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投1号”动工修建 福建省“海上牧场”基本建设开启新征程,
情暖山海起宏图
转眼又是一年春,八闽大地处处生机勃勃。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十四五”开局之年的仲春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化为福建广大干部群众在新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强劲动力。
一年来,从车间到田野,从沿海到山区,全省加快发展的浪潮奔流涌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项目建设动力十足,新发展格局生机勃发;“第一家园”扎实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稳步推进;民生实事桩桩完成,百姓高品质生活越来越滋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福建篇章精彩纷呈。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的一年,我省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教诲,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全省经济稳健起步。前两个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国高4.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幅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势强劲,新动能动力足,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全省经济实现“开门稳”“开门红”的良好开局。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数字经济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创新创业主战场,海洋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前列,绿色转型全面推进,“清新福建”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今年一开春,在九牧永春5G智慧工厂,各式智能设备已开足马力。
只见成品下线后,系统呼叫AGV小车,后者自动识别路线,高效、准确完成产品的运输,精准地将成品入库。“4台AGV小车,能减少9个人工,还能实现人工无法做到的24小时运转。”九牧价值链IT中心总经理叶火龙说,得益于全流程数字化分析和监控,如今企业生产效率提升35%。
放眼八闽大地,一座座智能化工厂拔地而起。省工信厅的数据显示,目前,我省逾5万家企业实现上云上平台,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赋能效果日益显现。
“产业数字化”与“数字产业化”花开并蒂,数字经济已然成为福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和创新创业主战场。
“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上取得更大进步”,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省将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确定为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并写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作为今后五年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施政之要。今年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足四篇文章,高起点培育经济新动能”。
“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是福建发展的比较优势和未来增长点所在,是省委省政府顺应经济发展规律,立足充分发挥福建特色优势的重要选择。做大做强做优这‘四篇文章’,定能切实提高福建的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做好“四篇文章”,创新乃第一动力。
作为福建创新型企业的标杆,福光股份牢记嘱托,持续“追光”。一年来,福光对标世界一流,提升非球面设计、加工、检测技术;研发一米级口径的大视场折射式天文望远镜,完成大口径折反射式10K超高清天文望远镜研制,相关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国家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福光股份董事长何文波直面和世界顶尖光学水平的差距,“跟跑是行不通的,必须要创新,成为领跑者!”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创新作为一项国策,积极鼓励支持创新。”
薄薄的“手撕钢”,是宁德青拓集团拓展高端产品市场的一张新“名片”,这一只有A4纸厚度1/3的新产品主要应用于柔性太阳能组件、智能手机等高科技领域。正是在去年3月,青拓集团组建了项目攻关团队,先后攻克30多项技术瓶颈,实现“手撕钢”厚度从0.05到0.03毫米的重大突破。
“总书记的讲话深深鼓舞了我们。接下来,我们将在须刀用钢、手术刀片用钢以及冰刀钢等领域继续攻坚。”青拓集团党委书记钟盛江说。
企业纷纷“加速跑”,背后是创新创业创造环境的持续优化。
去年,我省为3707家企业发放研发投入分段补助14.9亿元,发放“科技贷”45.62亿元,还面向全国发布科技重大专项“揭榜挂帅”。
福建捷联电子公司提出的“大色域量子点背光显示器关键技术”攻关需求,由闽都创新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功揭榜。“创新机制体现了‘创新不问出身’,对解决企业‘卡脖子’问题,以及新产品研发、新市场开拓大有好处。”闽都创新实验室副主任郭太良说。
一项项硬核举措,让创新进一步赋能福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让“四篇文章”有了生动注脚——
新大陆公司为“数字人民币”在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异彩提供技术保障;美亚柏科、厦门科华等公司积极布局数据中心助力国家“东数西算”工程……2021年,福建数字经济增加值达2.3万亿元,同比增长15%,占GDP约47%。
今年2月,我国首台13兆瓦抗台风型海上风电机组在福清下线,创单机容量最大、叶轮直径最大两项亚洲之最;深远海智能养殖装备“闽投1号”正加紧建设,引领福建开启“海上牧场”建设新征程。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超1.1万亿元,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发布第一代钠离子电池、布局电动船舶“新赛道”、做大储能产业链,动力电池领军者宁德时代将绿色经济越做越大;三棵树的涂料助力北京冬奥场馆建设,展示了福建“绿色产品”的硬实力。去年,39家闽企入选2021年度绿色工厂公示名单,居全国前列,福建绿色转型全面推进。
福州、厦门、三明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福茶、福酒等“福”字号消费品牌加快建设。“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品牌日益深入人心,去年全省接待国内旅游人数、实现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5.6%、5.3%。
新的一年,福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力争让产业质量更优、项目支撑更强、发展动能更足——实施“五大行动”,高水平建设创新型省份;推进“六大工程”,高质量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重点领域”,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4%,制造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6.9%,福建实体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积极服务和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发展新空间
