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软件园提供热门手机游戏下载,最新手机游戏攻略!

港金融官员:“三箭连破”掌握科技赋能金融发展机会,

时间:2023-10-06 08:02:15 来源: 浏览:

银行业深度研究:珠江水铸粤,优质行荟萃

(报告出品方/作者:华泰证券,沈娟,安娜,贺雅亭)

引言:珠江水铸粤,优质行荟萃

聚焦广东,追溯本地优质银行成长之路,眺望未来空间。本篇报告是华泰金融团队“区域 性银行生态研究系列之四:广东篇”,此前我们剖析了优质银行集聚的浙江和江苏区域,以 及发展前景广阔的成渝地区,本次将视线聚焦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透视当地银行生态。 广东稳健的经济大盘铺就优质银行的成长基底,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两家股份行从深圳走 向全国,还有一批特色区域行充分汲取区域经济养分,摩拳擦掌准备上市。

广东孕育出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优秀股份行,以及一批兼具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区域性银 行。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信贷需求旺盛,居民财富聚集。22 年 9 月末总部设立在 广东的股份行 3 家,区域性银行 148 家(5 家城商行,82 家农商行,61 家村镇银行),其 中 4 家银行上市(招行、平安在 A 股上市,东莞农商行、广州农商行在 H 股上市)。21 年 末广东省银行业资产总额32万亿元,居全国第一;大行、股份行、农商行总资产分别为13.86万亿元、7.14万亿元、4.56 万亿元,均为全国最高,近十年规模优势稳固;城商行稍显逊 色,总资产 2.87 万亿元,位列第七。

为什么广东银行业发展好?——繁荣的区域经济营造了适宜银行展业的沃土。广东地处南 海航运枢纽,临近港澳,先天禀赋突出。上世纪 80 年代末,改革开放的画卷在广东徐徐展 开,经济发展迎来腾飞。广东连续 33 年稳坐我国各省份 GDP 头把交椅,产业转型领先, 第三产业占比持续提升,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提供坚实支撑。作为“制造强省”,广东制造业 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带动银行制造业贷款规模提升。外贸出口端韧性加强,为本地民营经 济打开销路。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化机制滋养了广东优越的市场环境,民企融资需求旺盛, 高净值人群聚集,22 年 8 月末住户贷款、企(事)业贷款余额均位列全国第一。

为什么广东好银行集中在珠三角?——地理差异、政策倾斜等因素致使珠三角与粤东西北 分化明显。民间流传着“全国最穷和最富的地方都在广东”,珠三角地处平原,享受珠江水 系带来的丰沛自然资源与便捷航运通道,是全省地理环境优越的宝地。宋朝时粤东西北受 土客械斗拖累,珠三角和非珠地区的历史发展差异显现。改革开放时期,珠三角坐拥深圳、 珠海两大经济特区,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产业升级提速;而粤东西北由于定位差异错失 工业发展良机。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政策落地,珠三角分化加剧。从银行业来看,珠三角发 达的经济与活跃的市场主体吸引各类银行集中入驻,导致本地城商行业务空间受到一定挤 压;一些优秀农商行则发挥人缘地缘优势深耕县域,因地制宜走出特色之路。

银行业图谱——我们细览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个广东经济最发达、银行业规模最大 的城市。我们从城市演变脉络切入,通过归纳区域内优质银行的共性优势、特色禀赋及形 成原因,总结优秀银行的成功经验。招商银行与平安银行从地方性银行做大做强,根植“敢 为天下先”的蛇口基因,战略前瞻、与时俱进;广发银行早年布局信用卡业务打造先发优 势,近年来融入国寿集团综合金融布局开启业务转型。“制造重镇”佛山、东莞等地的优质 区域性银行则下沉本地,在制造业、小微等领域形成特色优势。在政策引导之下,十四五 期间一些优秀本地银行上市进程或将加快,有望夯实综合实力,打开更高发展空间。

广东展业优势突出,推荐估值修复空间较大的上市股份行。广东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旺盛, 信贷边际风险可控。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经济尤为突出,本地股份行、区域行客群扎 实,业务各具亮点。11 月以来地产融资宽松政策持续出台,预计稳地产政策有望持续,化 解潜在系统性风险压力。近期防疫政策优化,有望驱动消费信贷需求边际改善。随地产政 策持续放松、消费需求企稳,建议关注估值修复空间较大的广东优质股份行。个股推荐:1) 平安银行具备极强战略执行力,集团资源赋能,成长动能较为强劲,银保联动优势突出, 业务潜力持续释放。2)招商银行战略前瞻,引领变革,率先布局零售业务,积极依据市场 形势和客户需求调整自身策略。

区别于市场观点: 前瞻透视广东区域生态,总结本地优质行成功经验。广东上市银行数量较少,市场缺乏对 广东银行业生态的研究,对广东的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认知不足。我们认为广东繁荣的 区域经济营造了适宜银行展业的沃土,民营企业量大质优,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旺盛,信贷 边际风险可控。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为区域经济持续注入活力,呵护银行经营环境。当前市 场对广东地区银行的关注集中在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广东区域性银行均未在 A 股上市, 但部分广东中小银行已有上市计划。因此,我们依托对广东省区域经济、银行格局的分析, 在追溯招行、平安战略演变之路的同时,还原本地中小银行生态,以期提供前瞻视野。

为什么广东银行业发展好?

