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软件园提供热门手机游戏下载,最新手机游戏攻略!

《王者之师》1月15日乐行忧违盛世开服,

时间:2023-10-04 17:28:53 来源: 浏览:

六代之乐和祭孔乐舞

孔子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荀子曰:“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谨为之文。”周有成均之教,先之以乐德,继之以乐语、乐舞、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此皆成均教之。所谓成之者,成其体、成其礼、成其用也。礼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者,和之不可变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朱子云,乐之和便是礼之诚,礼之诚便是乐之和。古代在各种高等级的祀典中均离不开乐舞,在《周礼》中,春官即掌礼乐与祭祀,设有大司乐一职主管乐政,以六律(十二律之阳声)、六同(十二律之阴声)、五声(宫商角徵羽)、八音(金石丝竹匏土木革)、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祇。其下又设乐师、大师、小师、钟师、笙师、磬师、籥师等一系列职官分掌歌舞、音乐教育及各种乐器演奏与歌舞表演。

《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德教国子: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以六律、六同、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以致鬼神祇,以和邦国,以谐万民,以安宾客,以说远人,以作动物。乃分乐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黄钟,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应钟,舞咸池,以祭地祇。乃奏姑洗,歌南吕,舞大㲈,以祀四望。乃奏蕤宾,歌函钟,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则,歌小吕,舞大濩,以享先妣。乃奏无射,歌夹钟,舞大武,以享先祖。”

《大司乐》所言六舞,《云门》、《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此周代所存六代之乐。郑玄注:“黄帝之乐曰云门、曰大卷,黄帝能成名万物,以明民共财,言其德如云之所出,民得以有族类。大咸,咸池,尧乐也。尧能禅均刑法以仪民,言其德无所不施。大㲈,舜乐也。言其德能绍尧之道也。大夏,禹乐也。禹治水传土,言其德能大中国也。大濩,汤乐也。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言其德能使天下得其所也。大武,武王乐也。武王伐纣以除其害,言其德能成武功。”贾疏:“此大司乐所教是大舞,乐师所教者是小舞。案《内则》云:‘十三舞勺,成童舞象。’舞象谓戈,皆小舞。又云:‘二十舞大夏。’即此六舞也。”<1>周代所存上古五种乐舞,加上周代所制定的《大武》,合此六种乐舞,都是舞与乐相合,被后世称之为“六代乐舞”、或“六代之乐”。

此六代乐舞中,《云门》、《大卷》、《大咸》、《大㲈》、《大夏》所代表的各个时代,都是由禅让而治天下,称为“文舞”;《大濩》和《大武》则是歌颂以武力而安天下的有道君主商汤和周武,属“武舞”。文武二舞,象征文治武功二方略。六代之乐,遂成为后世华夏礼乐的正统仪典,深深地影响和左右着后世中国(以及日韩等泛儒学文化圈国家和地区)历代宫廷雅乐的制作和发展,亦对孔庙雅乐有着关键的影响。

舜帝乃中国道德文化的鼻祖,太史公誉之曰“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传说为了用音乐教化民众,舜帝模仿凤鸟的形状,用竹子制作了凤箫。用泗水之滨的砭石制作石磬而创作《大㲈》之乐。《大㲈》的制作,主要是因为舜能继承尧的德业,发扬尧的德行,故立乐舞以歌颂尧的圣德。《大㲈》之乐也是流传的比较广的一个乐曲,更对后世的雅乐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竹书纪年》云“有虞氏舜作《大㲈》之乐”,因以竹箫、石罄为主要伴奏乐器,又名《箫韶》。此即《尚书》所云“箫韶九成”。夏商周三代均把《㲈》作为国家大典之乐。周公二次分封,姜太公以首功封营丘而建齐国,《㲈》乐传入齐。《论语·述而》载昔孔子入齐,于高昭子家中观赏齐《㲈》,“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乃至发出“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之感喟。加上先师对颜渊所云“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或可遥见《韶》乐感染力之大之强。

