤劳巧妙垒砌。遍地的石头复活了魅力,获得新生。就连昔日的牛圈,也摇身变成游客流连忘返的“陌上花开”景点。

早饭后,董方军带我们去龙子峪村东南感受正在按规划打造的“哲学小道”。这是一条蜿蜒在山峪间的小路,一切都顺其自然,路两旁是零散的农田、树林和祖坟,不久将建起观天台和“墨”两座地标性建筑,凭吊远古,倾听天籁,无穷的忧虑、哲思与灵感伸展进沂河源头静谧的丛林和欢唱的溪流中,顿悟人生的真谛。

正值仲春时节,花果山艺术区、孔雀谷、梅花山谷景点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村民们从拒绝、观望到接受,然后积极热情参与,经历了几年的磨合与领悟。每一块石头、每一道墙、每一座房子,都传递老人与孩子的欢声笑语,袅袅炊烟飘浮着图腾与希冀。

远远望去,梯田在山岭丘壑间绵延起伏,蜿蜒山路两旁的树木恰若五线谱波动的音符,田间到处是正在挖坑移栽梅花、樱花、海棠的村民,沉睡多年的镐和锨开始弹奏轻快悠扬的田园牧歌。晶莹剔透的春雨正与漫山遍野的桃树对白,讨论何时绽放桃花盛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和妻子、儿子、儿媳、小孙女全家也体验栽树的快乐,在桃花岛上挖坑、移栽下几株梅花,还坐在红梅峭岩上迎着山风小憩,翻阅散发缕缕墨香的书籍,恣意体验历代文人墨客崇尚的耕读生活。

董方军当年为了跳出这山峪、落下北京户口而拼命读书,当商海拼搏成就人生后,故乡的山峦、溪流和遍地的石墙、石屋、石街、石垛震撼着他的心灵。文化遗存正在坍塌废弃和流失,村庄正在无声无息地消瘦,焦灼的故乡情结唤醒他点亮梦想的灯火。

眼下,他十二岁的儿子都萌生了把户口迁回龙子峪村的想法。在品尝美食时,响起优美动听的《沂蒙山小调》,这是历史、风俗、自然的自觉传承和亲近,营养悄然渗透进我们的胃口和血脉中。

进村的路口正在搭建“龙门”,村头的“土地庙”保存完整,街巷全是石板路,弱电下地,雨污分流,街巷口的公共厕所也承包给了农户管理,许多农家办起了民宿。夜晚的龙子峪村灯火和星光交汇,远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乡村振兴打造齐鲁样板”的灯光字清晰夺目。白天我执意去村里走访,妻子帮我去敲门。因还没到午饭时间,家家闭门锁户,只有门前的花草迎接远方的来客。孩子们去了学校,年轻人外出打工创业,六十岁左右的老人都去山峪栽树了,一天至少能挣上百元。没拜访到有劳动能力的农民,虽说有些遗憾,但村民们有活干、有钱挣、各得其所,日子过得红火,更令人欣慰。我拜访到了一位九十四岁的老大娘和一位八十八岁的老大爷。他们说:“地入了合作社,不用自己种了,也种不动了。”说这话时其实脸上绽着笑容。现代都市的时尚与舒适,分明已镶嵌进这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和百姓生活。眼下,梅花谷二十万株规模的生态林已基本移植完成。董方军笃定而动情地说:“碧水蓝天,山清水秀,田园风光,幸福生活,这是历代祖宗的梦想,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应当留给后人的家业。除了成功,我们无路可走!”

我们去董方军的老宅子家访品茶。茶室是在原来盖草垛的地方改造而成的阳光屋。一碗水还没喝完,得知他回家的邻居,送了一竹笸箩用盐粒炒的花生米和一包刚从老杨树上摘下的杨树花。我品尝花生米时,还烫手呢。烫手的是花生米,暖心的是邻里乡情。

我们返程时,不到四岁的小孙女,上车就迫不及待地喊着:“我还来!我还来!”

