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荒遗迹新手开局攻略 新手职业分析,
摩托周边旮旯游——蚌埠梅堌堆遗址、钓鱼台遗址
上文说到蚌埠的泰山娘娘庙,在即将离开时听到一个更加让我心动的消息,拾荒的中年人见我在用无人机拍摄,告诉我你往西去不远,有个更老的古堆,可以去那拍拍看。我顺着他指的大概方向,边走边问,终于在涂山路西首,一个修理电瓶车的老人告诉我具体位置。
旁边有个小河沟,不少人在河边钓鱼,这就是八里沟。
涂山桥往八里沟的堤坝上,走大概几百米远,就能看到一个大土堆,旁边我不知是什么像化工厂,大烟囱还冒烟,说明还没倒闭。
土堆高出地面五六米,一看就和周围不一样,三面被工厂包围,一面对着八里沟河道,顶上种满玉米芝麻之类。
八里沟是淮河蚌埠闸下游右岸一级支流,八里沟发源于蚌埠西南秦集镇三尖塘,下游经八里桥向东北敞口入淮,全长8.35公里,汇水面积23平方公里。
西边就是黑虎山和涂山,那可是大禹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公元前21世纪,洪水为害,大禹劈山治水,经怀远涂山,与涂山氏为婚。后又大会诸侯于涂山,斩防风氏以振神威,奏韶乐以示帝贵。各氏族无不来朝,各部落无不进贡。我国第一部记载上古事件的文集《尚书·禹贡篇》中就写道:“泗滨浮罄,淮夷嫔珠”。意思是说,泗水附近(指灵璧县)产一种青石,可以雕琢石罄,发出清脆声音;淮夷,是指古代居住在淮河中下游的氏族;嫔系蚌的别名,此蚌出珠。可见,河蚌早在上古时代,就是这一地区人们捕食的美味。这时,人们已经知道取蚌采珠了。
盛产河蚌的河滨小山,被称为“蚌山”。关于蚌山和珍珠,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优美动听的故事。据考,古时“步”和“埠”通假,船舶聚集之处曰步头,亦曰埠头。“蚌步”首先是渔者定的地名,渐被四邻的人们传承起来,后来因经济发展等因素,“蚌埠”的称谓也就约定俗成了。这就是“蚌埠”名称的由来。
八里沟北边就是淮河,北边还有个八里桥村。 八里桥村原属于2020年棚户区(城中村)改造规划。根据规划,目前其周边天润化工厂棚户区、淮河机械厂等项目正在拆迁过程中。
下图就是蚌埠西大庆的重工业区和化工业区,基本萧条,被称为蚌埠的“铁西区”。
这块古老的土堆能够保存至今,实乃幸事。“堌堆”也称古堆、谷堆、骨堆,就是高出地表的台地。
采珠之地和蚌埠由来位于淮河之滨的新兴城市——蚌埠,如果从1913年首建安徽“督军府”算起,至今不过70年的光景,但是在这块土地上却有着人类活动的悠久历史……
在蚌埠南郊的“钓鱼台”和西郊的“梅骨堆”古遗址发现的石镰、石斧、鬲足、陶片、鹿角化石、蚌壳、陶纺轮、陶碗等,这些新石器时代的文物,有力地证明,蚌埠地区的人类在数千年前,已经过着农耕渔猎的氏族生活了。
这就是我拍的梅堌堆遗址的航拍照片。
我查了几天网上有关蚌埠梅堌堆遗址的资料,少之又少,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抽空专门又去了趟蚌埠博物馆,在馆藏文物介绍中,也只找到不多的一些资料。有些可以参考同一时期的蚌埠远古人类的活动遗迹,所有的资料都说到梅堌堆是典型的新石器时代蚌埠地区人类活动的遗迹之一。
这里就明确标出了蚌埠市目前发现的最原始的人类活动遗迹。尽管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也就是这些堌堆里许多都相继发现了龙山、大汶口、夏商等时期的遗存,地质学的有关学说也提出了相关的人类在堌堆周边繁衍生息、创造农业和制陶业的依据。
在这些堌堆里面,有没有人类历史的痕迹呢,让我们看看考古的新发现!
