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打造出三峡航运业核心 搭建陆海新通道,
美丽中部 绿色崛起|江豚吹浪立 沙鸟得鱼闲
必须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长江宜昌段,江豚跃出水面。
这是一幅江澄湖碧人水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仲春时节,万物勃发,长江岸边浪花朵朵。武汉江面,喜见江豚逐浪;洪湖岸边,渐次万鸟归巢。
浩浩长江,1061公里横贯荆楚大地,抓好生态保护,湖北责任如山。3年来,湖北实施森林生态修复、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治本工程,长江“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不断攀升。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清代诗人薛时雨笔下的江河盛景,成为人们眼前的美妙现实。
岸线变绿,水质改善,绿色航运拔节生长。湖北牢记嘱托,砥砺前行,交出了一份不负总书记重托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长江答卷”。
江面频现迷人“笑”
春风又绿江南岸,山清水秀江豚还。
宜昌市西陵区镇江阁长江段,几头江豚逐浪嬉戏,时而跃出水面展示迷人的“微笑”,时而甩尾潜入水中留下一串水泡。
武汉白沙洲水域,一群江豚在江面环游追逐,现场抓拍的生动画面瞬间成为网红。
“小时候坐轮渡能看到江豚,没想到几十年后,又在江中看到它。”在江边长大的武昌市民刘艳满脸高兴。
江豚,被称为“水中微笑的精灵”。白 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江豚是长江中唯一的哺乳动物。今年,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眼下的情景令人激动:生态向好的湖北江段,“比大熊猫还珍稀”的江豚日趋活跃。
“江豚是长江标志性物种,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健康状况的标志。”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透露,武汉白沙洲水域正在形成稳定的江豚群体栖息地。
这只是湖北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推动绿色发展的生动例证之一。
在武汉江中的天兴洲岛,观鸟协会会员连续7年观测、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濒危鸟类黑鹳种群;在宜昌,长江滩涂湿地成鸟类乐园,赤麻鸭、绿头鸭、斑嘴鸭、夜鹭、斑鱼狗、白鹭等尽情嬉戏;在洪湖,发现极濒危鸟类青头潜鸭和国家二级保护鸟类小天鹅,仅冬候鸟就超过10万只;还有濒危野生植物野大豆、粗梗水蕨消失近20年后再现长江流域……
碧波荡漾的长江,正在构建一个万物和谐的美丽世界。
“养”出生物多样性
“老张啊,又来搞突然袭击。”紧靠长江的嘉鱼县潘湾工业园,武汉椿岭科技有限公司污水处理站负责人笑着说。
生化池内,由提升泵送过来的黑黄污水不停翻滚,经处理后成一泓清水流出。
抽检后,张昌鸿点点头。他是园区特聘的“环保管家”,也是第三方专业机构专家,负责把牢污水排放检测关,不让污水染长江。
目前,湖北已成为全国少数实现乡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的省份之一,每年可减少6.2亿吨生活污水排放。
斩断“污龙”,还母亲河以洁净,只是第一步。
为恢复长江生物多样性,2020年,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率先全面禁捕。2021年,长江流域重点水域也开始实行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
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要休,还要养。
4月10日,2021年长江三峡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在宜昌市举行,放流“子二代”中华鲟1万尾。接近成熟的雄性个体不仅佩戴“身份证”——声呐标、PIT标和T型标,还首次成批量打上卫星标记。36年来,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累计放流中华鲟64次,共有504万尾中华鲟回到母亲河怀抱。
数据显示,2020年我省越冬水鸟总数已超过100万只,比10年前增长近一倍。主要在石首长江边分布的麋鹿种群数量,由当初引入的94头增至目前的1700多头。
“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已连续2年保持Ⅱ类,优于国家要求的Ⅲ类水质。”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全省国考水质优良断面为104个,占比91.2%,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省控河流水质优良比例93.9%,较2016年提升7.3个百分点;主要湖库水质优良比例62.5%,较2016年提升3.1个百分点。
巨轮靠岸静悄悄
变“绿”的还有长江航运业。
接上岸电,不见黑烟,不闻噪音。一艘长136米,上下6层的万吨豪华游轮从重庆开来,停靠宜昌秭归港茅坪游轮码头竟悄无声息。
“省时省力省成本,又保护长江生态。”重庆冠达世纪游轮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长侠说。目前三峡库区8座旅游客船码头实现岸电基本覆盖。
巨轮靠岸静悄悄,是湖北狠抓船舶港口污染治理,大力推广使用岸电的一个缩影。2019年至今,长江湖北段完成259套岸电设施的安装调试及上网投运,减少燃油消耗2486吨。