“三生融兴”绽花朵

党中央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对世情、国情、民情冷静深刻分析把握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生活富裕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按照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战略不仅指明了中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辉煌前景,也必将给全球农村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以产业兴旺作为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以生态宜居为内在要求,以乡风文明为紧迫任务,以治理有效为重要保障,以生活富裕为主要目标,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二〇一九年初,山东在全国率先推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五个工作方案,与省里当年“1号文件”一起,构建起“1+1+5+N”乡村振兴政策规划体系,区分胶东、鲁中、鲁西南、鲁西北四大风貌区、十条风貌带,培育三百个美丽村居示范村,全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二〇二一年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统筹、融合、有序推进‘五个振兴’”。提出“三步走”总体路径:“打造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供应基地、休闲旅游‘后花园’和产业转移‘大后方’”。

绿色生态是沂蒙山区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和最靓品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千篇一律,要避免“一刀切”。临沂市从实际出发,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顶门炮”,牢固确立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的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乡村一体、城乡统筹,全力打造山青水绿、蓝天洁净、土壤清洁的绿色生态,建设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努力走一条具有山东特点、沂蒙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农业产业转向高质量、重效益。我国农业正在从偏重规模和数量的“吃饭农业”,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品牌农业”迈进。一棵庄稼为什么能从土壤里长出来?因为它的根扎在土壤里。农业要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农民要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一切都取决于农民在乡村有体面的就业机会。纯粹种地,一亩地纯收入不足千元。如果小两口进城打工,一年收入五万元很轻松。工作可能累、忙、苦,但收入确实可观。事实上,农民工收入看似不低,其实家庭社会成本很高,或孩子失去父母的爱,或夫妻两地分居,或老人无人照料,其中的酸楚都装在自己心里,美好时光更是用钱买不回。历史上,沂蒙山区山多岭多,土地单块面积小,交通不便,传统农村规模小,分散,产业不融合,成本高,很不利于推动乡村振兴。临沂市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建立专业化生产基地,全市形成了六百万亩商品粮生产基地、一百万亩花生生产基地、一百万亩高效蔬菜生产基地、一百万亩优质果品生产基地、三百万头生猪生产基地、二百万只肉羊生产基地、五千万只肉鸡生产基地、一千五百万只兔生产基地、一万亩淡水鱼生产基地,以及一大批规模不等的名优土特产品生产基地,使全市的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更趋合理,产业特色进一步彰显,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如兰陵县的蔬菜,临沭县的白柳条,郯城县的银杏,莒南的花生、板栗,沂水的黄烟、果品,平邑县的金银花,蒙阴的桃和兔,兰山区的花卉等生产基地,其生产规模、品牌质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

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沂蒙、优质农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临沂市供应上海世博会农产品基地数量占全省一半以上。加大科技兴农力度,逐步实现农业的良种化、机械化和精准化。“汗水”农业、传统农业开始向机械、智能、智慧转向,目前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四百四十七家,其中国家级三家,省级五十四家。“三品”认证累计达到七百九十八个,认证地理标志农产品二十八个。总的来看,临沂的农业农村布局正由散到聚、规模由小到大、层次由低到高、发展由弱到强,实现着华丽转身。

生态从优先保护转向同生共荣。纵观历史,人类与自然界一直在失衡与再平衡之间徘徊前行。

我国正处在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期。这些年全社会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环保措施扎实推进、污染治理成效日益彰显,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恶化趋势被逐步扼制并有明显的改观。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已成为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也成为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当然,我国现代化与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的发展过程。我国后来居上,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并且叠加发展,是个“并联”的模式。从工业化的农业角度来看,一棵麦子、玉米有效的部分不仅仅是麦穗和玉米棒,茎秆和根部同样是有效益的,不再是焚烧产生污染的源头,可以喂牛,牛粪还田都能产生效益。运用信息化赋能,还能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

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家园,是千万沂蒙人民祖传的记忆和美好期盼;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是临沂科学跨越发展的不懈追求。临沂市曾一度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型企业数量多、分布广,导致环境空气质量整体比较差。自二〇一五年春,临沂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治理大气污染,打响了一场空气治理保卫战。市委明确提出:在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工业绝不能走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数量和规模的低层次发展的老路,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含量比较高、质量效益比较好、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型工业,把蓝天白云还给沂蒙百姓。以这样的气魄、力度和干劲恢复并成就绿水青山的地域特色,根据各个区域、村庄的基础条件和资源禀赋,深入挖掘乡村内涵,保持和恢复乡土气息、田园风光、民俗特色,打造独具沂蒙山区特色的乡村振兴样板,持续把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绿色发展作为抓手,努力做到“内秀外美”,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吃上“生态饭”,逐步跨进生态农业。像敬畏生命一样敬畏生态环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努力把生态环境内化为生产力、生活质量的内生变量与价值目标。二〇一一年和二〇一七年,山东省委、省政府两次在蒙阴县召开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推广了临沂经验。

