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门派》御宝心法获取攻略大全,
玺 印(十)
“十全老人之宝”,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8厘米见方,通高15.3厘米,纽高5.4厘米。
宝四周阴刻填金乾隆帝御制《十全老人之宝说》。“十全”,指乾隆帝在位期间十次远征边疆的重大胜利。
可知乾隆帝制此宝,不仅是要显扬其十全武功,而且是要时时勉励自己尽君之全职,以实现其“千古全人”之夙愿。可以这样说,此玺既是乾隆帝的纪功之物,也是他的自励之玺。
“敬天勤民”玺,清乾隆,白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9.6厘米见方,通高9.2厘米,纽高4.6厘米。附系黄色绶带。
玺四周刻乾隆帝御制《敬天勤民宝四言诗》。按:清代皇帝制作“敬天勤民”宝始于康熙帝,是一方檀香木宝,一直存放于乾清宫中,质地虽不贵重,但却是反映康熙帝思想的重要实物。鉴于此,雍正帝继位后,便把一方原来刻有“万几余暇”四字的康熙白玉交龙纽宝上的印文磨去,将“敬天勤民”四字仿刻上去,仍存放于乾清宫中,并把康熙帝原檀香木宝妥善保存。乾隆帝继位后,遵照雍正帝的成例,仍然把这方宝玺单独存放于乾清宫中,并于乾隆十三年(1748)命工匠把他的《敬天勤民宝四言诗》刻在宝的四周。嘉庆二年(1797),乾清宫火灾,雍正帝重刻的白玉“敬天勤民”被焚毁。于是乾隆帝又命重新制作一方,不仅印文一样,同时也将《敬天勤民宝四言诗》原样复制,这就是此方“敬天勤民”宝。关于一再复制“敬天勤民”宝的原由,乾隆帝曾有过解释:“皇祖御书钤用诸玺,皇考制箱以藏之,惟留是宝于外以钤用御书。予小子敬遵成典,收藏皇考御宝时亦留是宝于外,常钤用焉。是宝也,经三世而一例宝用,且将垂之奕禩而无穷,岂以追琢其章哉?盖取义有足重耳。”可以说,雍正帝、乾隆帝之所以一再重镌康熙帝“敬天勤民”玺,更多的是为了继承和发展康熙帝“敬天勤民”的宝贵思想。他们重视的并不是宝玺本身,而是“敬天勤民”四字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正如乾隆帝所说:“匪贵其材,实珍其义。”
从这个意义上讲,“敬天勤民”不仅是康熙帝的座右铭,也是雍正帝、乾隆帝的为政之本。宝玺本身的一再复制并不影响我们对其所蕴涵的深刻意义的理解。
“乾隆敕命之宝”,清乾隆,寿山石质,螭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3.3厘米见方,通高13.4厘米,纽高5厘米。
宝四周浅浮雕夔龙及曲线纹饰,上部雕形态各异的螭龙,其印体和边饰的做法与雍正元年(1723)刻制的“雍正御笔之宝”如出一辙,可知乾隆帝此宝是利用宫中原存的早期成品刻制的。此宝应专钤于乾隆帝发布的敕书之上,其地位与“二十五宝”之中的“敕命之宝”同,为乾隆帝诸宝玺中规格较高者。
“古稀天子之宝”,清乾隆,碧玉质,交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12.9厘米见方,通高10.8厘米,纽高5.2厘米。
宝四周阴刻填金乾隆帝御制《古稀说》。此玺制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是年乾隆七十万寿。稽诸史籍,“自三代以下帝王年逾七十者:汉武帝、梁高祖、唐明皇、宋高宗、元世祖、明太祖凡六帝” 。但在乾隆帝看来,其中前面四君均是不足为法的,余下的元世祖忽必烈和明太祖朱元璋虽为创业之君,于国于身皆有建树,但仍不乏“礼乐政刑有未遑焉”的遗憾,而把他自己看成是千古之中唯一年登古稀的英明君主。于是,便镌刻了“古稀天子之宝”以纪念之,并作《古稀说》云:“余以今年登七袠,因用杜甫句刻‘古稀天子之宝’,其次章即继之曰‘犹日孜孜’,盖予宿志有年,至八旬有六即归政而颐志于宁寿宫。其未归政以前,不敢弛乾惕。犹日孜孜,所以答天庥而励己躬也。”此时的乾隆帝还相当明智,虽自负但不自满。“夫由斯不自满,歉然若有所不足之意充之。以是为敬天之本,必益凛且明,勿敢或逾也。以是为法祖之规,必思继前烈,而慎聪听也。”他要做到“励慎终如始之志,以竭力敬天法祖,勤政爱民”,这才把“犹日孜孜”作为“古稀天子之宝”的副章相配使用。透过这方“古稀天子之宝”及其产生的背景,恰好反映出乾隆帝那种壮志未泯,雄心未已,励精图治而且是相当自负的精神状态。
“惟精惟一”玺,清乾隆,昌化石质,随形雕苏轼《赤壁赋》文意,汉文篆书。面6.9厘米见方,通高11.9厘米。贴黄签一,上墨书“惟精惟一御宝一方”。