区域经济优势为银行经营提供优越环境。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一跃成为我国经 济第一大省。产业转型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提升,金融业蓬勃发展,同时制造业升级 提质,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相辅相成。作为沿海城市,广东对外贸易具有先天优势,且出口 端韧性加强,为民营经济打开销路。广东率先引入市场化机制,催化本地民营经济繁荣生 长,融资需求持续旺盛,对公贷款量大质优。本地人口不断流入,形成财富聚集效应,打 开零售及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在先天资源禀赋与政策合力作用下,广东省不断发展为一方 适宜银行展业的“福地”。

区位占优,改革前沿

因海而兴,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广东分为珠三角经济区、东翼、西翼及北部山区市四个经 济区,共计 21 市。广东位临南海,毗邻港澳,与海南隔海相望,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 素有“中国的南大门”之名。省内河流众多,交通便捷,其中珠江的通航能力仅次于长江。 自古以来广东便是我国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自西汉起,广东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 开展经贸往来。 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开启市场经济发展序幕。1970 年末,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身为我国 祖国宽阔后方咽喉的广东,首当其冲成为排头兵,跨入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1979 年中发 〔1979〕50 号文件同意深圳、珠海两市试办“出口特区”,拉开了广东波澜壮观的改革序幕, 1981 年汕头经济特区成立。这一时期的广东,成为国际资本与产业进入中国的第一站,肩 负着为市场经济探路的光荣使命。

经济称霸,产业领先

经济腾飞,第三产业发展兴盛。改革开放为广东经济腾飞插上双翅,自 1989 年以来广东连 续 33 年稳坐全国 GDP 的头把交椅,过去十年 GDP 陆续超过被称之为“亚洲四小龙”的 新加坡、香港、台湾与韩国,可谓“一省敌一国”。2021 年广东 GDP 达到 12.44 万亿元, 人均 GDP 达到 9.82 万元。得益于较早改革开放,广东产业转型升级领跑全国,2022 年上 半年全省一二三产业占比为 3.6:40.6:55.7,二产业占比较全国平均高 2.3pct。工业增加 值在第二产业中占比最大,批发零售业和金融业在第三产业中最大,金融业为实体经济发 展提供有力支撑。

“广东制造”到“广东智造”,工业基本盘持续扩大,实体企业融资需求旺盛。由于改革开 放期间承接大量香港业务,“三来一补”企业在上世纪 80 年代的广东遍地开花,广东踏上 了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2022 年上半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1.91 万亿元,制造业发挥显著支撑作用,增加值增长 3.6%,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 3.2pct。2021 年末,广东拥有 5.88 万个规工企业以及 207 个上市制造业企业,均居全国第 一。近年来广东省工业开始向高端制造业转型,2022 年上半年,广东先进制造业增加值、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全省规上工业的 54%、29%。制造业高速发展催生实体企业旺 盛的融资需求,2022 年 6 月末,广东银保监辖内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32%至 2.09 万 亿元。

外贸发达,民企活跃

广东外贸规模稳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品逐渐成为出口主力军。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与 自身发达的航运通道,自 1986 年起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居全国首位。2021 年 广东进出口占 GDP 比重为 64.5%,高于全国平均占比 26.7pct。广东从前定位为“世界工 厂”,主要聚焦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近年来外贸企业不断转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 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稳定增长,木材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呈现 下行趋势。随着外贸企业竞争力增强,出口端韧性得到巩固,自 21 年以来广东出口金额增 速基本高于进口金额增速。

营商氛围浓厚,民营企业量多质优,企业存款成为存款贡献主力。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为 广东的民营经济打开销路,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厚积营商沃土,民营经济成为广东重要支 柱。2021 年广东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 6.8 万亿,占 GDP 的 54.5%;全省新增市场主体 中,新增个体工商户占比达 53.9%。2022H1 广东省上市民营企业 563 个,合计创造营收 1.56 万亿元,上市民企的个数和营收均高居全国榜首。同时广东民企高质量发展,共计有 87 家企业上榜“2021 胡润世界 500 强”,上榜数量居全国各省第一,上榜企业价值累计达 14.30 万亿元,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两地。活跃的民营经济亦反映在广东金融机构存款结 构上。广东非金融企业存款在各项存款中占比于 2016 年 9 月后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拉开差 距,近年来和江浙占比相似,显著高于四川、重 两地占比。

