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塔》维拉岩柱戈壁风景点位置大全,幻塔维拉岩柱戈壁风景点位置在哪
那些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化石遗址
世界自然遗产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为了保护自然遗产而设立的,根据《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规定申报成功的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凡提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自然遗产项目,必须符合下列一项或几项标准方可获得批准:一是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二是构成代表进行中的生态和生物的进化过程和陆地,水生,海岸,海洋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社区发展的突出例证;三是独特、稀有或绝妙的自然现象、地貌或具有罕见自然美的地带;四是尚存的珍稀或濒危动植物种的栖息地。
据悉截至2021年7月25日,全球世界遗产总数达1122项,分布在世界167个国家,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9项,世界自然遗产213项,世界文化遗产869项。中国拥有世界遗产56项。目前全球共有世界自然遗产有213处,中国世界自然遗产14处,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处,而全球这些自然遗产中符合标准一“构成代表地球演化史中重要阶段的突出例证”的化石遗址不超过10处,其中就包括中国的云南澄江动物化石群,下面笔者简要介绍一下几个著名的世界自然遗产中的化石遗址,不当之处请各位补充并批评。
第一、艾伯塔省恐龙公园,艾伯塔省恐龙公园位于北美洲的加拿大西南角,是加拿大艾伯塔省南部荒野的中央地带,具体在加拿大艾伯塔省红鹿河一带,是一座世界闻名的恐龙公园。它的英文名称为Dinosaur Provincial Park,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时间为1 979年。
艾伯塔省恐龙公园,公园地形十分奇特,这里的荒原裸露,地质奇形怪状,地质历史年代形成许多石柱、山峰和重重叠叠的彩色岩层,以及其他奇观异景。
在直到距今一万三千年前的冰川时代末期,这在地质年代上仅仅是一瞬间, 但是这一瞬间冰川擦损上层岩石,大量融化的冰水纵深冲入软的沙石泥石地层,有关化石的沉积物则显露出来。与此同时也产生了红鹿河谷。艾伯塔荒原的中心地带形成了奇特的天然怪岩柱孤立的岩石台地和低洼的河谷,同时这里也是迄今为止地球上发现的白垩纪晚期恐龙化石的最大集中地。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就开始发掘红鹿河谷地。在以后的上百年时间里,世界各地的古生物学家纷纷来到这里,采集恐龙化石标本送往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在约27千米长的沿岸,共发掘出土了约300余块恐龙骨骼化石,这些保存完好的化石,为科学家研究上古时期的地质和生物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是,阿尔伯塔省恐龙公园位于阿尔伯塔省荒地的中心,公园内除了特别秀丽的风景之外,还有许多最为重要的“爬行动物时代”(Age of Reptiles)的化石,特别是可以追溯到7500万年前的35种恐龙化石。
第二、米瓜莎国家公园。米瓜莎国家公园位于北美洲加拿大,英文名称:Miguasha National Park,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时间为1 999年,米瓜莎省级公园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东南部,瑞斯帝科河北岸。公元1 842年地质学家艾伯汉·杰斯尼首次发现了米瓜莎化石遗址。 公元1 985年,政府宣告省级公园的成立。米瓜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化石遗址,它是泥盆纪“鱼的时代” 脊椎动物生活的代表。这个地区拥有世界上已发现的数量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鱼石螈的化石标本,这是第一个进化为四条腿的, 呼吸空气的陆地脊椎动物——四足动物。米瓜萨公园为地质学与化石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块有价值的遗址。