这件石器就是1976年梅堌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我在蚌埠博物馆就发现展出这一件,可能我会有疏漏。
以下是蚌埠八里桥出土的部分文物
战国玉璧。1976年蚌埠八里桥战国墓出土。外径8.5厘米、孔径3厘米、厚0.35厘米、重46g。玉璧。青玉质。有黄白色沁。玉璧两面布满阴刻谷纹。玉璧厚薄不匀,壁面有割切痕迹,通体磨光,边缘微残。
我们周边还有很多古堆遗迹:如河南周口青谷堆遗址、山东省济宁峦谷堆、寿县丁家孤堆,怀远双崮堆
有这么众多的堌堆,联想到鲁西豫东的数以百计的堌堆。“堌堆”,《辞海》在解释“堌”字时说是:河堤。今多用作地名。山东出版的《学习字典》解释“堌堆”:大土堆,用于地名。在山东菏泽、济宁、莱芜,河南濮阳、商丘,安徽宿州、蚌埠等地,分布着许多“堌堆”。
看过梅堌堆后,我不得不把前一阵拍的蚌埠钓鱼台遗址拿来进行比较分析。
蚌埠钓鱼台上初中就知道,一直把它当成普通地名,从来没想到它是几千年前远古人类留下的遗址,现在有了网络,信息共享和查阅比较方便,一查我才知道蚌埠除了双墩遗址,钓鱼台和梅堌堆都是龙山文化时期,在蚌埠这个淮河之滨,兴旺繁衍的人类遗迹。
先看看蚌埠市13处市级文保单位现状
自从1982年,淮河大铁桥烈士纪念碑、钓鱼台古文化遗址成为首批市级文保单位以来,栖岩寺·石屋、梅堌堆遗址、双墩春秋墓、禹会村遗址陆续加入“市保”。目前,蚌埠已有五批共13处市级文保单位,其中包括今年4月初刚刚新增的7处市级文保单位(宝兴面粉厂、淮河大铁桥、天桥清真寺、荒谷堆遗址、老曹营聚落遗址、明清吴氏家族墓、田荣村瓦渣地遗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钓鱼台、梅孤堆遗址出土的石镰、石斧、陶片、鹿角化石、蚌壳、陶纺轮、陶碗、渔网坠等,显示出蚌埠早期人类已过着农耕渔猎的氏族生活,蚌埠是淮河南岸的一个小渔村。
这是我近期在钓鱼台遗址、梅堌堆遗址和泰山庙遗址考察的地图。三个地方离淮河都很近,梅堌堆傍依八里沟,钓鱼台旁边就是迎河。
钓鱼台遗址现在被现代楼宇三面包围,如果不保护,早就沦为开发商的征地。
拆迁改造前的钓鱼台是这个样子:
如今这里已是高楼林立,街道整洁,早已不是当年的棚户区。
遗址对面有个茶社还是会所?门口摆设倒很有古意。
我到的那天下着小雨,整个遗址被铁皮墙围住,人进不去,只好动用我的空军力量。
钓鱼台遗址
钓鱼台遗址位于朝阳路以西张公湖东南(原长青乡施徐村内),现在在西湖观邸小区对面。为四个形状相仿、大小不等的高墩,涨水时可不被水淹没,因地形特点被称作钓鱼台。
由于此处历史久远,人们称为大陈迹、二陈迹、三陈迹、四陈迹。大陈迹台墩高5.5米,面积约800平方米。据《蚌埠市志》载,该处曾发现石镰、石斧、陶碗、陶纺轮等文物,经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殷商之前古人群聚生活遗址,与禹墟遗址年代相近,1982年确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钓鱼台遗址的发掘,首次证实遗址包含西周和龙山晚期两个时期的地层堆积。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发掘在蚌埠地区尚属首次,填补了空白。龙山晚期文化遗存与禹会村遗址年代相当,出土器物相似,两者当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勘探和发掘结果显示,遗址的四个台地地层堆积相同,相邻但不相连,台地周围当为低洼地,遗址的发掘为探讨龙山和西周时期该地的古环境及人地关系提供基础。
梅堌堆也是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
