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蓝航线》海天技能图鉴 SR轻巡海天怎么获得,
《战舰》晨雾杀机:1940年7月英意斯帕达角海战始末
丛丕|崎峻军史周刊
(温馨提示:本文约6400字,配图24幅,原创不易,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人类最早的海战发生于地中海,在许多个世纪中这片被欧亚非大陆包围的海洋始终是海战最为频繁的海域,直至二战时期依然如此。自从1940年6月墨索里尼以投机心态对英法宣战之后,意大利海军就与英国海军展开了持续三年有余的交锋。虽然意大利舰队的纸面实力不俗,作战表现也比早沦为笑柄的意大利陆军稍好,但在训练、装备、指挥各方面较经验老道的英国海军存在差距,因此在交战中比较被动,负多胜少。1940年7月发生在克里特岛外海的一场海战就全面暴露了意大利海军的弱点,战斗过程颇为曲折。
约战爱琴海
从参战伊始,意大利海军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迎接与英国海军的战斗,其主要任务是确保本土和北非的海运线通畅,进而争夺制海权。当时爱琴海是英意关注的焦点海域,双方在此都有繁忙的航运。为了加强在该海域的力量,意大利海军总司令部决定将第2巡洋舰分队的2艘轻巡洋舰“巴托罗缪·科莱奥尼”和“乔万尼·德莱·班德·内雷”号由北非调往爱琴海东部多德卡尼斯群岛的莱罗斯岛,由分队司令费迪南多·卡萨迪海军中将指挥此次行动,他还受命尽可能消灭在途中遭遇的英军舰船。2艘轻巡洋舰于7月17日21时由的里波黎启航,驶向爱琴海。
■ 爱琴海地图,红色交叉处即为海战发生位置。
“科莱奥尼”和“班德·内雷”号均属于朱塞诺级轻巡洋舰,是意大利海军为对抗法国海军大型驱逐舰而建造的佣兵队长型轻巡洋舰的第一批次,在设计时强调高速性能,为此牺牲了防护。朱塞诺级标准排水量5200吨,装备4座双联装152毫米舰炮,3座双联装100毫米高射炮,2座双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搭载水上飞机2架,在试航时航速在39~41节之间,实际航速为36~37节,但防护极弱,舷侧装甲仅为24毫米,不要说巡洋舰级别的主炮,在近距离连驱逐舰炮火都难以抵挡,因此被戏称为“纸片巡洋舰”。
■ 意大利海军轻巡洋舰“班德·内雷”号,卡萨迪中将的旗舰,该舰属于佣兵队长型轻巡的第一批次。
在意军战舰调动的同时,英军地中海军舰队也有所行动。7月18日凌晨,一支由1艘轻巡洋舰和5艘驱逐舰组成的英军舰队从亚历山大港启航,前往克里特岛海域。英军舰队兵分两路,第2驱逐舰分队的4艘驱逐舰“许珀里翁”、“伊莱克斯”、“黑斯蒂”和“英雄”号在尼科尔森海军上校指挥下经克里特岛以东的卡索斯海峡前往该岛以北海域进行反潜搜索;第7巡洋舰中队的“悉尼”号轻巡洋舰在“哈沃克”号驱逐舰的伴随下前往雅典以南海域,其任务是支援驱逐舰群并截击意军舰船,这两项任务有所矛盾。英军舰队由“悉尼”号舰长约翰·柯林斯海军上校统一指挥,他认为支援驱逐舰更为优先,于是自行决定将原计划的巡航海域南移100海里,更靠近驱逐舰群,这一决定对后来的海战产生了关键性影响。
■ 澳大利亚皇家海军“悉尼”号轻巡洋舰,为利安德级轻巡洋舰的改良型,主要区别特征是双烟囱。
