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库高校思政课专职人员老师超12.7数万人,高校兼职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山东:各地中小学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应向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7号),进一步深化新时代全省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中共山东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山东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思政课是第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第一学院”的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聚焦“六个要”“八个统一”,实施“六大行动”,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方案》提出,实施课程体系拓展行动。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思政课必修课;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推动开设《沂蒙精神》地方(校本)课程,构建完善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思政课课程体系;引导学校规范使用国家统编统审教材,加强对地方和校本思政课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备案、出版发行以及选用使用等全过程监管。
实施教师培优育强行动。推动各市、县(市、区)将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纳入教师招聘计划予以重点保障,推动高校加快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确保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实施“五支队伍进校园”活动,动员校外社科理论专家、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时代楷模等兼职讲授思政课;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申报省级人才工程;每2年实施一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培养100个优秀团队和300名教学科研骨干;建设10至15个实践研修基地,开展省级示范教学培训和国内外考察研修;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推动各地中小学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向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项访学交流计划;逐步扩大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研究生招生计划;建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联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引导高校建立完善优秀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传帮带制度。
实施教学提质创优行动。开展全省学校思政课质量监测;加强省、市两级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统筹指导各类学校思政课建设;推动建立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和校内集体备课制度,建立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高校思政课名师示范授课、巡回评课制度;每2年开展1次“金课”评选,定期举办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大赛或展示活动;实施“同城大课堂”活动,利用不同城市重要近现代历史事件节点,组织驻地学校集体备课、专题授课。
实施教研科研助力行动。加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指导,建设“全省学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在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定期举办教学改革论坛;单独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定期评选优秀科研成果;推动省、市、县(市、区)三级教研机构配齐思政课专职教研员。
实施实践赋能增效行动。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省内外建设首批10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逐步扩充至200至300个;推动高校结合实际单独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分别从本、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和1个学分,开展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允许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或提交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推动全省建设10个左右VR或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
实施学院强基固本行动。组织实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示范思政部建设项目,加大动态调整力度;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养计划,探索推动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编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发展报告》;引导高校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纳入重点学科予以支持建设,力争在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上实现新突破。
《方案》还就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组织保障提出要求。全文如下。
山东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国、全省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9〕47号),结合我省实际,就深化新时代全省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思政课是第一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是第一学院”的建设理念,充分发挥学校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聚焦“六个要”“八个统一”,实施“六大行动”,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培育一流教学资源平台,打造一批思政课“金课”,全面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举措
(一)课程体系拓展行动。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开齐开足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思政课必修课,严禁抢赶教学进度、提前结束课程或以其他方式变相压缩课时。开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推动在全省学校开设《沂蒙精神》地方(校本)课程。各地各级各类学校要结合学段特点,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设定课程模块,开设地方或校本课程,构建完善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统一、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思政课课程体系。规范使用国家统编统审教材,严格按照《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加强对地方和校本思政课教材编写修订、审核备案、出版发行以及选用使用等全过程监管。
(二)教师培优育强行动。各市、县(市、区)要将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纳入教师招聘计划予以重点保障。初中、高中要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小学实行专兼职结合。高校要加快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加大招聘力度,党政管理干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转任,返聘优秀退休教师等方式,确保2020年底基本配备到位(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充实高校思政课特聘教授队伍,实施“五支队伍进校园”活动,动员校外社科理论专家、党政领导干部、优秀企业家、时代楷模等兼职讲授思政课。
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支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申报省级人才工程,每2年实施一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名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优秀青年教师培育计划,培养100个优秀团队和300名教学科研骨干。建设10至15个实践研修基地,开展省级示范教学培训和国内外考察研修,引导教师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建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制度,各地中小学在内部绩效工资分配时应当向思政课教师适当倾斜。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在相关表彰中适当增加优秀思政课教师名额,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实施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专项访学交流计划,逐步扩大全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本科、研究生招生计划,建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联盟,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要建立完善优秀老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传帮带制度,对新入职思政课教师,试用期原则上应少安排或不安排教学任务。
(三)教学提质创优行动。开展全省学校思政课质量监测,加强省、市两级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统筹指导各类学校思政课建设,推动建立区域内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和校内集体备课制度。定期举办省级示范备课活动,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建立健全中小学思政课教研员、高校思政课名师示范授课、巡回评课制度,引领思政课教师整体提升教学水平。注重将传统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加强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专题式、分众式教学,每2年开展1次“金课”评选,定期举办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学大赛或展示活动,全面推进教法创优。实施“同城大课堂”活动,利用不同城市重要近现代历史事件节点,组织驻地学校集体备课、专题授课,切实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
(四)教研科研助力行动。加强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指导,建设“全省学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从2020年起设立大中小学思政课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在教学成果奖中单列思政课专项,定期举办教学改革论坛。省教育厅单独设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定期评选优秀科研成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及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要向思政课倾斜,鼓励支持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完善中小学思政课教研体系,2021年底前,省、市、县(市、区)三级教研机构要配齐思政课专职教研员。
(五)实践赋能增效行动。建立完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协同合作的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省内外建设首批10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逐步扩充至200至300个,推动实践教学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和研学旅行结合,实现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各高校应结合实际单独设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学分,分别从本、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 个和1个学分,开展各具特色的实践教学。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建立质量监控系统,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规范和丰富实践教学考核,允许学生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或提交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推动全省建设10个左右VR或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不断扩大实践教学覆盖面、吸引力。
(六)学院强基固本行动。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学科研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建设,规范职能定位,根据实际需要配强领导班子。组织实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示范思政部建设项目,加大动态调整力度,开展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口协作,在全省着力建设30至40个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研究宣传、人才培养于一体的高水平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部)。实施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培养计划,探索推动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兼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组织书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基础理论和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学科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编写《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发展报告》。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纳入重点学科予以支持建设,确保优先发展、优势发展、优质发展,力争在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上实现新突破。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高校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的标志性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健全领导推进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研究具体政策举措,加强协同配合,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各高校要推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严格落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确保在学校发展规划、经费投入、公共资源使用中优先保障思政课建设。
(二)强化督导考核。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纳入高校党组织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将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对市、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内容。各高校要将思政课建设作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重要内容,定期向上级党组织汇报情况。
(三)注重宣传引导。采取多种形式,强化舆论宣传,及时发布政策解读。加强思政课教师先进典型报道,及时总结宣传推广各地思政课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营造全党全社会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来源:山东省教育厅网站)
-
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库高校思政课专职人员老师超12.7数万人,高校兼职思政课教师任职条件 2023-10-05
-
国家教育部:增加我国通用性规范字营销推广幅度, 2023-10-05
-
国家教育部:在中西部地区高等院校合理布局基本建设一批当代产业学院将来技术学校, 2023-10-05
-
国家教育部:加速开发设计家政服务幼儿托管养老服务等要求急缺行业技术专业教材内容, 2023-10-05
-
国家教育部:健全老师政治思想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中体制机制创新, 2023-10-05
-
国家教育部:临时退出“拍照解题”类工作APP,教育部谈拍照搜题类APP 2023-10-05
-
国家教育部:不会再审理学龄前线上培训App备案申请, 2023-10-05
-
国家教育部:2022届大学毕业生经营规模和增加量均创厉史新纪录, 2023-10-05
-
国家教育部:2021届大学毕业生学生就业形势整体平稳,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