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惹农夫》卖核弹的小女孩如何获得愿望,
央视纪录片:袁隆平指着稻子和外国记者说,这叫核武器,产量极高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袁老永远离开了我们。
袁老逝世的消息传开,举国哀痛——因为这个91岁的老人,为了能让全世界人民吃饱饭,操了一辈子的心。
朋友圈有人说,袁老逝世,我们年轻一辈终于感受到当时父母辈们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心情。
小时候是课本上,长大了是电视上,工作后是网络上,袁老一直都是那个乐观自信,语出惊人的微笑老爷爷,可今天这微笑,却永远消失了。
怀着悲痛的心情,番茄君翻出了之前中央电视台为袁老制作的纪录片——《为时代而歌》,以此缅怀敬爱的袁隆平爷爷。
2015年,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百亩试验田海南片区,当时85岁的袁隆平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挪威电视台的联合采访。
袁隆平穿的衬衫没有口袋,记者寻找了半天才找到放麦克风的地方。
记者脱口而出“这个衣服没口袋”的时候,幽默版袁隆平即刻上线:我这个衣服寒碜吗?
85岁的袁隆平走在试验田里,步履坚定,被问及问题的时候,两只眼睛依旧闪烁着光芒。
外国记者问:为啥你把这个品种叫“核武器”?
袁老用英文自豪回答:because the yield is very very high,super high.(因为产量非常非常高,极高!)
看得出来袁隆平对自己超级杂交水稻的自信——做了一辈子杂交水稻,每每谈到杂交水稻,袁隆平就激动地像个孩子。
他站在田边,指着自己的稻子跟外国记者炫耀:这是“核武器”呀!
袁老有自信的资本,因为2020年11月,双季杂交水稻的最高亩产量达到了1530.76公斤。
得知这个数据后,袁老说:“3000斤意味着离‘禾下乘凉梦’更近了一步。”
3000斤亩产什么概念?要知道新中国初期,水稻的最高亩产只有200公斤不到。
可能以后我们的杂交稻还会有更高的亩产,但袁老却看不到了。
1、
1930年9月7日,袁兴烈一家在北京协和医院迎来了第二个孩子。袁兴烈夫妇在孩子出生证明的姓名一栏,只填写了“袁小孩”三个字。
这个孩子,就是袁隆平。
袁隆平生在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小学英文教师,从小就给了袁隆平英文启蒙。
父亲袁兴烈毕业于中南大学文学系,在铁路上有一份秘书的工作。
父母都希望袁隆平继续走仕途这条路,光宗耀祖。
1936年,不满6岁的袁隆平被送到汉口最好的小学接受教育。
可这个决定,却恰恰与他们的期待背道而驰。
一年级一次郊游,袁隆平在一个园艺场看到了丰收的桃子和葡萄,于是喜欢上了农业。
好景不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这个原本殷实的家庭开始随父亲逃难。7岁的袁隆平跟着父亲辗转全国,他先后在汉口、湖南、重庆的小学中读书。
国土沦陷,战争饥饿和贫穷让幼年袁隆平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不受别人欺负,只能自己强大起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19岁的袁隆平也迎来了自己人生第一个重大的选择。
不顾父母反对,袁隆平坚持自己儿时的梦想,报考了位于重庆北碚夏坝的相辉学院农学系。
毕业后,袁隆平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
这个农校位于湖南雪峰山深处,时至今日还没有铁路通过。
火车-汽车-马车-走路,袁隆平花了整整四天,才来到工作的地方。
也正是这一年,土改政策在全国实施,耕者有其田,但当时全国的粮食总产量只有16683万吨,每人每天的口粮只有一斤半。
但当时的袁隆平,个人命运还未和国家命运产生交织。
他最开始教俄语,后面被安排研究红薯,都是学校不受重视的工作。
虽然梦想渐行渐远,但袁老的爱情在此时降临,他跟对门一中的一个女老师坠入爱河。
恋爱三年,袁老对恋人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一个礼拜两封情书,雷打不动。
