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环境保护五年——水常清 产业链兴 老百姓富,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发展康养产业 坚守“两条底线”
康养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康养产业是坚守和提升“两条底线”的有效途径。建设富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的康养产业,各地必须结合区域特征和经济特点,积极探索融合式发展模式,同时加快体制机制创新,为康养产业发展护航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贵州省工作汇报时明确提出,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把发展与生态统筹起来,这为贵州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守住发展的底线,就是让经济实力强起来、百姓富裕起来、小康步伐快起来、公共环境优起来;守住生态的底线,就是让大地常绿、空气常新、碧水常清、土壤常净。
在过去的几年里,一些地区秉承底线思维,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些成效。今后几年,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继续在坚守两条底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两条底线的水平,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实现新跨越。
康养产业是坚守和提升“两条底线”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健康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普遍追求。与此同时,我国已经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2.55亿,2040年,老年人口的数字将达到4亿,并将长期保持这一规模,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
康养产业的范畴涉及各类与健康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也涉及各类组织为了满足社会的健康需求所采取的行动,包括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等。而大康养是一个更系统的概念,包括康养文化、康养产业、康养产品与消费、康养政策等。从理念上看,大康养涵盖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念,以及生态型发展、绿色发展的基本特征,具有系统性、地域性,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总纲,所构建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
从实践上看,康养产业是坚守和提升“两条底线”的有效途径。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借助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旅游业、中医药业等资源,康养产业的发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生态圈,反哺更优质的生态环境产品。例如,贵州省近年来充分利用其气候适宜、生态环境良好、旅游及人文资源丰富等优势,推进养生度假、康复疗养基地、温泉特色小镇、生态文化小镇等康养业态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健康养生与社会养老事业为基础,有机农业、旅游产业与中医药产业为支撑的康养产业发展体系。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同时,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走出一条绿色崛起、后发赶超,既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又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统筹融合、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新跨越。
康养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中国康养产业,正逢其时,正合民意。
发展康养产业的关键是探索融合发展模式
建设富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的康养产业,各地必须结合各自区域特征和经济特点,积极探索融合式的发展模式。
一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大康养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城乡融合式发展。融合式发展的关键是共建共享,要积极推动共享经济等新经济模式在生态文明建设及康养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二是促进相关多产业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通过精准定位区域康养主导产业和服务产品,催生一系列新型业态和产业链,使之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应利用自然资源或人文资源,从休闲养老、民俗旅游、慢病疗养等角度单项突破,并延伸发展与康养相关的中药、养生、运动、有机农业等产业,实现“康养+农业”“康养+工业”“康养+旅游”“康养+医疗”“康养+运动”等特色产业和康养产业融合互动局面,促进多元化、多层次、全链条的康养产业发展。
三是推动区域融合。在高铁等快速交通模式日益普及,智慧技术应用范围日益广泛的背景下,传统的产业发展面临的区域障碍将被逐步打破。在这种背景下,应加快打破省域概念,推动各区域优势互补,实现区域合作共赢。
创新体制机制为康养产业发展护航
当前,康养产业作为我国一个朝阳产业,仍面临产业法规不完善,相关标准体系滞后、激励机制不足等制约,亟需加快机制创新,为其发展助力护航。
第一,加强政策法规与伦理道德的建设。在加快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时,要强化对健康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同时,出台并完善健康产业政策法规,完善社会组织建设,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制定和推行行规行约、技术标准、从业培训等,指导和规范产业发展。明确产业扶持政策以及财税、金融、土地、环保等方面的配套支持,并根据康养产业不断出现的新模式、新变化,在积极执行已有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持续加大相关政策及规划的建设力度,以推动新经济模式下的大康养产业发展的法制化、科学化、长效化。同时,应重点完善康养领域的诚信机制,提升消费者对康养产业的信心。
第二,统筹协调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在行政管理机制方面,一方面要重视相关规划的制定与引导,在康养产业发展方面,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行为,关键是要做好规划,构建科学的康养产业体系和产业布局结构,使康养产业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点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要加强各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整合,康养产业涉及多个部门,对此各地可成立专门的康养产业管理协调机构,以加强多个不同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制定综合性的相关产业政策。同时,完善大康养聚集区的发展机制,对不同类型的康养产业聚集区采取不同的发展重点,推动大康养产业聚集区完善园区规划,健全大康养产业聚集区评价及激励制度,积极利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打造生态型、智慧化的大康养示范区,加强大康养聚集区间的国际合作。另外,发展大康养,还需要资源与市场对接,产业的融合与对接,通过体制的创新,推动高端市场对接,形成定向招商引资与信息传播机制,拓展产业链,推动区域的协调发展。
在市场机制方面,应充分发挥民营资本的主导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民营资本积极进入康养产业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诚信危机和商业模式落后等,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对此,可以通过创新资产转让、合资合营等方式,在充分发挥民营资本主导作用的同时进行规范与引导,以利于康养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完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目前促进大康养发展的激励机制严重不足,应统筹和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康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新医药制造、医疗研发、保健食品药品等相关康养产业,保证康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完善康养产业领跑者制度。结合国家有关行业的领跑者制度,出台相关政策,构建大康养产业的领跑者机制。二是重视发展空间激励手段。对于小企业来说,财政补贴等资金支持手段属于最重要的激励手段,但对于规模较大的康养产业来说,发展空间的激励则往往更具激励性。三是应鼓励和引导相关行业加大康养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力度,为康养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在约束机制方面,生态环保及诚信应成为大康养企业准入或退出的重要指标。在企业进入时,应把生态环保、诚信作为最为重要的门槛标准;在企业退出机制方面,对于那些生态环保、诚信方面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应限期整改,直至退出。此外,应完善市场监督机制,为康养产业营造良好的信誉。
(作者:潘家华 李 萌 吴大华 马先标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贵州省2018年院省合作《贵州省建设“康养省”路径研究》课题组成员)
-
全面实施环境保护五年——水常清 产业链兴 老百姓富,水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 2023-10-07
-
全面冲锋激活码怎么获得,全面冲锋激活码怎么搞 2023-10-07
-
全面冲锋旭日帝国怎么玩 旭日帝国玩法技巧, 2023-10-07
-
全面冲锋新手怎么玩 全面冲锋新手要了解什么, 2023-10-07
-
全面冲锋攻略大全:新手入门玩法介绍, 2023-10-07
-
全面冲锋主界面系统介绍, 2023-10-07
-
全面冲锋pvp打法攻略, 2023-10-07
-
全链闭环控制服务项目管控 “浙里好家政服务”让群众共享资源数据收益, 2023-10-07
-
全都给我玩!《宝可梦传说:阿尔宙斯》完成任务必得帅气小火马, 2023-10-07
-
全都是套路曹冲称象怎么过?,全都是套路曹冲称象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