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灵修真尘缘好玩吗 仙灵修真尘缘玩法简介,仙灵修真游戏怎么玩的
茶禅|一壶得真趣
《游报本寺》
山房寂寂荜门开,此日相期社友来。
雅兴共寻方外乐,新诗争羡郢中才。
茶烟袅袅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醉后不知明月上,狂歌直到夜深回。
了然尘事不相关,锡杖时时独看山。
白发任教双鬓改,黄金难买一生闲。
不留活计存囊底,赢得诗名满世间。
自笑微躯长碌碌,几时来此学无还。
--唐·牟融
寺庙是清修之地,远离红尘纷扰,所以选址多在青山碧野中,或高山之巅,或清溪之畔,或竹林深处,或驿外桥边,总之,寺庙和大自然和谐一体,不闻人间喧嚣。
王维《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也有句子描述古寺禅房的清幽: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深山古木,旷野清溪,最适合修建寺庙,修身养性,每日里和大自然作伴,香火的烟雾与大自然的薄雾,轻易就给寺庙罩上一层神秘和从容。青灯古佛下,似有若无的诵经声,淡,却悠远,仿佛有穿透尘世的力量。生机盎然的大自然,悠远空灵的诵经声,古木,禅房,清风慢慢吹开花朵,演变四季。寺里的人心境平和,体悟着“明镜亦非台,何处染尘埃”的空灵。
禅是含着清香的素雅。
山门、古寺,闲来无事的老友,大家围坐在禅床上,一边谈笑赋诗,一边共饮一壶清茶。窗外树影轻轻,窗内茶香袅袅。一壶茶是禅,一片竹叶也是禅,一篇文字是禅,一声礼佛也是禅。
禅意,便在这清幽中,便在这茶香中,在这闲适中,也在这雅意中。这样一首茶诗,淡淡的,闲闲的,却禅中有茶香,茶中有禅意。带领着读者,在茶中品出禅意,是茶文化中的最高境界,而文人们,最爱将茶禅完美融合。
茶是素雅,清淡,禅是休闲,清心,茶和禅,都是清和素净的闲适文化,讲究修心,养性,平淡处悟尽玄妙,清和时从容静心。
茶诗和禅诗是有分别的,但是将茶和禅巧妙结合起来,又貌似两派均沾,文人大都爱茶,相应的写过茶诗,但是只有极少数的文人和禅有关,比如出家的僧人,唐代著名的白话诗人拾得;写《茶经》的陆羽,从小被寺院养大,属于出家人。
茶诗,禅诗,或者茶禅一体,又可归为闲适诗。唐代诗人李涉的《题鹤林寺壁》:
终日错错碎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闲适和禅意是邻居,很多人不能体会闲适的美好,也就无法超脱到禅意的境界,从而面对红尘便有了诸多烦恼。
温庭筠《地肺山春日》:几时抛俗事,来共白云闲。亦是追求一种理想状态的闲适,也就是李涉笔下的: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因为未曾到寺院,没有那个环境感染,也就只好说一句:几时抛俗事,来共白云闲。
闲适诗,和茶诗禅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追求虚拟的、愉悦的心灵感受和精神慰藉。李涉心情烦闷,宦海失意,在红尘中有无法解脱的痛苦,但是来到了这样一个去处,立刻就被感染,仿佛一切都远去了,觉得人生忽然变得通透明媚起来。茶文化和禅文化,追求的都是这样一种境界,它教人从俗世里拔出双脚,于无法改变时,改变心境。
茶清心静气,禅洗去尘缘,清空思维,茶与诗,茶与禅,总是能联系在一起,二者互相成就,焕发光彩,这种奇妙的组合和关联,让茶与禅,都有了更深的意味。
茶是禅,茶也是诗,三者不可或缺。牟融的笔下,三者干脆合一,将饮茶的地点搬到了寺庙里,再没有比此处更合适品味禅味隽永的地方了。
