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灯与地下城》2022年3月1日密令,
潢川辛亥人物录
文:杨峰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作为“襟带长淮,控扼颍蔡,自古戍守重地”,英雄辈出的古光州,自然也没有缺席这一场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一、辛亥老人:赵宗培
赵宗培,号春载,回族,潢川县大南头人。生于1881年(光绪七年),故于1950年。他青年时代家境贫寒,父亲早亡,随兄长度日。两湖总督张之洞在光州帝子宫招募新军,他应招从军,开赴武昌。1904年(光绪三十年),考入广西龙洲边防将弁学堂,1906年9月毕业,任广东新军第一协步二团三营左队官。他对腐败的清王朝极为厌恶,思想同情革命。1909年(宣统元年),经革命党人赵伯先(赵声)介绍,加入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从事联络革命同志工作。
同盟会决定在1909年年底发动起义,令赵宗培密约同志,准备以待。1910年2月10日(正月初一)早饭后,赵宗培密令各营士兵发动起义。数十名革命同志迅速行动,先将周蕃队官及卫兵司令拘禁,接着他又率大队人马冲进协统司令部,捉拿协统张哲培。张闻风逃走。宗培当机立断,集合步炮工辎各营同志,徒手出发赶至第二标,毅然在讲武堂宣告起义。各营士兵热烈响应。此时义军约有六营兵力,驻扎在广州郊区,并决定向广州挺进。赵宗培率领有枪弹的同志百余人,于2月12日向广州进发。行军途中,发现息鞭亭、牛头山一带仍被清军控制,但革命军已逼近此地区,该处又系必经之路,在此紧急情况下,必须主动发动进攻,歼灭这股敌人。清兵喊话佯称“请上山来”,接着用机关枪扫射,革命军伤亡甚重。赵宗培指挥同志开枪还击。激战数小时,终因寡不敌众,暂时后退,分散潜伏。2月14日,赵宗培秘密潜至高塘墟、清湖村,在黄氏宗祠居两宵,又转避于该村猪栏内达十九日。月底赴香港,不久转回家乡光州听候消息。
1911年2月,他奉赵伯先函召赴香港。4月23日,又同黄克强一起潜入广州,4月27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黄昏前,革命党人分四路攻打两广总督衙门,战斗十分激烈。赵宗培不顾生命危险,冒着清兵的炮火冲杀在前。战斗中,方声洞等一批同志先后牺牲,后葬于黄花岗,历史上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此时,赵宗培腿部受伤,次日由大南门撤出,登船去香港医治。香港当局搜查极严,使在港的同志无法存身。经胡展堂介绍,宗培到新加坡中华俱乐部邓子瑜、陈凤韶处居住,协同革命同志宣传革命,散发书籍。
武昌起义后,赵宗培又与赵念伯、赵光、姚两平等二十余人,携带数十箱手枪、炸药,乘车去南京,以备暴动之用。此刻南京宣布戒严,搜查甚紧,不可久留。他和赵翊山等离宁去沪。
1911年11月4日(农历九月十三日),赵宗培同赵翊山、钮惕生、李平昼等一起参加了攻打上海江南制造总局的战斗。他和赵翊山率领八十多名学生军,奋猛冲击,至翌日晨,攻克兵工厂。他只身进入仓库区,将各武器弹药库的钥匙检交洪承点收存;又率学生军乘胜前进,一鼓作气攻进龙华港。
辛亥革命后,赵任沪军第一大队大队长。民国建立后,任陆军第十六师三十二旅六十三团第一营营长。1916年,随孙中山在广东护法,任虎门要塞长洲鱼珠炮台台长,后又任孙中山的左翼队队长。因受莫荣新排挤,忿而去职。1926年返回南京,因患眼疾动手术,右眼失明。嗣后,他以贫困之身退居钮惕生处多年。后在镇江靠变卖衣物糊口。抗日战争开始后,他带领全家五口人回到故乡潢川。他在获悉汪精卫在南京组织伪国民政府的消息后,立即发电报,痛斥汪“卖国求荣”。(资料源于1985年第二辑《光州文史资料》中留下的赵宗培之子赵凌云、侄儿赵敬尧的回忆文章《辛亥革命中的勇士赵宗培》。)
有关赵宗培还留下了不少逸闻趣事,在1987年第四辑《光州文史资料》中,有一篇赵凌云口述,刘绪德记录的回忆文章《辛亥老人赵宗培逸事》 :