古人所谓三王不袭礼,五帝不沿乐,《礼记·乐记》云:“王者功成作乐,治定制礼。其功大者乐备,其治辨者礼具。”《吕氏春秋·古乐篇》又载:“武王即位,……乃命周公作《大武》。”周公作《大武》,乃以歌颂武王以武力伐暴安天下的功德。《大武》之乐自周代初期以来就影响甚广,其原因不仅在于其形式上发扬和继承了黄帝以来前代古典乐舞的文化传统,同时还自有其题材内容和本身的时代特征。而周公的制礼作乐,更将六代乐舞整理增删,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礼乐制度。周代乐舞的文化精神是以崇尚华夏民族气节之“文德”教化为主要特点。这也正是夫子念兹在兹的“周监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之所在。《周礼·大司徒》亦云:“以五礼防万民之伪,而教之中。以六乐防民之情,而教之和。”周公整理后的六代乐舞被后世称为宫廷雅乐,是中国音乐舞蹈的高峰,更是中国古代礼乐文明进入成熟期的里程碑和象征。

鲁国是春秋之际非常特殊的一个诸侯国,作为“制礼作乐”的周公之子伯禽封地,其在周王室中有着于其他诸侯国截然不同者之地位。文献中有“成王赐鲁郊”之说,郊祀之礼必然要有乐舞,因此鲁国的周天子礼乐保存的相对完整。《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南方吴国的公子季札聘鲁,请观于周乐。鲁侯命乐工为之表演了《周南》、《召南》、《邶》、《庸》、《卫》等各地风乐及《大雅》、《小雅》、《颂》等雅颂之乐,当季札观赏到《大武》和《大韶》之时,赞叹曰:“美哉,周之盛也,其若此乎?”“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鲁昭公二年晋大夫韩宣子适鲁,又有“周礼尽在鲁”之叹。季札观乐是《左传》中记载的唯一一次系统全面且盛大的“周乐”演奏,亦是文献记载中周乐的最后一次展现。随着鲁国的衰亡,其保存的六代之乐渐趋亡佚。有关六代乐舞的文字虽散见于先秦文献之中,然《史记·礼书》云:“周衰,礼废乐坏,大小相逾,管仲之家,兼备三归。”由于春秋末季诸侯征战以及郑卫俗乐之声的冲击,宗周文明礼崩乐坏。《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年三十五,……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季札聘鲁之时,孔子方七岁,时隔二十八年之后,孔子才于齐国欣赏到韶乐。而到了春秋末期,六代之乐已所存无几。故而夫子只能对《大韶》、《大武》进行评价“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而无缘欣赏六代乐舞之原貌了。及至秦荡灭遗文,“秦始皇平天下,六代庙乐唯《韶》、《武》存焉。”<2>

礼主于诚敬、乐主于和顺,礼乐皆得,方谓之有德。《礼记·乐记》云:“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金石丝竹,乐之器也。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是故情深而文明,气盛而化神,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又曰:“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和故百物不失,节故祀天祭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荀子·乐论》亦云:“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动以干戚,饰以羽旄,从以磬管。故其清明象天,其广大象地,其俯仰周旋有似于四时。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在中国文化里,德行是心性的端正,而音乐则是德性的光华。《乐记》又载昔魏文侯问于子夏,听古乐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问子夏其故者何?子夏答曰:

“今夫古乐,进旅退旅,和正以广,弦匏笙簧,会守拊鼓。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讯疾以雅。君子于是语,于是道古,修身及家,平均天下,此古乐之发也。今夫新乐,进俯退俯,奸声以滥,溺而不止。及优侏儒猱杂子女,不知父子。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古。此新乐之发也。今君之所问者乐也,所好者音也。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夫古者天地顺而四时当,民有德而五谷昌,疾疢不作而无妖祥,此之谓大当。然后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德音之谓乐。诗云:‘莫其德音,其德克明。克明克类,克长克君。王此大邦,克顺克俾。俾于文王,其德靡悔。既受帝祉,施于孙子。’此之谓也。今君之所好者,其溺音乎?”