“悉尼”号属于珀斯级轻巡洋舰,是英国以利安德级为蓝本为澳大利亚海军设计的改良型巡洋舰,标准排水量6980吨,装备4座双联装152毫米舰炮,4座双联装102毫米高射炮、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搭载1架水上飞机,航速32.5节,舷侧装甲厚度51~76毫米,性能均衡且实用。5艘英军驱逐舰中除“伊莱克斯”外均为H级,标准排水量1370吨,装备4门120毫米舰炮和2座四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航速36节;“伊莱克斯”号属于I级,标准排水量1390吨,装备4门120毫米舰炮和2座五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航速35.5节。
■ 英国皇家海军“黑斯蒂”号驱逐舰,属于H级。
“悉尼”号于5月底由印度洋驰援地中海,虽然加入地中海舰队不到两个月已经多次经历战火,曾炮击利比亚海岸,在6月28日的截击行动中协同友舰击沉1艘意军驱逐舰,又于7月9日参加了英意主力舰队的首次碰撞——卡拉布里亚海战,表现出色。与对手相比,“悉尼”号的舰员们更有经验且充满自信。
■ 斯帕达角海战的双方指挥官:卡萨迪中将(左)和柯林斯上校(右)。
邂逅晨曦中
7月18日,意军舰队被英军远程侦察机发现,行踪暴露。同日,意大利海军总部向驻爱琴海东部诸岛的意空军部队求援,协助侦察英军舰船并为意军舰队提供空中掩护。当时,意军在罗得岛部署了2个轰炸机大队,约有20架SM81轰炸机,岛上还有第163驱逐机中队的11架CR 32和9架CR 42战斗机,此外第161海岸飞行中队的7架Ro 44水上飞机负责海上侦察。然而,意军的空中侦察相当失败,未能发现英军舰队的踪迹,直到海战爆发前,意军舰队没有得到任何敌情通报。
■ 在西班牙内战期间进行轰炸的意大利空军SM 81“蝙蝠”式轰炸机,该机为三引擎布局。
卡萨迪计划率舰队通过克里特岛西侧的安迪基西拉海峡进入爱琴海,巧合的是尼科尔森上校的驱逐舰群沿克里特岛北岸向西搜索潜艇,也准备进入安迪基西拉海峡,于是英意舰队将在海峡中央不期而遇。7月19日拂晓时分,意军舰队以25节航速进入海峡。7时17分,意军旗舰“班德·内雷”号的瞭望哨发现了前方海天线上显现的四个黑点,立即全体戒备,那正是4艘英军驱逐舰。3分钟后,英军瞭望哨也发现了意军巡洋舰。
意外遭遇英舰让卡萨迪多少有些吃惊,但他自认以两艘轻巡洋舰的火力收拾几艘驱逐舰还是有把握的,于是命令加速到30节,做好射击准备,但他没有意识到应该弹射水上飞机对周边海域做进一步侦察,这是一个明显的失误。如果他那样做了,就会在英军驱逐舰以北40海里处发现“悉尼”号的身影。
■ 这幅画作表现了意军轻巡洋舰“科莱奥尼”号高速航行,并以主炮指向舷侧的姿态,注意舰首甲板上的水上飞机,卡萨迪没有充分利用这一装备。
7时27分,意军巡洋舰在17500米距离上率先开火,炮声打破了爱琴海清晨的宁静,炮弹呼啸着坠落在英军驱逐舰附近的海面上,激起簇簇水柱。尼科尔森很清楚对手的实力,下令中止反潜任务,调头向东北方撤退,同时向“悉尼”号发报求援。他这样做多少违背了皇家海军“见敌必战”的信条,但明智的撤退好过鲁莽的进攻,况且尼科尔森意图将敌舰引到“悉尼”号的炮口下,这样己方将占有更大的优势。
柯林斯在接到驱逐舰的求援电报后立即下令“悉尼”和“哈沃克”号转向东南,加速航行,接应驱逐舰并截击意军舰队,但他没有发出回电,而是继续保持无线电静默,以免暴露,这为他获得了战术上的突然性。由于距离尚远,“悉尼”号赶到战场已经是一个小时后了。
这厢尼科尔森的驱逐舰们还在加速快炮,拼命向己方巡洋舰靠拢,同时用后部主炮对追击者进行干扰射击,但意军巡洋舰还在射程之外,炮弹只是在其舰首前方溅起零星水花而已,构不成威胁。7时32分,英军驱逐舰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鱼雷攻击,虽然没有命中,但迫使意军巡洋舰做出规避,延缓了追击的步伐,并一度停止射击,两者间的距离由18000米拉大到24000米。
