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软件园提供热门手机游戏下载,最新手机游戏攻略!

高分三号通讯卫星大家族再迎接新生组员 让看地探海“看”得更久、更清、更快,高分三号卫星最新消息

时间:2023-10-06 18:30:25 来源: 浏览:

科创百年五展区:走向复兴谱新章

2012-2021

掀开崭新篇章 创新决胜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加速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重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通过以南仁东、潘建伟等为代表的科技团队的不懈努力、矢志创新,取得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量子通信、港珠澳大桥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同时我国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科技发展进入了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关键时期。

我们坚持党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形成高效的组织动员体系和统筹协调的科技资源配置模式。我们牢牢把握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在基础前沿领域奋勇争先。我们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努力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强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我们全面部署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我们着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扩大科技领域开放合作,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参与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南水北调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为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1952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伟大构想。经过50年的科学论证和50多个方案比选,开展一系列的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联合研究,110多名院士的献计献策,成千上万名水利科技人员的接续奋斗,南水北调工程于2002年开工建设。历经12年艰苦奋战,东、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全面建成通水。通水以来,累计供水量超 300 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 1.2 亿人,对支撑沿线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发挥了重大作用。南水北调工程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让世界见证了中国智慧、中国速度和中国力量。

中国为什么实施南水北调工程?

中国水资源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为2163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1/4,北方地区尤其黄淮海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

黄淮海流域约占全国人口的35%,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35%,而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总量的7.2%,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1%。

中国水资源短缺,北方地区尤其黄淮海流域是中国水资源承载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

为确保黄淮海流域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决定从水量相对充沛的长江流域调水,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供水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38亿人。

通水以来,南水北调工程取得了怎样的效益?

一是改变了广大北方地区、黄淮河平原的供水格局,水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受水区40多座大中城市、260多个县区用上了南水北调水,北京城区73.3%用上了南水;天津市14个行政区全部用上了汉江水;河南受水区城市的59个县区全部受益,多个城市主城区100%使用南水。

二是改善供水水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三是修复生态环境,促进沿线生态文明建设。

屠呦呦与青蒿素

——中医药向世界的献礼

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屠呦呦

疟疾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20世纪60年代,引发疟疾的疟原虫逐渐表现出强大的抗药性,国内外对恶性疟疾均束手无策,研制新药迫在眉睫。1967年,党中央决定成立“523”项目,集中全国科技力量联合研发抗疟新药。屠呦呦临危受命,带领团队改进提取方法,经过191次实验研究,成功发现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青蒿素类药物作为最重要的抗疟药物,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解除了数以亿计患者的病痛。由于在疟疾防治方面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当代“神农尝百草”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

1969年,屠呦呦加入抗疟药研制项目,担任抗疟课题组组长。项目组历经艰辛成功提取青蒿素之后,开始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由于在实验中出现疑似毒副作用,药物不能直接用于临床;而疟疾的传染季节又即将结束,如果错过当年的临床观察期,就必须再等一年。屠呦呦迎难而上:“我是组长,当然带队!”她给组织上写信,愿意自身试服。她的胆识与气魄得到同事的响应,1972年7月,屠呦呦等3名研究员成为首批试药“小白鼠”。 经过一周的试药观察,未发现青蒿素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至此,青蒿素顺利通过了初步测试,为抗疟药的广泛推广奠定了基础。

悟空号

——火眼金睛,窥探宇宙

暗物质和暗能量,被科学家们称为“笼罩在21世纪物理学上的两朵乌云”。揭开暗物质、暗能量之谜,将是人类认识宇宙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可能导致一场新的物理学革命。2010年3月18日,国家“973”计划项目“暗物质、暗能量的理论研究及实验预研”启动,标志着中国科学家向揭开“两朵乌云”之谜发起挑战。

2015年12月17日,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科学家首次在太空中放置自己的高分辨率高能空间望远镜。作为中国第一颗空间天文卫星,悟空号是世界上迄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探测器,其观测能段是阿尔法磁谱仪的10倍,能量分辨率比国际同类探测器高3倍以上。它将在太空中开展高能电子及高能伽马射线探测任务,探寻暗物质存在的证据,研究暗物质特性与空间分布规律。悟空号有望深刻地改变人类的宇宙观,实现空间科学重大突破。

人类探测暗物质主要有哪几种方式?