米瓜莎公园为地质学与化石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块有价值的遗址。科学家在研究了米瓜莎的鱼类和植物化石后认定,这些化石展现了3亿7千万年前地球的环境资料,揭示了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时期:爬行动物是如何在地球上占了统治地位的。例如:一种绰号“米瓜莎王子”的鱼体内有肺,身体两边的鳍里有骨组织。它帮助科学家们弄清楚了生物是如何从水中进化到陆地爬行动物的。这座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陈设和化石遗址会让人们明白,米瓜莎在世界自然和文化方面不可或缺的地位。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化石,1985年,加拿大政府宣告米瓜莎省级公园成立。目前公园设置了许多研究机构,陈列有5000多种化石标本。1998年公园收到255000加拿大元用于购买土地和建立仓库,以利于储存标本。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是米瓜沙国家公园坐落在魁北克东南部加斯佩半岛(the Gaspé peninsula)南部的海岸上,是一处古生物学遗址,被认为是世界上关于泥盆纪“鱼类时代”(Age of Fishes)最著名的化石遗址。晚泥盆世的鱼化石共有六种,这里地层中就有五种,可追溯到3.7亿年前。公园的重要性在于这里有大量保存完好的鱼石螈的化石标本。鱼石螈是第一种进化为四条腿、呼吸空气的陆地脊椎动物四足动物。
第三、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里弗斯利和纳拉库特),位于大洋洲,英文名称: Australian Fossil Mammal Sites(Riversleigh /Naracoorte),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时间: 1 994年,这个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遗址是澳大利亚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化石遗址。
这是全球排名前十大化石发掘地之一,完美地展示了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群的各个进化阶段;是显示地球新生代物种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典型实例;也是显示生态和生物持续演化过程中重大事件的典型例证;同时也是过去的生物同今天留存的物种群相联系的纽带。它们极有力地代表了澳大利亚珍稀动物群的各个进化阶段。化石遗址向人们揭示了古澳大利亚的气候与环境,揭示了澳大利亚近2500万年里有袋动物的进化史,从而受到世界的瞩目。
澳大利亚哺乳动物化石地点群是全球渐新世至中新世哺乳动物记录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已发现的渐新世至中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最多的地区之一。这些记录的价值在于,能够把1500-2500万年以前时期的群系,同上新世和更新世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群系联系起来。此处有许多第3纪中期和晚期哺乳动物群系的特例,它们生活在世界上哺乳动物演化历史上最独特并且最孤立的大陆上。化石地点群北部的里弗斯利的化石在坚硬而粗糙的石灰岩中分布广泛,这些石灰岩形成于富含碳酸钙的淡水湖中。这些化石记录了至少2000万年哺乳动物演化的信息。它不仅记录了许多现存哺乳动物的特有种,例如袋鼠和羽尾负鼠,而且记录了许多其它孑遗物种和现在已经灭绝的澳洲哺乳动物,如袋狮。在里弗斯利,各种各样的沉积物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里的环境,如何由一片富庶的雨林演变成为半干旱的草原,以及居住在此地的动物是如何随之演变的。
已发掘了5200件馆藏品,相对于庞大的资源来说,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若非一小部分沉积物被从表层移走,岩洞会依旧保持着其特有的古朴风貌。维克多丽亚岩洞的更新世脊椎动物的化石无论含化石的沉积物上来说,还是从动物区系的多样化程度上来说,都称得是澳大利亚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化石遗址。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位于东澳大利亚北部和南部的里弗斯利和纳拉库特排在世界十大化石景点之列。它们极有力地代表了澳大利亚珍稀动物群的各个进化阶段。 里弗斯利及纳拉库特分别位于东澳大利亚的北部及南部,是全球排名前十大的化石发掘地之一。在这两处所挖掘到的化石不仅数量可观且都相当完整。其中里弗斯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哺乳类动物化石发掘地之一,其大多是活动于中新世及上新世时期的动物,而在纳拉库特所发现的化石中,有风类仍存活于现今的澳大利亚境内。这两地完整地呈现澳大利亚特有动物群的演化关键时期,是一极珍贵的化石遗址。