贷款质佳,财富聚集

融资结构多元,贷款量质兼优。活跃的市场主体带动多元融资需求,2022 年上半年广东社 融增量 2.5 万亿元,居全国榜首;2022 年 8 月末住户贷款、企(事)业贷款余额均位列全 国第一。2021 年广东居民杠杆率(住户贷款/GDP)75.0%,高于全国平均 62.2%,2022 年 8 月末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58.2%,高于全国平均 56.8%。得益于优质的市场主体基础, 广东省银行业边际风险相对可控,2022 年二季度末全省不良率为 1.23%,低于全国不良率 1.67%。旺盛的贷款需求叠加优质资产质量,为本地银行创造了良好经营环境。

广东人口流入较强,创富能力突出。广东常住人口数连续 14 年稳居全国第一,2021 年底 达 1.27 亿,2020 年我国人口净流入前十城市中广东占四席。广东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据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1 年末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 67.51%,高于全国劳动年 龄人口占比 5pct,劳动力供给充足。广东人民创富能力强,高净值人群聚集,“2022 新财 富 500 富人榜”广东蝉联上榜人数第一大省。

个人贷款在广东金融机构贷款中占比显著高于川渝等省市。由于广东人口流入能力强抬升 本地房价,推动按 贷款平稳投放,据央行广州分行, 2022 年 1-10 月广东个人住房贷款 增加 595 亿元。叠加本地居民消费需求活跃,促进消费贷款投放,广东住户贷款在各项贷 款中占比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22 年 9 月广东住户贷款占比达 40.2%,与江浙占比较 为接近, 超四川、重 两地占比。居民财富聚集积创造了旺盛的财富管理需求,利于银 行财富管理及私行业务发展。

展望未来,稳地产政策暖风频吹,边际风险可控,区域发展前景可期。11 月以来地产松绑 政策进一步加码,金融 16 条支持房企信贷投放、第二支箭支持民企发债、第三支箭支持涉 房企业股权融资等(股权融资为 16 年禁止后首次放开)。地产三箭齐发,解决房企资金来 源问题。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有效防 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预计 2023 年稳地产发力空间仍存。受益于地产融资宽松政策持 续出台,广东地产销售数据低位企稳,改善房企经营现金流,风险暴露情况得到有效遏制, 2022 年前三季度广东省不良率为 1.26%,处于全国较低水平。

为什么好银行集中在珠三角?

优质银行主要聚集于珠三角地区。股份行中,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均诞生于深 圳和广州两地。区域性银行中,按照资产规模和盈利能力两个维度,我们筛选出六家资质 较好的区域性银行,包括一家城商行(东莞银行)与四家农商行(东莞农商行、深圳农商 行、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这五家区域性银行同样诞生于珠三角,且在珠三角网点密 集程度明显高于非珠地区。

忆往昔:区位优胜,政策助推

省内各城市地理区位、产业结构、政策制度等因素叠加,导致珠三角和非珠地区分化明显。 聚焦省内,坊间流传“全国最富和最穷的地区都在广州”。“富广东”通常单指广东省的珠 三角地区,这是全省工业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突出的区域,担负着“依托港澳、服务内 地、走向世界”的历史重任,但粤东西北却是广东的“短板”,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于 全国平均。追根溯源,地理位置、产业结构优势奠定了珠三角高速发展的基础,而重大区 域战略的演变也使得珠三角地区长期处在历史舞台的中央。

自然条件:珠江水系滋润,奠定分化基础

珠江哺育下的平原宝地,珠三角占据全省最优区位。珠三角由珠江携带泥沙在入海口淤积 形成,属珠江水系,形成相对闭合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三江汇合、八口分流”的独 特地形地貌。珠江径流量仅次于长江,为下游三角洲提供了丰沛水源。唐朝时期随着 关 古道的开凿,岭南地区交通条件改善,这片珠江冲击下形成的三角洲成为人口的主要输入 地,广州亦成为 近闻名的海上贸易中心。 朝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十三行成为 全国唯一的通商口岸。在广州的辐射下,早期珠三角地区出现小规模一体化特征,周边的 佛山等地崭露头角。

自然条件匮乏、生态差异导致非珠地区发展弱于珠三角。东翼和西翼处于珠三角两侧,不 属于珠江水系,良港匮乏,缺乏江海联运条件。粤北山区以丘陵地形为主,农耕困难,游 离于外贸体系之外,也是珠三角重要水源地,高污染产业无法发展。宋朝时客家人和潮汕 人迁徙至岭南地区,但由于三角洲平原人口饱和,于是 居到非珠地区,此时先到来的广 府人也开始扩散,导致几方为抢夺资源发生土客斗争,体现出当地历史文化因素的分化。