深山,古寺,山门寂寂而开,约三五好友,从容而入,踏着陈年的青石小路,钟声与梵音,犹如一场雨,净化着满身的浮华。禅床上,茶香弥漫,水汽氤氲,茶入了口,禅却入了心,诗呢,落了笔。
偶尔一两声鸟鸣,便是红尘俗世的声音了。
可以看出来,是一群儒雅的人,精神上有追求的好友,在行游的过程中,很好地进行了一场雅致真人秀--品了茶,参了禅,写了诗。
古寺都简单,仿佛生在深山里,远在红尘外。终日梵音不断,木鱼不绝。吃的简单,住的简单,想的也简单,却大有深意,这简单如果需要一个具体的物质来释放,茶,便是唯一符合条件的。
喝茶的氛围讲究清、静、闲、空。这些条件,古寺都具备了。
其实牟融和朋友们的品茶方式,并不符合文人品茶的习惯。文人更讲究雅致而不是空寂,追求一种美感,禅茶追求的却是简单,于喧闹处求空寂。
徐渭说过:茶宜精舍,云林,竹灶,幽人雅士,寒霄静坐,松月下,花鸟间,清白石,绿鲜苍苔,素手汲泉,红妆扫雪,船头吹火,竹里双烟。这是文人的品茶方式,像一场盛大的演出,精致,雅致,准备工作十
足,茶反倒成了次要,犹如古老仪式的繁文缛节。
禅追求的另一种情景:自信是佛。空灵,空寂,简单,宁静致远。牟融的诗是茶诗,诗中禅意是自然流淌出来的,并没有刻意为之。他游玩,兴起,进寺喝茶,与友连诗,大家在茶香袅袅中,在诵经声中,彼此互相推崇,作诗为乐。心悠闲起来,时光也是慢的,于是,人和时光都不急,慢慢地,来一场比赛,谁也不想跑在前头,日色西斜了,天光暗了,尽兴而归,山月初升,林木清幽,愈发神清气爽,自然要感慨一下人生和生命。又喝茶,悟出了些禅的味道--了然尘事不相关,锡杖时时独看山。白发任教双鬓改,黄金难买一生闲。
他说他喝醉了,自然不是酒醉,茶能醉人吗?茶只会让人更清爽精神啊。尽管喝茶接下来的一系列描述,都更像酒醉,夜归,狂歌,豪放,吹牛。但是,寺院是不允许喝酒的,酒是浊物,是俗世的,是容易乱心性的,所以,出家人喝酒是犯戒。更不会出现一帮文人去寺院喝酒这样的事儿,而且一开篇就说了:茶烟袅袅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
室内是茶香,室外有竹影青苔。
可见,茶也是醉人的,茶的醉,和酒相反,酒是乱人心智,茶是醒其心神。茶喝透了,身心都是清的,清心静气间,对生命的感悟就更透彻,更真实,将功名利禄想透了,眼前忽然一片清明,所谓世间一切算计,到最后不过清风明月一场,还不如留得一世诗名更来得美满。
诗是载体,茶是引子,禅是灵魂。一首诗,一杯茶,一段禅心。
说白了,禅就是一种简单,就是放下,放下的人生,就是在不停的舍与弃中,求得永生的东西。
修禅要参透生死,看破红尘,大彻大悟,求得解脱;茶性苦寒,能降火祛病,苦后回甘,苦中有甜,品茶有助参禅者品味人生,参破苦谛。
修行而成禅,修行的一路,也是放下的一路。到最后,放下人间繁华,也放下嗔痴苦乐,最后进入无我的境界,禅便修成了。
同理,喝茶也是一个不断放下的过程。日本茶道宗师千利休说:茶道不过烧水点茶而已。喝茶是个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过程,看似没什么实际意义,也不解渴,就是休闲,清空思维,将人生观重组一下。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自从有了文明,人类就一直想摆脱短暂的、过客般的命数,可是,那么多人前仆后继,也不过换来一声叹息,人就是宇宙的过客,洪荒中的一缕烟尘。
区别就是,有的人想明白了,有的人没想明白;有的人放下了,有的人没放下。
《道德经》上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以为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飞扬的不止是青春和鲜活,还有经年的尘埃,无重量,却扰人视线,模糊眼的眺望和心的舒展。茶,心淡若清空,含蓄而深懂人心!