蚌埠钓鱼台遗址由相距不远的4个台形高墩组成,在当地依次被称为大陈迹、二陈迹、三陈迹和四陈迹,4处高墩大小不等,在涨水时不会被淹没,因此被称作"钓鱼台"。三、四陈迹由于破坏严重,发掘很快结束。文化层堆积丰厚的大陈迹、二陈迹持续发掘。
2014年,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的钓鱼台遗址发掘,从出土的陶片和遗迹分析,该遗址年代为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晚期至西周,年代上线距今4000多年。
在对大陈迹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几处房址痕迹,不仅有墙基,还有清晰的筑洞。据推测,这些都是西周,或更早时期的建筑遗留。房址的发现,确定数千年前,这里有人类居住。
在对大陈迹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几处房址痕迹,不仅有墙基,还有清晰的筑洞。据推测,这些都是西周,或更早时期的建筑遗留。房址的发现,确定数千年前,这里有人类居住。据介绍,钓鱼台遗址遗存大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至4000年。
遗址发掘中,出土最多的是各种陶器残片,有陶罐、陶缸、陶鼎等。后期,考古人员在大陈迹上发现了红烧土,这是窑址的明证。初步推断,这是西周前的古窑,用来烧制当时人们生活需要的陶器。遗址还出土了大量贝壳、螺蛳壳,这不仅印证了周边有水,还说明古人以此为食,并把吃剩的贝壳加工成生产工具,"出土的蚌刀有加工的痕迹,尖锐的一面打磨后做刀刃,刀把上还穿有孔,方便携带。 "
在近70亩的发掘区内出土的陶、瓷、石等各类质地标本被有序摆放在探方周围,分别属于商、西周、春秋时期、汉代等多个朝代。
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
钓鱼台遗址出土了两枚小玉环,非常滑润。发掘后期,二陈迹又接连出土了两件玉器,一个玉管,有大拇指粗细;一个玉饰件,有一块钱硬币那么大。玉器虽然玉质一般,但在那个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年代,玉代表了当时的加工工艺水平,说明这里的生产力水平较高,人们生活相对富有。
下面是我在蚌埠博物馆拍摄的资料图片:
大家经常把中国史前文明分为长江、黄河两大块,淮河流域史前文明处于长江、黄河两大文明之交汇处而已,只认为具有中介性质,不是独立的文化体系。但是经过考古学界的努力,在淮河流域发现存在一个自有源头、自有文化特征、自有文化发展道路的淮河文化体系,蚌埠双墩为其源头之一。
而距离双墩不远的梅堌堆遗址和钓鱼台遗址也都是傍河而居的古老先民生活繁衍之地,也是蚌埠淮河文明发展历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
1982年钓鱼台遗址被列入第一批市级文保单位,当时文物部门就组织人员进行了初步钻探。从表面和断层上采集有鼎、鬲、罐、豆等陶器残片,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刻划纹等,多为灰陶,亦有夹砂红陶,还发现过石刀、石奔、陶纺轮及很多鹿角兽骨、红烧土等遗物。经鉴定,该处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晚期至商周时期古人群聚生活遗址。
这些都是蚌埠博物馆展出的钓鱼台出土的文物和发掘现场的照片资料。
