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遇》2022退休准将先祖兑换图,
仁者安仁之更名篇
文化的影响和发展,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历来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交流、相互兼容、相互依存并融合共进,安仁县名文化及其更名也是一样,既有官方解释,也有民间传说。
“安仁”县名,据清代同治《安仁县志》称,得名于孔子《论语.里仁》中“仁者安仁”之圣人君子道德修养“仁德”篇。而安仁更名,据湖南工业大学彭雪开教授《安仁地名源流考》论证,与西汉武帝时期刘福容陵侯国撤销有关,也与唐初李渊施行仁 政相关。而民间神话传说,则与神农尝百草、大鸿咒语、以及王莽篡汉、乌陂煤山变丹霞谶纬,还有五公释谶等相关。即吸取汉容陵侯刘福“酎金夺爵”,以及王莽篡汉留给历史的创伤等教训。教育人民只有洗心革命,真心向善,忠孝仁义,才能太平夷由。因而从县名来看,可谓名有出处,来历非凡,其神奇历史、神话传说和文化内涵,引人入胜,教化育人。
01 “安仁”得名,忠孝仁义
1、《论语.里仁》:“仁者安仁”
湖南“安仁”县名,据清代同治《安仁县志》称,其得名于《论语.里仁》“仁者安仁”之义。同样,据《太平寰宇记》载,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四川安仁县,同样也是得名于此。《论语·里仁》记载孔子之言:“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对此,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第四章.里仁》里,有过专门论述,并高度榹括为:“照临万类”的君子仁道。《孟子》也说:"君子所性,虽大行不加焉;虽穷居不损焉,分定故也。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它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有仁德的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做有益的事。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以圣人和君子为标准和榜样,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坚守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移,保持高尚气节。
所谓“安”就是安定安心;所谓“仁”就是仁德仁政。“安”是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环境的追求,“仁义”是内在的修养,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忠孝”是为人处世爱国爱家的表现,这些都与礼相关。“礼”是外在的约束,是一种政治秩序,相辅相成。
自此,安仁县名与孔圣大儒结缘,紧密相连。安仁人民更是谨记神农炎帝先圣亲尝百草,为民解疾的光荣传统,以及孔圣人“忠孝仁义”思想,牢记容陵侯刘福“酎金夺爵”除国的教训,勤劳务本,忠孝立身,礼义行世,艰苦创业,奋勇争先!
1、炎帝为赤阳火,安仁改阴为阳
据《安仁县志》载:安仁原属容陵县、容陵侯国、阴山县、湘东郡等。唐武德年间(618-628)阴山县令联想起汉代容陵诸侯国君刘福“酎金夺爵”的历史创伤,以及神农受伤和神医大鸿对渡口丹霞山及安仁的神秘咒语等民间传说,感觉“阴山县”实在“阴气”太重,应该改为五行阳气多一些的名字,于是就根据孔子《论语》中“仁者安仁”之句,奏请朝廷将“阴山县”更名为“安仁镇”,对此,《安仁县志》有载。阴山县令还请道家专门术士画了一张“东方仁风”之《五行乐正教化》秘图。
到唐宋下改名为阳气十足的“安仁”。安仁建县始于宋乾德三年,但安仁一名却早已有之。《安仁县志》按:“安仁唐时为镇,宋始升县,商周以前古荆州地。”“今安仁割衡山之宜阳、熊耳二乡,又析衡阳之浦阳里,衡山之兴德里。” “乾德三年升安仁场为县,旧治在县西南三十里宜阳乡,城无考。”宜阳的宜与尼同音,尼即夷。阳与羊亦同音。黄帝族人目炎族为夷,炎族目黄帝族人为华。
