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回应“美战略核潜艇撞上不知名深海山”,外交部回应美核潜艇撞上不明物
美核潜艇在南海“撞了”背后,有何玄机?
一向行踪诡秘的美军潜艇,这次被迫站到了聚光灯下。
据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站当地时间10月7日报道,美海军“康涅狄格”号攻击型核潜艇10月2日下午在南海潜航时,撞上不明物体。导致11名艇员不同程度受伤,但均无生命危险。美军证实,该艇会回到关岛基地进一步确认潜艇状况,并展开调查。
“康涅狄格”号为美军“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二号艇。该型核潜艇诞生于冷战末期,为了在深海大洋对付苏联的先进核潜艇而专门设计,集合了一系列先进技术,静音性能、水下航速等性能优异。“海狼”级以造价高昂著称,首艇造价高达30多亿美元,仅建造三艘。后继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被美军格外看重,突出在濒海区域作战的特点,多用途性能更为突出,可以被视作“海狼”的“经济版精神续作”。
5月27日,“康涅狄格”号核潜艇驶离位于华盛顿州布雷默顿的母港,前往美第三舰队和第七舰队作战区执行任务。(美国海军网站)
值得注意的是,在事故发生之时,包括两艘美军航母在内的美英日等国的17艘军舰正在冲绳西南海域进行多国联合演习。一般来说,水面舰艇的活动肯定会有潜艇的配合。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巧合不禁引人遐想。
先进的美国核潜艇在南海出没,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从自然环境来看,南海海区海阔水深,平均深度达千米以上,非常适合核潜艇活动。近年来,美国海军相应加大了在南海区域的活动力度。核潜艇成为美军手中非常重要的一张牌。美军认为,其潜艇部队具备数量和质量的双重优势,能够袭击水面舰艇、投射远程火力、投送特种作战力量、遂行侦察监视任务,在未来南海地区的可能冲突中发挥重大作用。因此,美军核潜艇在此现身,“盯防”中国海军,对可能的战场进行熟悉并不奇怪。
潜艇部队的活动需要相关作战体系的有力支撑,才能发挥作用。美军一方面强化了驻扎西太平洋区域的潜艇兵力和相关支援力量,企图在该区域复制冷战时期那种在对手海军基地门口“蹲坑”跟踪对方核潜艇的“猫鼠游戏”,而关岛基地被视为“枢轴”,支援美军核潜艇运作的能力得到强化;另一方面,美军海洋监测船近来频频现身南海,进行高强度作业,而有关海域也频频发现不明无人潜航器的身影。有分析认为,这些不速之客正是为了搜集相关海区水文数据而来。这些数据掌握的越充分,潜艇部队的水下对抗就越有优势。这种“战场建设”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却对潜艇部队的活动极为重要。所以,美军在相关领域的动向格外值得注意。
涉及美军潜艇的相撞事故,已经不是头一次:1992年,美军“巴吞鲁日”号核潜艇和俄罗斯核潜艇相撞;2002年,美军“格林维尔”号核潜艇撞沉日本“爱媛”号渔船;2005年,美军“旧金山”号核潜艇撞上海底山脉;2009年美军“哈特福德”号核潜艇又撞上“新奥尔良”号两栖舰……突出的隐蔽性赋予潜艇强大的威慑性能,但主要活动于水下的特性也令潜艇难言“目明耳聪”,如果不按照规程使用声呐等设备进行态势感知、如果不及时更新水下的水文和地形资料,就会给潜艇带来安全风险,“剐蹭”甚至“磕碰”在所难免。
至于“康涅狄格”号潜艇这次事故的具体原因,美海军目前并没有透露过多内容。美军一向视其潜艇部队为“重器”和“精锐”,对其核潜艇部队活动讳莫如深。从历来美军对核潜艇真实作战训练情况鲜有透露的态度来看,恐怕本次事故的详细情况还要待日后慢慢揭晓。
但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所说,长期以来,美方打着“航行自由”的旗号在南海兴风作浪,这是此次事故的根源,对地区和平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和重大风险。美方此次故意拖延和隐瞒事故详情,缺乏透明度,不负责任,中国及南海周边国家不得不质疑事件真相和美方意图。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房颖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参考消息 辉叶
-
外交部回应“美战略核潜艇撞上不知名深海山”,外交部回应美核潜艇撞上不明物 2023-10-07
-
外交部回复美国发布2021年中国军事与绿色发展汇报, 2023-10-07
-
外交部同海合会学术部同盟条约 尽早进行中海国际随意自贸协定交涉, 2023-10-07
-
外交部发言就英国举行“领导人员民主化高峰会”发表谈话:假民主化之名行反民主之实, 2023-10-07
-
外交部发言就英国举行“领导人员民主化高峰会”发表谈话,外交部发言人驳斥英国外交大臣 2023-10-07
-
外交部发言就汤加火山喷发记者招待会:愿应汤方规定给予有意义的事的大力支持和支援, 2023-10-07
-
外交部发言人就美国发布2021年《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发表谈话, 2023-10-07
-
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就五核国领导人员避免核战同盟条约接纳新闻媒体访谈, 2023-10-07
-
夏物语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仲夏物语怎么获得 2023-10-07
-
夏洛特中文台词如何激活,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