这让在边远山区工作的袁隆平原本孤单寂寞的生活变得有了色彩。
但1960年准备结婚前夕,袁隆平却失恋了。王老师嫁给了别人,理由是袁隆平自由散漫,出身不好,不求进步。
这对袁隆平打击很大,因为他是个痴情的男生。
王老师结婚后后悔了,说是要离婚,袁隆平等了她整整三年,但之后她生了孩子,袁隆平再也看不到两人在一起的希望,于是决定放下。
2、
袁老经历爱情伤痛的时候,中国也经历着近代以来阵痛。
三年自然灾害,让粮食短缺和饥荒蔓延全国。这让经历过战火的袁隆平再次想起了儿时的梦想。
从失恋中走出后,袁隆平觉得要吃饱饭,就要关注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于是他把所有的热情投入到了水稻研究中。
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平和往常一样观察稻田的时候,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特殊水稻。
袁隆平大喜过望,将稻子培育第二年播种了一千株,望品种成龙。结果大失所望,用袁老的话说:没有一株有它老子那么好。
袁隆平很失望,但这个品种让他看到了水稻的杂种优势,一个人工培育杂交稻的想法,此刻在袁隆平心中种下。
但这个想法,当时有些天马行空。
因为水稻是雌雄同体,自花授粉,所以遗传学认为没有杂交优势,当时先进的美国和日本都研究过杂交水稻,但都失败了。
一个中专教师,提出杂交水稻的想法,在旁人看来,无异于对经典学术理论的背叛和颠覆,甚至被当作对基本遗传学的无知。
有人嘲讽有人支持,大多数人看热闹。
这让袁隆平很纠结,但1964年,有一件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这一年,在同事的介绍下,袁隆平和妻子邓哲在没有恋爱基础的情况下结了婚。
婚后,妻子明确支持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并称:大不了我们回家当农民。
也正是这一年,袁隆平正式开始了对杂交水稻的研究。
3、
要推广杂交稻,肯定需要大量培育种子,但要成功培育杂交稻,要走的路太艰难了。
袁隆平为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设想了三个步骤:
第一个,找到基因异常的水稻,这些水稻雌蕊异常,但雄蕊没有花粉。
第二个,是找到另一种水稻,既可以给雄蕊没有花粉的水稻授粉,还可以代代保持这种特性。
第三个,找到另一批水稻与这些水稻结合,才能产出杂交稻的种子,这些水稻雌蕊雄蕊恢复正常,并保持水稻好的特性。
理论上很简单,但操作起来很难。1967年,袁隆平走出了第一步。
这一年,袁隆平一株一株手工检查了14万株稻穗,只找到了6株水稻雄性没有花粉。
关键一步走出后,袁隆平在中科院期刊上发表了论文,这也意味着袁老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杂交水稻实验在这之后越做越大,组成了研究小组。
1968年春,经过一代又一代培育,这6株雄性不育株增加到了700多棵。
春天,700棵稻子被袁隆平移植到大田里,开始了正式大田试验。
4、
看上去充满希望,但意外接踵而至。
一个雨夜过后,试验田里所有的稻子,都被拔光了。
可能是因为有人嫉妒,也可能是因为有人不怀好意,这次试验田稻子的损毁很专业,如果是收割的话,稻子还可以长出来。
但破坏者将稻子连根拔起毁掉,相当于毁掉了这么多年来的希望。
说起这件事,袁老还急得直挠头。
这对袁老打击很大,试验也因此推迟了三年之久。
恶意没有动摇袁隆平的信念,他写下“能受妖魔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事件四天后,袁隆平在试验田旁的废井里找到5棵残存稻,才得以让实验继续。
之后,用最开始的6棵稻子,袁隆平与近1000株水稻进行了3000多组杂交组合实验,但结果都不理想。
随着实验失败,外界对袁老的非议愈演愈烈,有人攻击他是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有人说他是地地道道的科技骗子。
这没有难倒袁隆平,他想拉大配种水稻的亲缘关系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去到云南元江县寻找新品种。
