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人3》话题: 小年纳福,
“灯”在明,“火”在暗,《长安十二时辰》为何选上元节为背景?
《长安十二时辰》整个故事虽然只有24小时,却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活灵活现的唐代生活图景,从剧集第一个画面、第一句台词、第一行字幕开始,处处都透露着长安城上上下下、正派反派、宫里宫外的人们,虽然目的不同,但都为即将到来的上元节做了充足的准备:百姓赶着去看上元花灯、狼卫掐准时机制造混乱、不良人张小敬步步紧逼、靖安司要保长安捉真凶……一年有8760个小时,为何上元节这天的十二个时辰如此与众不同,这要从节日本身说起。
正月十五日上元节,我们现在习惯称之为元宵节,作为新年的第一次月圆之夜,自古以来民间就形成了诸多庆祝风俗。在这一天傍晚到入夜,人们赏月祭月、点灯赏灯,过桥摸钉走百病,驱恶纳福祈丰年。这些习俗,大多都与灯火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与上元节的由来有着密切的关系。
顺时而生的民俗
任何一种民俗,都是顺应四季变化而形成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四时迭代,岁节合天道而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也随着自然而变化。
上元节正处在年后的农闲时节,雨雪渐渐消融,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透露春天的气息。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为过年而忙碌,而这也是进入春耕前最后的休闲时光,十五上元节一过,生活又进入周而复始、日复一日的状态。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
“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这段描述中,包含了两种与农事相关的祈福仪式,第一种是用豆子煮成的粥加上油膏涂抹在门窗之上,然后再插上杨树枝,从而祈求门户兴旺、避免鼠患、五谷丰登;第二种是祭拜蚕神紫姑,祝福农桑。人们也会在此时,参加赛事集会等,准备各种用于农耕的物品。
虽然正月十五作为一种民俗,其存在的时间早于作为节日的时间。根据文献资料,人们现在普遍认为上元节起源于汉代,《史记·封禅书》记载:“亳人谬忌奏请祭祀泰一神”,汉武帝不仅听从了方士的意见修建祭祠,还规定每年正月十五日,从黄昏到深夜举行盛大的灯火祭祀仪式。而且,汉制还规定:
执金吾掌宫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元夕,金吾放夜前后各一夕。
也就是说,负责管制宵禁的执金吾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日共放假三天,让百姓自由活动。通过此举,正月十五逐渐从单纯祈求农事的民俗向举国欢庆的节日转型。
借力发展的节日
汉代所称的“元夕”改为“上元节”,与道教信仰有关。“上元”来自于道教中所说的“三元”,即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三元的日期与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的诞辰相对应。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信仰,在它的形成与发展中,吸收了许多民间的风俗习惯。
“上元”作为“三元”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从隋代开始每逢正月十五,从官方到民间都有燃灯、祭拜、祈福等活动。到了唐代,燃灯活动得到进一步发展,并成为祈福仪式中的重要环节,是夜,长安城自上而下逍遥自在,皇宫里坊灯火通明。
除了道教,佛教的灯节也让上元节“灯会”渐成规模。汉明帝就曾下令正月十五日在宫廷和寺院中“燃灯表佛”,初一、十五在佛教中本身就是重要节日,因此很容易与民俗相结合。到了唐代,正月十五的灯节活动已经成为定俗,诗人章碣有诗《上元夜建元寺观灯呈智通上人》云:
“建元看别上元灯,处处回廊斗火层。珠玉乱抛高殿佛,绮罗深拜远山僧。临风走笔思呈惠,到晓行禅合伴能。无限喧阗留不得,月华西下露华凝。”
可见当时上元节寺庙灯会的盛景。上元节灯会还从长安扩散到更多的地方,比如在敦煌文书中,就有
“同初入三春,新逢十五,灯笼火树,争然九陌之时,舞席歌筵,大启千灯之夜”
来描绘正月十五灯会的热闹景象。由此可见,此时的正月十五,在民间习俗的基础上,融合了道教、佛教的相关灯火仪式后,已经成为了一种极其盛大的庆典仪式,全国自上而下,每年都开始庆祝这样一个特别的节日。
自上而下的庆典
民间节日无论怎么发展,如果没有官方的认可和参与,可能都会会夭折,因此上元节的发展和壮大,与皇帝与宫廷的参与有很大的关系,民间灯会和官方灯会,共同形成了盛大的元夕灯节。