(赵宗培)抗日战争开始后,回故乡潢川。虽生活困难,靠亲友接济过日子,但他一生耿介,刚直不阿,不仅不与当时的达官显贵同流合污,反而对不平事敢于仗义执言。有些事在我的记忆中仍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仅列举数端予以介绍,以期读者对我父亲的性格、品质有更多的了解。
一
1926年,父亲因受排挤返回南京,退居钮惕生先生处。数年后迁往镇江,住五条街中药店后面。因生活贫困无人过问,只得靠变卖衣物糊口。1935年4月27日,江苏省和镇江市各界人士在实验小学附近的体育场召开大会,纪念黄花岗起义。主持大会的是国民党江苏省党部书记长张道藩和江苏省主席叶楚伦。张道藩这时想起我父亲参加过黄花岗起义,他为了沽名钓誉,抬高其地位,一反平时漠不关心、视若路人的态度,邀请我父亲到主席台上就座。在会上,张道藩手拿记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迹的《黄花血》一书,第一个上台讲话。他照书念一段,便大言不惭地把他自己吹嘘一番,俨然是斗争中的勇士。实际上他并未参加黄花岗起义。父亲对他这种贪天之功为己功,借革命烈士的鲜血往自己脸上贴金的做法非常反感。当轮到我父亲讲话时,他上台第一句话就是:
“我不是照书本上的说,我参加革命是亲自干出来的。”
人们听了,一对照刚才张道藩的讲话,便心领神会,面露笑容。而张道藩却满面通红,非常尴尬。我当时站在实验小学的队伍前面,靠近主席台,所以看得很清。
二
1935年10月10日,镇江各界举行提灯大会庆祝“双十国庆”。人们手持红绿彩灯参加盛会,我父亲却拿一个白纸灯笼上街。行至四牌楼附近,有人问:“老先生,您为什么拿白灯笼?”父亲说:“我老了,不中用了,也看不清楚了!”父亲的意思是:一方面讥讽国民党新贵违背孙中山的遗志,倒行逆施,听不进辛亥革命老人的规谏;另一方面影射社会黑暗,是非难辨。
三
卢沟桥事变爆发不久,日本侵略军的魔爪便伸向沪宁地区,战火蔓延镇江。因在镇江无法居住,父亲便带我们回到潢川。1941年夏,原谢晋元部的一个排长刘文源途经潢川,到我家看望父亲。谢晋元在抗战初期,曾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他们浴血奋战,抗击日军的事迹,早已声震中外,但事后却无人过问,成为被遗忘的人。如今壮士们生活无着,贫困交迫,有的被遣散,有的下落不明。刘文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辗转流落潢川的。父亲对此深感气愤与同情,并协助他在城西十里棚找地方住下。虽然我家生活非常困难,也尽力给他一些援助。
四
1947年,我们住在潢川南城后街。此时我家生活异常困难。有一次,豫南行署主任张轸到潢川,曾专程到家中看望我父亲。看到我们家徒四壁的情况,他不禁喟然叹息。此时正值蒋介石派的视察团也在潢川,张轸向他们介绍了辛亥老人赵宗培贫病交迫的情况。视察团回南京不久,父亲便接到一封由蒋中正署名的慰问信,内容大意是“宗培老先生对辛亥革命有功,由军事委员会总监部转交法币一千万元以示慰勉”。一千万元,数目可不算小,但当时物价飞涨,早晚有异,等把一千万元领到手时,只能买一双布棉鞋。父亲气愤、失望之余,请我表叔刘仁轩将蒋介石的信装裱保存。父亲之所以这样做,是真的为了作纪念,还是有意讽刺,很值得思索。
五
1946年,钱祖图任潢川县长。父亲发现私人粮行在经营粮食时,向买卖双方同时索取佣金,同时还把卖粮农民的剩余粮食无偿拿走,名之曰“搞合(ɡě)子”。这些二道商对农民和市民进行盘剥,令人切齿。父亲对此非常气愤,于是写了一篇稿子投送《豫南日报》。
稿子的头两句是:“我的眼已瞎了,看不见潢川县的黑暗;我的腿也跛了,见不到地方上的父母官……”
钱祖图见老革命出来说话了,事情又已见诸报端,怕影响他的名声,因而非常惊惶,乃立即下令:粮行只许向买方或卖方一次收佣,量粮食也要公平合理,并亲自登门向我父亲作说明。
六
1950年,父亲患食道癌,饮食难进,饥饿难忍。临终前,他向我们说:“我是追随孙中山干革命的。孙中山临死时革命还没有成功,是共产党实现了孙中山的遗愿,而且比孙中山看得高,看得远。你们要跟着共产党努力建设新中国。我死之后,把孙子新政的名字改叫建国吧!”说完即逝。我们含悲安排后事之后,遵照他老人的遗愿,给侄儿改名“赵建国”。