1、加速器实验发法——如欧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

通过探测常规粒子在高能对撞下的产物来研究暗物质。暗物质粒子极有可能在穿过探测器时不留下痕迹而只带走部分能量,从而在探测器系统中造成“能量丢失”。根据探测器系统中“丢失能量”的测量可以推断是否有暗物质产生。

2、直接探测法——如四川锦屏山地下实验室

通过探测暗物质与普通物质相互碰撞后靶核的反冲能量、方向、数量及其随时间变化等参数和特性来研究暗物质粒子的基本性质。

3、间接探测法——如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暗物质粒子碰撞后会产生高能粒子,如正负电子、正反质子等。暗物质卫星精确探测这些粒子,通过其能谱、空间分布来寻找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

“暗物质探测时代”开创者——常进

常进是中国空间天文带头人之一,对空间伽马射线和高能带电粒子探测技术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悟空号立项之前,常进先用了近10年时间做经验积累,先后参与了载人航天、嫦娥工程,还通过小型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器完成了很多技术检验。2011年悟空号立项, 2015年悟空号成功飞天,常进带领团队仅耗时4年终于将悟空号成功送入太空。

创新就是要敢于挑战未知,敢于挑战不可能。在常进心目中 “创新”二字有着这样的特别含义:第一,创新肯定是要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要实实在在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难题。天文学是基础科学,具有 “只有第一,没有第二”的鲜明特点。因此,我们要勇于探索、敢于挑战,不怕失败。第二,很多创新成果都是建立在很长时间的、默默无闻的坚持上面。不啃硬骨头,不解决真正的难题,何谈创新?而硬骨头通常是冷的。只有坚持不懈的尝试,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才能取得突破。

匠心筑梦 中国天眼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天文学是孕育重大原创发现的前沿科学,也是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战略制高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大国重器中的经典,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作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观天巨目”,其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10倍,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科研人员借助它可以洞悉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中国天眼的落成启用对中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截止到2021年3月,中国天眼已发现300多颗脉冲星。

中国天眼具有哪些技术特点?

中国天眼规模之大、精密度之高、视野之广,综合体现了中国高技术创新能力。

第一是利用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喀斯特地貌作为中国天眼的选址。最终确定在具备稳定地质条件、大口径天坑和无线电环境非常理想的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大窝凼建设。

第二是采用主动变形的抛物面反射面。每一块面板都可以在液压促动器的驱动下运动,把镜面从初始的球面形灵活地变成抛物面形,通过主镜的主动变形来实现对天体的跟踪,同时实现对像差的改正。

第三通过6塔6索的支撑方式实现了轻型馈源接收机运行方式。6索并联驱动控制系统是FAST项目核心部件馈源舱的主控制系统,它可以控制馈源舱进行姿态位置调整,从而精确地达到反射面的焦点位置,使馈源舱获取信号能力达到最佳。

国产大飞机C919

——开启中国民航新时代

大飞机,被誉为现代制造业的一颗明珠,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实力。让大飞机早日翱翔蓝天,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上世纪末,中国航空发展一度比较低迷。本世纪初,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16个重大专项之一。在国家持续大力地投入下, 中国的航空事业实现了大幅度的发展。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天空中终于有了中国人自的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首次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150座级干线客机,首飞成功标志着中国大型客机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是中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为什么要研制国产大飞机?

航空制造业代表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顶尖水平,全球一度只有美、俄、法等国拥有独立研发大型喷气式客机的能力,国际民航市场更是波音和空客的天下。

从战略角度而言,研制和发展大飞机,不仅能带动诸多基础学科取得重大进展,还能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

从经济角度而言,发展大飞机产业,不仅可以带来制造和运营使用的直接经济贡献,而且将有力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从安全角度而言,大型民用客机不仅具有难以替代的直接军事用途,还可作为载体发展加油机、预警机等大型军用特种飞机,而且大飞机产业的长足发展,将促进国防工业提高质量和水平。因此研制国产大飞机对中国而言十分必要也非常紧迫。

国产大飞机C919有哪些技术亮点?