经西汉刘歆修订战国古书《山海經.大荒東經》记载说:“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狀,乃得大雨。神农应龙为雨神,而居南极,南帝即赤帝(炎帝)。”
也就是说,神农在北方时,是神龙出世,化为雨神,利于农耕。因为北方干旱。而到了南方的湘东南之后,就化身为应龙成了炎帝,因为火德王,故以火纪官,为火帝。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因为,当时正是洪水泛滥成灾的时候,所以,神农带领洪山侯、灵山侯、杨山侯等大臣一开始在湘东南的永乐江、洣水和湘江沿岸治水,并教民农耕和医药,留下了农耕、耒耜、中医药、治水、茶叶等远古文明。
清《衡湘稽古》载:“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衡湘传闻曰:帝自曰朱,故衡山为朱帝游息之地,有曰朱陵洞天。”
2、安仁县名,炎族有关
据《安仁县志》载:安仁建县始于宋乾德三年,但安仁一名却早已有之。《安仁县志》按:“安仁唐时为镇,宋始升县,商周以前古荆州地。”“今安仁割衡山之宜阳、熊耳二乡,又析衡阳之浦阳里,衡山之兴德里。” “乾德三年升安仁场为县,旧治在县西南三十里宜阳乡,城无考。”宜阳的宜与尼同音,尼即夷。阳与羊亦同音。黄帝族人目炎族为夷,炎族目黄帝族人为华。
炎族的族名很多:“初就牧羊名之曰羌,继就艺麦名之曰来,复就语言名之曰邾。”“古代据音书字,故同音通用通假是常事。夷羊书字宜阳。《安仁县志》在叙述宜水时引《水经注》云:“所谓容水,自侯昙山下注洣水。容与宜形声相近,后遂呼容为宜。”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图集》第二册在宜水注洣处,标明曰:容陵。可知宜由容转。容亦夷转。故宜阳本曰夷羊,书字为宜阳。
浦阳里,里为古行政单位。浦蒲同音,蒲由风转。蒲阳,太皞(太昊)风姓(风即凤,太皞族以凤为图腾,太皞为炎帝神农氏祖先),蒲人牧羊地,以氏族名地曰蒲羊,书字为浦阳。安仁场,仁亦即夷。当代著名史学家王献唐先生(1896—1960)在《炎黄氏族文化考》一书中曰:“夷人一字,人仁通用。《孟子•尽心下》:‘仁也者,人也’。故夷仁得以双声或同声为训。夷居东方,仁依五常位在东,与夷相同。”又曰:“夷人一字,人仁一字,因以仁为夷。”(均见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第39页)《汉书)更以尽作夷。《汉书•高帝纪》曰:“司马将兵北定楚地”,师古注:“仁,古夷字。”又《樊哙传》曰:“与司马战阳东,师古注:‘仁读夷’。”可知古代夷人一字,人仁亦为一字。故安仁县名即安夷之义。夷即炎夷。因此,我县以县名、场名及升县之前的几个乡名,证明安仁县为炎帝神农氏在江南的聚中居域是无疑的。
02 宋代改名安仁镇场,儒道《易》理东扬仁炁
1、安仁更名,历史缘由
湖南省安仁县从秦汉时期的长沙王国、容陵侯国、容陵县和阴山县,到唐代时相继改为安仁镇和安仁场,北宋正式设为安仁县。
(1)安仁设镇,儒道相糅
唐武德年间(618-628)阴山县令联想起汉代容陵诸侯国君刘福“酎金夺爵”的历史创伤,以及神农受伤和神医大鸿对渡口丹霞山及安仁的神秘咒语等民间传说,感觉“阴山县”实在“阴气”太重,应该改为五行阳气多一些的名字,于是就根据孔子《论语》中“仁者安仁”之句,奏请朝廷将“阴山县”更名为“安仁镇”,对此,《安仁县志》有载。阴山县令还请道家专门术士画了一张“东方仁风”之《五行乐正教化》秘图。
当然此“镇”并不是现代乡镇之“镇”,而是古代一种县级驻兵屯军建制单位,这也反映了当时安仁在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唐时武德五年(622),唐将李靖南征萧铣,东征江西庐陵,击败萧铣,由醴陵(有红拂女墓为证)向东征庐陵时过境安仁而设镇,属潭州长沙郡衡山县、阴山县。
同时,此“镇”也用以镇住阴气。因为,按照古代道家学说,要阴阳糅合,独阳不生,孤阴不长。这正如渡口丹霞石,只有“处女地”,尚缺一个“阳元石”;又正如广东北部乐昌有“阴阳石”涵之养之生之息之,面水(南海)背山(五岭),座北朝南,即镇阴朝阳,俨然“君王”之象。所以广东繁荣昌盛,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大省、强省。