政策倾斜:战略革新持续,金融活水涌动

改革开放伊始,政策红利驱动珠三角腾飞。20 世纪 70 年代,珠江三角洲是改革开放的先 行地,形成包含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在内的多层次开放体系。本地金融 业凭借“特 政策,灵活措 ”的政策红利,率先开展市场化改革,进行一系列金融创新, 金融规模迅速扩张,市场体系逐步健全。政策倾斜导致优质资源集中于珠三角,“双子星” 深圳、广州熠熠生辉,“广东四小虎”东莞、中山、南海、顺德大兴制造业,产业持续升级。 但被淘汰的产能大部分被转 到湖南、江西等地,粤东西北丧失承接产能的良机。 80 年代 非珠地区中发展相对较好的粤西推行“两水一牧”战略,集中资金发展农业,错过发展工 业的最佳时期,珠三角和粤东西北经济发展的鸿沟进一步拉大。

南海明珠冉冉升起,“前店后厂”模式带动港资渗透加速。1994 年广东省正式提出建设珠 江三角洲经济区,低廉的土地、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大批港商,形成香港负责贸易、珠 三角负责生产的“前店后厂”模式。据香港工业署统计,2002 年香港制造业 90%以上厂家 在珠三角建立工厂。香港服务业、金融、物流等第三产业亦逐渐向珠三角渗透。 内地与香 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 (CEPA)2003 年发布,珠三角金融业向境外敞开怀抱。 CEPA 吸引港资银行、香港金融人才入驻珠三角,银行利率市场化试点、QDII 试点等制度 创新加速推进。CEPA 实 三个月内, 广东全省受理的“港澳个体工商户”激增 300 多家, 超九成集中珠三角。

“珠三角”晋升“大湾区”,银行业尽享开放红利。2019 年 2 月,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要 印发,珠三角九市携手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湾区 内坐拥着吞吐量位居全国前列的港口和机场,一个和旧金山湾区比肩的世界级城市群正在 崛起。城市间经济关联度放大,深圳-香港、广州-佛山、珠海-澳门形成三大极点,支撑起 大湾区的超级网络空间格局。“跨境理财通”加速境内外投资者理财需求和财富资源的对接, 利好大湾区银行业发展。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个人投资者超过 3 万人,涉及金额 11 亿元。珠三角经济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加速珠三角资源集聚,但辐 射带动能力并未全面惠及粤东西北。

看今朝:南粤引领,分化明显

珠三角经济发展领跑,产业结构更优。受区位、交通、政策优惠、发展机制等诸多因素掣 肘,广东省内经济发展分化明显。2022 年上半年,珠三角九市 GDP 总量占比超全省的八 成。珠三角内部阶梯分布形成三层:第一梯队为深圳(2021 年 GDP 超 3 万亿元)和广州 (GDP 接近 3 万亿元),第二梯队为佛山和东莞(GDP 在 1 万亿元-1.5 万亿元);余下的五 个城市为第三梯队(GDP 在 0.2 万亿元-0.5 万亿元)。珠三角以二、三产业主导,自 2010 年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持续超越第二产业。粤东西北目前仍处于要素规模扩张阶 段,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相较珠三角地区二、三产业占比明显偏低。

看今朝:南粤引领,分化明显 珠三角经济发展领跑,产业结构更优。受区位、交通、政策优惠、发展机制等诸多因素掣 肘,广东省内经济发展分化明显。2022 年上半年,珠三角九市 GDP 总量占比超全省的八 成。珠三角内部阶梯分布形成三层:第一梯队为深圳(2021 年 GDP 超 3 万亿元)和广州 (GDP 接近 3 万亿元),第二梯队为佛山和东莞(GDP 在 1 万亿元-1.5 万亿元);余下的五 个城市为第三梯队(GDP 在 0.2 万亿元-0.5 万亿元)。珠三角以二、三产业主导,自 2010 年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持续超越第二产业。粤东西北目前仍处于要素规模扩张阶 段,发展方式相对粗放,相较珠三角地区二、三产业占比明显偏低。

珠三角人口持续净流入,打开当地银行业务空间,粤东西北地区则面临人口净流出。经济 发达、资源丰富的珠三角区对人口吸引能力强。2021 年广东 8 市人口为净流入,均分布在 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地区人口均为净流出, 、 州、 江、 名四地 2021 年人口净 流出均超过 100 万人,不平衡的人口流向进一步拉大区域经济的差距。我们发现,广东省 人口流动情况和贷款余额呈现一定正相关关系。2021 年珠三角八个人口净流入的地区,融 资需求较为旺盛,贷款余额规模较大,人口净流出的非珠地区贷款余额受限。