禅因茶而雅,心因茶而清!怪不得两晋奢靡之风渐盛时,侈汰之害,甚于天灾!曾有人呼吁以茶为“素业”,以茶倡廉抗奢靡之风,以茶来拯救一颗颗因过度奢靡而沉沦的心,可见,茶理亦即做人之道。
茶能静心,水能清尘,用心品,则尘埃不惹,悲喜无惊。
想来,我们这个时代,貌似繁华丰富,实则虚妄浮躁:金钱是负累,贫穷是负担;才多怕成轻狂,平庸亦生浮躁;太美害怕被辜负,丑了容易遭忽略……
窗外,人流奔忙,浮生碌碌;窗内,茶香袅袅,清香弥散,满室氤氲着淡淡的水雾与茶香。静看茶尖细的叶片在水的冲击下渐次舒展,如婷婷少女,着了裙,在水中欢快地舞,漾起一层层涟漪。心上喜悦,捻起一只杯,一缕清香自唇边滚落,心腹熨帖,温软的茶水,经五脏六腑,犹如经历一遭人情冷暖,慢慢沉淀,浮躁亦如茶,渐渐沉下去,静气浮上来,笼罩全身。有人说,茶是有来生的,能轮回转世。曾经青翠欲滴,然后含笑曲卷,将阳光含在身心,遇见水,再绽清新,慢慢将一怀阳光释放。经时光洗礼,极淡,却开始馥郁……那么,这茶竟是有灵性的了,就像禅语,看似浅显清淡,却能将心灵归复到容纳宁静。
茶是禅之缘,禅是茶之魂。浮生一杯茶,风生水起是目标,波澜不惊才是境界!放下亦放下,何处来牵挂。如杯中清澈入眼,如茶中禅意安心!
茶,品人生浮沉;禅,悟涅槃境界。
此外,茶对于禅修来说,还有另外的功效,那就是提神儿,帮助彻夜打坐。禅修之人也是凡人,会饿会渴会困,还会产生欲望。但是禅修打坐要求严格:要做到跏跌而坐,头正背直,不动不摇,不委不倚,如此长时间的坐禅,势必产生疲劳困倦,需要饮茶醒脑提神,不然很难坚持。
茶成了禅修者最依赖的饮品,两者不断地融合,互相成就,许多寺庙开始大规模种茶和制茶,自给自足。茶的清苦,融合了出家人修行的清苦,两苦合一,互相发扬光大。
后来僧人们给茶总结出了三德:坐禅时,通夜不眠;二、满腹时可帮助消化;三、茶为不发之物,可抑制性欲。
佛教促进了茶文化的飞速发展,茶也成了修禅者最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帮助修禅者以最好最清醒的状态修心悟性,达到心灵净化。
渐渐,形成了禅院茶礼,饮茶甚至被列入禅门清规,被制度化。百姓效仿,竟然成为风气。
《封氏闻见记》记载:唐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
同样是喝茶,茶烟袅袅笼禅榻,竹影萧萧扫径苔。不但喝出了禅意,还喝出了诗意。
茶和禅,恰巧都能让人想明白这件事。说白了,茶和禅都是属于比较高大上的一种精神享受,并非生活必需品,却能无限拔高精神领域,很适合雅士文人。
修禅,喝茶,作诗,往往联系在一起。
郑板桥写: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苏轼有茶联: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明代陆容有诗:
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烟茶晕满袈裟。
赵朴初的茶诗中,其中一首五绝尤其得到读者的热爱,经年被传颂,抒写,只因茶禅一味,简单清澈: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很简单的二十个字,却勾勒出无穷无尽。七碗茶,化自唐代诗人卢仝的咏茶名篇--《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瑶,先春抽出黄金芽。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山中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七碗茶歌,空灵优美,描述了喝茶中从一碗到七碗的独特感受,喝完一通茶,诗人也似乎羽化成仙,身心都是空灵的,潇洒的。这首茶诗因其洒脱和浪漫的文风,在璨若星辰的茶诗中,熠熠发光,经久不衰。
