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野化,一种生态环境保护修补的新思想,生态环境修复新消息
保护湿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1月5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引发热烈反响。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
山东东营黄河三角洲湿地,一只只天鹅在水面上展翅飞翔;湖南洞庭湖,候鸟鸣唱,江豚欢跃,麋鹿奔跑;深圳福田,大片红树林湿地景色宜人,与城市融为一体……新时代这十年,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全面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3400多个。目前,我国已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1021处省级重要湿地,设立了901处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主题为“珍爱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会在“百湖之市”“湿地之城”中国武汉设线上线下主会场,在《湿地公约》秘书处总部瑞士日内瓦设线上线下分会场,将审议通过《2025后全球湿地保护发展战略框架》。保护修复湿地,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世界瞩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湿地保护修复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形容为“地球之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将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国湿地保护修复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走进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见数百头麋鹿正在天鹅洲长江故道的湿地浅滩中觅食、嬉戏。保护区管护科研科副科长杨涛和同事用望远镜等设备,对麋鹿群进行着观测。
麋鹿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上世纪90年代初,湖北省政府批准在石首天鹅洲湿地设立麋鹿保护区,并从北京南海子引入64头人工饲养的麋鹿,进行野化训练,恢复野生种群。杨涛说:“近年来,保护区大力实施退耕还湿,将3000亩意杨林砍伐或移栽,改种本地的旱柳、枫杨等湿地植物,恢复湿地系统,保证麋鹿食源。”
经过持续努力,保护区及周边的麋鹿种群数量增加到2500多头,生物多样性也得到显著恢复。保护区记录到的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物种达56种,近年来先后发现了东方白鹳、黑鹳等珍稀濒危鸟类和兽类,而且其数量不断增加。
“新时代十年,我国推进生态保护的力度前所未有,保护区的建设、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易红新说。
湖北是湿地大省。截至2021年底,湖北已有国际重要湿地4处、国家重要湿地8处、省级重要湿地54处;已建立国家湿地公园66处、省级湿地公园38处、湿地保护区(小区)72处。湖北的国家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国家湿地公园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二、三位。
“千湖之省”湖北湿地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是我国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湿地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生动缩影。
新时代十年,我国形成科学保护湿地的理念原则和做法经验,并上升为法律制度。
2021年12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湿地保护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为强化湿地保护修复、实现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法律保障。湿地保护法立足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修复,确立了“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原则。
新时代十年,我国建立完善相关制度,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随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2016年,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该方案,成为指导全国湿地保护修复的纲领性文件。国家和省级层面陆续出台实施方案,做好贯彻落实工作,28个省(区、市)制修订了省级湿地保护法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我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达到2200多个。在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我国占13个,数量位居第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湿地管理司副司长鲍达明说。
多措并举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产生显著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秋高气爽,水光潋滟,水鸟翩飞。秋日里的浙江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游客们流连忘返。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察看湿地保护利用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水是湿地的灵魂,自然生态之美是西溪湿地最内在、最重要的美。要坚定不移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保持湿地生态和水环境。
生态优先,保护第一。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持续加强湿地保护修复,保持良好的湿地生态和水环境。目前,西溪七成面积为湖漾、沼泽等各类湿地,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成为东方白鹳、白尾海雕等20多种国家一级及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这个曾经污水横流、杭州人“绕着走”的地方,如今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成为杭州一张亮闪闪的城市名片。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多措并举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环境,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一处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湿地,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写照。
——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改善湿地生态系统。