1.首次自主设计超临界机翼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C919的机翼设计采用了超临界机翼。与传统机翼相比,超临界机翼可使飞机的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进而使其巡航速度提高将近100千米/小时。

2.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民机大规模应用

在新材料方面,C919采用铝锂合金、复合材料等先进材料实现飞机减重、增加使用寿命的目标。C919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用量达到8.8%,先进复合材料用量达到12%。

3、C919装配先进的机载系统和发动机

C919采用了高度模块化和综合化的航电系统、带包线保护功能的全数字电传飞控系统等;全新的LEAP-1C高涵道比发动机采用了一体化推进系统设计方式,提高了燃油效率,经济性能更好。

“一带一路”上的中国制造

——走向世界的”中国名片”

漫漫丝路,遗泽千年。2013年秋,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等问题,习近平主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人类发展未来,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依托技术、质量等“硬实力”和促进互联互通、资源整合的“巧实力”,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最耀眼的“中国品牌”之一。

截至2021年4月,中国已同171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205份共建合作协议,共同展开了2000多个项目。秉承古丝路精神的“一带一路”正从中国倡议变成全球行动,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

“一带一路”如何助力全球复苏?

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众多行业停摆、国际合作遇阻等新变化, “一带一路”正在为全球复苏注入关键力量、提供重要出路。

1.“一带一路”连接起“健康之路”。中欧班列组成的“钢铁驼队”已成为各国携手抗击疫情的“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

2.“一带一路”坚守着“合作之路”。2021年一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4.2亿美元同比增长5.2%。

3.“一带一路”打造出“发展之路”。匈塞铁路、中孟帕德玛大桥等一系列基建项目在抗疫复工两不误,彰显出“一带一路”巨大韧性和发展潜力。同时,正在建设的“数字丝绸之路”(线上经济、人工智能、5G等),将为国际经贸恢复发展带来更多新的机遇。

5G应用体验

——赋能中国,开启万物互联新时代

移动通信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是全球科技创新和国家竞争力的战略必争高地。第五代移动通信(5G)作为新一代的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带来更高速的网络,还将对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智慧家庭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推动5G网络加快发展”、“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历经6年多潜心研究,中国5G技术创新和标准化工作取得重大突破。2019年6月6日,中国正式发布5G商用牌照,这标志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象征中国在移动通讯领域从二十多年前的遥望者晋级为如今的引领者,证明了中国在5G技术研发和应用中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5G赋能的N个领域,你知道几个?

5G自商用以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驱动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作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新型基础设施,5G正赋能千行百业,展现出了一业带动百业的驱动作用。

5G+智能制造

5G+新媒体

5G+智慧医疗

5G+智能教育

5G+智能交通

“复兴号”动车组

——引领中国速度

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从普速列车到“和谐号”再到“复兴号”,中国铁路实现了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巨大跨越。中国高铁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就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和高度重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和全局,及时作出了发展高速铁路的决策部署,制定了高铁建设规划、高铁技术路线、装备制造计划,为高铁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复兴号”标准动车组惊艳问世,并在京沪高铁以350公里时速投入运营。“复兴号”动车组的成功研制生产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时速最高的国家,也代表着目前中国高铁乃至世界高铁的最高制作水准,意味着中国铁路技术装备进入崭新时代。

有了“和谐号”,为什么还要研制“复兴号”?

2004年起,中国通过引进4家国外企业高速动车组技术并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发制造了CRH1、CRH2、CRH3、CRH5、CRH380等17种型号动车组,统称为“和谐号”,为中国高铁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幕。但自主知识产权的缺乏也给“和谐号”的运维带来了很大问题。不同型号动车组构造不同,车辆之间难以互联互通,零配件也不能通用互换。此外,中国南北跨度长、地形起伏大,这样的地理环境也给高铁发展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不被别人“掐脖子”、适应中国国情的高铁,也为了中国高铁未来成为“走出去”的鲜亮名片,设计制造中国标准动车组提上了日程。2012年,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主导下,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技术牵头,联合中车集团和多家科研企事业单位,开展了中国标准动车组设计研制工作。

中国高铁如何跑出“中国速度”?

