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源头玛多县完成平均人均收入16557.20元,
瞧,今日黄河源头“第一县”
青海日报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是黄河发源的地方,被人们称为黄河源头第一县。多年来,该县大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弱项,持续壮大产业就业扶贫,努力解决各民族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得农牧民走上了一条条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如今,来到玛多县,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进村到户,直通牧户;一排排新建的易地搬迁住房鳞次栉比,环境如画;一个个牛舍羊圈、富民产业项目扎根牧野,日益壮大……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征途上,一改往日旧貌,摆脱贫困,勾勒起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美丽画卷。
放眼“十三五”期间的玛多县,脱贫攻坚的战果自豪地书写在2.53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全县1710户5127人全部脱贫“摘帽”,1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易地搬迁1541户4473人,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74元,同比增长11.2%。
走上脱贫路,今昔两重天。如今,玛多大地处处沧海桑田,旧貌换新颜。
特色产业奏响增收曲
精准是保障,活力是源泉,产业是支撑,一个个量身定制方案背后,是实事求是的脱贫思路,产业园区建设、生态扶贫、村集体经济“破零”、光伏扶贫……围绕产业精准发力,是玛多县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更尕是玛多县花石峡镇措柔村的牧民,自当地合作社成立以来,更尕先后投入股份873股,牲畜97头,使得他2019年分红达27840元,更尕是措柔村分红最高的一户。
近年来,玛多县结合县情实际,坚持在30个村推进一村一策,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自身的“造血”功能和综合实力。
来到玛多县花石峡镇日谢村,这里孕育着古老的绵羊品种之一——藏羊。这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典型,以藏羊养殖为主导行业,具有较高的资源优势及地域特色,2013年“玛多藏羊”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12年5月,合作社刚成立时,入社户只有15家,到了2014年藏羊基地批复下来后,陆续有牧民要求入社,积极性很高。到2019年,日谢村合作社利润收入259.25万元,分红144.4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个人最高收入达1.09万元。日谢村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理事长肉多说。
扎西东智是“玛多藏羊”的受益者,以前他自己放牧,现吃现喝,日子过得紧巴。但自从加入了合作社,牛羊养殖科学合理了,农畜产品能加工、有销路,都不用自己操心,在合作社干活有工资,年终还能分红,收入比起以前高了很多,让他感到日子有了奔头、有了底气、有了滋味。
肉多说:“合作社的优势一个是进行了牲畜整合,再一个是进行了草场整合,草场整合后对草场恢复也就是生态环境大有帮助,藏羊群可以在草被质量好的区域集中放牧,其余地方就可以禁牧,这对生态保护也是大有好处!”
合作社的统一管理和运营一方面可以解放当地牧民的劳动力,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收入分红模式提升牧民的收入。肉多补充说:“该合作社也是整个村惟一的一个进行饲草料基地养殖的机构,草料储备充足,才能应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雪灾等自然灾害”。
近年来,玛多县紧抓畜牧业发展机遇,积极开展玛多藏羊繁育养殖试点,打造生态畜牧业循环产业链,通过科学繁育提高“玛多藏羊”质量,提升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如今,“玛多藏羊”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等地。
生态扶贫奏响致富曲
“青青牧草高过羊,汪汪湖水星星海”曾是“千湖之县”——玛多县的真实写照。出生在这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牧民尖措扎昂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放下牧鞭,保护起这片土地。“这些年,风沙少了,雨水多了,扎陵湖、鄂陵湖的水位也高了许多,家乡的草原越来越美了。”扎陵湖乡牧民尖措扎昂说。
10月,玛多县扎陵湖乡尕泽村的牧民索索带着牧民们沿湖巡查。这位32岁的藏族汉子皮肤被晒得黝黑黝黑的,为了防晒他必须头戴毡帽,还戴上了墨镜,脸上罩上了大大的口罩作为防护。