在子夏的解释中,郑音好滥淫志,宋音燕女溺志,卫音趋数烦志,齐音敖辟乔志。此四者皆淫于色而害于德,当然是不可用于祭祀的。祭祀用乐当以“鼗、鼓、椌、楬、埙、箎”德音为之。《乐记》云:“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乐之末节也。”在儒家看来,声、音、乐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分别对应禽兽、庶民和君子。乐的大节是德,是有着严格价值取向的道德教化乐曲,故而“德音之谓乐”。儒家极为看重“乐”对人的影响和教化,认为以君子之道作为主导的乐音有益于人类文明,而以满足感官刺激作为主导的乐音,会将社会引向混乱,孔子批评“郑声淫”就是这个意思。而高层次的乐音是天道的体现,使人享受音乐的同时,受到道德的熏陶,涵养心性,这是入德之门,更起着教化之功。所以,在儒家看来,只有合于道的音,才能称为“乐”。职是故,“夫乐者,与音相近而不同”,“乐者,非谓黄钟、大吕、弦歌、干扬也”。所以,乐向有雅、俗之别,古人则分别谓之以古乐、今乐和德音、溺音。后世雅、俗之乐的划分源自隋唐之时,“自周陈以上,雅郑淆杂而无别,隋文帝始分雅、俗二部,至唐更曰‘部当’。”唐代更进而分成三部:番乐、俗乐、雅乐。<3>由是而降,历代礼乐均以雅为正、以俗为乱。紫之乱朱和郑卫之音向为夫子所恶,祀孔用乐自然要以肃雍和鸣的德音雅乐为是。

《隋书》记载了孔子之后《韶乐》流传的历史:秦始皇灭齐,得齐《韶》乐,并改《大武》名《五行》;汉高灭秦,《韶》传于汉,高帝改名曰《文始》。秦汉时期均把《文始》、《五行》这两部文武相依的乐舞定为祭祀之用,秦汉改《大韶》、《大武》乐名的做法及其流传,对于后世的影响殊为深远。自秦汉以来,历代作乐,均以《韶》、《武》为蓝本。文献中所说的汉章帝元和二年春二月幸鲁祠孔子,作六代之乐,当不外乎原名《韶》、《武》的《文始》、《五行》而已。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将《文始》复称《大韶》。至南朝梁武帝,自定郊庙祭祀之乐,以《大韶》名《大观》。南朝齐武帝永明三年,“元嘉立学裴松之议,应舞六佾,以郊乐未具,故从权奏登歌。今金石已备,宜设轩县之乐,六佾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这是历史上乐舞并用于释奠礼之始,由是而降,泮宫礼乐逐渐臻于大成。隋代是祭孔雅乐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时期,开皇九年(589),文帝平定南朝陈国,获得了南朝刘宋及萧齐所保存的华夏传统古乐。仁寿元年(601),由太常卿牛弘、太常少卿许善心、内史舍人虞世基、礼部侍郎蔡征等人领导、参与并创制隋代宫廷雅乐。该宫廷雅乐系列包括了祭祀先圣先师乐章在内的五十六首乐章,此为祭祀孔子以专用乐章之始,更是祭祀先师之乐成为宫廷雅乐的一部分之始。隋杨以降,《韶》《武》之乐又几经改换名称,但均居于帝王用乐之列,在郊祀、祭祀宗庙和祭祀孔子时表演的皆为《韶》《武》之乐,属于祭祀的最高等级,更是华夏民族保存至今最为悠久的古代乐舞遗存。

古代乐舞亦称为队舞,对乐舞的人数和排列方式,周礼明确规定:“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用四,士二。” 佾舞的人数礼制固定,如果诸侯用八佾,即为僭越。乐队的排列方式,天子乐制像宫室一样四面设乐队,谓之“宫县(悬)”;三面设乐的叫“轩县(悬)”,此乃诸侯之制;两面设乐的为“判悬”,为大夫之用乐;一面设乐者曰“特悬”,为士之用乐等级。这种编制完备的大型演奏乐队,乃迄今文献所见之中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的交响乐团形式。始于隋代确立的祭孔雅乐,现仅存《诚夏登歌》乐章歌词一篇,但其曲谱无传。孔庙雅乐因袭了《大韶》、《大武》文武二舞具备的古老传统,尽管隋代创制的祀孔乐章并没有保存下有关文武二舞并用的历史资料,但步隋之后的唐代雅乐却是文武二舞并兴的乐制。而唐代的孔庙乐舞之制也是见诸史料记载中最早的由轩悬升为宫悬、和最早的文武二舞并用时期。但需要注意的是唐代的释奠,只有国学使用宫悬,州县学并不设乐。另外需要注意的就是,虽然此时乐制已升至宫悬,但舞却仍用六佾。《阙里志》云:“开元二十七年,诏祀先圣乐用宫悬,舞用六佾。”<4>《泮宫礼乐疏》李之藻氏亦云:

“孔子没,天下学者宗焉,天下万世师,则天下万世所公祀,鲁国乌得而私诸?遭秦灭学,祀秩阙然,虽汉高过鲁,剏祠太牢,乃晋魏以前学庙未设,太常释奠,肇于正始元嘉,权奏登歌。北齐乃舞六佾,春秋二仲,岁有事焉。拜孔揖颜,每朔一举,隋备四仲之祭,日用上丁,其犹古者四时皆祭之意欤?贞观定名先圣,开元乐备宫悬,而天下诸州配享从祀彬彬盛矣。”<5>

上古之时,早在尧舜时代就有用乐舞教育青少年的做法,《尚书·尧典》记载了舜帝对当时的典乐官夔说的一段话:“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周代的王官之学学习礼仪首先是学习乐舞,用乐舞来提高青少年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周礼·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籥师》“掌教国子舞羽吹籥”。《礼记·文王世子》曰:“凡学,世子及学士,必时。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籥。”《内则》又云:“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十三舞勺”、“成童舞象”,舞“勺”即是文舞,羽籥以彰文功之貌;舞“象”,则言武舞,干戈以示武德之意。

孔门六艺“乐”居其一,古代所谓的“乐”,并非单纯指今天的音乐一项内容而已,实包含了音乐、诗歌、舞蹈在内的一个综合“科目”而言之。古人设教,将乐舞作为一门必修之课实则寓意深远。明人李之藻《泮宫礼乐疏》论曰:

“嗟乎!先王之教,所以必从事于舞者何也?人生而成童,血气筋骨渐以充实而愤盈,其嬉笑跳跃动于手足舞蹈之间,如熊经鹤舞、狮攫猨腾,机自有所不容遏。禁之郁,纵之荡,圣人因而导之曰:来,吾教尔舞。进而示之以盘躃顾盼之容,束之以俯仰进退之节,而又钟鼓悦其耳,羽旄快其目。而习之者亦相率而以为便,不自知其闲于节、范于正而防志之潜消也。故曰,听雅颂之声志意得广焉,执其干戚习其俯仰诎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缀兆要其节奏行列得正焉,进退得齐焉。古者之教,洒扫应对以禁傲,诗书羽籥以导和。若夫动而有节则莫舞若矣。固以动阳气导万物,其于成就人才则尤亲切焉。由小学之书而进之以瞽宗之礼乐,由瞽宗之礼乐而成之以东序之舞,则圣王之教可想也。”<6>

礼乐兼得,方谓之有德。古人设教,将舞蹈与礼乐合为一体,更顺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其高明的设计和教育方法。

同时,宗庙祭祀的乐舞,向来就是一项极尽庄严神圣之事,自古就是礼之大者。《周礼》和《礼记》明言周代是以宗室胄子来充任宗庙舞生,汉代则由品官嫡子来充当舞者,《周礼·地官·舞师》贾疏云:“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酌,祭祀之舞亦不得用卑者之子。”《汉大乐律》曰:“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酌。除吏两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到五大夫子,先取嫡子高七尺以上,年十二到三十、颜色和顺、身体循礼者为舞人。”再至隋唐,“古之舞者,即诸侯之子孙。容服鲜丽,故得神祇降福,灵光烛坛。今之舞人,并容貌蕞陋,屠沽之流。用以接神,欲求降福,固亦难矣。有隋之际,犹以品子为之,号为二舞郎。逮乎圣朝,遂变斯制,诚愿革兹近误。考复古道,其二舞圣人,望取品子年二十已下,颜修正者充。令太常博士主之。准国子学给料,行事之外,习六乐之道,学五礼之仪。经十周年,量文武授散官。号曰云门生。”<7>《泮宫礼乐疏》又云:“至隋而尚以品子为之,号二舞郎。盖典乐之教虽亡,而胄子之选犹在也。降至大观,乃诏罢云门生舞,而舞人皆菆陋屠沽、或用羽流俚杂者混迹其间,贵介志行之士于是乎羞与为伍,而先王教化之道殆不可复行于叔季之世矣。”<8>

