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尘影余音活动,明日方舟尘影余音第七图
仙湖大步迈向国际一流植物园行列
编者按:“没想到仙湖植物园发展这么快。” 被誉为植物学界“奥林匹克”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深圳落幕不久,但余音未了。
作为这一国际盛会中的一个重要考察场所 ,仙湖植物园代表我国植物园登上了国际舞台,进入全球植物学科学家的视野。该园的建设、物种的收集、园林景观的设计、植物展示的效果、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等,给国内外植物学者带来强大冲击力。
从国内知名植物园到世界知名植物园,仙湖植物园发展迅猛。事实上,经过筹备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的几年时间,仙湖植物园进行了华丽变身。本报今起推出系列专题,走进仙湖植物园看国际植物学大会留下的印记和变化。
“惊喜”、“惊奇”,这是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期间,许多与会的中外植物学专家学者到深圳仙湖植物园参观后第一时间发出的声音。作为一座年仅30多岁城市的年轻植物园,是什么让这些见过历史悠久的世界一流植物园的大咖们发出如此赞美之声,向仙湖竖起了大拇指?
承办9个学术卫星会议 仙湖专家成为召集人
7月23日,全球瞩目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在深圳拉开序幕。作为集中展示植物科研、植物物种保育和植物景观构建的场所,仙湖植物园吸引了大批与会者前来参观考察,有不少人还自行预约入园。据统计,大会期间,共有3000多名中外与会代表参观访问了仙湖植物园,人数占到本次大会所有参会代表人数的近一半。
来访人中,不乏国际植物学领域的顶尖大咖。本次大会的名誉主席、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地球英雄”的彼得·雷文(Peter H. Raven)院士参观完仙湖植物园后称赞,植物园有了巨大的变化,看到一个机构变得越来越好,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他表示,尽管年事已高,但愿意竭尽全力促进和推动仙湖植物园与国际一流植物园的交流与合作。
仙湖植物园不仅是第十九届国际植物学大会筹办的核心单位之一,还深度参与这次大会的各项科学议程和活动。其中,除了仙湖植物园的科研人员活跃在主会场进行的各项学术报告和交流外,该园还承办9个学术卫星会议,是除主会场外承担卫星会议最多的机构。
这9个学术卫星会议分别是,中外植物园园长论坛、全球植物园基因组工作会议、秋海棠卫星会议、蕨类植物学卫星会议、苦苣苔卫星会议、国际植物学与菌物学委员会会议、国际苔藓协会执行委员会会议、国际苔藓协会卫星会议以及国际植物科学画卫星会议和秋海棠卫星会议,共有351位中外专家学者参会。
缘何仙湖植物园能经过本届大会科学委员会的考察,有资格承办这么多的卫星会议?一些与会者表示,仙湖植物园有着丰富的物种收集和一流的植物展示,与会的植物学专家除了进行学术讨论外,还可以实地交流,在各类植物的环绕中讨论植物的科研与保护。尤其是卫星会议中涉及的秋海棠、蕨类、苦苣苔等类别,仙湖植物园的收集量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数一数二。
“深圳的仙湖植物园非常年轻,早期建设仙湖植物园很多经验是借鉴华南植物园的,如今很多研究已经超过华南植物园,例如苏铁和对珍稀木兰的研究很有特色,木兰科、苔藓等方面保护研究在国际国内都屈指可数。”曾经担任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园长的植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资深专家,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副秘书长、国际植物园协会秘书长黄宏文如此评价。
此外,更重要的是仙湖植物园的一些植物学家已成为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能成为本次植物学大会卫星会议的召集人。例如,该园李楠博士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苏铁类和松柏类专家委员会委员;张力研究员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苔藓专家委员会委员。这些因素为仙湖植物园承担植物学大会中的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短时间保育1.2万种植物引来中外专家惊叹
今年,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多样性保护机构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发布了全球定义一个植物园的一系列关键词,其中保育和研究并列为定义植物园最关键的两个词,说明了植物保育在目前全球植物园工作中的位置。
植物园保存大量的植物种质资源,这不仅为全球植物多样性保护做出了贡献,也为植物学研究、植物资源利用、新品种培育和城市园林绿化保存了珍贵的材料。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期间,占地3万平米的仙湖植物园植物保种中心基地人气最为爆棚。这里有7个植物保育温棚和3个繁育温棚,每个大棚中都整整齐齐、满满当当摆满了各类植物,惊艳了来宾。
一一看过如此丰富的物种收集,许多来访专家都惊叹不已。国际植物园界的权威、90多岁高龄的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主席、英国雷丁大学名誉教授弗农·海伍德(Vernon Heywood)可谓对仙湖流连忘返,在大会组织的参观后,自己还要求再来植物园呆一天。