自从2015年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以来,索索便和村上的64位村民拥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生态管护员。在海拔4000多米的黄河源头,他们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进行艰苦的日常巡护。
索索说:“每人每月有1800元工资,按照山水林草湖一体化管护的要求,结合精准脱贫让贫困户进入生态管护队伍增加收入。”
据悉,玛多县实行了生态管护“一户一岗”的政策,目前该县已有3042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年人均增收2.16万元。政府还为生态管护员购买了人身意外保险。
索索说:“现在我们乡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一名生态管护员,管护员每天的工作除了日常巡护外,还要协助村‘两委’宣传一些党的方针政策。”
另一位管护员桑俄的家,距离管理站4公里。他从2014年就开始做生态管护员,原先的80头牛都交给周边的亲戚代养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摩托车巡视草场湖区,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桑俄说:“每月1800元的固定收入,加上亲戚家寄养的那些牛群收入,一年能有4万元收入。桑俄的两个孩子,也在玛多县城上学,家里的许多困难都解决了。”
在三江源地区,牧民守护着草原,也收获了生态改善的红利。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大力推进以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农牧业为主的绿色发展方式,越来越多的村民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了脱贫增收。
美丽乡村奏响幸福曲
“自从搬到县城后,我们投资开了一个店铺卖藏族服饰,生意也很稳定,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玛多县牧民华更说。
2017年,华更一家从130公里外的玛多县玛查里镇尕拉村搬迁到玛多县城,结束了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易地扶贫搬迁以前,我们贫困户只能以放牧为生,依靠政府补贴,如今搬到县城以后,政府给我们进行到户资金分红,不仅让我们有事可做,还增加了收入。现在我们店里平均每月收入达4000元,加上政府的各项补贴,年收入达到了7万余元,生活水平提高了。”华更说。
同样,47岁的牧民康吉正在自家小院里用洗衣机洗衣服。能方便地用上电,对康吉来说,是从一年多以前才开始有的生活。
2019年以前,来自玛多县扎陵湖乡尕泽村的康吉一家还过着游牧生活。由于经济状况欠佳,那时候,家里惟一的“电器”是一支手电筒。
“以前没电的时候,衣服全靠手洗,天热时牛羊肉难以保存,就算是简单做一顿饭,都要花很长时间。”康吉说。
玛多县以“零散搬迁、集中安置”的方式,2016年和2017年分别在县城和花石峡镇安置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两处,涉及30个行政村1541户4473人,有效解决了牧民群众“出行难、饮水难、住房难”问题,全力打造了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乡村新局面。
这里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一样不差,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休闲活动广场样样俱全……
截至2019年底,国家电网定点扶贫玛多累计投入资金2.14亿元,捐建1座集中式光伏电站和11座村级联村光伏电站,惠及1721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5200元以上,实施光伏扶贫、电网补强、产业发展等项目46个,实现5075人稳定减贫。
“以前想都不敢想,我还能搬进这么亮堂宽敞的新房子。”作为易地搬迁政策受益者之一,扎陵湖乡勒那村的村民木洛也搬进了易地搬迁新房,心里乐开了花。
木洛算了一笔账,每年2.4万元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加上每月1800元的草原生态管护员工资,虽然草原和牛羊少了,但收入增加了。说起现在的生活,木洛笑的合不拢嘴。
-
黄河源头玛多县完成平均人均收入16557.20元, 2023-10-06
-
黄河源头游牧民初次用手机拍到猞猁 三江源物种多样性更加丰富多彩,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猞猁 2023-10-06
-
黄河口公园建立进到执行环节划分范畴35余万公顷,黄河口多少公顷 2023-10-06
-
黄柳权:中国香港推行“一国两制”战略方针和独特优点影响力不容易变, 2023-10-06
-
黄晓明何炅也摊上大事了,何炅的爸爸成老赖,为什么何炅不给他还呢?,黄晓明和何炅在一起了吗 2023-10-06
-
黄延信:执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要开启“农门”, 2023-10-06
-
黄庭真仙好玩吗 黄庭真仙玩法简介,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