“惟精惟一”语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此言所以为君治民之心法。恰如孔颖达注疏所云:“居位则治民,治民必须明道,故戒之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道者,经也,物所从之路也。因言人心,遂云道心。人心为万虑之主,道心为众道之本。立君所以安人,人心危则难安,安民必须明道,道心微则难明,将欲明道,必须精心,将欲安民,必须一意,故以戒精心一意,又当信执其中,然后可得明道以安民耳。”盖言为人君者,应“精”、“一”兼执,修行己身。乾隆帝以此为玺文刻制了多方宝玺,此为其中之一。此玺与“乾隆宸翰”相配,钤诸御笔书画之上。
“信天主人”玺,清乾隆,田黄石质,光素长方形玺,汉文篆书,玺文两边围二升龙图案。面宽2.5厘米,长3.2厘米,通高5.5厘米。
乾隆帝早年曾著《开惑论》,仿四子讲德之意,设为春秋硕儒、臻成大夫二人问答,其文中有:“枭瞷文身,无不内属,慕义归仁,鸿庸爰建,千古未闻。若子者所谓菽麦未辨,安足以知我信天主人哉?信天主人乃召大夫硕儒而告之曰:‘若二子者所谓楚即失之,齐亦未为得也。’”其中“信天主人”乃乾隆自称,取“顺天者昌,逆天者亡”之意。乾隆在七十五岁时又作《信天主人自箴》诗云:“开惑昔年著论曾,信天爰以主人称。谓危反用成安屡,逮失还资为得仍。事定不堪迥回忆,途长惟益励心兢。信天天眷古稀有,顾我何修遇此能?”表达了乾隆帝以“信天主人”为号的意旨。
“乾隆御笔”玺,清乾隆,田黄石质,子母狮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4.7厘米见方,通高6.2厘米,纽高3.5厘米。
此宝与“所宝惟贤”、“德日新”为一组配合使用,是乾隆帝宝玺中钤用较多的一方。如著名的“三希堂”匾上就钤有此玺。
“乾隆宸翰”玺,清乾隆,昌化石质,随形雕荷塘小景方形玺,汉文篆书。面8.4厘米见方,通高15.2厘米。
此玺用昌化鸡血石刻治,印石鸡血虽然不多,只丝丝缕缕散布于顶端,但质地却极温润,近似于牛角冻。尤其是雕刻者依据材质表面不同的色彩巧妙构思,精心布局,使之成为一件难得的艺术佳作。如篷的荷叶密密而布,点点红蕊或含苞,或怒放;荷丛中双鹤漫步,悠闲自得;鸳鸯比肩而游,鱼儿嬉于水底。荷叶间有蜻蜓、蜘蛛、青蛙、小蟹、鹭鸶等鸟虫,生机勃勃,使人自然联想起南国水乡的迷人景色。整个作品设计新颖独特,雕琢精微细腻,形象生动传神,被人喻为“巨灵妙手,小幅丹青”,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是乾隆帝宝玺中雕制最为精美者之一。
该印本为文人印章。印体四周山石间有时人题记多处,书法灵动,词句隽永,极富韵致。其中前面石上作者题款云:“莲塘三十里,四面起清风。鸳鸯飞不去,只在藕花中。己卯夏日过西湖,见莲花烂漫,摹之于石,以博大雅一哂云尔。”可知此印制作于乾隆二十四年(1759),取材于西湖景色。通过题记,不难想象作者对自己的作品相当满意,并经常和朋友同好一起品评的情状。
这件当初抒写文人雅兴的案头清供,是什么时间、通过何种途径进入宫中收藏的,今天已无从了解。乾隆帝将其刻成御用玺印后,同样爱不释手,经常钤盖于其御笔书画之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这位风雅皇帝的文人情调。
“半榻琴书”玺,清雍正,玛瑙质,螭纽方形玺。篆书。面1.7厘米见方,通高1.7厘米,纽高1.2厘米。
“落花满地皆文章”玺,清雍正,白玉质,螭纽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7厘米,长1.9厘米,通高1.4厘米,纽高0.8厘米。
“如如”玺,清雍正,白玉质,螭纽长方形玺。篆书。面宽1.3厘米,长1.9厘米,通高1.2厘米,纽高0.5厘米。如如,佛语,指真如常住,圆满而不凝滞之境界。《金刚经》:“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乾隆三十三年(1768)御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钤此玺。
“菑畬经训”玺,清雍正,玛瑙质,螭纽方形玺。篆书。面1.8厘米见方,通高1.6厘米,纽高0.9厘米。
“乾隆宸翰”方石印,清乾隆,长3.6厘米,宽3.6厘米。
“乾隆御赏”竹根印,清乾隆,长2.1厘米,宽2.1厘米,高1.7厘米。
铜“广储司印”印,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七月,印纹7.15厘米x7.15厘米。
“毓庆宫”玺,清嘉庆,青玉质,蹲龙纽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宽2.8厘米,长4.6厘米,通高7厘米,纽高3.2厘米。
