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天追寻 上千年之叹——司马迁《天问》中的历史时间,司马迁记录了从什么到什么的历史
“天干地支”是谁“发明”的,其来源是什么
“天干地支”,是中国古来绵延弥久的“纪年法”,在现今的农历中仍然在用。
“天干地支”的“发明人”是谁?
有代表性的可以讲到三种观点——
第一种,郭沫若《释支干》一文中认为,“十二支”是古人观测天象过程中总结出的认知。
第二种,已故中科院北京天文台研究员郑文光《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的观点,认为“十二支”起源于夏朝,夏族的族星是“参宿”,“子”是“参宿”星象的象形,其余十一支皆为“星宿”星象的象形。
第三种,是当代古天文学学者的观点,总体上与郭沫若所云接近,但弥补了前二人只解释了“十二支”而对“十天干”语焉不详的缺憾。
第三种观点认为,“天干地支”的起源可能要久远的多,其产生于先民观象授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受当时的认知水平所限,使起初的“天干地支”与带有猜测色彩的神话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可以确定的是,“天干地支”的“发明权”,不属于哪一个具体的人,也不限于一时,而是远古上古先民在长时期的观象授时实践过程中“集体智慧”的产物。
“十天干”的源头,无疑与上古甚至远古先民对太阳的长期观测有关。其与神话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天有十日”传说。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山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战国楚帛书,所记载几乎完全相同。
《山海经·海内东经》:“黑齿国,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上述记述的源头,一定要比《山海经》最初的西周原本早得很多。
“帝俊”,上古时代被认为是天之最高神“太一”,兼具阴阳。“羲和”,在其他传说中分别为伏羲与女娲。
这些传说,记载了远古和上古先民关于主掌阴阳的天神(或其妻)生下了“十日”这种普遍认知。
三星堆遗址,出土了3000多年前的“神树”,尚存“九枝”(另有折断痕迹,原本当为十枝),各落有太阳,这为上述传说提供了考古实证。
古人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对此很不理解,于是想象“天有十日”轮流“值班”。
之所以是“十日”,大约与人有十指而产生的“十进位制”有关。
《左传·昭公五年》:“明夷,日也。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是也。
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彩陶上,已经有了“金乌”负“十日”的图案。古人认为,日行于天不是靠自己独立飞行,而是负于善于飞翔的“金乌”这种鸟背上的。
殷商卜辞中,有“旬”字,表示“十日”一个循环往复。甲骨文的“旬”之字形,即“日”循环一周天之义。
殷人崇拜天神和祖先,认为先祖死后皆升天为神,所以,先王庙号均以“天干”命名之。
“十二地支”的源头,亦与先民对月亮的长期观测有关。其与神话的结合,可以追溯到古代先民的“十二月”传说。
《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
这里的“帝俊”之妻叫“常羲”,实际讲的,还是伏羲女娲分管阴阳。
“十二月”的观念,源于古人发现太阳四季回归之一年中,月亮“圆缺”十二次。“圆缺”,古人又称“生灭”。
《天问》:“夜光何德,死则又育?”
“死则又育”,是说每个月的月亮,都不是上个月的那个,而是“新月”。
“天干”,记录太阳的运行,为阳,是“主干”;“地支”,记录月亮的运行,为阴,是“枝条”。
而“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相配合,便有了六十天为六旬;六个六十天约为一年(见《尚书·尧典》);六十年为一甲子等等的循环往复的“干支纪年法”,也由此形成了“天干地支”糅合于一体的中国自古而来的“阴阳合历”。
要说的是,殷商以“干支”纪日而非纪年。比“干支纪年法”更早的,还有“帝王纪年”“年号纪年”“岁星纪年”“太岁纪年”等纪年方法。“干支纪年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汉代,才开始将其与“年号纪年”同时使用。
还要说的是,汉代,“干支”还有了另外的名称。
十天干——甲-焉逢;乙-端蒙;丙-游兆;丁-彊梧;戊-徒维;己-祝犁;庚-商横;辛-昭阳;壬-横艾;癸-尚章。
十二地支——子-困顿;丑-赤奋若;寅-摄提格;卯-单阏;辰-执徐;巳-大荒落;午-敦牂;未-协洽;申-涒滩;酉-作噩;戌-淹茂;亥-大渊献。
《史记·历书》中,使用了上述名称来表述“天干地支”。学者们称,这些“别名”,当为战国时期的楚语,由楚地星历大家甘德所创。司马迁深谙楚文化精髓,于是也受到了甘德的星历学说影响。
其实,当时的中原学者,稍有些名气的,都不可能不受楚文化影响。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亦有明显的痕迹。
进一步来说,“天干地支”中还包括着“十二”这个“天之大数”。
《左传·襄公九年》:“十二年矣,是谓一终,一星终也。”
《天问》:“天何所沓,十二焉分?”这是问,十二这个“天之大数”是怎么来的呢。
郑文光先生认为,“十二”,不仅仅是古人对天区的划分,“而是照应到天地关系”,“还保留着天圆地方说的残余”云云。
总之一句话,中国的古天文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
问天追寻 上千年之叹——司马迁《天问》中的历史时间,司马迁记录了从什么到什么的历史 2023-10-08
-
问天沉默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8
-
问天传奇好玩吗 问天传奇玩法简介,问天传奇180版本攻略 2023-10-08
-
问天传奇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天问传奇21周年 2023-10-08
-
问剑神王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8
-
问剑星辰传好玩吗 问剑星辰传玩法简介, 2023-10-08
-
问剑星辰传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8
-
问剑九州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8
-
问仙计官网在哪下载 最新官方下载安装地址, 2023-10-08
-
问仙计好玩吗 问仙计玩法简介,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