辛亥风云中的坚强战士:汪锡九
汪锡九,号子佩,众称汪七,河南潢川南乡乌盆店人,生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他七岁在本乡上私塾,读过《四书》《五经》,十七岁下学种田。因受习武救国的思想影响,便开始习武。由于苦练善钻,仅数年,在枪、刀、剑、戟方面均有硬功。他为人重交好友,爱打不平,性情豪爽而刚强,遇事敢作敢为。他对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劣绅极为愤恨。因见义勇为,他吃过不少苦,遂产生到江南投奔革命的思想。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汪锡九邀好友万福成、张春波一同赴武汉。路经湖北麻城,在一家旅社住宿时,夜深听隔壁房间商人们在一起闲谈:“武汉张总督率领的新军快同化光了,里面有好多是反清的革命党,大清江山的气运到了头,该垮台了……”,他们三人听了很高兴。到了武汉后,正赶上新军招募新兵,便毅然报名应募入伍。1906年,新军中孙武领导的革命组织“共进会”,发现汪锡九有见识、会武功,精明强悍,不满现实,于是发展汪为“共进会”会员。汪入会后,极为活跃,常在士兵中讲述列强瓜分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及民不聊生的事实,并讲述应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理。不久他便成为“共进会”的骨干分子,受到“共进会”领导孙武的赏识和器重,并提升为排长。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八营的革命党人首先率领全营起义,奔向武汉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其他各营的革命党人,也率领士兵攻打总督衙门。在主攻中,汪锡九自告奋勇,担任敢死队队长,率领80多名队员,奋勇冲杀,前仆后继,拼搏向前,终于占领了总督府。紧接着又攻打龟山炮台。当夜,武昌城被起义军占领。由于汪锡九在武昌起义的战斗中英勇善战,功绩显著,被晋升为营长。
是年农历腊月二十八日,汪锡九带二十余名士兵由武汉返光州探母。春节期间,汪锡九进城拜访亲朋,与同情赞助辛亥革命的老朋友李古琴(清江西巡抚李嘉乐之侄)相商如何在家乡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的事。经磋商议定,在正月十五前聚众宣传革命;地点选在南城东大街李府。于是抓紧书写、散发文告和革命标语,揭露清王朝的罪行,号召国民行动起来推翻清王朝。这天,李府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几名喇叭手轮流高奏迎宾曲,府内厨师忙着做菜。群众听到消息后,蜂拥而至。汪锡九、李古琴利用这个场合,进行演讲,大讲世界形势,中国危机,并指出挽救危亡只有起来革命的道理。会上号召男子剪辫子,妇女放脚。凡当即剪辫子者,即可到府内赴宴,以示拥护革命。仅大半天时间,门前几个大箩筐便装满了剪掉的辫子。有许多青年妇女,回家向老人讲道理,把裹脚布撕毁。这一革命行动,震惊了光州州官陈扬,他立即派卯首周世营(外号周丫头)去刺杀汪锡九。该员是清王朝的忠实走狗,武功甚好,会“蝎子倒爬墙”。他道德败坏,到处采花寻柳,强占民女,敲诈乡亲,无恶不作,光州百姓无不对其恨之入骨。一日上午,汪锡九在回回营马宅与马古若谈论辛亥革命以及复兴中华之事时,周突然跟踪闯入马宅,盯上汪锡九,欲乘机杀人。他首先问:“你是汪老七吗?”“是的!”“你来光州有何贵干?”“宣传革命!”汪锡九昂首答之。“你知谋反犯科吗?”“革命正大光明。”正值双方舌战之时,周从怀里掏出匕首,汪锡九飞起一脚,将周踢倒在地,并随即掏出“自来德”手枪。周见势不妙,拔腿就跑,汪在后面紧追不放。由于路上有惊观百姓,不便开枪,汪一直追到大南门东边。周依仗自己会飞墙走壁,便从城墙往下跳。由于心情紧张,跳的过猛,脚脖受伤,一时难于站起来。汪赶到后,速发两枪,将周击毙在城下。消息传出,光州古城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他们奔走相告,赞扬汪七为民除了一大害。至今八十多岁的老人们,谈到此事仍眉飞色舞地对其进行赞颂。(马风先生说:“我父亲马古若曾告诉我,周丫头来到南城小书院,欲行刺汪子佩。他爬上房子,被汪发现。汪向他开了一枪,周拔腿就跑。汪将他打死在湖边,并将他的人头割下,挂在树上。”)