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早期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最终实现全面创新的历程。十余年的砥砺前行,全方位的探索实践,截止2020年底,“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快速构建出一张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高铁网。

截止到2021-04-19,中国拥有动车组3828标准组、30620辆。

港珠澳大桥

——让世界惊叹的科技桥梁

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澳门与内地之间的陆地运输通道虽不断完善,但香港与珠三角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影响珠江口两岸经济的进一步融合。为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加强两岸三地交通联系,2009年中国国务院批准修建港珠澳大桥。历经9年施工建设,2018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的建成,不仅满足了三地不断增长的跨界交通需求,而且对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港珠澳大桥“最终接头”如何实现“海底之吻”?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由33节巨型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共同组成。与沉管安装的浮运沉放不同,最终接头安装采用吊装沉放。最终接头在29米深的水下安装空间严重受限,考虑风力、海流、浮力等多种因素,最终误差只允许在1.5厘米以内,这在世界交通领域是史无前例的。2017年5月2日22时30分最终接头开始对接。经过7个多小时的奋战,最终接头安装完成,可汇报人员脸上并无喜色,对接数据出现了16厘米的偏差。事实上,在暗流汹涌的环境和庞大的工程面前,这点误差是可以接受的,如果把一个已经固定在深海基槽内、重6000多吨的大家伙重新吊起、重新对接,一旦出现差错,后果不堪设想。面对重新对接带来的技术风险,林鸣表示“如果不调整,这会是我们职业生涯和人生里一个永远的偏差”。经过42小时的重新精调,合龙对接最终偏差从16厘米降到了不到2.5毫米。这一看似细微的调整,创造了中国技术和工程史上的一次极限跨越,实现了毫米级的“海底之吻”。

人工岛如何做到“拔海而起”?

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在世界上首次运用大直径钢圆筒维护止水构筑的方式,历经七大主要施工步骤建成东、西人工岛,创下了钢圆筒体量、高度、垂直精度等多项世界纪录,其中钢圆筒快速成岛施工工法和八锤联动液压振动锤为世界首创。

第一步:制造钢圆桶

第二步:运输钢圆桶

第三步:钢圆桶振沉入海

第四步:钢圆筒填注砂

第五步:岛内降水

第六步:岛内填砂

第七步:岛内建设

【技术之最】

最长的跨海大桥

桥体全长55公里,包括海中桥隧主体工程、三地连接线及口岸,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最长的钢结构桥梁

15公里的全钢结构钢箱梁,其主梁钢用量达到42万吨,相当于10座鸟巢或者60座埃菲尔铁塔的重量。

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海底隧道深埋部分长5664米,由33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沉管对接而成,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沉管隧道。

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

主体工程与珠海连接的唯一通道——拱北隧道全长2741米,是世界上最大断面的公路隧道。

最大节沉管

每个标准沉管长180米,宽37.95米,高11.4米,重约80000吨,是目前世界最大体量的沉管。

最精准“深海之吻”

数万吨沉管在海平面以下13米至44米不等的水深处无人对接,对接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被喻为“海底穿针”。

认识航母

——巨舰出击,护卫海疆

航母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海军实力的象征。中国的航母情结,源于海权尽失的伤痛,源于民族危亡的屈辱。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寄托着中华民族向海图强的世代夙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1970年4月,党中央决定中国要发展航空母舰。经过四十多年艰辛探索,2019年12月17日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交付海军,被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山东舰”,舷号为“17”。山东舰是基于对前苏联库兹涅佐夫级航空母舰、中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研究,由中国自行改进研发而成,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舰载机

——航母利刃,逐梦“飞鲨”

航空母舰以固定翼舰载战斗机为主要武器,舰载机的性能决定了航母的战斗力。在一些军事大国对中国军事猜忌、防范和技术严厉封锁的环境下,中国着手研制歼-15舰载机。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2009年歼-15成功首飞,2015年后正式服役海军。歼-15作为中国自行研制的首型舰载多用途战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遂行制空、制海等作战任务,是一款完全具有“中国心脏”和“中国气魄”的国产战机,能够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用生命托举歼-15飞上蓝天——罗阳