钓鱼台遗址呈现的文化层厚、时间跨度大的两大特点,表明古人在这里居住生活时间非常长,发掘的结果和前期初步钻探所进行的分析判断是一致的。据介绍,此次考古的重大意义在于,钓鱼台遗址从年代上看,是禹会村遗址的延续,填补了新石器晚期至西周时期文化遗存的空白,是跨越历史文化门槛的一处遗址,不仅为研究蚌埠本地历史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同时对于研究淮河中游地区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进程中整个社会面貌、文化形态都有很大的帮助。
此次遗址发掘结果表明,钓鱼台遗址遗存大致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西周时期,距今约3000至4000年,其中新石器时期堆积较为单薄,西周时期的堆积系遗址的主体堆积,大陈迹文化层堆积达到5米。
此次钓鱼台遗址发掘是解剖式的发掘,面积不大,区域发掘完成后将进行回填,作为遗址保护区很好地保护起来。
近几年,蚌埠文化保护的力度和广度较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有了跨越式进步,但是,很多文物点在市民心中仍然叫好不叫座,究其原因,部分重要文物点位置较偏,交通不方便,免费开放的历史陈迹展馆配套设施跟不上,展馆更新速度缓慢等原因造成了文保单位与市民间的“距离”。申请“国保”是蚌埠文保事业的新起点,它不仅是对蚌埠文物保护事业一次全新的提升,更是希望在此机遇下,尝试新的文保变革、改进文保方式,寻求如何才能更加贴近市民,方便普通大众认识、认知历史的一次全新探索。
古老的四个陈迹,已被现代文明包围,如何合理保护,让后人更好地了解它的历史价值,这是放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者面前的题目。
蚌埠市此后规划将在钓鱼台遗址建设占地40亩的古遗址公园,也就是现在锦绣香堤小区的西侧。
未来,蚌埠市将依托钓鱼台遗址打造一个集教育、文物保护、市民健身、散步休憩为一体的综合性古遗址公园。
据了解,整个遗址公园将重点依托保存程度较好的大陈迹区域,建筑面积约占40亩,将以展示钓鱼台文化考古发现成果及文物遗址保护为主要内容,介绍这一时期的先人们生产、生活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我市还有不少古遗址等待发掘,如:八大集遗址(商、周时期)、梅谷堆遗址(新石器时期)、太平岗遗址(汉代——宋代)、马头城遗址(战国——汉代)、定安村二郎庙遗址(明代)等。这些古遗址到底藏有怎样的秘密,让我们翘首以待。
后记:
写这篇日志,说实在我有点胆颤心惊!为什么呢?即惊讶又心虚!我对蚌埠这些史前文明了解甚少,而且只是道听途说一些传说,到遗址也只能拍些外表的图片,根本没条件深入了解和探究。
说少了没讲明白,说多了生怕出错,写得不对的地方,你一定要帮我指正,我探索古迹的本意就是为了多学习,增长我欠缺的知识。
我写的“到墓笔记系列”和“城市记忆系列”,除了记录我的所见所得,最多是对城市发展建设也要很好保护传统的呼吁,唤起咱蚌埠人对远古文明的自豪和回忆而已,尤其我们的年轻人和孩子们,别一提到蚌埠,就光知道烧饼夹里脊!
-
古荒遗迹新手开局攻略 新手职业分析, 2023-10-05
-
古荒遗迹攻略 新手职业分析与推荐, 2023-10-05
-
古荒遗迹什么职业好 新手强力武器推荐, 2023-10-05
-
古老巨龙骨哪里能挖到啊,古老巨龙骨哪里能挖到啊 2023-10-05
-
古罗马发生奥密克戎密切接触 加强针间距缩减至3个月, 2023-10-05
-
古罗马南边新设大中型疫苗核心 第四针疫苗已列入探讨, 2023-10-05
-
古神记好玩吗 古神记玩法简介, 2023-10-05
-
古神记什么时候出 公测上线时间预告, 2023-10-05
-
古界神途传奇官网在哪下载 最新官方下载安装地址, 2023-10-05
-
古界神途传奇好玩吗 古界神途传奇玩法简介, 2023-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