毓庆宫位于内廷东路奉先殿与斋宫之间,系清康熙十八年(1679)在明代奉慈殿基址上修建而成,乾隆五十九年(1794)和嘉庆六年(1801)分别添建、扩建,光绪年间曾加以修缮。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允礽所建,后作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十二岁到十七岁间一直居于此宫。嘉庆皇帝五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乾隆六十年(1795年)即位后又迁回毓庆宫。嘉庆帝亲政后,规定此宫不再让皇子居住,关于此,嘉庆帝在《毓庆宫记》中写道:“予之不令诸皇子居此宫者,亦敬法皇考,慎简元良,维持久远,非敢别有创造为几暇游观之地。敬申此义,书于宫庭,观斯记者,亦可知予承先垂后之深意矣。”但同治、光绪两朝,此宫均作为皇帝读书处,光绪皇帝曾在此居住。
“知不足斋”玺,清嘉庆,青玉质,蹲龙纽,汉文篆书。面圆形,径3.9厘米,通高6.4厘米,纽高3厘米。
知不足斋位于毓庆宫后殿继德堂东次间,为嘉庆帝的书斋名。嘉庆帝曾讲:“知不足斋额,沿杭城鲍氏藏书室名。”知此斋名直接取自浙江鲍士恭藏书楼的名称。但嘉庆帝对“知不足”则有其自己的理解。嘉庆二十年(1815)鲍氏所校刻的《知不足斋丛书》二十四集流传禁中,嘉庆帝见之,传谕抚臣曰:“朕近日读鲍氏丛书,亦名知不足斋,为语鲍氏勿改。朕帝王家之知不足,鲍氏乃读书人知不足也。”此斋也是嘉庆帝继位初期的重要活动场所。
“继德堂宝”,清嘉庆,青玉质,双螭纽,汉文篆书。面圆形,径6.8厘米,通高5.5厘米,纽高2.1厘米。宝用檀香木八方匣盛装。
继德堂实际上是乾隆帝为将来的继位者准备的居所,最早是在热河避暑山庄内。按照乾隆帝的意愿,他归政后仍要继续训政,在避暑山庄的居所一如其旧,不做变更。故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开始为嗣皇帝另建新居,并命名为“继德堂”。乾隆帝对自己这样做的解释是:“此间烟波致爽,昔年皇祖所常居。予数十年燕适於此,山庄内无更似此宽敞之处。归政已近,自当豫为构造嗣皇帝之居。前年已命所司于松鹤斋后隙地,一如烟波致爽之制。今岁来此,工已落成,因名其堂曰‘继徳’。盖以京师大内而论,正殿宫闱自应为嗣皇帝临御之所,而予则早葺宁寿宫,以为娱老之地矣。若山庄只为避暑而来,并非正朝,又当别论。”当乾隆帝宣布传位于颙琰后,此处便被赐给颙琰居住。与此同时,在皇宫之内,乾隆帝亦沿此成例,将毓庆宫作为嗣皇帝居所,并将其后殿也命名为“继德堂”,亲书匾额悬于此处。继位后的嘉庆帝一直居住在这里,直到乾隆帝去世。正因为如此,“继德堂”在嘉庆帝继位早期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嘉庆帝极少到避暑山庄,此玺当是存放于宫中继德堂的御用之物。
“嘉庆御览之宝”,清嘉庆,寿山石质,随形雕山水小景长方形玺,汉文篆书。面长4.3厘米,宽3.1厘米,通高8.5厘米。
该宝钤用于嘉庆帝御览鉴赏过的古今书画作品之上,主要为《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三编著录过的书画作品。据《石渠宝笈》、《秘殿珠林》三编“凡例”,凡三编所录古今臣工书画则用“嘉庆御览之宝”、“嘉庆鉴赏”、“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等玺。其中的“嘉庆御览之宝”就是这方。
“嘉庆御笔之宝”,清嘉庆,寿山石质,夔龙纽方形玺,汉文篆书。面8.6厘米见方,通高8.5厘米,纽高4.1厘米。
此宝周边满刻浅浮雕夔龙及博古纹饰,上部雕夔龙出没于云间,体态生动,其质地与四边纹饰、纽雕等都与康熙朝晚期的寿山石印章风格一致,说明此玺是嘉庆时利用宫中收藏的旧宝改刻的。这也是帝后宝玺制作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
《我的门派》御宝心法获取攻略大全, 2023-10-04
-
《我的门派》开局炼器怎么选择, 2023-10-04
-
《我的门派》开局新手攻略 怎么玩, 2023-10-04
-
《我的门派》干甲金蝉刀怎么样 法宝干甲金蝉刀属性, 2023-10-04
-
《我的门派》布局里树木花坛摆件是哪来的, 2023-10-04
-
《我的门派》岩羊打法攻略, 2023-10-04
-
《我的门派》岩羊打法攻略 岩羊怎么打, 2023-10-04
-
《我的门派》岩羊打法分享 岩羊怎么打, 2023-10-04
-
《我的门派》岩羊平民打法攻略 岩羊怎么打, 2023-10-04
-
《我的门派》岩羊boss打法攻略 岩羊怎么打,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