拆格局:四市领衔,农强城弱

珠三角银行类型更为丰富,网点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个核心城市聚集。珠三角经 济发达,吸引众多大行、股份行、外资行前来布局,加剧银行竞争。2022 年 7 月末,大行、 股份行、城商行、外资行在珠三角网点占比分别达 62.3%、89.6%、95.1%、90.1%,而农 商行和村镇银行在珠三角和非珠地区的网点分布相对均衡。此外,珠三角每万人网点数量 为 1.36 个,高于非珠地区每万人网点数量 1.21 个。目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个城市 的网点总数达 7875 个,占全省网点总数近五成。

广东省城商行均未上市,资产规模不及农商行。2021 年广东城商行资产总额 2.87 万亿元, 较农村金融机构低 1.68 万亿元;城商行资产占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 8.96%,低 于全国平均城商行资产占比(14.96%)。省内五家城商行资产规模均未超万亿,且无上市银 行,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农强城弱”的格局。农商行整体较强的同时也呈现分化态势,广 州农商行总资产省内领跑,居全国农商行第二,深圳农商行、东莞农商行、顺德农商行位 于第二梯队(总资产 4000 亿元-7000 亿元)。受到省内“定向帮扶”影响,广州农商行、 顺德农商行等银行过往收购了部分弱资质农商行,对业绩或有一定拖累。

银行业图谱:深广佛莞四市一览

聚焦广东省内深圳、广州、佛山、东莞四个主要城市,以城市为单位探析区域内银行生态。 这四个城市在本省经济最发达,产业结构、战略定位各具特色,也是广东省存款余额最大、 银行网点布局最集中、优质银行诞生最多的四个城市。其中,深圳处于改革开放前沿,招 行、平安从蛇口出发,带着创新、拼搏、开放的精神走向全国。广州作为广东省会享有区 位优势,但金融业发展不及深圳、银行业竞争激烈,导致本地银行空间承压。广发银行信 用卡特色鲜明、深融国寿集团综合金融,目前正在快速增长阶段。佛山、东莞在地理区位 上临近广深,是广深溢出需求的主要承接地,由于制造业等产业优势突出,顺德农商行、 南海农商行、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等本地区域性银行因地制宜,走出特色之路。

深圳:鹏城高飞,勇立潮头

蛇口春雷奏响改革乐章。1979 年,建港填海的“开山炮”在深圳蛇口炸响,这个位于深圳 南头半岛东南部的角落成为铸就深圳发展辉煌的起点。为全面支持特区金融业发展,中国 人民银行决定给予特区利率调节权、存款准备金调节权等四个特权。政策倾斜使深圳金融 业迎来春天。1987 年招商银行成立迈出我国企业集团创办银行的第一步。同年 9 月,全国 第一家经批准的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诞生,深圳金融体系初步建立。“时间就是 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深圳传至大江南北,“敢为天下先”的时代强音响彻四方, 蛇口天然携带的平等、包容基因与创新、拼搏精神交融形成独特的蛇口文化。

金融发展繁盛,第三产业突出。深圳有着与香港跨境接壤的区位优势,1997 年香港 归, 深港合作的大幕正式拉开。1998 年深港港币支票单向联合结算机制正式运作,两地资金对 接效率显著提速。同时深圳的金融企业也在勇敢“走出去”,2004 年中国平安在港上市, 创香港当年 IPO 最大规模。乘改革开放之风扶摇直上,2021 年深圳 GDP 达 3.07 万亿元, 41 年时间增长超 1.1 万 ,金融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文化产业成为四大支柱产业。 2022 年上半年,深圳金融业在 GDP 中的占比为 16.1%,超全国平均占比 7.4pct,银行业 资产规模达到 12.0 万亿元,居全国第三。

改革开放的“试管”,培育优秀银行的沃土。受益于政策红利和临港区位优势,深圳从边陲 小城快速壮大为经济科技高度发达的特大城市,高科技企业与行业龙头发展势头较为强劲。 招商银行、中国平安、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立足深圳走向全国。其中招商银行 与平安银行均脱胎于招商局,沿袭了民族工商业先驱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与蛇口工业区“敢 想敢做”的精神,面对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竞争,走出创新发展之路。

招商银行:因势而动,战略领先

战略前瞻,把准时代脉搏。 晰的 商业模式与精准的战略定位是招行赖以生存的根本。招 行与时代共振,发展历程中根据外部环境变化而对自身战略不断迭代升级。1.0“拓荒时代” 推出“一卡通”替代存折,沉淀了首批零售客群基础。2.0“奠基时代”正式确立零售转型 战略,并启动二次转型进一步降低资本消耗。3.0“传承时代”卡位 APP 替代卡片的行业趋 势,用 MAU 引领全行数字化转型,同时借助科技打通 MAU 向 AUM 的转化,打造大财富 管理价值循环链。招行坚守零售银行的大方向,从蛇口一隅的地方性银行崛起为优秀全国 性股份行。