2012年11月25日,就在举国上下为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歼-15舰载机首飞完美升空雀跃喝彩时,作为歼-15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的沈飞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却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在工作岗位上殉职,享年51岁。为了航母舰载机起降成功的那一刻,罗阳倾注了全部心血。他长年超负荷工作,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完成了多个重点型号研制,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将航空报国的志向写在蓝天碧海之间。

在51年的人生历程中,罗阳书写了生命传奇。无论是永不服输、永不懈怠的劲头,还是“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情,中国人同样能干成”的志气,无论是力克技术难题锐意创新,还是带领企业迈入改革发展的快车道,罗阳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业绩。正是因为有像罗阳这样的科技工作者,我们才创造了“两弹一星”、蛟龙探海、舰载机腾飞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中国脱贫之路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贫困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届党中央十分重视扶贫工作,在不同时期先后制定了“救急式扶贫”“放权搞活”“以工代赈”“开发式扶贫”“精准扶贫”等扶贫工作方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8年持续奋斗,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国风雨兼程、勇毅前行,交出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2020年11月,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脱贫。至此,中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

科技创新如何破局精准扶贫?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和主要着力点。光伏电站项目、智能温室种植、立体农业套种、电子商务等一大批创新科技的应用,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动力,为贫困地区带来显著的扶贫红利。

1.小木耳·大产业

陕西省柞水县利用科学方法改进木耳品种和栽培方式,产量和品质得到极大提升,逐步变成大产业,形成原种研发、大田栽培、技术管理、分拣包装、仓储物流、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全县6944产业扶持户都参与其中,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2. 电商产业创扶贫新路

山东省曹县大集镇是一个贫困的传统农业镇。十八大以来,大集镇抓住中国互联网经济发展良机,立足表演服饰电商产业,大力发展以电商促脱贫的“大集模式”。脱贫攻坚以来累计脱贫2007户4031人,其中超过80%为通过电商产业带动脱贫。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

导航卫星系统是维护国防安全和保障国民经济的大国重器。中国曾因没有自己的导航卫星系统长期受制于外国。1994年,党中央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做出自主研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双星定位到启动设计、从试验验证到区域组网,再到覆盖全球,中国始终坚持自主建设、发展和运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20年7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和投入使用,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独立建成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实现了中国在卫星导航系统领域从无到有,从有源到无源,从区域到全球,从落后到部分领先的历史性超越,对建设航天强国、增强国家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经历了怎样的跨越历程?

20世纪后期,中国本着“自主、开放、兼容、渐进”的原则,开始探索适合国情的卫星导航系统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北斗一号: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

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号双星定位实验系统,形成区域有源定位与导航服务能力。

北斗二号:区域导航服务亚太

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号系统。在3种轨道进行卫星布局,建成区域导航系统,形成区域无源服务能力,向亚太地区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及短报文通信服务。

北斗三号:实现全球组网

2020年,建成覆盖全球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无源服务能力。

北斗团队如何有惊无险首获占“频”之胜?

太空中的频率资源十分有限。2000年4月17日,中国向国际电信联盟组织争取到了轨道位置和频率资源,按照规定必须要在7年有效期内发射卫星并成功收到信号。北斗二号立项于2004年,必须要在3年时间内研制和成功发射第一颗卫星,而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年。总设计师孙家栋带领北斗团队夜以继日,抢在2007年2月底完成卫星研制,赶在4月初进入发射阶段。然而临发射前,却突然发现应答机出现异常,科研人员重新打开火箭整流罩,仔细检查卫星,72小时不眠不休,成功排除故障。终于4月14日凌晨4时11分,卫星成功发射。4月17日晚上8时许,北京清晰地接收到来自这颗卫星的信号。那一刻,距离国际电联的“七年之限”只剩不到4个小时。中国北斗在最后时刻“压哨破门”,拿到了进军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俱乐部的“入场券”。