■ 意大利海军“科莱奥尼”号轻巡洋舰在战前的留影,其水上飞机弹射器位于舰首甲板。
在避开鱼雷后,卡萨迪命令提速至32节并向东转向,以缩短距离,同时意军巡洋舰恢复炮击。遗憾的是,意军的炮术相当差劲,在弹着观测上缺乏经验,加之海面有些薄雾,海况不佳,舰体摇摆,结果意军巡洋舰打了半个多小时,竟无一弹命中。考虑到目标距离过远,卡萨迪不想浪费炮弹,于8时05分下令停火,但并未放弃追击,他还在8时22分发电请求罗得岛的轰炸机前来助战。
猎人变猎物
8时30分,卡萨迪站在舰桥上,努力从望远镜镜头中寻找目标。英军驱逐舰在撤退时释放了烟幕,加上雾气影响,恶化了视野条件。突然,在“班德·内雷”号附近几根粗大的水柱腾空而起,卡萨迪顿感惊恐,他意识到自己的旗舰正在遭到攻击!意大利人注意到在北方的雾障中有火光闪现,不久,一艘巡洋舰从雾气中现身,“悉尼”号杀到了!根据英方记录,“悉尼”号的瞭望哨在8时20分就观察到意军巡洋舰的烟迹,并于8时29分在18300米距离上展开射击,并迅速对目标形成了跨射!
■ 这幅画作表现了“悉尼”号轻巡洋舰在赶到战场后对意军巡洋舰进行远距离炮击。
卡萨迪没想到对方居然有强援在后,颇为惊讶。尼科尔森的驱逐舰见旗舰赶到,也停止后撤,转入进攻。“班德·内雷”和“科莱奥尼”号将炮口转向威胁最大的“悉尼”号,但在意舰解算出可靠的射击诸元之前,“悉尼”号的当头棒喝就降临到“班德·内雷”号身上。8时35分,一枚152毫米炮弹击中意军旗舰中部的机库,破片杀死了4名水兵并造成多人受伤。在先吃一弹后,意军瞭望哨又将“悉尼”号身后的“哈沃克”号也误判为巡洋舰,让卡萨迪感到处境凶险:面对2艘吨位更大、防护更好的英军巡洋舰,他的2艘薄皮巡洋舰是讨不到任何便宜的,只有走为上策!8时46分,2艘意军巡洋舰开始释放烟幕并调头向南撤退,猎人和猎物的角色瞬间互换。在“班德·内雷”号暂时被烟幕遮挡后,“悉尼”号将火力转移到“科莱奥尼”号身上。
■ 高速撤退的“科莱奥尼”号,烟囱里喷出浓烟。
在南撤十几分钟后,卡萨迪发现已经接近克里特岛海岸,为了避免被夹在追兵和陆地之间失去机动空间,他于9时命令转向西南,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发扬火力,对付紧追不舍的英国舰队。利用意舰转向的机会,“悉尼”号缩短了射击距离,并以稳定的射速持续开火。在从最初的慌乱中镇定下来后,意大利人终于发现对手仅有一艘巡洋舰,于是“班德·内雷”和“科莱奥尼”号集中火力攻击“悉尼”号,一时间林立的水柱包围了这艘澳大利亚巡洋舰。
9时21分,距离首次开火将近两个小时,意大利人终于取得了第一次命中,一枚152毫米炮弹击中了“悉尼”号的前烟囱,但除了留下一个弹洞并击伤一位水兵外,没有造成更大的破坏。“悉尼”号既没有起火,也没有减速,火力旺盛依旧。在万米之外的意舰瞭望哨是否察觉到这次命中都值得怀疑,但是意大利人对自己遭受的痛楚肯定有明确无误的感受。
■ 在海战中“悉尼”号遭受的唯一损伤就是前烟囱被一枚炮弹击伤,这两幅照片展示了烟囱的受损情况。
■ “悉尼”号在海战中唯一的伤者水兵汤普森(左)与战友们在一起。
9时24分,“科莱奥尼”号舰尾中弹,导致舵机卡死,只能依靠调整两侧螺旋桨的转速做小幅转向。9时25分,“悉尼”号在一次齐射中幸运地命中目标舰体中部两弹,其中一发撕开单薄的舰壳,一头钻进轮机舱内爆炸,报销了主机,“科莱奥尼”号迅速减速,成了死靶子。由于丧失动力,全舰电力也告中断,炮塔不能转向,供弹系统陷入瘫痪,主炮无法射击,舰员们只能手动操纵100毫米副炮,目测瞄准,抵御逼近的英舰。