服务立行,建造置身于市场的“真正的商业银行”。1987 年招行诞生于蛇口。尽管创办初 期的招行只有一个营业点和 36 名员工,但肩负着“为中国贡献一家真正的商业银行”的使 命。招行在第一次董事会就确定了“信誉、服务、灵活、创新”八字经营方针,通过加强 客户体验夺得其青睐。成立之初便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行 长负责制,即董事会把握大局、掌握方向、制定战略,保持招行战略的稳定连续;同时通 过市场化招聘的方式确定行长,对新任行长作出慎重选择。该项制度确保了所有权、经营 权的合理分离,赋予高管层日常经营的自主权、积极性和较强的战略执行力;两者的相互 制衡也保障了战略、人事、业务的专业性、稳定性。

同时,招行较早建立了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打破“铁饭碗、铁工资、铁交椅”, 行“六 能机制”,即“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采用全员聘用和竞争上岗 制度。2021 年招行人均薪酬达 56.6 万元,管理层年度薪资总额超 5000 万元,均在全国性 银行中位列第二。且招行的市场化并非简单提高收入,而是通过细化经营考核指标从而实 现战略目标与薪酬机制的有机统一,保障公司战略的高效落地执行。

平安银行:集团赋能,智慧蝶变

破土而出,深发展摇身一变新平安。2003 年平安集团收购福建亚洲银行拿下银行牌照,2005 年更名为平安银行。彼时平安集团目标壮大自身的银行业务,使之承担起综合金融中平台 性的支柱角色。因此,平安集团在 2009 年提出吸收合并深发展银行,2012 年深发展与平 安银行吸收合并完成。平安银行通过深发展原本的网络加速在全国布局,集团了形成保险、 银行、资管三驾马车并进格局。合并后的平安银行肩负着银行端的探 与发展综合金融的 双重目标,背靠整个平安集团开启成长之路。

2012 年-2015 年:开启事业部制改革,布局零售业务。新平安银行整装待发,2013 年,时 任行长邵平提出“三步走”战略,同时调整组织结构,使平安银行向专业化、集约化经营 方向靠拢。当时国内银行大多是总、分、支行的块 体制管理 ,平安银行较早开启事业部 制改革,每个事业部专注不同类型的客户,同时横向与其他事业部互补镶嵌,形成全产业 链经营模式。2014 年,平安银行选择零售银行条线作为切入点,总行成立零售业务管理总 部,零售条线全面铺开。2015 年末,平安银行资产规模接近翻番,在银行利差普遍缩窄的 大环境下,公司净息差逆势上升,净息差较 2013 年末提升 0.46pct,成本收入比较 2013 年下降 9.5pct 至 31.31%,三年转型成效显著。

2016 年-2019 年:根基已在,零售转型第一阶段资产先行。以保险业务起家的平安集团自 带零售基因,拥有覆盖全国的网点及保险代理人团队。2016 年谢永林接棒担任平安银行董 事长,兼任平安集团董事长。公司吹响全面零售转型的号角,提出“科技引领,零售突破, 对公做精”十二字方针。零售转型第一阶段的重心为做大规模,推动新一贷、汽车金融、 信用卡三大尖兵占据市场实现零售突围,同时压缩对公业务,优化授信结构并主动退出过 剩行业。平安银行提出用 LUM(向客户投放的零售贷款)带动 AUM,通过做大 AUM 提升 自然派生存款以及提高零售客户中收。在 LUM 带动下,AUM 从 2016 年底的 7976 亿元上 升至 2019 年底的 1.98 万亿元,三年 CAGR 达 35.5%。零售贷款规模快速扩大,2019 年 零售贷款占比达 58.4%,为股份行第一。

2020 年-至今:“新三年”启航,私行财富快速发展,迈向更均衡发展阶段。零售转型迅速 落地见效,2019 年平安银行迈入业绩释放期,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18.2%至 1379.58 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4%至 282 亿元。第一阶段零售转型完美收官后,平安银行乘胜追击, 于 2020 年开启“新三年”战略,零售端重点发展信用卡、银保和私行,着力构建生态体系; 对公端着力做“五张牌”,打通生态体系,升级复杂投融模式,突出综合金融服务,迈向更 均衡发展新阶段。“新三年”战略启动后,零售转型重点从扩大规模转变为提高效益。