农村出现人力和人才回流潮,人气开始回聚,更多的“燕归巢”,意味着什么呢?既是生命力、生产力、消费力,又是市场和资产价值。“增绿”“护蓝”“休闲”“生态”正成为热词,与钢铁、水泥的城市形成反差,具有诱惑力的是,乡村田园扑面而来的是泥土气息和花草的芳香。一望无际的山峦田野,纯朴善良的农夫,还有琳琅满目的绿色食品,这是理想的家园栖息地该有的景观。

伴随城乡面貌的变化,群众的吃饭、住房、行路、喝水等设施条件有了大幅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吃饱穿暖向生活富足、稳步迈入小康的巨大变化。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系统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的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就说吃吧,已经不再满足吃饱,开始为控制体胖和如何减肥犯愁,讲究吃少、吃好、吃出营养和健康。

消费早已升级换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没有什么耐用消费品,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成为部分家庭婚嫁必备的“四大件”,到九十年代,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电话成为农村居民青睐的“四大件”。如今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都已是普通的生活用品,汽车、楼房也已成为农村青年谈婚论嫁的大件了。

人们更多地追求绿色食品消费和充实的精神生活。过去“小病拖、大病扛”,随着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也开始讲究医疗保健,闲暇遛遛弯、跳跳广场舞,活得有滋有味。

土地和家园是乡亲们灵魂的永久住所。站在村头向远处眺望,在沟壑纵横的山套里,住着许多炊烟袅袅的人家。朴实勤劳的乡亲们,在这熟悉的村庄里生存、生活几十年,留下生命神秘的遗传和互为亲人的缘分。土地、树木与农民生死不离,庄稼一茬茬地播种收割,农民在一茬茬地更迭。山岭,梯田,山路,小桥,溪水,树木,庄稼,秋草,牛羊,房屋,弯把犁,赶牛调,土地庙;太阳,月光,炊烟,锣鼓乡戏,嫁妆;高跷,唢呐,秧歌,对联,窗花,鞋垫,舞龙狮……这些村庄里熟悉而亲切的景物,散发出纯正缠绵的自然与文化光泽,融入生命,甚至成为生命的组成部分。蓦然回首,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包括一棵树、一条狗、一眼井、一座破庙,甚至挂不上嘴的逸闻趣事都那么珍贵,青山绿水涵养着刻骨的乡愁,拴系着生命的根脉。

村庄的夜幕蓝得透明,中天点缀着一轮圆圆的皓月,山顶有一片眨眼睛的星星,家家透出昏黄的灯火,飘散着淡淡的酒香和菜香。脚步声、说笑声、喊嗓声、狗吠声、碰杯声、婴儿啼哭声,上演着温馨优美的村庄协奏曲……

解读乡村振兴样板公式

临沂市通过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有机融合,相互平衡,同步兴旺。以发展生产、产业为基础,生产和产业发展会增加物质财富,从而使生活富裕,当然也会带来环境问题。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保障,能促进产业的升级提档,实现绿色发展,以改善村民生活、提高生活品质为目的,引导和推动村民积极参与,自我造血,从而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不合理的生产发展会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生活富裕,也不可持续。处理好生产、生态与生活的辩证统一关系,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与生态环境和生活改善紧密衔接、浑然一体,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最终会守住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功在当下,利在千秋后代。

到底怎么表述呢?我想用这个公式来解读:“生产·生态·生活×N=乡村振兴样板”,其中生产、生态、生活是最核心的平行、平等三元素,“N”是指现代、时尚、科技、信息、文化等赋能元素,实现乡村在农耕文明与时代因素的推动下榫卯契合与觉醒重构,不断发育、生长和成熟,复活与提壮农耕文明的基因、智慧与密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撰写具有中国特色、沂蒙特点、适合国情民情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向的乡村振兴方案和新诗史。因为是“×”,不是简单地“+”,能产生想象不到的叠加效应、裂变效应,甚至是乘数效应,或许我们能从这种公式中寻找到更多、更有特色的沂蒙山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思路与对策。这就像沂蒙山区地道的羊肉汤、辣炒山鸡一样,不同的区域,土壤和水不同、火候和味道不同,故事与味道和我们的感觉也会有差异……