清人孔继汾《阙里文献考》云:“南齐武帝永明三年,尚书令王俭奉诏斟酌众议,设轩悬舞六佾,北齐后周并同此制。”此为孔庙释奠用舞之始。阙里孔庙的乐舞生,“宋金皆孔氏子弟肄习供祀。元世祖中统三年正月修宣圣庙成,闰九月东平路总管严忠范请补庙学,乐工始用他姓。明太祖洪武七年,敕宣圣庙四时祭祀所用乐舞生于府州县儒学生员内选民间俊秀子弟内选专一在庙,习演乐舞,照廪膳生员事例除本身优免外,仍免供给人二丁。”<9>历史上,阙里孔庙设有礼乐二学,其乐学机构所录取的乐舞生,都是出身单纯的儒童,以区别于民间艺人。被录用的乐生、舞生和歌生,不仅要具备合格的专业素质,同时也注重品德素养和家世的清白。所以,对符合专业条件者,一般要由州府县衙出具证明方可采用。而佾舞生入学年龄一般都在九至十四岁之间,正是遵循了《礼记·内则》所云“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之意。在这一点上,目前台北孔庙的释奠乐舞,由与台北孔庙紧邻的大龙小学的学生来承担着每年释奠礼乐舞生的职责,该校院墙上“释奠礼乐舞生充任”的一行大字赫然醒目,这成为该校的文化传统和校誉符号。这种方式,抑或正继承了原阙里孔庙礼乐二学的一贯精神。


<1> 《周礼正义·卷四十二》“春官宗伯下”。

<2> 《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八》“乐考一”。

<3> 《新唐书·卷二十二》“礼乐十二”。

<4> 《阙里志·卷之六》“祀典”。

<5> 《泮宫礼乐疏·卷三》“祀典名义疏”。

<6> 《泮宫礼乐疏·卷八》“乐舞疏”。

<7> 《唐会要·卷三十二》。

<8> 《泮宫礼乐疏·卷八》“乐舞疏”。

<9> 《阙里文献考·卷二十五》“乐考第六之三、乐舞生”。

标题:《王者之师》1月15日乐行忧违盛世开服,
链接:https://www.miaoshengapp.cn/yxgl/105127.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巴兔每日新游专栏2.03火柴人归来没有套路上线就送
巴兔每日新游专栏2.03火柴人归来没有套路上线就送

巴兔每日新游专栏2.03,火柴人归来没有套路上

2023-08-06
《明日方舟》肉鸽模式第三层全部BOSS打法攻略介绍,
《明日方舟》肉鸽模式第三层全部BOSS打法攻略介绍,

明日方舟 萨米肉鸽里新增的藏品中你觉得哪

2023-10-04
《太古封魔录2》12月1日冰雪奇缘季更新公告
《太古封魔录2》12月1日冰雪奇缘季更新公告

一、表白活动【花好月圆榜】 若似月轮终皎

2022-12-27
《异界事务所》卡琳技能整体强度一览,异界事务所强力ssr角色推荐
《异界事务所》卡琳技能整体强度一览,异界事务所强力ssr角色推荐

梁家仁凭一己之力霸占武侠影视半壁江山,现为

2023-10-04
3D坦克争霸2银币有什么作用?3D坦克争霸2银币怎么获得?
3D坦克争霸2银币有什么作用?3D坦克争霸2银币怎么获得?

3D坦克争霸2银币有什么作用?银币也是3D坦克

2017-01-15
原神赤沙终末池值得抽么
原神赤沙终末池值得抽么

原神赤沙终末池怎么样?赤沙终末池值得抽么?下

2022-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