俄罗斯科学院科马洛夫植物研究所的基里尔·特卡琴科(Kirill Tkachenko)教授在访问时说道,13年前,他就来过仙湖植物园,这些年仙湖变化巨大,无论是植物保种还是园林景观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再次来访对于他来说仿佛到了一个全新的植物园。仙湖不仅收集保存了丰富的植物物种,还创新了保育和展示方式,非常了不起。在参观保种中心基地时,他激动地对仙湖植物园的工作人员竖起了大拇指。
目前,仙湖植物园保育的物种已接近12000种。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在一些专类植物的收集上已经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其中苏铁类先后收集了240余种,成为世界保育苏铁类最多的植物园之一;蕨类约800种,超过国产种类的三分之一,成为大陆保育种类最多的蕨类基地。此外,木兰科、苦苣苔科、秋海棠科、球兰属、棕榈科、爵床科、天南星科、鸡蛋花属、簕杜鹃属、苔藓植物、芦荟属、水生植物等类群的收集保育上,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在植物学业内人士看来,想要收集保育12000种植物实属不易,更没想到的是仙湖植物园在短时间内就达到了这一水平。而放眼全球,世界一流植物园大多经历了少则五六十年,多则几百年的历史,才达到收集物种过万到几万种的目标。物种保育工作中的艰辛大概只有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才能体会。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主席、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主任史蒂芬·布莱克默(Stephen Blackmore)对此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和弗农·海伍德(Vernon Heywood)一起参观时,都表示仙湖植物园的建设、物种的收集发展得很快,园林景观的设计、植物展示的效果、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都已达到世界一流。
据介绍,仙湖植物园在国际植物学大会筹备阶段提出了“打造一流物种收集保育”的发展战略。2016年1月,为更好地推进植物保育工作,专门成立了植物保种中心,增设了亚高山植物保育冷房、热带植物越冬温室和植物繁育温棚,使之成为珍稀濒危植物的“诺亚方舟”。
在本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期间,仙湖植物园又凭借着自身先进的植物保育水平,赢得国际先进机构的青睐。国家基因库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活体库揭牌、仙湖植物园与台湾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联合保种基地揭牌……随着国际合作大门的打开,仙湖将扬帆出海,迈向国际一流植物园行列。
历经30年呕心沥血《深圳植物志》闪耀面世
在本届大会主会场上,由仙湖植物园负责编撰的一套四本《深圳植物志》全新亮相,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这是一部深圳植物的百科全书,不仅填补了深圳地方植物志的空白,也为中国植物科学研究提供了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为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参会代表系统了解深圳植物提供帮助。
这套书的出版凝聚了仙湖植物园的心血。早在30年前,该园就已计划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和编写《深圳植物志》。1988年仙湖植物园建园之初就建立了仙湖植物园植物标本馆,并开始组建采集队,为编写《深圳植物志》采集和保存凭证标本。30年的野外采集工作共为标本馆收集了13万份植物标本,其中大部分是深圳本地植物标本。2004年,仙湖植物园的科研人员认为标本的收藏量已接近编写《深圳植物志》的需求后,随即开展《深圳植物志》课题的立项,并于2005年开始了编研工作。
来自仙湖植物园、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和华南农业大学的7位资深的植物分类学家组成编委会,编委会除承担审稿、校稿、指导编写和指导绘图外,还负责筛选作者和制定编写规范等工作,这让《深圳植物志》编研的每一步都经过专家的充分讨论。稿件由主编李沛琼教授和审稿副主编李秉滔教授初审后,再由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文采先生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每份稿件上都有王院士的亲笔批注,保障了本书编研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13年的编研工作在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召开前完成,标志着深圳植物多样性调查和编目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最后编写完成的《深圳植物志》第一卷于2017年6月正式出版,并在第十九届植物学大会“向世界发出绿色邀约”主题活动中进行了发布。