减少船舶污染物排放,是实现绿色航运的关键。
长江枝江段,钢引桥伸出45米长的“双臂”,将两艘洗舱趸船“拥入”怀中。赣长江1号等两艘油船、化学品船靠在趸船旁,正在洗舱,成为智能化宜昌洗舱站的首个“客户”。这个智能管理系统,实行一键洗舱作业,包括残液抽吸、危险气体置换、洗舱机预洗、洗舱污水收集及驳运等,保证不让脏兮兮的“洗澡水”流进长江。
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3月26日,长江干线武汉至安庆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全面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吃水6米内的万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形成一条“畅行鄂赣皖,通达江浙沪”的“水上高速路”。
航道整治同步实施生态工程,首创生态涵养区、生态固滩建设,使用钢丝网格、生态护坡砖、鱼巢砖、透水框架等生态环保新工艺、新结构。工程共建成生态护岸15.4公里,生态固滩146万平方米,生态涵养区3处,增殖放流600余万尾鱼苗。
长江“水上高速路”越来越畅通,黄金水道潜能不断释放。2020年,长江干线货物通过量达到30.6亿吨,同比增长4.4%,再创历史新高,稳居世界内河首位。
麋鹿在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奔跑。
全省3796艘100总吨及以上船舶生活污水改造全部完成,全省共设置固定污染物接收设施3724个,移动接收设施144艘(辆)。
武汉、宜昌两座水上化学品洗舱站和武汉、十堰两座50吨溢油应急库建成运营,宜昌、鄂州两个LNG码头开工。
湖北乡镇污水处理厂有859座,累计投入317亿元,新建主支管网总长1.12万公里,接户215万户。
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4.1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22.3%。
改造农村户厕
163.6万座,
精准灭荒造林80.2万亩,
完成131座县城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
专家点评
共唱生物多样性的“长江之歌”
武汉理工大学教授 陶德馨
林间鸟鸣啁啾,水中江豚自由遨游,还一江碧波东流。如今的长江,一片生机盎然。
感悟着母亲河的今昔之变,喜看新时代的新理念与新气象。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条清洁美丽的万里长江,只有把生态环境修复好,走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我们的发展才能更科学、更有序、更高质量。
长江的绿色整治和生态修复,涉及航运、海事、生态环境、林业、农业、住建、公安等多个部门,一定要协调发展、有机融合,树立“一盘棋”思想,一张蓝图干到底,共唱生物多样性的“长江之歌”。通过持之以恒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还山水林田湖草以自然本色,吸引候鸟聚集和稀有水生动物繁殖,为长江生物多样性变化营造自然栖息的良好生态环境。
谋在长远,干在当下。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为契机,湖北应大力推行绿色航道、绿色港区、绿色船舶和绿色能源,全面推进港口和船舶污染防治,打造融合“一带一路”,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中部综合交通枢纽和绿色发展战略高地,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和自然秀美。
大事记
2020
长江干线港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实现了全覆盖,长江干线8处水上综合服务区、12个水上洗舱站、30余座污染物转岸码头基本建成。
7月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上线试运行。汉江电子航道图正式上线,湖北省长江汉江江段实现电子航道图全覆盖。
实施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域环境“十项严格”措施,对不满足排放要求的船舶全线限制航行,共查处环保不达标船舶568艘,处罚船舶污染违法行为5380起。
本版撰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戴辉 胡弦
通讯员 李璐
本版摄影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陈勇
来源: 湖北日报
-
湖北省宜昌市打造出三峡航运业核心 搭建陆海新通道, 2023-10-06
-
湖北省宜昌市举办“迎接新生”长跑比赛主题活动 印证城市的发展, 2023-10-06
-
湖北省宜昌市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放流200余万尾鱼类,中华鲟保护区放流200余万尾 2023-10-06
-
湖北省夷陵:小村子卖腐乳 年入六千万元, 2023-10-06
-
湖北省地质博物馆修复开放 展览万余件天然奇石奇物, 2023-10-06
-
湖北省博物馆将举行“一见钟·琴”2022新年音乐会, 2023-10-06
-
湖北省前三季度地域GDP同比增加18.7%,2021年湖北省各市一季度gdp是多少 2023-10-06
-
湖北省农村“夫妇警务站”:“不打烊” 护安全, 2023-10-06
-
湖北省公布“双十一”诚信为本提议书 好几家电子商务回应, 2023-10-06
-
湖北省为台青台天生鄂见习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