赵朴初便化用了《七碗茶歌》写成“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而吃茶去则化用了唐代高僧从谂禅师“吃茶去”的禅林法语。
《五灯会元》卷四记述,说河北赵州有一柏林禅寺,寺中有一高僧叫从念禅师,人称赵州。问新到僧:曾到此间么?答: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一僧,答:不曾到。赵州又说:吃茶去!后院主问:为什么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吃茶去?赵州召唤院主,院主应诺,赵州便说:吃茶去。赵州对三个不同者均以“吃茶去”,便是茶禅一味的意味了。
以茶悟禅,以禅品茶,茶与禅又一次完美对接,短短二十字,茶味世味交织,禅意诗意共存,实在是很见功力,从而亦成为茶诗和禅诗经典之作。
茶是大自然的产物,自然饮用之境最好也选大自然之所。陆羽《茶经》中写道:天育万物,皆有至妙,人之所工,但猎浅易。茶不仅可以在室内对饮,也可在大自然中饮,野寺山泉,更添趣味。
唐代是茶文化兴起的高峰时期,所以唐诗中也多讲茶,其中表现的饮茶之地也很多,总结起来大体有三种。
其中之一就是在寺庙周围,也就是牟融这种,在游寺时,间饮茶作诗。刘长卿也有茶诗,作于寺庙《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
疏竹映高枕,空花随杖藜。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
武元衡《资圣寺贲法师晚春茶会》:
禅庭一雨后,莲界万花中。时节流芳暮,人天此会同。
寺庙景色优美,通常坐落在深山中,远离红尘,满目皆是自然,可以看到最洁净最飘逸的白云,最苍翠的古木,最自在悠然的鸟儿,百花盛开,修竹摇曳,翠藤逶迤,果木疏疏,是最佳的饮茶之所。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描述“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即皎然、陆羽于僧院东篱下,饮茶赏菊花: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古寺的清幽,成全了茶的清雅,在诗人常建的笔下,僧人的一天都离不开茶和禅:茗煎冰下水,香烃佛前灯。
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实,完满。
人生如茶,静心以对。对错无辜,缘由前生。
杜牧的笔下:今日鬃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也生动地描述了老僧参禅烹茶时闲静雅致的情景。
禅茶一味,相辅相成,修禅需要静,最好四大皆空,进入无我之境,品茶也需要静,最好宁静致远,方能体会生命之韵味。无我中,有茶,无我中,有禅,所以茶和禅,因其同性总被联系在一起,便有了茶禅一味之说。
可见禅与茶文化的影响。
茶禅一味,是茶诗悬挂最多的四个字,清幽隽永,有淡泊的意味。这四个字,除了相辅相成之外,还有另外的渊源。
《过去现在因果经》记载:摩耶夫人在回娘家分娩途中,路经蓝毗尼花园,见园中一棵大树,花色香鲜,枝叶繁茂,就举起右手想摘一枝,这时释尊慢慢地从夫人右胁降生!
