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与避难所》浸水书卷所在在哪里,
“别再赶工……宁可挨饿”
内米洛夫斯基虚构世界里的契诃夫
一九四二年七月,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在涅夫勒省的小镇伊西-勒维克被捕。
她被投进皮斯比尔营,不到几天,即遭流放。
从此音讯全无。
四个月后,她的丈夫及两位小叔被逮捕。他们亦被流放,就此消失。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遗下两个女儿。她们的悲剧,正是成千上万悲剧的写照。欧洲遍地是孤儿……然而,应该说:伊莱娜是幸运的,至少她的孩子们活了下来,与那些失去儿女的幸存者相比,她已算是颇得上天眷顾。
内米洛夫斯基和大女儿Denise Epstein
如今,须付出一番努力才得以重现真实。恐怖已是如此寻常,以致很多人觉得它索然无味:一些人出于本能地逃避它,不愿面对;另一些人则由于同情心过度操劳,趋于麻木。
迷人的智慧,优雅的艺术家气质,这样一个卓尔不群的女子在波兰或西里西亚遇害,不过是一条不甚了了的社会新闻。成批成批的生命被赶尽杀绝。受害者是六千万名抑或六千万零一名,并没有多大差别,从罪行的深度看来,那都是无底的深渊。为其中哪一名受害者哭泣,都将顾此失彼,有欠妥当:最默默无闻的死者,也应得到最显贵的待遇。
但是,请允许我们向这位女子致以一份特别的注目,一份追加的哀思。
内米洛夫斯基和母亲Fanny
拍摄于1916年,逃离俄罗斯之前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没有让她的仰慕者们空手而归。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她依然在写作。她的作品并未随着她的离去而中止。
一些珍贵的手稿,加上已经出版的著作,巩固了她在文学中的生命。在她的避难所尼韦内,她在酝酿一部反映俄罗斯生活的组曲式长篇小说,可惜如今留下的只有断卷残篇;但我们会看到,一部完整的小说《世间的财富》以及两三卷中短篇小说即将出版。不管怎样,在她猝不及防地消失之际,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虚构世界里,却出人意料地出现了这么一个真实的人物:安东·契诃夫。
他的出现再突兀不过;如果说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的文字世界纯属虚构,他则是着实罕见的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一直都避免描述现实中的人物,避免书写真人传奇。但是,倘若我们承认她笔下的人物都并非真实,可他们却又何其真切!这正是重点所在。
无论是财大气粗的生意人,歇斯底里的年轻姑娘,还是命途多舛的小伙子;无论是狂躁的大卫·格德尔,《孤独之酒》中不安的伊莲娜,《盘中棋》里年轻的克里斯朵夫,还是《狗与狼》中脆弱的亚达,抑或是在激动人心的短篇小说集《有声电影》当中的那些女主人公们,所有这些人物,经由这样一个绝顶聪明、热情洋溢的头脑创造出来,深深扎根在人类的厚实土壤里,沉浸在生命、活力和激情当中,他们就是你我身边苦乐参半的兄弟姐妹……这便是名副其实的艺术转移。
小女儿Elisabeth Gille为内米洛夫斯基所写的传记《瞭望台》
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在不到十五年的实际创作时间里,给我们留下了一座众生万象的华丽长廊,而它们的根基,正源自这百态人生。
我们可以从她的作品中抽出某些主题:在西方国家的流亡以及与生活的抗争。生于基辅,伊莱娜背井离乡,来到法国。她笔下的许多主人公都经历同样的转折。与她一样,他们中的许多人来到我们的国家,在这里生活、抗争、吃苦。他们的遭遇出自于她本人的经历。在多少部小说中,我们都能够发现,她童年时代乌克兰的城乡气息,以及她年轻时代在我们首都的生活氛围!……
源自生活的剧幕,在她的创作中得到了普化。然而,戏剧般开始的人生,却以悲剧告终。伊莱娜生于东方,却在西方赴死。未能生活在出生的土地,亦无法死在亲切的国度。在这两个国家之间却铭刻下了这样短暂而绚烂的生命:一位年轻的俄裔女子,在法语的灿烂书卷上,贡献了增光添彩的篇章。她在我们的国家生活了二十年,让我们将她作为一位法国作家,为之哭泣。