星斗璀璨写传奇—孙家栋

孙家栋,中国人造卫星技术、深空探测技术和卫星导航技术的开创者之一,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他主持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代表的45颗卫星的研制和发射,主持中国月球探测、北斗导航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工作,为中国突破人造卫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探月梦

——绵延千年的登月长歌

探索浩瀚宇宙是人类的共同梦想。中华民族是勇于追梦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中国古代神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积蓄的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磅礴伟力。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又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和能源以及特殊环境,各国发展空间探测大都从探月开始。党中央决策实施探月工程,圆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飞天揽月之梦。探月工程的每一个大胆设想、每一次成功实施,都是人类认识和利用星球能力的充分展示。让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

嫦娥五号

——九天云外揽月回

实施探月工程是党中央把握中国经济科技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工程自立项以来圆满完成六次探测任务。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于2020年12月17日首次实现中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嫦娥五号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圆满收官,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攻坚克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是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一定要“揽月回”?

月壤即月球的土壤,是研究月球的样本,由月球岩石在遭受陨石撞击、太阳风轰击和宇宙射线辐射等空间风化作用后形成,其中有大量的月球岩石碎块、矿物及陨石等物质。通过研究月壤,既可以了解月球的地质演化历史,也可以为了解太阳活动等提供信息。与此同时,月壤中存在大量宝贵的矿产资源,如稀土以及氦-3,其中锆等稀土是高科技产品必不可少的材料,而氦-3是未来清洁、高效核能源的关键。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是人类时隔44年再次迎来的月球样品。和美苏两国取回的样品不同,这批样品采样深度更深、采样区域也是美苏未涉足过的开采区。这批样品将有力地帮助科学家分析月表结构、物理特性、物质组成,深化对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也将为人类认识、开采月球资源探索路径。

嫦娥五号创造了哪些“中国首次”?

嫦娥五号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中的收官之战,不同于嫦娥家族的其他探测器一去不复返,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每个“首次”都意味着全新的挑战,每个“首次“都意味着艰难攻关。

  1. 首次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
  2. 首次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确入轨;
  3. 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
  4. 首次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
  5. 首次建立中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

“胖五”和他的兄弟姐妹

—— 神箭凌霄 震彻寰宇

1957年,前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次年,毛主席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伟大号召。为了将“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我们开始研制长征一号运载火箭。1970年4月24日,搭载着“东方红一号”卫星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圆满完成了首次飞行任务,揭开了中国自主研制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序幕。从最初的艰苦创业,到本世纪初的载人飞行、奔月之旅和北斗组网,再到近年来的高密度发射,长征火箭实现了从无到有、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等一系列重大跨越,逐步发展成为由多种型号组成的大家族,为中国航天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为什么一定要研制“胖五”?

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类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而中国现有的长征家族原有的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 " 大块头 " 成员扛起重担。被亲切地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火箭应运而生,成为中国起飞质量最大、起飞推力最大、箭体结构最大、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让中国火箭运载能力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也让探索浩瀚宇宙、走向宇宙更深处有了实现的可能。

长征家族是如何逐步壮大的?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达到19个,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回首长征家族的壮大经历了五个阶段:

  • 第一阶段是基于战略导弹技术起步而研制的运载火箭,典型代表是CZ-1、CZ-2;
  • 第二阶段是按照运载火箭技术自身发展规律而研制的火箭,典型代表是CZ-3、CZ-3A系列、CZ-4系列;
  • 第三阶段是为满足商业发射服务而研制的运载火箭,典型代表是CZ-2E;
  • 第四阶段是为载人航天需要而研制的运载火箭,典型代表是CZ-2F火箭;
  • 第五阶段是为适应环保及快速反应需要而研制的运载火箭,典型代表是CZ-5系列、CZ-6、CZ-7、CZ-8系列、CZ-11等。

    枕戈饮胆九百天,万般磨砺难尽言
    科学探索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胖五”的飞天路亦不是一蹴而就。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因发动机问题偏离轨道坠毁。为排查失利原因,研制团队迎难而上,实施技术和管理“双归零”,从2017年夏天到2019年末,上万名工作人员无数次跌倒又无数次爬起,历时30个月、908天,梳理400多个重大关键环节、召开600多次各类技术研讨会、经过1000多项计算仿真和地面试验后,2019年12月27日“胖五”终于成功飞天。

奋斗者号

——筑梦深海,勇往直“潜”

深海蕴藏着地球上远未认知和开发的宝藏。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深海科学考察、海底精细作业的技术保障。长期以来,党中央对深海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已先后完成“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和“奋斗者”号的研制和海试任务。“奋斗者”号作为中国最新一代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于2020年11月10日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为10909米。奋斗者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记录,实现了中国海洋探测装备跻身载人深潜发达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深海潜水器经历了怎样的奋斗之路?