因为地震,袁隆平和工作组不得不在外搭窝棚住了三个月,辛苦没有白费,他们在云南征集到了大量野生水稻资源,这让袁老欣喜万分。
但这些野生水稻,性状很难保持,袁隆平不得不再一次面对失败的局面。
但袁隆平对自己的判断坚定不移,为了拉大种系差别,袁隆平把寻找野生稻的目光投到了海南。
袁老的两个助手在寻找中,找到了雄性不育株“野败”,培育两年,这种性状终于可以百分之百遗传。
这是杂交水稻研究最关键性的突破口。
1972年,国家把杂交水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开始了大规模攻关。上万次实验加快了杂交水稻的产生进程。
但实验过程中又有意外出现。
新的稻子稻草增产了70%,稻谷反而减产了3%,不令人满意。
人们又开始说风凉话,认为杂交水稻是“吹牛皮”。
6年之间,占用了国家大量人力物力资源,这种情况让袁隆平很尴尬,但他依旧有信心,认为水稻有杂交优势已经可以完全证明了。
至于优势表现在稻草上还是稻谷上,是可以通过技术调整的。
5、
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1974年秋天,从湖南到广西喜讯频传,普通水稻亩产只有200公斤,但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亩产几乎都超过500公斤,有的试验田亩产更是超过650公斤。
从杂交水稻实验成功到如今的推广,全国水稻的产量因为杂交稻增长了超过4倍。
杂交水稻增产的产量让中国可以每年多养活7000万人口。
而且袁老高风亮节,在国家的推广下,印度、越南、菲律宾、孟加拉甚至美国,都已经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商业化生产。
之后,袁老的荣誉接踵而至。
1981年6月6日,袁老获得中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之后,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金奖、第十四届世界杰出华人奖、马哈蒂尔科学奖、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中国著名科学家奖、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十大经济年度特别荣誉奖、世界粮食奖、泰国国王金镰奖、沃尔夫奖等等。
2019年9月29日,袁隆平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勋章”。
在老一辈科学家中,袁隆平总是最平易近人,最受人爱戴的那一个。
他的魅力不比任何人差,一场演讲就能吸引上万学子。
他风趣幽默,妙语频出,许多表情不仅被做成表情包,还被做成短视频推上热门。
今日逝世,许多民众自发出现在袁老灵柩车道旁为他送行,
现场不少人泣不成声,呼喊着“袁老师别走”。
车子被围得水泄不通,灵车走了很久才走出人群。
网上有一段知情者关于袁老最后的对话在广泛流传。
第一是试验田的稻子怎么样,第二是说大家辛苦,自己不行了,别费力气了。
国士无双,说的就是袁老这种人吧。
他在稻田里摔了一跤,这个大地的精灵,又回到母亲那里去了。
无法抵御生死,但我们却能让记忆永远流传。
希望我辈能一直记住,珍惜粮食,大口吃饭,杜绝浪费,艰苦奋斗。
袁老的“禾下乘凉梦”已经实现,
米香弥留之际,自当常忆袁公。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洋洋)
-
《别惹农夫》卖核弹的小女孩如何获得愿望, 2023-10-04
-
《利刃》爽快刺激的打斗 奇幻角色扮演游戏Steam发售,利刃华尔兹steam 2023-10-04
-
《利刃》仅支持手柄游玩 奇幻冒险游戏正式发售,利刃手机游戏 2023-10-04
-
《初恋这首情歌》等六部爱尔兰电影12月4日起于北京影展, 2023-10-04
-
《创造世界》防僵尸基地制作方法, 2023-10-04
-
《创造世界》秘籍技巧攻略, 2023-10-04
-
《创造世界》生存攻略,创造世界生存 2023-10-04
-
《创造世界》照明魔法用法, 2023-10-04
-
《创造世界》水下灯不熄灭的方法介绍, 2023-10-04
-
《创造世界》开箱子无限刷物品图文教程,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