∞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在如今的法国已是众所周知。但长久以来,他对我们而言还只是一个遥远的名字。极少有作品会给导演带来如此微妙的困难。当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剧团到巴黎演出《樱桃园》时,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举。
此后,乔治·比托叶夫为我们展示了《凡尼亚舅舅》《海鸥》《三姐妹》这些契诃夫作品是怎样一种节奏。后无来者。比托叶夫领悟了契诃夫式点画法的奥秘,从一种缓慢而有条不紊、难以言喻的层层包裹中,凸显出深刻的人性。由此,向我们生动地演绎了这样一种极为精致,极为个性化的剧作艺术,既具俄罗斯特色,又属于全人类,这位伟大的艺术家有着俄裔血统的优势,因而得以用法语来思考俄罗斯人。比托叶夫成功地诠释了契诃夫的戏剧,而伊莱娜所做到的,乃是诠释他的人生。
契诃夫和他妻子 由Klimbim上色
出于同样的理由:生在俄国,但长在法国,她已如此深刻地融入了这个成为家园的国度,因此在她所写的作品中,丝毫看不出她的异族血统。然而,在内心深处,她依然不由自主地将同情给予出生的国家,给予那里的人民和事业。
面对契诃夫的胸怀她犹如高山仰止。她无需再转换题材,只要打开心扉即可。正如安东·契诃夫向我们讲述《三姐妹》或《凡尼亚舅舅》的故事,正如乔治·比托叶夫与柳德米拉·比托叶夫将它们鲜活地搬上舞台,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向我们讲述了安东·契诃夫。
不过是一串串相同的公式罢了,如果我们敢将人生称为公式。同样的笔触前后相接,但每一笔都在成就一个总体的印象。
同样的细节看似无关紧要,但每一个都并非徒然。这就是生活的节奏。这就是人生缓慢而痛苦的缠裹。读者,和观众一样,都是在不知不觉地被一只轻柔的手所囚禁、劫持进日常生活的美梦当中。通常他不会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有时候会稍作抵抗。但迷药是不可抵挡的。它的诱惑以难以察觉之势产生效力。最微不足道的细节宛如微风拂面般轻柔,却是无所不至的触角。
这就是契诃夫笔下中产阶级的悲剧。他自己的人生,而今由一位能将他的母语和我们的语言说得同样出色的女人讲述,为我们重现一个真实的他,他的欢乐,他的痛苦,他的希望,他的遗憾,他一生中非凡的人道主义情怀。
比托叶夫认为,契诃夫的戏剧中没有一处是多余的。最细小的事件也致力于体现生活,而契诃夫的每一笔都绝非无缘无故。
契诃夫,图片来自佳士得拍卖网
改动一个动作,就是背叛了他所运用的缓慢包裹之法,而他正是通过这种包裹,向我们呈现出活生生的生活。也许我们会觉得,这样的忠实原著太过火了。事实上,一个导演在处理文本时若没有出现变形的倾向,那简直是惊人的。但比托叶夫有时候就是这样惊人。
这一构成契诃夫戏剧特色的细节完美主义,也在他的小说中尽显无遗。
相对来说,他的小说在法国还远不如戏剧那样为我们所知。他的每一篇小说都是一出小小的戏。有一些只在短短几页纸上,浓缩出一部精雕细琢的微型戏剧。我们多么希望,能有具备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这般水准的作家,为我们呈现出不负所托的翻译作品。
至少从此,我们得以弥补对契诃夫一生的了解。我衷心提议读者们和我一样,走进契诃夫的人生:深入一个如此非凡的生命,一个我们爱戴却不曾了解的心灵。读者不会在这场发现之旅中看到所谓内幕揭秘。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被了解,并不见得就是被贬损。在相当多的传记和回忆录中,曝光甚或中伤都占有一席之地!传记作者似乎是通过拆解偶像,揭露其或许隐藏在天才外衣下的小人本质来体验一种隐秘的快感。这是相当肤浅的游戏。
天才当然隐藏着成百上千的弱点。它们是他的代价,他的苦难。但天才也正是从自身的弱点中汲取养分。他时不时地靠着这些肥料结出丰硕的果实。传记作者往往本身正是小人,所以频频出于本能地展示天才的肥料而非果实。他却没有动用脑袋想一想,读者其实既喜欢轶事也喜欢绯闻。穿着拖鞋的伟大人物一样要承受人人必经的琐碎,同时还要负担自己独有的那份痛苦。贬下凡俗的恶意取乐,夺人眼球的广告效应,这就是大部分野史惯用的伎俩。
