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政、商、学术界意味着线上与线下共议“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报道:智库媒体建设的一次“摸底考试”
综述
本报记者 范思立
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相关国家积极响应。
中国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断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共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从“大写意”变成“工笔画”。
六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落地生根,成为很多国家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焦点话题。因此统筹策划和突出报道“一带一路”,尤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为重要节点,进行“一带一路”系列报道是中国经济时报责无旁贷的责任,更是集中体现智库媒体特色不可多得的绝佳时机。
以更高站位组织策划“一带一路”报道
“一带一路”是国家顶级合作倡议,重大意义不仅在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是我国当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更在于其兼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因此,报社党委、社委会以历史担当和更高站位组织策划“一带一路”专题系列报道,成立报道领导小组,社领导亲自挂帅。
时报编委会召开数次会议组织动员、周密策划,并一直强调:时报应在媒体同行的相关报道中开展差异化竞争,凸显智库媒体特色,将时报特质充分展现;贯彻“以策划报道带动提升报社整体采编质量”的方针,突出高端、专业、系统、鲜活的报道风格,从而为每次的“一带一路”报道提出了精准的定位、明确的主题和专业的方向。
如上是时报“一带一路”报道能在众多媒体报道中脱颖而出的重要组织和智力保障。
统筹组织高质量“一带一路”报道
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2017年5月召开,时报“一带一路”峰会系列报道历时一个多月,充分体现了该阶段“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的主题,阐释“一带一路”核心理念,总结建设的积极进展,全面反映会议盛况和国际社会积极评价,展现中国经济新特点新变化和全球治理的理念主张,促进凝聚合作共识,实现共赢发展,即“阐释理念、总结成效、反映盛况、展现主张、凝聚共识”。
时报“一带一路”报道综合运用了综述、专访、评论、深度报道等体裁,开辟“智说”“解说”“评说”“图说”等栏目进行深入报道,立足原有版面安排和部门分工,采用“一版要闻+策划版面”的表现形式,用好用活政策、财经、智库、产业、区域以及国际、财经深观察、圆桌、经济地理、调查等不同版面,把日常报道与策划报道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编辑记者积极性,保证报道时效。
在此期间,时报将“一带一路”报道分阶段、有侧重、有针对性地开展报道。
第一阶段报道是全景式、综合性的预热报道,第二阶段则转向深度、聚焦、时效性强的会议专题报道;从体现“阐释理念、总结成效”,更多地转向“反映盛况、展现主张、凝聚共识”。
在报道内容上,集中做好论坛主题的前瞻性展望评论,集中反映论坛圆满成功的盛况和取得的丰硕成果,集中解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在报道形式上,第一阶段以高端访谈、权威解读、综述、数据分析等为主,第二阶段强调更深、更准、更实,要更加深入地解读分析高峰论坛的内涵与深远意义,更加准确地把握论坛主题和议程安排,要更为贴近基层和实践,充分挖掘鲜活、直观、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地方实践和企业案例。
在此期间,“一带一路”报道形式具体为如下方面。
高端访谈18篇(智说)。邀请国内该领域核心专家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刘卫东、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中央党校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等围绕“一带一路”理念、“五通”、智库合作、进展与成效、方向与建议等进行深度解读评析。
权威解读21篇(解说)。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以及其他主流智库的权威专家围绕“一带一路”理论、机制、实务、学术研究等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地方实践5篇。结合国内“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域、重点城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经验、探索和实践,分别邀请新疆、陕西、福建、江苏、深圳的政府研究中心主任进行深入总结梳理,突出“一带一路”的实际成效。
评论9篇(评说)。由时报评论员围绕论坛主题进行前瞻性展望评论、针对论坛内容及时评论。
大数据分析(数说)。与北京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海关总署信息中心等机构合作,深度挖掘利用“一带一路”大数据成果,设立“数说一带一路”数字新闻栏目,直观、鲜活地展现“一带一路”成果。