相传释祖经过六年苦行僧的生活仍没有悟道,于是坐在毕波罗树下,凭借饮茶打坐七昼夜而得道。
在这些传说中,茶本身,就被赋予了佛性和神性。因为佛缘,它从普通植物,变成了充满灵性的,清洁的佛的载体。
宗教中的佛和禅,远离世俗,身在红尘之外,对于普通人来说,佛就是飘在天上的云或者远在天边的一个念想,想得到,看不到。佛也很着急,鉴于身份特性,不能深入红尘俗世,那么怎么能让广大的信徒们走近自己呢,怎么进行普法活动呢?实在难。
茶是很好的载体,首先,茶性空灵,脱俗,清静,很符合禅性,但是茶又不像禅佛一样,需要远离红尘保持洁净性和神秘性,茶是大众的,在大众的基础上,提升精气神儿。它扎根在六根不净的红尘,又保持禅的静谧出尘,于是很容易被选为佛教载体,将许多佛教的精髓和抽象教理,依附于茶的身上。因此,唐代茶文化和禅文化同时大兴,人人煮茶,处处品饮。
《封氏闻见记》记载,唐代宗之后,李唐天下的茶已经成为“人家一日不可无之物”,信佛礼佛,也深入人心。
杜牧曾有诗《题禅院》: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茶和禅一起,具有了灵性,茶禅一味,蔓延开来。
寺庙和茶的渊源渐深,湖湘澧阳平原的灵泉禅院,山接武陵,水通洞庭,便是江南著名的茶文化之乡和禅门圣地。
灵泉禅院特产牛抵茶,远在两宋时期即被列为贡品,流芳史册,为夹山茶禅文化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灵泉禅院出名僧,也出好茶,并兼具天下闻名的烹茶好水:碧岩泉。置身其中的唐善会大师曾经吟诗道:猿抱子归青嶂岭,鸟衔花落碧
岩泉。
当代著名禅学家秋月龙跟在其名著 《神海珍言》中,介绍茶禅一味的起源时,讲了一个故事:夹山和尚喝完一碗茶后,又自斟了一碗递给侍僧。侍僧正欲接碗,和尚突然发问:“这一碗是什么?〞 侍僧一时语塞。
夹山和尚的这一问,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所以引得许多人竞相猜测答案。就像一加一等于几一样艰难。
秋月龙珉认为,这便是茶味与禅味一味的意味了。
日本千利休居士曾经说过:茶室品茗是修行得道的最好方法,人人都可以从这里找到佛祖的胜迹。喝茶,便是悟禅,茶中有禅,神在茶中。因此秋月论定,这则公案就是茶禅一味最早的发迹。
弘一法师是近代有名的高僧,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夏丏尊来拜访,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盘成菜,忍不佳问:咸菜不会太咸了吗?弘一说:咸有咸的味道。然后他倒了一杯白水喝下去,夏又问:没有茶叶不是太淡了吗?弘一又笑:淡也有淡的味道。这两句回答,无茶无禅,却又有神有茶。说白了,无论茶或者神,只两个字便可说明:简单。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品茶、人生、心境,无非两个动作,拿起、放下。在一拿一放间,风烟俱净,叶落归心,一切,都似乎禅,一切,又似乎尘。
-
仙灵修真尘缘好玩吗 仙灵修真尘缘玩法简介,仙灵修真游戏怎么玩的 2023-10-07
-
仙灵修真圣佛仙侠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仙灵修真什么时候公测的 2023-10-07
-
仙灵世界梦幻2新职业好玩吗 仙灵世界梦幻2新职业玩法简介,仙灵世界职业推荐 2023-10-07
-
仙火流云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7
-
仙游御龙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御龙传奇什么时候上线 2023-10-07
-
仙海浮沉录好玩吗 仙海浮沉录玩法简介, 2023-10-07
-
仙法魔界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新仙魔九界什么时候公测的 2023-10-07
-
仙武诛魔录好玩吗 仙武诛魔录玩法简介,蜀山仙魔录游戏玩法介绍 2023-10-07
-
仙武神帝好玩吗 仙武神帝玩法简介,武神天尊仙武神帝 2023-10-07
-
仙武奇谭好玩吗 仙武奇谭玩法简介,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