民国以来,政局动荡不安,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革命党内部相互倾轧。汪锡九目睹当时形势,便脱下军装,与挚友赵九平筹资办书店,想借此继续宣传革命,唤醒民众。后不幸病卒北平。(资料来源于1986年第三辑《光州文史资料》中黄大淮先生收集整理的《辛亥风云中的坚强战士汪锡九》一文。)
辛亥人物:贾侠飞
贾侠飞(1886-1913.8),名贾英,祖籍河南省潢川县,生于北京。
贾侠飞在高等警校求学期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贾在河南省城开封发表演说,宣传革命,抨击时政,被称为革命党中的激进分子。后任国民党河南支部总务主任。
1912年6月,贾与姐夫胡抢一、朋友陈花屏等在开封创办《自由报》,贾任总编辑。该报无情揭露了袁世凯在河南的代理人张镇芳的专制暴行,并对河南教育界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予以抨击。他还直接上书袁世凯,历举其就任大总统之后种种违背民意、专横跋扈行径,并在报纸上指名抨击袁世凯,揭露其复辟帝制野心。
1913年元月,张镇芳以“诬蔑政府”为借口将贾羁押并亲自提审。贾慷慨抗辩:“共和国家,人民是否有监督行政权?是否有言论自由权?政权在民,都督不过人民公仆,又何以势力压人。试问我豫行政人物,有一二胜任者否?”张不能作答,逐将贾移送地方检察厅。地方检察厅将贾判罪。在各方责难下,以“罚金保释”,草草了结此案。同年3月底贾出狱时,国民党河南支部和开封一些民众团体联合举行盛大欢迎会,到会者多达三四千人。出狱后,贾到国民党人创办的《临时纪闻》报社工作,继续用笔为争取“民主、共和、自由”而战斗。“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下令在全国范围内取缔国民党,凡属国民党及赞同革命的报纸一律封禁,对国民党人和进步青年大肆搜捕、杀害。张镇芳接到袁的密令,即派人捉拿贾侠飞。贾闻讯与姐夫胡抢一连夜潜往北京,藏身于僻巷小客栈中。1913年8月20日贾在北京被捕,不久被秘密杀害。
在本文的最后,还要顺带提一下,在我们民间口口相传的“荷叶酥和三股油果”传说中,亦有三位和辛亥革命相关的人物,他们是:郝雨樵,潢川北城西街人,清秀才,后来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叶郎台,潢川城南八里奶奶庙人,清朝拔贡,当时在省城一家报馆里担任主笔;苏扶山,潢川卜塔集人,前清秀才、同盟会员。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建立民国后,在全国范围掀起的反袁讨袁斗争中,这三位英雄在省城英勇就义。这个传说在前面的光州漫忆《潢川民间传说廿篇》中已有收录,在本文中就不再重复。
-
《提灯与地下城》2022年3月1日密令, 2023-10-04
-
《提灯与地下城》2022年3月13日密令一览 3月13日密令是什么, 2023-10-04
-
《提灯与地下城》1月15日密令是什么 1月15日密令一览, 2023-10-04
-
《提灯与地下城》12月31日密令介绍 12月31日密令是什么, 2023-10-04
-
《提灯与地下城》12月19日密令介绍 12月19日密令是什么, 2023-10-04
-
《推理学院》谁是猪头王2月24日正式上线, 2023-10-04
-
《推理学院》爆笑鱼人节活动精彩开启, 2023-10-04
-
《推理学院》收下虎年第一份豪华大礼吧 2022超级奖学金活动启动, 2023-10-04
-
《推理学院》官方故事:任务失败, 2023-10-04
-
《推理学院》官方小说:哥哥的礼物,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