广西北海滨海国家湿地公园内,新种下的珍稀红树植物榄李的幼苗生机盎然。“去年秋天育出榄李幼苗后,经过一年多的精心呵护,部分符合条件的幼苗被移植到滩涂上。”湿地公园管理处监测部部长邓秋香说,他们将继续努力攻克技术难点,让珍稀红树植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繁育。
2014年至2021年,湿地公园利用中央、自治区及地方财政湿地补助资金2400多万元,开展了9个红树林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建设项目,新种植红树林33亩,红树林生态恢复面积达2000多亩。同时,对园区部分区域实施封闭式管理。通过人工修复及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明显改善。
——自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发展中“留白”“增绿”。
浙江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广阔水面在阳光下波光粼粼,不时有水鸟掠过。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杭州湾南岸成了宁波对接上海的最前沿。不少人曾建议在滩涂湿地上布局大项目,让黄金区块产生黄金效益。但宁波市委、市政府慎重考虑,最终决定让这片土地的1/5“留白”,投入3亿元建起一个湿地公园。
“强化管理和保护后,水鸟种群密度平均每公顷超过17只,比以前增加了6倍。”长期在这里开展监测项目的中国林科院亚林所研究人员焦盛武说,湿地公园生物群落类型日益丰富,目前已发现鸟类303种。
擦亮湿地公园这张金名片,杭州湾新区汇聚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
——加强小微湿地保护修复,让人们在家门口享受生态福祉。
位于湖北武汉市江汉区金融街的西北湖公园,是一处面积约1公顷的小微湿地。“以前湖水不大干净,哪像现在这么清澈透亮!”附近居民王大爷每天早上都会来湖边打太极拳,亲眼见证了湖水的显著变化。
“我们采用‘食藻虫引导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等有效措施,构建出了‘食藻虫—水下森林—水生动物—微生物群落’的共生体系,显著改善了湿地生态环境。”武汉市湿地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鹏说。
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制定了小微湿地保护与修复指南,积极建设湿地公园、环湖绿道,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亲近湿地、享受良好生态福祉。目前,全市已建设小微湿地23处,预计今年底将达到32处。湿地生态服务范围,由传统的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向城市中心区域拓展。
最近,“驻华外交官看湿地”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新西兰、纳米比亚等14个国家的外交官,实地考察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了解中国湿地保护成效、经验做法。多位外交官表示,对中国湿地保护印象深刻,高度认可中国生态保护治理取得的成效。
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湿地保护,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发布的2021年《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白皮书》显示,中国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状况总体保持稳定,总体水质呈向好趋势,生物多样性丰富度进一步提高。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至今,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在应对气候变化、湿地退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采取积极行动,通过开展湿地调查监测和保护修复工程等措施,全面强化湿地保护修复,湿地生态状况持续改善。中国以占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的生产、生活、生态等多种需求,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出,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
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时强调:“中国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奋进新征程,怎样进一步保护修复湿地?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湿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工作。继续组织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严格保护现有红树林,科学开展红树林的生态修复,到2025年,营造和修复红树林1.88万公顷;将编制实施互花米草防治专项行动计划,科学指导各地开展防治。
今年6月1日起实施的湿地保护法是我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部门将建立保护协作机制,建立和完善湿地资源调查评价、面积总量管控、分级管理、生态修复等重要配套制度,全面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将根据本地实际,修订完善新的地方湿地保护法规,为湿地保护修复保驾护航。
近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然资源部联合印发了《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有关部门和地区将以实施规划为抓手,进一步统筹湿地保护管理,重点在“三区四带”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湿地开展综合整治和系统修复,优先在30个重点区域实施湿地保护修复项目。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完善湿地分级分类管理,加大重要湿地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力度,探索推行湿地休养生息的体制机制,强化江河源头、上中游湿地和泥炭地整体保护,减轻人为干扰,加强江河下游及河口湿地保护,改善湿地生态状况。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家湿地公园为平台,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机制,坚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湿地保护,推动湿地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
栏目主编:秦红 顾万全 张武 文字编辑:杨蓉
来源:作者:人民日报
-
再野化,一种生态环境保护修补的新思想,生态环境修复新消息 2023-10-07
-
再遇三国手游官网在哪下载 最新官方下载安装地址, 2023-10-07
-
再遇三国手游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7
-
再造自来水厂超级变身“水珠生态公园”,自来水厂改造公园 2023-10-07
-
再造变!澳大利亚移民科长撤消德约科维奇签证办理, 2023-10-07
-
再过5年房价会有什么变化,未来5年南宁房价会怎么样,南宁房价和柳州房价 2023-10-07
-
再过5年房价会有什么变化,再过5年房价会有什么变化,未来5年房价出现什么变化 2023-10-07
-
再见江湖激活码怎么获得 最新测试激活码获取攻略, 2023-10-07
-
再见江湖手游攻略大全 新手入门玩法详解, 2023-10-07
-
再见江湖手游攻略大全 新手入门不走弯路,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