因为,“安”就是安定,象征“安仁”实施仁政。“仁政”属于儒家学说,“仁风”属于道家学说,真可谓儒道相糅,相得益彰。而“仁”,按古代五行方位,位于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阳气十足。其义代表“天人合一”的八风之“东方仁风”,象征治政恩泽如风之流布德政。这正如《吕氏春秋》所说:“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服。”东汉班固在《典引》中也说:“仁风翔乎海表。”三国时蜀汉及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在 《后汉书》中说:“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就是形容汉章帝的功德成就照亮全国上下,仁德政策施行于千秋万岁。
(2)安仁改场,东方正炁(qi)
据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周宏伟主编的《湖南政区沿革》一书中“第十节 安仁县” 叙说,五代十国,后唐清泰二年(935年),马楚奏请朝廷升衡山县“安仁镇”为“安仁场”,
即当时的安仁镇长又根据《五行乐正教化》图的形状以及古代五行“气场”之“东方正炁”,请南岳高僧进一步完善此图,将天文星宿、阴阳五行、黄钟音律、地支方位、四时德政等全部糅合于一体的全息图,形成更为强大的“炁场”。道学认为,“炁”指的是先天自然之气,而“氣”指的是后天吐纳之气,以达到天人合一,天时、地利、人和,以此彻底摆脱过去那些阴森暗晦气象。
同时还向朝廷奏请改“安仁镇”为“安仁场”,即取“正仁”、“东方正炁”之义,辖宜阳、熊耳二乡。而唐宋时代的熊耳乡,就相当于现今(原)的龙市乡、军山乡(芙塘村)、城关镇、排山乡、清溪乡的一部分。古代叫作益相里、益相龙古湾、益相垅(龙)。这又与宋代宰相周必大被宋朝皇帝赐封“益国公”相关,也与安仁上四里与下四里的“龙熊之争”相关。也就是“熊峰山”得名的三个历史误会和民间传说。
安仁镇治变为场治,县治从古代容陵县治容口(今渡口下游相邻衡东县草市镇)迁回宜阳乡彭蠡新城市(今灵官镇宜河村罗家桥即老鸦桥一带)。
自然,这里的“场“,并非现代集市或“市场”,而是儒道结合的气(炁)场,以及古代一种军事兼经济给养单位,相当于明清时代的屯堡驻军机构。不仅具有军事驻守性质,也兼街、巷、坊市之制,俨然一县级政权机构。说明古代安仁在军事和经济上的重要地位。
2、安仁设县香草坪,浦阳兴德入安仁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升安仁场为安仁县,属湖南路衡州衡阳郡。北宋时期王存主编,曾肇、李德刍共同修撰的历史地理名著《元丰九域志》说:“乾德三年以安仁场置县,咸平五年析衡阳、衡山二县地入焉”。这是安仁县行政机构及区域设县的开始,延续至今。“衡阳、衡山二县地”,即指衡阳的浦阳里和衡山的兴德乡,即今禾市、渡口、军山、龙市、城关等地。
宋咸平五年即1002年,安仁县治又从宜阳乡搬到永乐江畔的香草坪。《安仁县志》记载:“咸平五年,县令高岳奏准将衡阳之浦阳里、衡山之兴德乡划归安仁管辖,并将县治从宜阳乡彭蠡新城市迁移到永安铺香草坪(城关镇,即今永乐江镇)”。
县令高岳为何要奏请朝廷将衡阳的浦阳里和衡山的兴德乡划归安仁管辖。因为“浦阳”正代表道家五行之“阳”;“兴德”正代表儒家“仁义道德”。而且古代衡阳的浦阳里、衡山的兴德乡,正是现今的禾市、军山、渡口、龙市、城关等地,处于安仁的西北方位,因为按照道术及阴阳八卦理论,西北为生门,幸运之门、天命之所。有道是:孔明八卦阵,西北是生门。八卦生门在西北,东南自有天子气。始自东南,成于西北。有山可成脉,有水可化龙。从此,安仁走向了一条平安、和谐、仁德、康庄之道。
03 县治迁移,仁者安仁
1、文字通假,历史创伤
“安”除了平安、喜悦等意之外,在古籍上还有一种完全相反之义。即伤害、创伤、痍伤。这是古代汉语互逆共通的特殊用法,且从古代转借通假来看,安仁的安通夷,夷古同“痍”,即创伤、伤害,受伤。如夷伤、创伤。《左传》:“芟夷我农功。”就是抢割毁坏我们的庄稼。