同时 启动银保联动战略改革,组建了一支以保险配置为主、兼顾综合金融配置的“优才队伍”。 银保联动突破传统交叉销售的瓶颈,有望为私行财富的可持续增长开拓新赛道。2022 年 3 月末银保团队累计入职 600 余人,非保险营收占新队伍总营收近 4 成。私行业务迎来快速 增长。2022 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私行 AUM 占零售 AUM 的 44.8%,同比增长 15.7%至 1.6 万亿元,私行 AUM 增速位列上市银行第二。

广州:千年古都,蓄势待发

双城之争,“三十年广州、十年深圳”。广州作为广东省会,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广 州土地资源富裕,面积是深圳的近 10 , 港口运输总量 超深圳 。上世纪 20 年代,广州 长堤汇聚大批商业机构,各国洋行争相入驻。在改革开放后三十余年的时间里广州稳居华 南第一城。但由于新经济带来的金融、高科技两大高地被深圳率先占领,近十年广州逐渐 落后于“深圳速度”。从经济总量看,2017 年深圳 GDP 首次超过广州,之后一直领先。2022 年上半年,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4 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五。广州金融业发展稳中向好, 但仍和其余一线城市存在差距。2021 年末,广州金融业占 GDP 比重较深圳低 6.8pct。广 州共有 3 家地方法人银行,股份行(广发银行)、城商行(广州银行)、农商行(广州农商 行)各一家,均尚未在 A 股上市。

我们认为部分广州本地银行业务空间受到一定制约,主要由于城市战略定位等客观条件限 制,以及外来银行分布密集、竞争激烈等因素。

(1)区位、战略定位、产业结构导致本地金融业和其余一线城市拉开差距。空间层面,金 融业发展存在集聚效应,广州临近深圳、香港两个已经成熟的金融中心,抵减了广州在华 南地区辐射力。定位层面,广州综合管理服务属性更加明确,政策偏向引导区域稳定发展。 深圳更侧重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改革创新实验属性,定位为中国经济中心和全球金融中心。 产业层面,广州重点发展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技术密集型产业,而深圳凭借电子为主的 第二产业和以金融为主的第三产业实现快速追赶。政策层面,深圳作为计划单列市,税收 等各项财政收支不上缴广东省,导致广深财政收入存在差异。2022 年上半年深圳财政收入 高达 2174 亿元,广州仅 922 亿元,一定程度限制了广州本地发展。

(2)银行竞争激烈进一步压缩本地银行成长空间。网点分布上,由于广州省会城市的地位, 大行、股份行布局密集,网点占比合计接近当地七成。2022 年 7 月末,大行在广州地区设 立近 1500 个网点,较深圳多 559 个。资产分布上,十二家股份行除三家广东本地银行外, 其余均只在深圳、广州设立了分支机构。2021 年股份行在广州地区资产规模占本地银行业 资产规模比重超三成,高于广东省及全国平均股份行资产占比(广东省股份行资产占比 22%, 全国股份行资产占比 16%),银行业的竞争激烈致使广州本地银行发展承压。

佛山、东莞:制造立市,深耕下沉

古时名城,佛山制造业沉淀深厚。佛山地处珠三角腹地,与广州仅一江之隔,珠江水系中 的西江、北江两条主要货物运输通道贯穿全境。明 时期,受益于发达的水陆交通系统, 佛山商贸繁荣、手工业发达,陶瓷、纺织等行业迅速发展,佛山同汉口、景德镇、朱仙镇 并称“四大名镇”。上世纪 80 年代,佛山以镇街为单位,聚集了一批产业相同的企业,形 成“一镇一品”的专业镇经济格局,比如顺德家电、张槎针织等。以专业镇为代表的产业 集团构成佛山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逐步打通家居、装备制造等产业链,形成产业 集群。过去东莞、中山、南海、顺德被称作“广东四小虎”,后两者如今均为佛山市辖区。 2022 年上半年,佛山 GDP 同比增长 2.82%至 5747.8 亿元,第二产业占比达 55%,制造 业为佛山经济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提质增效,东莞重新定义“世界工厂”。1978 年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落地东莞,具备 “顶硬上”精神的莞邑儿女抓住机遇,试吃外资“第一只螃蟹”。东莞充分发挥临近香港、 深圳的地缘优势,形成盛极一时的“东莞模式”,即由东莞提供土地、厂房,内地提供廉价 劳动力,外资提供资金、技术。随着外资大量涌入,东莞加工贸易迅速壮大,2002 年“三 来一补”企业仅在东莞注册的就达 1.2 万家。同时东莞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巩固电子信息 产业优势 ,孵化了华为、OPPO 等智能终端龙头。2022 年上半年东莞 GDP 同比增长 1.6% 至 5178.2 亿元,第二产业占比高达 58 %。