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编委会也适时开展了《深圳植物志》的数字化工作。2017年6月,《深圳植物志》的数字化工作与编研工作同步完成,网络版和手机版的《深圳植物志》也于6月18日同步上线。今后,读者除了查阅纸质版的《深圳植物志》外,也可通过电脑和手机实时检索和查看深圳的植物物种,除了携带方便外,传统的植物志编研也践行了科技、环保等理念。
做实做强科研平台向国际一流植物园迈进
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是全世界植物科学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术会议,参会代表除了来自全球的植物科研机构和高校外,还有部分是来自植物园界的专家学者,如彼得·雷文(Peter H. Raven)教授就是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的前主任,科学委员会委员陈进研究员是中科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的主任等等。这是因为科学研究是植物园的重要职能之一,植物园在全球的植物科研工作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届大会期间,仙湖植物园还举办了中外植物园园长会议,包括世界上顶级植物园园长在内的50家国内外植物园的园长均来参会。
近年来,仙湖植物园的科研工作者积极投身于植物学热点科学问题的研究,为打造高水平的植物科学研究而努力。
目前,仙湖植物园开展的买麻藤科植物全基因组系统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在植物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买麻藤科植物的系统位置一直不能确定,也成为困扰植物学界多年的一个问题。这项研究工作的成果有助于揭示该科植物在植物演化中的特殊位置,也有助于进一步探讨被子植物起源和种子植物演化等植物学热点和难点问题。
仙湖植物园还联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发起国内多个研究单位的专家,经过长期的合作和努力,建立了中国维管植物属水平的生命之树。其中,包括了中国维管植物3114属,占中国维管植物总属数的93%。该项研究包括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作为一个专辑于2016年7月发表在专业期刊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上。
有专家指出,我国维管植物属水平的生命之树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在植物分子系统学领域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在生物多样性如此高的区域建立维管植物属水平的生命之树,取样密度如此之高,在世界范围内尚属首例。
仙湖植物园的科研工作依托深圳市南亚热带植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开展,是深圳市目前唯一一家进行综合植物学和园林园艺研究的机构,有良好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平台。另一个重要科研平台——广东深圳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侧重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于2017年初获得国家林业局资助兴建。
自建园以来,仙湖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包括摸清了本地植物的家底、珍稀濒危植物保育研究、植物新品种培育,以及专著和论文的出版、专利、标准制定、计算机软件开发,并获得过多种嘉奖。由国家林业局资助、仙湖植物园负责实施的德保苏铁回归自然项目,成为我国珍稀植物回归的示范项目;另一种中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景宁木兰,仙湖也主导了于2017年3月启动的回归野外工作。
为了打造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仙湖植物园也积极参与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向国际一流植物园迈进。展望未来,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洪德元寄语,仙湖植物园秉承“以植物园为本”的发展理念是非常好的,希望仙湖沿着这条路深入地走下去。深圳市政府对植物科研的投入很大,希望仙湖能进一步引进科研团队和人才,把科研平台做实做强,各项科研服务要致力于服务植物园建设,类群的研究要服务于物种保护。(王晖 文/图)
-
《明日方舟》尘影余音活动,明日方舟尘影余音第七图 2023-10-04
-
《明日方舟》尘影余音活动更新介绍, 2023-10-04
-
《明日方舟》尘影余音LE-6打法攻略, 2023-10-04
-
《明日方舟》尘影余音LE-2通关攻略, 2023-10-04
-
《明日方舟》小丘郡郊野摆完挂机阵容一览 小丘郡郊野剿灭挂机攻略,明日方舟小丘郡郊野攻略 2023-10-04
-
《明日方舟》小丘郡郊野低配通关攻略 新剿灭副本小丘郡郊野怎么过, 2023-10-04
-
《明日方舟》将进酒活动商店换什么好 将进酒活动商店兑换顺序推荐, 2023-10-04
-
《明日方舟》将进酒活动商店兑换建议, 2023-10-04
-
《明日方舟》将进酒活动介绍 将进酒活动要怎么玩, 2023-10-04
-
《明日方舟》将进酒刷哪关 春节活动将进酒关卡材料掉落性价比,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