中国科技部将深海载人潜水器研制列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从开始研发,到实现万米深潜,经历了“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三代深潜器的壮阔历程。

“蛟龙”号:

中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2012年

7062米

“深海勇士”号:

中国第二台深海载人潜水器

2017年

4500米

“奋斗者”号:

2020年

10909米

航天精神

——中国航天靠什么铺就通天大道?

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中国航天事业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使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探月精神,共同成为激励一代代航天人努力前行的初心伟力。一代代航天人视祖国的航天事业为生命,将“一切为了祖国,一切为了成功”镌刻在浩瀚的太空。

航天传统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新时代北斗精神: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

探月精神: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

科学家精神(按姓氏笔画排序)

1.王希季(1921-)

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

“航天技术也是一种威慑力量,这跟我们国家的和平非常有关系!”

2.任新民(1915-2017)

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

“一个人只有扎根自己的祖国,才能干大事。“

3.孙家栋(1929-)

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只要国家需要,我就去做。这是一个航天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素质。”

4.杨嘉墀(1919-2006)

空间自动控制学家

“不是我一个人在奋斗,功劳是属于中国人民的。”

5.陈芳允(1916-2000)

无线电电子学家

“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竭诚为国兴,努力不为私。”

6.赵九章(1907-1968)

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

“科研要急国家之所急,还要先走一步,为国家长远需要早做准备。”

7.姚桐斌(1922-1968)

导弹和航天材料与工艺技术专家

“我是中国人,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

8.钱学森(1911-2009)

空气动力学家

“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

9.钱骥(1917-1983)

空间技术和空间物理专家

“如果不能把卫星送到预定轨道,那一切都无从谈起。”

10.郭永怀(1909-1968)

空气动力学家

“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要走!”

11.黄纬禄(1916-2011)

火箭与导弹控制技术专家

“假如还有来生,我还要搞导弹。”

12.屠守锷(1917-2012)

火箭总体设计专家

“把国家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前面,不为个人的名利,而是以航天工作为第一位。”

标题:高分三号通讯卫星大家族再迎接新生组员 让看地探海“看”得更久、更清、更快,高分三号卫星最新消息
链接:https://www.miaoshengapp.cn/yxgl/160192.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光遇》12.9全关卡全任务玩法汇总 12.9任务怎么玩,光遇12.9每日任务攻略
《光遇》12.9全关卡全任务玩法汇总 12.9任务怎么玩,光遇12.9每日任务攻略

《光遇》获取大量爱心的任务攻略本文首发【

2023-10-04
《吸血鬼幸存者》武器选择搭配技巧 武器哪些好用,
《吸血鬼幸存者》武器选择搭配技巧 武器哪些好用,

价格15元,好评率为99%,《吸血鬼幸存者》有什

2023-10-04
食物语玻璃鱿鱼好感礼物 食物语玻璃鱿鱼好感礼物介绍介绍
食物语玻璃鱿鱼好感礼物 食物语玻璃鱿鱼好感礼物介绍介绍

食物语玻璃鱿鱼好感礼物是什么?玻璃鱿鱼是最

2023-08-04
陈星灿:百年中国考古学正年青 进到快速发展辉煌时代,
陈星灿:百年中国考古学正年青 进到快速发展辉煌时代,

考古百年路 实证5000年文明史 重建中国史前

2023-10-06
《最终幻想起源》梦回PS3 数毛社锐评主机画面辣眼,
《最终幻想起源》梦回PS3 数毛社锐评主机画面辣眼,

除了优化浑身是宝 PC版《最后生还者》微评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