这本书则绝非如此。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人,并没有因其不幸的身世而遭到贬低。穷困潦倒,拖家带口,体弱多病,安东·契诃夫的一生历尽坎坷。其中艰辛,被朴实的语言一一道来,没有华丽的词藻。
他生于苦难,长于苦难。过去我们只因他的作品而爱戴他,崇拜他。如今我们对他的爱戴和崇拜将更进一步。这应归功于这本传记。它在世界文学的历史上铭刻下了动人的篇章。经由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契诃夫将令我们感到更加亲切,也更容易接近。
如果说他是我们的榜样,那并不仅仅在于他的作品,而同样也在于他的人生:勇敢、顽强与勤奋的榜样。诚然,除了物质上的困难,他的起步都相对顺利。他二十六岁业已成名,并很快就家喻户晓。他最初开始写小说时只是玩玩。但他对自己何其严格,也何其不自信!甚至踌躇着不肯署上自己的名字。他需要有人给予他鼓励,帮助他相信自己。我们欣喜地看到,格利果罗维奇在一八八六年给他写了一封漂亮的信,而他则动情地回了信。
契诃夫 由Klimbim 上色
这一举动着实影响了这个年轻的作家,促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也许,也帮助他开始了自我修炼。年过六十五岁的格利果罗维奇被偶然读到的一篇契诃夫小说所打动,他看出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身上可贵的素质和长远的前途,但也意识到他作为一名新手,很可能会不惜代价、不加选择地大量生产。他写信给这位年轻的同行,怀着双重的关切,鼓励他,支持他。在他的褒奖中,在溢美之词的包裹下,还揉入了两句我们通常没有勇气对初出茅庐、用力过猛的后辈说的话。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老作家所能给予一个年轻同行最宝贵的信任、欣赏和友爱:“别再赶工……宁可挨饿。”
∞
是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契诃夫。但她为我们介绍这个人物时,已然超越了对其人生的呈现。
临时通行证。准许内米洛夫斯基乘坐火车看望子女。颁发于1939年12月21日。
©Irène Némirovsky
她的这番呈现,令我们的阅读之旅愈加荡气回肠。
契诃夫的一生是短暂的:疾病令他英年早逝。伊莱娜同样也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把她带走的,并非肆虐在她一人身上的疾病,而是践踏了整个世界的恶魔。扪心自问,二者之中,哪一种命运是更为深重的悲剧。结核病尚且让人得以喘息、休憩,甚至还能有些许快乐、零星幻想,较之戕害伊莱娜的刽子手,是不是至少还多几分人性?
契诃夫的一生是短暂的:疾病令他英年早逝。伊莱娜同样也过早地离开了人世,但把她带走的,并非肆虐在她一人身上的疾病,而是践踏了整个世界的恶魔。
——让·雅克·贝尔纳|陈剑 译
— Reading and Rereading —
推荐阅读
〔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著
陈剑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
〔法〕伊莱娜·内米洛夫斯基 著
袁筱一 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99读书人
-
《盐与避难所》浸水书卷所在在哪里, 2023-10-04
-
《盐与避难所》浸水书卷地点介绍与图文攻略说明 浸水书卷位置在哪, 2023-10-04
-
《盐与避难所》教派相关信息介绍, 2023-10-04
-
《盐与避难所》开局随身物品哪个好, 2023-10-04
-
《盐与避难所》小丑服怎么获得分享, 2023-10-04
-
《盐与避难所》坚石护符怎么获得, 2023-10-04
-
《盐与避难所》地窖钥匙所在在哪里, 2023-10-04
-
《盐与避难所》前期巨锤和巨斧怎么获得分享, 2023-10-04
-
《盐与避难所》免费获得 Epic冬日活动第十四天, 2023-10-04
-
《盐与避难所》EPIC平台免费领取地址介绍,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