持续关注并重点追踪“一带一路”报道
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时报“高举高打”收效颇丰,将专题系列报道推向了报社有史以来的新高度。作为国家顶级合作倡议,时报对“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关注,根据当年特点进行策划和报道,并将其作为当年时报采编工作的重点内容。
2018年,是习近平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五周年,时报推出“‘一带一路’这五年”报道,以区域、贸易、投资、金融、绿色生态五个方面为侧重点,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多个层面梳理、总结,立体展现“一带一路”五年来的发展成就,以时间的维度,总结建设经验、理清发展瓶颈、对下一步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
2019年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时报此次的“一带一路”报道紧扣“聚焦重点、精雕细琢,共同绘制好精谨细腻的‘工笔画’”的宗旨,在首届重点宣传愿景和理念的基础上,结合第二届主题“共建‘一带一路’、开创美好未来”,将“总结实践工作、宣介可视性成果”作为本次宣传重点;既要正面总结建设的积极进展,更要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核心是推动“一带一路”合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报道形式力求专题报道在“四力”上取得突破;总体上突出报道高端、系统、多元、鲜活的风格;重点在“一带一路”取得实效、典型案例和回应关切上着墨。
时报“一带一路”报道广受好评
时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不断摸索创新,“一带一路”专题系列报道就是时报“打造一流智库媒体”的转型实践和探索,“一带一路”报道效果彰显智库媒体特征,并获得外界广泛认同和赞誉。
作为“一带一路”知名研究专家,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大国际战略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翟崑长期关注中国经济时报的“一带一路”报道,并给予高度认可,他总结了中国经济时报“一带一路”报道的两个特点。
一是权威性。作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管主办的智库媒体,中国经济时报具有自身的权威性;另一方面,报道所采访的专家具有权威性,报道将国内“一带一路”知名专家“一网打尽”殊为不易。
二是专业性。中国经济时报“一带一路”报道具有较强专业性:策划能力强,能提前把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可能的内容和走向;报道内容全面,涉及国内国际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以及国际组织合作等;能体现每个具体领域的专业特点,比如能够准确抓住“一带一路”全球互联互通的特征进行解析。
翟崑评价道:“总的来看,中国经济时报的‘一带一路’报道‘干货多’、水平高,值得阅读。”
与此同时,由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每年推出《“一带一路”大数据报告》,这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全面反映“一带一路”建设发展与成效的综合性年度报告。同时,该报告还推出“一带一路”国别合作度、省市参与度、智库影响力、媒体关注度、外贸竞争力等八大指数。其中,媒体关注度指数为评价国内媒体“一带一路”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成效,进行的测评分析。2017年,中国经济时报位列国家级报纸类媒体排行第三名;2018年,中国经济时报位列国家级报纸类媒体排行第八名。
正是鉴于中国经济时报在“一带一路”报道中的专业性和权威性,赢得了各方认可和赞誉。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之前,中国一带一路网(国家“一带一路”官方网站,由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国家信息中心负责运营)设立了“媒体封面”频道,为中国经济时报的“一带一路”报道开辟了专栏。
2019年,中国经济时报“智说‘一带一路’”在中国行业报协会组织的第三十三届中国产经新闻奖评选中获得一等奖,并入围中国新闻奖初评。
-
国内外政、商、学术界意味着线上与线下共议“一带一路”与全球经济治理机遇与挑战, 2023-10-05
-
国内外工程院院士权威专家探讨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发展前途,中国十大顶尖科技第三代半导体 2023-10-05
-
国内外专家教授对焦我国-一带一路协作新发展趋势, 2023-10-05
-
国内外专家教授关心粤港澳大湾区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规划, 2023-10-05
-
国内和国外啤酒差距多大,你认为出国旅游和国内旅游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2023-10-05
-
国内和国外啤酒差距多大,为什么国产啤酒普遍比进口的淡,是国人口味习惯还是降低成本, 2023-10-05
-
国内和国外可以一起玩的游戏有哪些2022 好玩的国际游戏推荐, 2023-10-05
-
国内各地舜裔宗亲意味着聚齐山西省恭祭舜帝,舜帝祭祖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