由此,唐宋时代的安仁地方官和儒士,就联想西汉容陵诸侯国君刘福“酎金夺爵”的历史创伤,以及神农中毒受伤遇难和神医大鸿对渡口丹霞和安仁的神秘咒语等民间传说,需要用“仁义”来“治疗”,从而引出了对安仁县的更名故事。即安仁更名就是吸取西汉容陵侯刘福“酎金夺爵”,以及王莽篡汉留给历史的创伤等历史故事的教训。警醒人民只有吸取历史教训。
按孔圣儒家认为,刘福不敬祖宗,是最大的不仁,是对仁的亵渎。容陵国撤销后,降为容陵县,后来又改为阴山县,导致容陵县治北移到容口(今衡东草市),这对原容陵县治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和交通影响至深。当地有识之士,归罪于刘福的不仁,故将阴山县,改名为“安仁镇”,希望有贤德者镇守东方正炁,安守正仁道德。这是安仁县更名的主要原因之一。
2、酎金夺爵, 县治迁移
其实安仁最初并不叫安仁,安仁的行政区划,有史记载西汉叫容陵侯国,后改为容陵县,东汉归入阴山县、湘东郡,唐宋时期始称安仁镇、安仁场、安仁县。
安仁更名,既与西汉武帝时期刘福容陵侯国撤销有关。而民间神话传说,则与神农尝百草、大鸿咒语、以及王莽篡汉、乌陂煤山变丹霞谶纬,还有五公释谶等有关。即吸取汉容陵侯刘福“酎金夺爵”,以及王莽篡汉留给历史的创伤等教训。
西汉景帝二年,封皇子刘发为长沙王。据《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第九》记载:“(西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福(汉景帝之孙)为容陵侯,封侯山为侯昙山”(这是目前发现的安仁地域内历史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山名)。至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因‘侯福坐酎金,国除。’”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侯福坐酎金,国除”,意思是容陵侯刘福因献祭祖先的金银成色不好,被视作对祖宗不敬,而被罢免,史称“酎金夺爵”。
孔圣大儒
容陵侯国存国17年,容陵侯国被撤销后,只存容陵县。公元前112年后不久,容陵县治由侯昙山脚下的宜阳乡古城市(现灵官镇宜阳村一带),迁置容水汇入洣水上游不远处的容口(即今衡东县草市镇)。容陵县后又并入阴山县。后来“容口”草市划入阳山县(今衡山、衡东县),而宜阳则划入阴山县、安仁县。
所谓“酎金夺爵”,就是西汉容陵侯刘福刘福在祭祀祖宗陵庙时,因所献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被汉武帝撤销侯国封号,史称“酎金夺爵”。其因由是汉皇吸取景帝时期“七王之乱”的教训,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后所采取的又一项打击王侯势力的削藩措施。当时以这种借口而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基本结束了汉初以来诸侯王尾大不掉的割据局面。
儒家认为,刘福不敬祖宗,是最大的不仁,是对仁的亵渎。容陵国撤销后,导致容陵县治迁移到容口(今安仁县北端渡口和衡东县草市镇一带),这对原容陵县治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和交通影响至深。当地有识之士,归罪于刘福对祖宗“不忠”,对安仁“不义”,后来宋代根据孔圣人《论语》之“仁者安仁”而改名为“安仁”,希望有贤德者安守仁德。
04 安仁更名民间传说,大鸿咒语乌陂丹霞
所谓大鸿咒语,乌金丹霞,又叫神巫咒语,或神农咒语,就是在今安仁渡口乡(古乌陂渡)五里冲靠近军山瑶泉和攸县绿田一带的煤山(乌金山),乌陂王氏的地界五(乌)里冲, 也是与攸县洪山庙衣冠冢邻近之地,流传着一则关于神农中毒疗病的古老而神奇的故事。
传说有一年冬天,神农于酃县(今炎陵)与安仁交界处的金紫仙尝百草中毒之后,前往禾市白沙丹霞炼丹阴元炉寻找丹药解毒救命。沿古代衡茶吉古道一路走来,途经乌陂王氏煤山御道,向酒家讨碗水为神农嗽口清毒,顺便暖和暖和身子缓解病情。