第四、麦塞尔化石遗址。麦塞尔化石遗址位于欧洲德国,英文名称: Messel Pit Fossil Site。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时间为1995年麦塞尔化石遗址位于法兰克福南部,距离达姆施塔特(德联邦共和国中部城市)较近。该遗址的北部以一条铁路线为界,南部和西部属工商业地带,东部则是大片的森林。麦塞尔化石遗址位于德国法兰克福以南约30公里靠近达姆施塔特小镇,这里原是油页岩矿的旧址上世纪90年代起才得到当地政府较好的保护并在1995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化石遗址占地约0.7平方公里包括一个古代湖床沉积遗迹这里保存了世界上最好的始新世中期(4700-4800万年前)化石这是最早的现代哺乳动物进化的时期。
麦塞尔化石最早是在1875年发现的,是一块鳄鱼化石。在这之后陆续出土了包括小有袋动物在内的40多种动物化石,其它还有穿山甲、食蚁动物、奇蹄类动物、啮齿类动物化石等;仅古代原古马的化石就发掘出40具,从化石来看,这种动物的骨骼大约只有50厘米长。麦塞尔化石遗址中发现的鸟类化石不一而足,古代鸵鸟、佛法僧目鸟、啄木鸟、目禽类(如火鸡、松鸡等猎禽)、猛禽目鸟、营穴鸟化石等都可以在这找到。遗址中发现的鱼类化石无一例外都属硬骨鱼类,如刺鳍鱼亚纲动物、长嘴硬鳞鱼、麦塞尔弓鳍鱼、古代刀鱼、鳗鲡、食肉鲈鱼、双鳍麦塞尔鲈鱼等都在此列。
麦塞尔化石遗址发掘出的无脊椎昆虫化石数不胜数,其中大部分是各种各样的甲虫化石,主要包括象鼻虫、吉丁科甲虫、屎克螂、锹甲科甲虫、布甲科甲虫、花甲科甲虫、天牛科甲虫以及隐翅虫科甲虫化石。令人叹为观止的是有些化石竟然能将昆虫原先的金属光泽保留下来。
麦塞尔化石遗址最显著的特征是动植物的许多微细的组织结构,如绒毛、羽毛等都清晰可辨,实属奇观。第三纪下层的动植物遗迹在遗址中得到了较好的保护,该遗址保存下来的化石种类(大量的鱼类、鸟类、大型食肉动物、昆虫、脉管植物、菌类植物),在质量上都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其数量也很可观,迄今为止已出土了成千上万的化石标本。
麦塞尔的哺乳动物化石保存状态良好不仅包括完整的骨骼,甚至还保存了皮肤,头发和胃的内容物这里发现了众多的蝙蝠化石为其回声定位功能的演变提供了绝佳物证同时发现了大约60具早期“马匹”和早期灵长类动物的骨骼为我们了解这些重要哺乳动物群进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麦塞尔化石遗址是了解5700至3600万年间始新世生活环境极为珍贵的遗址,是哺乳动物早期进化的唯一资料。从完好的骨架到那个时期动物胃里的物质,哺乳动物的化石仍保存完好。
第五、伊沙瓜拉斯托-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园。伊沙瓜拉斯托-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园,美洲 阿根廷英文名称: Ischigualasto /Talampaya Natural Parks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时间为2000年,伊沙瓜拉斯托-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园是两个彼此毗邻的自然公园,位于阿根廷西北部圣胡安省和拉里奥加省之间,是地球上唯一一块记载了三叠纪地质年代大陆沉积物化石化完整
过程的土地。伊沙瓜拉斯托-塔拉姆佩雅自然公园地处阿根廷中部的沙漠地带,构成了几乎整个伊斯奇瓜拉斯托-维拉三叠纪盆地。两个自然公园中的六个地质层展示了极为广泛的古代物种化石,充分展示了三叠纪时期脊椎动物和古环境的进化过程。面积为2753.7平方千米。整个公园被分成四个部分:非禁区、限制游览区、游览区和休养区。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这两个公园相邻,坐落在阿根廷中部彭巴山 (the Sierra Pampeanas) 西麓的沙漠地区,绵延275 300公顷,保存有三叠纪(2.45亿至2.08亿年前)最为完整的大陆化石。公园内的六个地质层含有哺乳动物先祖、恐龙以及各种植物化石,反映了脊椎动物的进化过程以及三叠纪时期古代自然环境。