■ 被“悉尼”号一弹击毁轮机舱的“科莱奥尼”号遭到英舰的集火射击,腾起大团的黑烟。
柯林斯观察到目标遭到重创,于是命令“许珀里翁”、“哈沃克”和“伊莱克斯”号抵近解决“科莱奥尼”号,“悉尼”号带领“黑斯蒂”和“英雄”号继续追击“班德·内雷”号。卡萨迪试图救援僚舰,但发现后者已经无可挽救,只能转向南方单独逃亡。3艘英军驱逐舰好像猎犬扑向垂死的猎物一样靠近漂浮的“科莱奥尼”号,一面倾泻炮火,一面做好雷击准备。9时29分,英军驱逐舰发射鱼雷,“伊莱克斯”号的一枚鱼雷击中目标舰首,而“许珀里翁”号的两枚鱼雷击中舰体中部,彻底要了这艘巡洋舰的命。9时30分,“科莱奥尼”号舰长翁贝托·诺瓦罗上校下令弃舰,该舰于9时59分倾覆,沉没地点距离克里特岛西北端的斯帕达角约6海里。
■ “科莱奥尼”号沉没前的最后留影,其舰首已经被英军驱逐舰的鱼雷炸掉。
弹尽战鼓息
在“科莱奥尼”号走向死亡的同时,漫长的追击战还在继续。“班德·内雷”号开足马力向南狂奔,并用后主炮进行拦阻射击,“悉尼”号则如影随形,用前主炮进行追踪射击。看着炮弹忽左忽右地落在海面上,意大利人暗自祈祷不要被命中。9时40分,一架Ro 44水上飞机出现在战场上空,随即向莱罗斯岛基地发出电报。9时50分,“班德·内雷”号再度中弹,一枚炮弹击穿了舰首甲板,炸死4人,炸伤12人,所幸命中位置并非要害。
■ 意大利的Ro 44水上飞机,在海战后期一架该型飞机飞临战场,通报了敌情。
不久,从轮机舱传来的噩耗让卡萨迪倍感痛苦:一座锅炉因为过热停止工作,航速减至29节!说来真是讽刺,这艘以高速著称的巡洋舰在最需要速度的时候却在减速!在随后的20分钟里,“班德·内雷”号简直就像徘徊在鬼门关门口,每一秒钟都异常难捱。经过一番应急处理,故障锅炉恢复工作,10时15分,“班德·内雷”号重新提速至32节。
10时27分,“悉尼”号的主炮停止了轰鸣,该舰随后带领2艘驱逐舰转向克里特岛方向,脱离战斗。柯林斯放弃追击的原因是弹药消耗殆尽,在持续近两个小时的交火中,弹药库已经快见底了,前主炮仅剩10发炮弹。望着英舰远去的身影,卡萨迪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他不知道在爱琴海还埋伏着多少英军战舰,“科莱奥尼”号的沉没已经让他失去了继续前往莱罗斯岛的勇气,安全起见还是打道回府,向北非海岸返航。“班德·内雷”号于7月20日夜间抵达班加西港,第2巡洋舰分队也被解散。
■ 在斯帕达角海战中,“悉尼”号的主炮发射炮弹900余发,前主炮的炮管因为长时间射击,温度过高而致油漆剥落。截至这次海战结束,该舰在两周内射击炮弹超过2200发。
随着意军巡洋舰从视野里消失,海战告一段落。“许珀里翁”号等3艘驱逐舰留在交战海域营救“科莱奥尼”号的幸存者,包括负伤的舰长诺瓦罗上校在内的525名官兵被救起。12时30分,一队SM81轰炸机在卡萨迪发出求援电报四个小时后才飞抵英军舰队上空,而罗得岛基地距离交战位置仅有一个小时的航程。这群姗姗来迟的“蝙蝠”向英军驱逐舰实施了水平轰炸,一枚炸弹击中“哈沃克”号的锅炉舱,却是一枚哑弹!这次空袭迫使英舰放弃营救,驶离战场,最终“科莱奥尼”号的4名军官、17名军士和100名水兵葬身大海。在当天傍晚18时和19时30分,意军飞机又两度空袭了返航途中的英军舰队,但一无所获。6艘英军战舰于7月20日11时回到亚历山大港,他们的胜利消息早已传回基地,停在港内的所有舰船都鸣响汽笛,向这支凯旋的舰队致敬!