上述“三生融兴”乡村振兴平面蓝图,其实背后支撑它的因素很多,譬如“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翻烧饼”;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新求变——不教条;保持历史耐心,锲而不舍、积小胜为大胜——不急躁。乡村振兴的样板,应当重在拉长板、补短板、固底板,搭起支撑乡村振兴的“三支点”,产生出稳固平衡的“三脚架”效果。

第一支点:硬件先行。概括地讲,我国乡村振兴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亿万农民生活更美好。进入二十一世纪,伴随国家对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加大,以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主要交通方式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尤其是农村公路、电网改造等,扭转了长期以来乡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为城乡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电脑的普及和电商平台的呈现,不仅让农村和农民及时高效、便捷、低成本地获得各类信息,与城市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解决了乡村社会信息“孤岛”制约发展的问题,也为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创造了重大历史机遇,拓展了无限空间。冷静地综合分析,群众致贫或低收入的主要原因是: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和缺技术、缺劳力、缺资金及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基础设施缺失是一个重要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对近一亿人口的脱贫作出了战略性考量、全局性安排,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经过八年持续奋斗,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党中央及时提醒,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终点更是新的起点,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不能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懈怠思想,而是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进程、节奏和质量,既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乡村全面振兴乃至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实现的进程和质量。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加快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对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予以必要投入,这就涉及人力和资金的协调,涉及政策和制度的配套等。农村基础设施很多只是到了行政村,村延伸到户还有很多卡点和堵点,短板、弱项主要集中在这一块。硬件盯着水、电、路、气、通讯,推动那些既有利于生活方便,又有利于生产条件改善的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等。软件主要是社会服务和乡村治理。近五年,临沂的农业基础设施、农村生活环境显著改善,新改建农村公路一点一万公里,通户道路硬化三千二百五十四个行政村,改造危房三点五万户、厕所一百余万户,五百六十七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以民生“温度”标注出百姓的幸福“刻度”。全国“四好农村路”养护、山东省推进乡村振兴暨脱贫攻坚等现场会先后两次在临沂召开,“好山好水好风情,美丽乡村看沂蒙”名片更加亮丽。

许多村级组织通过发展产业、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自身力量发展村内公益事业,提升改造村内水、电、路、教育、医疗等公共基础建设水平。莒南县大店镇许家滩井村领办的初心果蔬专业合作社,每年集体增收的十多万元,主要用于村内路渠疏浚、建设荷花湿地、硬化道路等民生工程,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临沂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把“美在农家”活动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串点成线、连线成片、集片成群”的总体思路,由市妇联发挥“娘家人”作用,牵头主抓“美在农家”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弘扬沂蒙红嫂精神、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了农家富起来、绿起来、美起来。虽然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一些落后的生活方式和陋习仍然根深蒂固,“村庄环境美如画,家里依然脏乱差”,农村家庭中“一院子杂物、一桌子碗筷、一床底鞋袜、一绳子衣服”等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打造沂蒙美丽乡村,农民家庭怎么办?临沂市妇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富美同步协同发展”、“弘扬美德倡树新风”原则,实施良好卫生习惯、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培育良好家风、抓好示范带动、建立爱心超市、加强志愿服务,引导广大农村妇女发扬红嫂精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环保”,推动“美在农家”提档升级。她们将“美在农家”工作融入精准脱贫、乡村振兴工作大局,标准完善提升为“四美”(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家风美)、“室内五净”(门窗净、地面净、床铺净、灶台净、厕所净)、“院内五无”(无柴堆、无粪土、无垃圾、无污水、无散养)、“家中五有”(有合理布局、有花草树木、有文化氛围、有家风家教、有生活品位)。从二〇一八至二〇二〇年,每年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中优先扶持一千户“美在农家”薄弱户,既给予必要的生活用品扶持,又帮助他们整理家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增强了贫困群众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沂南县朱家林村通过开展“美在农家”,许多农家小院提升为民宿,村里很多妇女到民宿当了管家,月月拿工资,每年增收两万余元。目前,全市有约一半的农村家庭创建为达标户。广大农村妇女实现了富与美的结合,在家庭中的话语权不断提高。广大妇女的幸福感、成就感、家庭地位明显提高,由此也带来了家庭和谐、家风良好。

让老百姓生活越来越称心、越幸福,好日子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如何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加优质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是实现“百姓富”必须破解的难题。