第六、欧洲的圣乔治山,它地理位置位于欧洲瑞士,英文名称: Monte San Giorgio。列入世界遗产目录时间为2003年,圣乔治山位于提奇诺州境内卢戈诺湖南部的山脉(海拔1 096米),呈金字塔型,山上树木繁茂,这座山脉被认为是三叠纪时代(245-230百万年前) 海洋生物化石的最完整的记录档案。随之而来的就是记录了在热带舄湖环境中为近海岸的暗礁或部分被分离或部分被遮蔽的生物。丰富多彩的海洋生物在这片咸水湖中生存繁殖--有爬行动物、 鱼类、双壳贝类、 菊石、 棘皮动物和甲纲类动物。 由于遗存的化石也包括了一些陆生的化石--有爬行类、 昆虫和植物, 从而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化石资源。
圣乔治山的独特价值在于其富含245-230百万年前的三叠纪中期地质时代的化石岩层。由于该地区缓慢的沉淀速度和缺氧条件,这些化石在连续5个岩层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使研究海洋生物种群进化成为可能。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个纪,是古生代生物群消亡后现代生物群开始形成的过渡时期。三叠纪时,脊椎动物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槽齿类爬行动物出现,并从它发展出最早的恐龙,三叠纪晚期,蜥臀目和鸟臀目都已有不少种类,恐龙已经是种类繁多的一个类群了,在生态系统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三叠纪也被称为“恐龙世代前的黎明”。与此同时,从兽孔类爬行动物中演化出了最早的哺乳动物—似哺乳爬行动物,但是,在随后从侏罗纪到白垩纪长达1亿多年的漫长岁月里,这批生不逢时哺乳动物一直生活在以恐龙为主的爬行动物的阴影之下,直到新生代才成为地球的主宰。三叠纪早期植物面貌多为一些耐旱的类型,随着气候由半干热、干热向温湿转变,植物趋向繁茂,低丘缓坡则分布有和现代相似的常绿树,如松、苏铁等,而盛产于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几乎全部灭绝。
圣乔治山是唯一的三叠纪时代海洋生物的最好纪录,同时圣乔治山也保存了陆地上的重要的生命遗迹。这个地区长期的历史研究和严格的资源管理提供了高质量的标本档案和目录,同时也是众多地理著作的研究对象。圣乔治山为未来整个世界三叠纪时代海洋生物遗迹的发现提供了最重要的参考依据。从19世纪以来,这里就发现了数以千计的海生爬行动物和鱼类,包括大量的罕见的甚至是非常奇特的物种。
迄今为止,圣乔治山已发掘出1万多件化石标本包括30种爬行动物,80种鱼类约100种无脊椎动物和无数微型化石。圣乔治山最著名的化石标本
世界遗产委员评价为,位于提契诺州卢加诺湖(瑞士)的南面的圣乔治山海拔为1096米,其森林覆盖的山体呈金字塔型。圣乔治山出土的三叠纪海洋生物(245-230万年前)化石,迄今为止是最好的。它于2003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扩展之后,意大利境内的圣乔治山部分也一起包括进来。扩展部分的主要特点在于此处三叠纪化石层所含种类丰富并且价值极高。
第七、中国云南的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动物化石群位于澄江县城以东五公里的帽天山,这一化石群的发现,轰动了国际科学界,被誉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所罕见”、“20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堪称国宝,是云南乃至全国的宝贵财富,是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炸”奥秘的金钥匙。2011年1月14日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的申报材料,标志着澄江化石地正式成为中国2011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2012年7月1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宣布,将中国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科学院原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侯先光,于1984年7月在澄江帽天山西坡首先发现的。继后,我国南京、西安、昆明、北京等地的古生物学家先后对澄江动物群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采集。经过17年来对已采到的达三万余块澄江动物化石进行了多学科综合性研究后,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果。澄江动物群主要由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组成,门类相当丰富,保存非常精美,发现的动物群达40多个门类,180余种动物,其中不仅有大量海绵动物、腔肠动物、腕足动物、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而且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珍稀动物,以及形形色色的形态奇特,现在还难以归入任何已知动物门的化石。