■ 被英军驱逐舰救起的“科莱奥尼”号幸存舰员,右图为该舰舰长诺瓦罗上校,他因伤死于英军医院。
■ 1940年7月20日中午,“悉尼”号返回亚历山大港时受到英军官兵的热烈欢迎。
虚假的优势
这次海战因为交战海域靠近克里特岛的斯帕达角而被命名为斯帕达角海战,是地中海海战初期一次经典的水面炮战。如果从纸面分析,意大利舰队在此次海战中存在某些优势:首先,虽然在舰艇总数上是2∶6,但在巡洋舰数量上是2∶1,在152毫米舰炮数量上是英军的两倍,享有火力优势,而海战的主要过程是双方巡洋舰的对决;其次,意军巡洋舰在理论上拥有速度优势,“班德·内雷”号的试航记录是41.11节,“科莱奥尼”号也达到39.85节,后来意大利官方宣布的航速为36.5节,上述数值高于英军舰队中的任何一艘战舰;最后,意大利空军在罗得岛部署了近50架飞机,可以为舰队提供支援。意大利人最明显的劣势恐怕就是其贫弱的装甲了。
■ 斯帕达角海战过程图,黑色实线为意舰航线,红色实线为“悉尼”号航线,红色虚线为英军驱逐舰航线。
依据上述分析,意大利舰队可以凭借速度和火力控制海战节奏,即便不能取胜或重创对手,也可以全身而退。但是,海战的结果却是意军巡洋舰一沉一伤,129名官兵殒命,而英军舰队仅有两舰轻伤,人员伤亡微不足道。为何战果对比如此悬殊?难道意大利人的优势是虚假的吗?事实上,上述理论优势都被纸面数据之外的消极因素给抵消了,并未转化为实际优势,下面我们逐一分析。
首先,意大利人确实拥有更多的152毫米舰炮,但是糟糕的射术和低劣的射击效率令火力优势无从体现:在三个小时的交战中,2艘意军巡洋舰发射主炮炮弹500余发,仅命中1发,相比之下“悉尼”号在两个小时内发射炮弹956发,命中5发,不佳的能见度和海况条件对双方的影响是等同的,但弹药投射量和命中率的差距充分暴露出意大利海军在舰炮射击训练上的不足;其次,意军巡洋舰在实战中根本达不到试航时或官方公布的高速:从现有的海战记录看,意舰的航速从未超过32节,即追不上英军驱逐舰,也甩不掉英军巡洋舰,使相互之间的追逐演变成一场马拉松,由此可见意军巡洋舰的高速记录是充满水分的,有资料称意军战舰的试航记录都是在轻载状态和理想海况下创造的;最后,意大利海空军之间通讯不畅、协同不利、配合脱节:在海战前日,意大利海军就请求空军支援,在海战期间,卡萨迪于8时22分,意军侦察机于9时40分先后通报了敌情,但是意军轰炸机迟至12时30分才抵达,而其基地至交战海域的航程不过一小时,可见意大利空军的出动效率之低下,其航空侦察也很不成功,未能及时发现英军舰队。
■ “悉尼”号返回基地后,舰员们兴高采烈地爬上前烟囱,与意大利炮弹留下的弹洞合影留念。