为什么一些人外出打工把土地撂荒了?一个重要原因是集中不起来,有的人宁愿把自己的地荒着,也不愿租给大户集中经营。当然也有个别人认为别人家过得好了,自己家就会过不好,说不出口的是见不得别人家过得比自家风光自在。破除思想观念短板不仅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说到底是个文化问题。

第二支点:支部顶天。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分田到了户,更离不开党支部”;“乡村振兴,离不开过硬党支部”;“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书”。厉家寨、爱国村、九间棚、后峪子、代村等村庄,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沂蒙山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先进模范村,最关键的因素是有一位优秀支部书记。还有像沈泉庄等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村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机械化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机器人摘黄瓜、云端放养管理、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等“互联网+”的农业应用层出不穷,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显得更为紧迫。一些外出创业的人在外闯荡数载,也有了回家乡发展的意愿和实力。

临沂市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活力不足等难题,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四雁工程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大力开展以配强村班子为核心的“头雁工程”、以推动人才回乡为核心的“归雁工程”、以培育乡土人才为核心的“鸿雁工程”、以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为核心的“雁阵工程”,打出了一套乡村人才振兴的组合拳。

一朵浪花,只有汇入大江大河才不会干涸。一名干部,只有紧跟时代节拍、融入为人民服务的伟业才能闪烁光芒。

这几年,郯城县村党组织普遍感到支部书记这个岗位“当得体面、干得有劲”。党支部由“弱”变“强”,干群关系由“疏”变“亲”,农村基层治理由“难”变“易”。二〇一九年以来,全县共选配一百七十一名村党组织书记,其中一百二十六名为高中以上学历、二十二名为复退军人,实现了党组织书记缺职村历史性的清零。

兰陵县量身制定一千万元财政扶持资金、二十九个金融产品,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务等措施,累计吸引一百零八名归雁人才回乡投资创业。临沭县青云镇一个镇挖掘统计乡贤人士四十八人、高学历人才一百六十七人、高技能人员一百三十六人。鼓励他们利用多种方式创业创新,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中展示才智。这些党员干部和村里的能人,用脚下的泥浆、身上的汗水、心中的真情,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换来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喜讯和更加殷实美好的生活,自己心里舒坦,群众也交口称赞。

新泰市为解决村干部年龄整体偏大、文化层次相对偏低,部分村干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偏旧,还有受个人和宗族派性等影响“压苗保位”的问题,自二〇一七年实施“育苗升级”工程。越来越多的返乡大学生充实到村级后备力量中,成为农村发展的“中流砥柱”。截至二〇二一年四月底,全市有三百八十五名大学生回村任职,通过换届,已有二百五十七人进入“两委”班子,其中三十八人担任了村党组织书记。

新泰市东都镇酒台村支部书记王云龙,就是第一批响应号召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以前的酒台村是远近闻名的乱村、穷村。多年来,“两委”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可村设施还是落后,经济发展依旧缓慢,群众的日子总是没有起色。二〇一一年换届选举,村内三派明争暗斗,选举一度从柿子树开花选到了柿子熟透落地。村委会一连四次都没选成功。于是镇党委动员本村在外民营企业家王安仁回村参选,他高票当选为村主任。几年下来,村庄发生了很大变化。二〇一五年六月他儿子王云龙大学毕业,被青岛某广告公司录用。父亲并不多么高兴,却委婉地表达了让他留在村里的意向。最终一波三折,王云龙还是留在了酒台村。眼下,村风村貌焕然一新,王安仁正带领全村整体打造梨仙谷、康王寨、醉卧酒台等项目,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吸引更多在外学子回乡发展。那天,他领我们缓步去梨仙谷的梨园,看望树龄近二百岁的“梨王”和“梨后”,远远看去像是两把撑开的绿伞,尤其是“梨后”的树枝斜探向沟底,若优美的绿长发,煞是漂亮。梨花刚谢,无数小梨躲在树叶下窥视着我们。

过去有人认为“本地姜不辣”。本地乡土人才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根在农村,对脚下的大地感情深厚,对周边环境和乡土风情熟悉。像农民企业家、回乡的大中专毕业生、农村中的种植高手、养殖能人和能工巧匠等,无疑是宝贵的财富。多年来,乡土人才培养使用一直是弱项,客观上基层人才数量不足、层次不高、结构不合理,管理也不规范,缺少有效的政策机制,特别是开发使用不够,培养途径还比较单一。