澄江动物化石群发现的化石
同时,澄江动物群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高等脊索动物,几乎所有的现存动物门,还有许多现在已经灭绝的动物类群,都可以在澄江动物群中找到它们各自的代表。因此,澄江动物群对研究寒武纪早期动物的解剖构造、功能形态、生活习性、系统演化、生态环境、埋藏条件和保存方式提供了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可靠依据。
2001年1月出版的美国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现状,认为云南澄江化石使脊椎动物出现提前了6千万年。这些化石有助于古生物学者证实大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第八、贵州三叠纪化石群,贵州三叠纪化石群被中国最新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备选目录,这里也做一下介绍。
IUCN尚未出版化石产地的主题报告。但在《圣乔治山列入世界遗产提名书(2003&2010)》中,多处提到贵州的三叠纪化石产地。并指出贵州的三叠纪化石地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三叠纪化石产地,有极高的海洋爬行动物分类多样性。被中国列入预备项目中的贵州三叠纪化石群由4个片区组成,分别是盘县片区、兴义顶效片区、兴义乌沙片区、关岭片区。
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爬行动物繁盛。而此时,我国西南的贵州一带还是原特提斯洋边缘的一片浅海。大量的三叠纪海洋生物栖息于此,这些生物死后的遗体被埋藏在富含磷酸盐的海洋沉积物中,经过长时间的石化,形成了化石。在之后的地壳运动中,贵州地区从浅海变成了高原。而这些化石也在磷酸盐的保护下,完好地封存在了喀斯特地貌之中。
盘县动物群的混鱼龙
盘州片区产出中三叠世安尼期盘县动物群化石。它的组成以近岸类群为主,化石保存完整、精美,生物多样性高,具有强烈特提斯生物古地理大区属性。在该区域内发现的海生爬行动物达到11属11种。
兴义动物群中的短吻王龙
兴义乌沙和顶效片区产出中三叠世拉丁期兴义动物群化石。保存有中三叠世拉丁期晚期丰富多样的海生爬行动物、鱼类、菊石等多门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化石,以大量的贵州龙为特点。在兴义动物群中,目前已发现各类海生爬行动物12属13种,显示了近岸型生态特点,并与西特提斯中三叠世相应动物群有紧密关系。
而其上部层位出土的贵州鱼龙、黔鱼龙等,显示了远洋型生态特点,并具有明显的盘古大洋动物区系亲缘性。
关岭生物群中的半甲齿龟
关岭片区产出晚三叠世卡尼期关岭生物群化石,以含有最原始和最古老的龟化石—半甲齿龟、始喙龟为亮点。在关岭动物群中已发现各类海生爬行动物13属14种,其化石保存完整、精美,且数量巨大,生物多样性高。其中的大型鱼龙类为能远洋巡游类型。在古地理关系方面,同时显示了盘古生物大区以及西特提斯生物大区的亲缘性。
三叠纪早期及晚期世界地图
贵州三叠纪海生爬行动物群反映了中-晚三叠世海生爬行动物、伴生的鱼及其他动物的演化序列,形成了完整的演化链条。更重要的是,贵州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化石群反映了海生爬行动物从近岸向远洋的重大演化转折。
从古地理亲缘性看,贵州三叠纪海生脊椎动物化石群所属古地理区域位于特提斯洋与盘古大洋之间交界地带,动物群既具有与欧洲西特提斯生物区的亲缘性,也具有与盘古大洋生物区的亲缘关系,同时也记录了由特提斯生物亲缘性向北美东太平洋生物亲缘性的转变过程。
-
《幻塔》维拉岩柱戈壁风景点位置大全,幻塔维拉岩柱戈壁风景点位置在哪 2023-10-04
-
《幻塔》维拉岩柱戈壁风景点位置坐标大全, 2023-10-04
-
《幻塔》绝地时装获取方法介绍, 2023-10-04
-
《幻塔》终结者一览 终结者厉害吗,幻塔终结者意志 2023-10-04
-
《幻塔》组队攻略大全,幻塔组队打boss 2023-10-04
-
《幻塔》纸糖任务完成攻略,幻塔教程寻找核心任务怎么做 2023-10-04
-
《幻塔》纳维亚风景点分布位置一览, 2023-10-04
-
《幻塔》纳维亚风景点位置汇总介绍,幻塔纳维亚风景点坐标位置介绍 2023-10-04
-
《幻塔》纳维亚金核在哪里 纳维亚金核在哪里,幻塔纳维亚金核在哪 2023-10-04
-
《幻塔》纳维亚金核位置汇总 纳维亚金核在哪里,幻塔维纳亚山顶金核不见了怎么办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