乌陂王氏见这一行路人抬着一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在树下歇息,煤山王氏一家围着乌金(煤炭)火炉,吃着热气腾腾的火锅,见此情景大为扫兴,更怕惹了晦气,鄙夷蛮横地予以驱赶。惹得神农大臣巫师神医大鸿念了一句毒誓咒语,还搬起两座大山挡去王氏太行王屋北方祖屋的大门出路。这咒语是:乌陂王氏讨人嫌,守着煤炭烧不燃;他日乌金变丹石,千年里仁圣神来。
神农采药
从此,大鸿便将安仁乌黑的煤山幻化成粉红色光秃秃的石峦,即现在连片成群的丹霞山。究其实,从现代物理科学角度上看,或许只因煤层埋藏过深,煤石夹杂红壤土,燃点过低罢了。这咒语千百年来,无人得解,直到遇着“五公”之后,方才略悟。至于何时才能彻底破解,也许只有等到圣人出东方之时,亦如北方所谓“圣人出,黄河清。”
说来也奇,这大鸿巫师神医,原本是炎帝的御医官,涿鹿之战后,炎黄部落合并联盟,被黄帝征召成联盟医官。听闻炎帝要到南方巡游采药炼丹,就不忘旧恩,发挥自己炼丹的特技,追随炎帝来到安仁。
1、乌陂王氏讨人嫌
原来王氏指西汉王莽祖先,不仁不义,见死不救,蛇蝎心肠;“讨人嫌”指王莽负恩,篡汉不忠,离经叛道,邪恶异心,令人生厌,不得善终。意即王氏篡汉,不得人心,影响周围,祸及历史,要经千年修炼,才得正果好报,直到千年之后的唐宋时代,安仁才正式得以确定县名,找准定位,感恩神农。从神农到现在,一晃就是五、六千年通,神医大鸿早早地暗喻西汉王莽会篡汉,人心险恶,终究不得好报。由于王氏见死不救,后世子孙王莽篡汉不得人心,影响安仁,祸及历史,要经千年修炼,用“仁义”来“治疗”,才得正果好报。
2、守着煤炭烧不燃
现今“安仁”基本没有什么煤炭,后来人们联想神农巫医大鸿的神筮咒语,原来安仁的煤炭被大鸿点化成红色丹霞山。所谓神农咒语,在今安仁渡口乡(古乌陂)煤山就位于乌陂王氏的地界上的五(乌)里冲。从此,将安仁乌黑的煤山幻化成粉红色光秃秃的石峦,即现在的连片成群的丹霞山。
如2020年以安仁政协副主席李琼林为带队,由向导刘蒙发老师指引,对安仁东段羊脑境内的炎陵御祭古道进行探寻。在咐寻的路途中,就发现一些散落于古道旁黑黝黝的石头,这便是以前福星煤矿挖出来的矿石。,可惜燃点不高,属煤层生矿,即尚未最终成矿。
2022-2023年在茶安耒高速公路安仁支线庙冲段施工工地就呈现出了次级煤层。
3、他日乌金变丹石
几千年来一直无以得解。原来乌金就是煤山、煤炭,丹石就是丹霞石,安仁本地叫作红石。实指渡口石云石冲石脚连片成山的红石坳(山),现代叫“丹霞”,而且成为3A级旅游之地。过去的人们根本没有什么“丹霞”概念,只知道这是一座座光秃秃不长树木的“蠢子山”无用石。现代人们才知道这就是所谓的“丹霞山”,既有旅游观赏价值,还有地质科研意义。
4、千年里仁圣神来
原来就是指神农炎帝千年之后春秋时代的儒圣孔子及《论语.里仁》,并预言汉末王莽篡汉、“安仁”更名等谶纬和现实之事。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先见之明”。
安仁更名,吸取汉容陵侯刘福“酎金夺爵”等历史故事的教训。即人民只有吸取历史教训,以及王莽篡汉留给历史的创伤,洗心革命,真心向善,忠孝仁义,才能太平夷由。“里仁”指孔子《论语》中的“里仁”篇,主要论述古代圣贤君子以仁德治政的道德哲学。“仁”,既指安仁,又指仁义道德,友爱帮助。隐喻安仁得名于《论语.里仁》“仁者安仁”,就是教化人民,学习圣人君子,上善若水,礼乐教化,心存仁义,感恩神农。
END
-
《光遇》2022退休准将先祖兑换图, 2023-10-04
-
《光遇》2022要献祭几次 10翼重生所需次数一览, 2023-10-04
-
《光遇》2022表演季新增光之翼位置一览, 2023-10-04
-
《光遇》2022表演季先祖在哪里 表演季先祖位置分享, 2023-10-04
-
《光遇》2022表演季先祖兑换图 白枭发型怎么得, 2023-10-04
-
《光遇》2022螃蟹叫先祖位置介绍 螃蟹叫先祖在哪, 2023-10-04
-
《光遇》2022花憩节活动开始和结束时间介绍 花憩节几点开始, 2023-10-04
-
《光遇》2022花憩节开始时间 2022花憩节什么时候开始, 2023-10-04
-
《光遇》2022花憩节兑换所需蜡烛一览 2022花之日兑换图分享, 2023-10-04
-
《光遇》2022花憩节上线时间一览 2022花之日什么时候开始,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