近年来,各地开始注意把乡土人才“挖”出来,让本乡本土的人才“香”起来。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尤其是许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回家乡,发挥自己情况熟、人头熟的优势,大显身手,把农民重新凝聚组织起来了。培育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民和职业农民,鼓励引导更多大学生和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的想法和举措方兴未艾,陆续落地开花结果。

第三支点:治理断后。农村稳,方能天下安;农业兴,方能基础牢;农民富,方能国家盛。“人心齐,泰山移。”乡村振兴这幅美丽画卷,需要你我他参与共绘共享。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之制”是“中国之治”的根本支撑。国家是这样,村庄也是如此。乡村振兴的动力,蕴藏在每个乡村和每位乡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

这就提出了“乡村治理的动力变革问题”:坚持党建引领、培育多元治理主体,构建协同治理体系。

临沂市针对乡村社会结构和人员结构的变化,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乡村治理。

围着问题转、围着群众转,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有效解决了一批多年积压、久拖不决的基层治理难题,组织乡贤积极参与乡规民约制定,移风易俗,化解乡里纠纷,以其自身所具有的人文道德力量维护乡村社会秩序,传承和引领以文化人、以德润心、崇德向善的乡村人文精神。临沂市委明确提出,重视信访化解,结合领导干部“结案连心”,对诉求合理的一律解决到位、对诉求不合理的一律解释到位、对违规缠访闹访的一律依法处理到位、对生活困难的一律帮扶到位,真正把问题解决掉、把信访量降下来,伴随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党组织的威信在联系服务群众中得到加强,人民群众更加自觉地热爱党、跟党走,逐步形成神清气爽和谐友善的乡风民风大生态。临沂市入选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市,“兰陵首发”社会治理项目获评全国政法智慧治理优秀创新案例,罗庄区“文明实践+社会治理”路径在全国推广。莒南、临沭、费县入选省乡村治理典型案例。

社会治理如同“瓷器店里打老鼠”,方法必须精准得当,既要捉到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老鼠”,也要保护好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瓷器”,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佳效果,避免呼呼隆隆、大而化之。

郯城县为山东南大门、齐鲁之通衢,是齐鲁大地与江淮地区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富庶的“鲁南粮仓”。码头镇,在当地曾有“小上海”之称。

由于交通便利,经济繁荣,人流量大,郯城人的思想现代,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也比较强。据说“郯人好诉”,前几年一度上访量比较高,搞得上级批评、群众埋怨。

症结在哪里?经过调研分析,聚集到群众正当利益的维护上。维权意识和监督意识强是积极因素,事实上,当个人既得利益或个人利益的行为遭受他人争夺或者阻碍时,作为“经济人”的利益主体自然产生自我保护的想法和冲动,因此导致相关利益主体各方面的矛盾和冲突。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而社会资源和财富总是有限的。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利益既是人们奋斗的目标,又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内在动力,对利益的追求推动人们进行各种活动,进而推动人本身的发展,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社会上一些人向东,一些人向西,社会最终的演变方向必定是所有人的合力,一切都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引导和调节,形成最大公约数,同向而行?

郯城县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时,首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出发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回应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的客观事实,回应利益格局的新变化和新问题,民生支出已占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百分之八十四点一。一方面建立闭环式运转机制,集中治理信访突出问题和历史积案,另一方面狠抓源头治理,防患于未然。对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最容易引发老百姓意见的村级小微权力,对当前村干部日常工作中内容最重要、使用最频繁的村级重大决策、“三资”管理、工程招投标、救助救济、扶贫惠农等八大类权力事项,划出“十个不准”的“边界”。为各村统一安装党建可视化信息平台、无线网络、“三务”公开栏、LED电子显示屏等,组织群众全员监督,全员参与村务事务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把问题解决在“家门口”。县委要求村支部书记每月固定一天,入户走访村内孤寡老人、残疾人、贫困户等群体,党的声音一步到户,群众意见和问题直接装在支部书记心里。同时,组织村庄外修颜值、内修气质,动员农家在大门口挂“家训”标识,既倡导环境美、生态美、自然美,更注重心灵美、姿态美。老百姓尝到了共管村级事务、共享成果的甜头。

在二〇二〇年度山东省群众满意度调查中,郯城县总分九十五点八分,跃居全省一百三十六个县市区第十三名、临沂市第一名。五项指标中,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文体生活四项指标排名临沂市第一,社会治安指标排名全市第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基层落地扎根的生动探索与实践。