产业升级,东莞领先一步。历史基因的差异造就了佛山、东莞截然不同的制造业性质。佛 山传统制造业基础厚重,以本土企业为主,家电、金属制品、家具等发达,走出了美的、 海信、一汽大众、格兰仕等名企。东莞以“三来一补”和外向型经济为主,企业总体体量 较佛山更小。2015 年 “东莞制造 2025 战略”启动,以实 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创新 制造、优质制造等“六大工程”为抓手,到 2025 年,实现从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的转 变。

东莞智能化改造成效显著,广东制造业 500 强企业是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的主力军, 2021 年共计 98 家莞企入选,位居全省第二,赶超佛山。2021 年东莞 R&D 经费占 GDP 比 重达 3.54%,排名全国第七、全省第二,比肩世界发达国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预计达 7387 家,排名全国地级市第二。“轻装上阵”是东莞得以快速推行创新转型的重要原因,助推东 莞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领先佛山。

得益于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活跃的民营经济,佛山、东莞的金融业较为发达。2022 年 6 月 末,佛山银行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 11.02%至 2.69 万亿元,资产、存款余额(1.77 万亿元) 及贷款余额(2.24 万亿元)保持在全省地级市首位。6 月末佛山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25.06%至 3474.25 亿元;东莞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40.3%至 2779 亿元,高新技术企 业、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均位列广东地市首位。佛山诞生了顺德农商行、南海农商行等 四家农商行,东莞拥有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两家法人金融机构。佛山、东莞的区域性银 行依据本地产业结构因地制宜,走出特色之路。

投资分析

把握地产风险出 、防疫政策优化下广东地区优质股份行估值修复空间。 2021 年中后,地 产风险加速暴露,股份行由于对公开发贷及地产上下游贷款占比较高引发市场悲观情绪, 招行、平安估值大幅下调。此外,2022 年以来疫情多点散发,居民收入预期下降,零售银 行资产质量招致市场担忧。我们认为,当前正值银行板块价值重估新起点,看好估值修复 空间较大的优质股份行:

(1)11 月以来地产政策持续宽松,政策底明朗,化解潜在地产系统性风险压力,压制银行 估值的核心因素解除。2022 年以来股份行估值因市场对地产资产质量的担忧而处于历史较 低水平,招行、平安或受益于地产修复,收获较大估值反弹空间。若地产政策落地显效, 参考停贷事件发酵前估值,招行、平安估值反弹幅度均约 21%。若稳地产政策显著改善楼 盘销售数据,修复居民购房信心,参考恒大财富暴雷前估值,招行、平安分别拥有 65%、 59%潜在估值修复空间。

(2)随防疫政策优化,居民收入预期改善、消费需求企稳,助推银行零售信贷投放。招行、 平安作为零售银行的佼佼者,业绩表现及估值溢价有望 升。若防疫政策有序推进,参考 上半年疫情好转后估值水平,招行、平安均可获得 20%左 估值修复空间。若防疫政策优 化成效明显,居民消费需求反弹强劲,参考 2022 年 3 月疫情扰动增加前估值,招行、平安 分别享有 40%、29%潜在估值修复空间。 综上,广东省展业优势突出,市场主体融资需求旺盛,信贷边际风险可控。深圳、广州、 东莞、佛山经济尤为突出,本地股份行、区域行客群扎实,业务各具亮点。随稳地产政策 持续发力、防疫政策优化,广东上市股份行享有较大估值修复空间。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

标题:港金融官员:“三箭连破”掌握科技赋能金融发展机会,
链接:https://www.miaoshengapp.cn/yxgl/149607.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明日方舟》LE-7怎么打 LE-7摆完挂机攻略,
《明日方舟》LE-7怎么打 LE-7摆完挂机攻略,

明日方舟:时空的掌控者,堕天使莫斯提马,大型角

2023-10-04
崩坏3M134火神机枪属性怎么样 M134火神机枪武器属性及获取方法
崩坏3M134火神机枪属性怎么样 M134火神机枪武器属性及获取方法

崩坏3M134火神机枪属性怎么样呢,M134火神机

2023-08-12
《烟雨江湖》掷飞刀图文教程 掷飞刀攻略大全,烟雨江湖掷飞刀
《烟雨江湖》掷飞刀图文教程 掷飞刀攻略大全,烟雨江湖掷飞刀

杭州宋城春季亲子出游详尽攻略(干货收藏~)作者

2023-10-04
《植物大战僵尸》生存模式怎么玩,植物大战僵尸生存模式浓雾困难
《植物大战僵尸》生存模式怎么玩,植物大战僵尸生存模式浓雾困难

植物大战僵尸β版更新日志更新日志 β6.20.

2023-10-05
动物朋友王国角色Combo节奏榜介绍,
动物朋友王国角色Combo节奏榜介绍,

魔兽世界S4觉醒赛季大秘境15限时奶骑心得前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