从前文的论述中已经可以看到,无论是汉武帝,还是东汉明帝,对上元节庆典都极力支持。隋文帝时,虽然一度对上元节灯火加以节制,但民间此日活动仍旧盛行,有记载称当时的京城和各州县,每逢正月十五夜
“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技,诡状异形”(《隋书·柳彧传》)。
隋炀帝与隋文帝对待上元节的态度截然相反,他不仅鼓励庆祝,还调集民间艺人进城表演百戏,艺人多达万八千,音乐声绵延数十里,通宵达旦,大肆庆祝。到了唐代,虽然宵禁制度严格,但上元节是个例外。官方大力组织上元节庆典活动,将这一天变为全国欢庆的行乐之时,其规模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唐中宗年间,观灯活动从正月十四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
“(景龙)四年春正月乙卯,于化度寺门设无遮大斋。丙寅上元夜,帝与皇后微行观灯,因幸中书令萧至忠之第。是夜,放宫女数千人看灯,因此多有亡逸者。丁卯夜,又微行看灯。”
可见,时值上元佳节,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身着便服,私访古寺甚至里坊,观赏盛大壮观的灯会,常在宫中的宫女也被允许出宫游乐,人人赏灯赏月、嬉戏游乐。
我们还能从唐诗中看到灯会的繁盛程度,“火树银花合”“花市灯如昼”“千门开锁万灯明”“月色灯山满帝都”,可见当日城内灯火通明的景象;“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皆灯也”各式花灯热闹非凡。先天二年(公元713年),仅官方所制的灯就有5万多盏,既有高达20丈的灯轮、灯树,也有各式小型花灯,宫女们衣着绮丽,民间男女老少都打扮得花枝招展,在长安城内欢歌畅玩、尽享欢愉。
《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发生在唐玄宗天保三载,从对白中可以看到,此时人们已经用“灯节”指代了上元节这一称呼。花灯也更加盛大,出现了高达150尺(约45米)的灯楼,其上悬挂着珠玉金银,微风出过,还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极富音律与韵味。影灯也让观赏花灯变得更有乐趣,影灯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走马灯,灯内蜡烛产生的气流带动等图案转动,好似皮影戏一般,灯影人物活灵活现、旋转不停。
长安城因为观灯极度拥挤,甚至出现“有足不蹑地浮行数十步者”,也就是说被挤到直接悬空的状态。除了长安,其它地方亦是如此,洛阳城内“月光三五夜,灯焰一重春”、扬州“灯烛华丽,百戏陈设,士女争妍,粉黛相染”、凉州也“灯影连旦数十里,车马骈阗,士女纷杂”,可见各地都在欢度上元佳节。
以“灯火”为线索的《长安十二时辰》
正月十五从民俗为始,结合道教的上元、佛教的燃灯,让民间游艺逐渐向官方文化活动转变,也使得上元佳节成为一个百姓、官员、皇家、宗教共同参加的盛大庆典,在这个演变过程中,“灯”“火”作为节庆仪式的载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灯”“火”也在《长安十二时辰》里成为贯穿始终的线索。
片头角落里有一位正在玩儿火把的艺人,紧接着就是着了火从空中飘落的灯笼;随后,张小敬追捕身藏舆图之人,一路到了长安城内祆教的聚居区,祆教即琐罗亚斯德教,他们认为火即无限的光明,拜火是它们重要的仪式和职责;多个镜头中出现的卦辞上显示的是“离卦”,其卦象为火,暗示着狼卫的放火计划;还有陈参帮助张小敬破解的“阙勒霍多”即是末世火劫之意……凡此种种都是“灯”在明,“火”在暗,推动着剧情的发展。
上元节作为中国古代最热闹的一天,正好适合《长安十二时辰》剧情展开的需要,本剧的背景设定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和现代影视结合的典范。
参考文献:
《古今图书集成》
《荆楚岁时记》
《西京杂记》
《隋书》
《唐六典》
《后汉书》
《旧唐书》
-
《不良人3》话题: 小年纳福, 2023-10-03
-
《不良人3》装备套装汇总介绍 装备套装有哪些, 2023-10-03
-
《不良人3》第五季会做进游戏吗?, 2023-10-03
-
《不良人3》生活技能配方获取方法, 2023-10-03
-
《不良人3》生活技能配方怎么获得, 2023-10-03
-
《不良人3》独创高自由度开放武侠大世界, 2023-10-03
-
《不良人3》测试密报第二弹——侠聚江湖任我行,不良人3第五阶段咋突破 2023-10-03
-
《不良人3》江湖秘闻(播)之:你们不要再打啦!, 2023-10-03
-
《不良人3》江湖秘闻第二期——游戏优化进度一览, 2023-10-03
-
《不良人3》江湖秘闻番外 这个女生变脸好快!,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