相对虚无的优势,意大利人的劣势却是得到了真真切切的体现:“科莱奥尼”号被一发入魂充分证明了朱塞诺级的设计缺陷,为追求高速而牺牲防护的结果就是在实战中脆弱的生存力和抗损性。在佣兵队长型巡洋舰的后续批次中,装甲都得到了强化,至终极型号阿布鲁齐公爵级其舷侧装甲带厚度已超过100毫米!此外,意军舰队司令卡萨迪的指挥也有问题,忽视临战侦察,没有利用舰载机进行搜索,在海战初期也没有全力加速追击,在英军巡洋舰出现后发生误判,下令撤退,表现较为消极。
■ 意大利海军佣兵队长型轻巡的终极型号阿布鲁齐公爵级的“加里波第”号,该舰彻底改变了牺牲防御的设计思路,大幅强化了装甲防护。
意军舰队的拙劣表现反衬出英军舰队优良的战术素养和高昂的斗志。英军在战场侦察、舰队机动、舰炮射击等各方面都体现出优于对手的水准,“悉尼”号在以一敌二的情况下仍积极进攻,其勇猛敢战与意军的谨慎退缩形成鲜明对比。柯林斯的指挥也可圈可点,他能依据自己的判断自行调整任务计划,靠近驱逐舰,为截击创造了条件,在接到友舰的求援后继续保持无线电静默,从而达成战术突然性。如果说英军此战有什么缺点,大概就是不注意节约炮弹吧。
■ 在取得斯帕达海战的胜利后,“悉尼”号的645名官兵在甲板上合影留念。
斯帕达角海战是澳大利亚皇家海军在二战中取得的最著名的胜利,“悉尼”号轻巡洋舰也赢得了善战的声誉。英军对此战评价颇高,并在战后对“悉尼”号官兵不吝褒奖,舰长柯林斯上校被授予巴斯勋章,后来高升至澳大利亚海军参谋长,海军中将,此外还有2人获得优异服役勋章,2人获得优异服役十字勋章,5人获得优异服役奖章,12人受到通令嘉奖,“悉尼”号也被授予“斯帕达1940”的战役荣誉称号。意大利海军也通过评功授奖的方式略微粉饰自己的失败,“科莱奥尼”号舰长诺瓦罗上校后来因伤死于亚历山大的英军医院,他被追授最高级别的金质军事英勇勋章。
■ “悉尼”号是二战时期澳大利亚海军最著名的战舰,该舰于1941年11月19日在澳大利亚外海与德国袭击舰“鸬鹚”号的交战中与敌舰同归于尽,这幅画作表现了该舰在最后一战中进行主炮齐射的场面。
-
《碧蓝航线》海天技能图鉴 SR轻巡海天怎么获得, 2023-10-04
-
《碧蓝航线》海军部火控台给谁 彩火控装备推荐, 2023-10-04
-
《碧蓝航线》海军部火控台怎么样 彩火控属性介绍, 2023-10-04
-
《碧蓝航线》比翼双飞五周年纪念对戒多少钱, 2023-10-04
-
《碧蓝航线》档案保底机制一览 作战档案保底, 2023-10-04
-
《碧蓝航线》月度仲裁机关挑战玩法介绍 月度仲裁机关挑战怎么玩,碧蓝航线限界挑战有什么奖励 2023-10-04
-
《碧蓝航线》最佳长春改造配装推荐 长春改装备怎么搭配好, 2023-10-04
-
《碧蓝航线》新条茜两人独处的休息日一览 新条茜两人独处的休息日厉害吗,碧蓝航线新条茜攻略 2023-10-04
-
《碧蓝航线》新年角色介绍, 2023-10-04
-
《碧蓝航线》新岁祝福怎么选 新岁祝福选择推荐,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