事实证明,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是广大村民,村民踊跃参与方能见效。

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是要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童叟无欺,践君子约,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社会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约束,善良人也可能变成恶人,弱者也会变成暴力的魔鬼。善治是人类社会管理的最佳状态和最有效的方式,也是百姓生活安宁的现实期盼。乡村治理在坚守“法治”的规范下,充分发挥“德治”的最广泛群众基础作用,把许多规范村民行为的事情由群众“自治组织”去做,在村干部的引导下,让更多人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当中来,让群众在“德”的感召下,自觉接受“法治”规范,产生更良好的“自治”效果,畅通“堵心路”,推倒“隔心墙”,增强感召力、塑造力和自我约束力,最终达到“善治”的目的,培养出独立自主、自由平等、尊重个性、具有公共人格的现代公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导和骨干力量。

江山如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突出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深刻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的重大时代课题。

江山与人民是一体的,是统一的,同命相连,生死与共。

在全党上下、全国人民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这个神圣而庄严的时刻,我们重新学习和领悟习近平总书记这段话,能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汲取的磅礴力量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炽热情怀,不仅感到温暖、清爽,更坚定了我们对未来的信心和方向,周身充满力量。

历史雄辩地证明:每个政权的命运,都由民心决定。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中国共产党人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把老百姓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心无旁骛地拼搏奋斗,初心纯洁,责任闪光,成效显著。

这也就是沂蒙人民为什么铁心跟党走,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也就是沂蒙精神为什么历久弥新,在新时代发出更加耀眼夺目光芒的原因所在!

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百年沂蒙面貌巨变惊天下,英雄传奇震古今。

二〇二一年,是建党一百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的世纪元年。

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每位中华儿女无不义愤难平,而今天醒来的中国睡狮,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自信的战略定力,自强不息地走自己的路,再铸新辉煌。

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这必将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代,开启沧海桑田的深刻变革和历史嬗变,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一个瞬间,却是天下大势、历史必然,是向着人类文明峰巅的又一次登攀。

我们铭记中华民族百年的屈辱史,更铭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奋斗史和辉煌史。

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每个中国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如果以时间为“经”,以民生故事为“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多年特别是步入新时代快速前行的脚步,就是亿万中国人收获改革奋进、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幅画卷,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同样是精彩的长轴画卷。

人类文明的潮流,历史前行的脚步,中国的和平崛起,不可抵挡。

(此文刊于2021年第七期《人民文学》,单行本近期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厉彦林:沂蒙山人。已出版诗歌、散文集、报告文学10部。所创作的作品自1988年被选入师范专科学校写作教材,至今已有130余篇(次)入选各种各类语文、思想品德教材和语文教辅,有30多篇先后被全国多地作为中高考试题、模拟试题。纪实文学《延安答卷》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现实题材文学出版工程”,获第五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优秀教材”奖。《沂蒙壮歌》单行本近期将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标题:《地下城堡3》峭岩堡垒军营如何进入 峭岩堡垒军营怎么进入,地下城堡3峭岩堡垒怎么进入
链接:https://www.miaoshengapp.cn/yxgl/88911.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和平精英》端午粽子制作配方一览,
《和平精英》端午粽子制作配方一览,

“吃鸡”打6局游戏就穿“巡查套装”?答案找

2023-10-04
《喋血复仇》老妈角色介绍,
《喋血复仇》老妈角色介绍,

申军谊:除夕夜与妻子离婚,女儿恨他二十年,晚年

2023-10-04
《暗黑破坏神4》刀锋舞者的威能获取方法
《暗黑破坏神4》刀锋舞者的威能获取方法

最近很多用户们到会遇到《暗黑破坏神4》刀

2023-06-24
宝石研物语伊恩之石冒险战役丝西娜阵容攻略 丝西娜战役推荐
宝石研物语伊恩之石冒险战役丝西娜阵容攻略 丝西娜战役推荐

今天给大家带来宝石研物语伊恩之石冒险战役

2022-12-24
太吾绘卷怎么绑架外道 太吾绘卷绑架外道方法介绍
太吾绘卷怎么绑架外道 太吾绘卷绑架外道方法介绍

太吾绘卷中绑架外道是前期招人的有效方法之

2022-12-23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卡珊德拉位置在哪 卡珊德拉位置分享,
《哈利波特魔法觉醒》卡珊德拉位置在哪 卡珊德拉位置分享,

哈利波特:春节活动盘点,双转盘保底88发条,可白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