站位国家发展大战略和区域发展大格局,促进内需与外需、进口与出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推动更多优质要素在福建集聚,让更多产品与服务从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3月24日,福清江阴港城经济区的福建中景石化科技园内,千名建设者奋战项目建设一线,一派热火朝天景象。
总投资40亿元的全球最大120万吨共聚聚丙烯项目已开始单机调试,冲刺上半年投产。通过自有的液体化工码头,5万吨级货轮将来自美国和中东的丙烷、丁烷原料经管道卸货,输送至储罐;生产出来的聚丙烯,出口到美国、巴西、泰国、印度等30多个国家。
“去年内销外销两旺,创产值170亿元,同比增长55%。在建项目总投资达260亿元。”中景石化总经理朱泽斌表示,福建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中景打造世界级化工新材料企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得益于积极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福建正形成大项目源源不断、产业集聚发展、结构优化调整的良好态势。
福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按照总书记“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要求,我省积极站位国家发展大战略和区域发展大格局,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促进内需与外需、进口与出口、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发展动力强劲。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一年来,成功举办央企项目合作座谈会、民营企业发展大会、资本市场福建对接大会等8场重大招商活动,着力引进落地更多固链、补链、强链的优质龙头项目,集中签约项目428个,总投资超1.2万亿元。
兴泉铁路省界段、建宁至冠豸山铁路建成通车,罗屿40万吨铁矿石码头、闽江水口坝下航运枢纽工程建成通航,漳州核电、福州机场二期、城际铁路F1线、福厦高铁建设提速,厦门新机场全面开工……去年,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331亿元,新开工重点项目441个。
2月7日,虎年春节开假第一天,省委省政府举行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又开工23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2398亿元。
深入实施货物贸易扩大、闽商出海拓展、重点国别深耕、丝路电商扩容等十大行动,加快建设辐射更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一年来,成功举办第21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首届中国跨境电商交易会、首届中国侨商投资大会、第七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福建“朋友圈”不断扩大。
外贸规模、增速、全国占比均创近十年新高,出口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10817亿元,同比增长27.7%;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增至26家,居全国第5位;企业设立海外仓超150万平方米,居全国前列;跨境电商卖家数量、卖家销售额保持全国第三。
1月18日,载有卫生用品、箱包、鞋服及工艺品等货物的75010次中欧班列从泉州东站始发,前往万里之遥的莫斯科。
“泉州中欧班列开行是雪中送炭。”美佳爽(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汉河说,疫情之下国际海运一柜难求、运费大涨。现在,货物从家门口就能搭乘国际班列,且比海运节省约25天,解决了企业的运输难题。
去年新开通的武夷山中欧班列,已从最初的武夷山—阿拉木图“两点一线”,到现在连接德国、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欧亚四国。至3月10日,累计开行41列班列2001个40英尺集装箱,货值约10.625亿元,其中省内货值占比26.6%,省外货值占比73.4%。
衔接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连通江西等中部地区的地理优势,“多区叠加”的政策优势,让“海丝”“陆丝”无缝衔接,让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建克服了腹地空间有限、资源禀赋不突出等不足,崛起为我国区域经济重要板块。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充分发挥地理和政策叠加优势,把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紧密连接起来,推动更多优质要素在福建集聚,让更多产品与服务从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朱四海博士说。
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第一家园”
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探索更多应通尽通的路径模式和心灵契合的方式方法,深化民间交流,全力书写“通、惠、情”三篇文章,建设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
3月23日,站在自己新房的阳台窗边,台湾青年萧国佑的心情大好:“有了自己的小窝,在福州打拼更安心!”
萧国佑的新家,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台湾社区一号楼,这是福州市面向就业创业台胞推出的首批公共租赁住房。和他一样幸运的,还有其他44户台胞租户。
“萧国佑们”跨海来闽追梦筑梦圆梦,是福建努力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生动注脚。
在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福建克服复杂台海形势和持续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努力探索更多应通尽通的路径模式、惠台利民的政策举措、心灵契合的方式方法,全力书写“通、惠、情”三篇文章,加快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一年来,闽台各领域融合稳中有进,“两岸一家亲”的新时代篇章持续推进。
打响“惠”字牌,政策红利如雨后春笋,生生不息——
致力于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福建,去年率先公布第一批225项同等待遇清单,出台实施深化闽台乡建乡创融合发展、促进闽台农业融合发展、落实金融领域同等待遇等政策措施,为在闽台胞台企提供更多同等待遇。
越来越多和萧国佑一样的台湾青年,被福建不断释放的善意和利好吸引。目前,全省各类台青就业创业基地逾80家,前来实习就业创业台青超过4万人;300多名台青参与228个村庄项目建设;一大批台胞担任教师、医生、科技特派员,获评“非遗传承人”“劳模”“五四青年奖章”……
打好“通”字牌,闽台经贸交流“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两岸经贸合作大势不变,闽台融合发展潜力无限,未来台商可以更加安心扎根大陆发展,积极融入福建‘第一家园’建设。”这几日,厦门台协会会长吴家莹正忙着向企业宣讲减税降费等方面的惠台政策。
放眼八闽,越来越多台企大手笔抢抓“福建机遇”,一批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的台资新项目纷至沓来。位于漳州的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建成投产,这个两岸最大石化产业合作项目,可拉动上下游产业产值超千亿元。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厦门两岸股权交易中心台资板挂牌展示企业3200多家。
闽台各领域融合持续深化。一年来,闽台贸易额逆势增长26.2%,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新增台资企业1495家,全省实际利用台资50亿元人民币,位居大陆各省份前列。
“去年厦门台企也实现逆势上扬,产值平均增长20%到40%。”吴家莹说。
舀一瓢晋江水,生火做饭,家住金门的“围头新娘”洪双飞喜上眉梢。2018年8月,福建晋江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从晋江金井镇围头村嫁到金门26年后,洪双飞终于在“婆家”喝上了“娘家”的水。
到目前,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累计提供优质水1700多万吨,金门民生用水逾七成来自晋江供水。“家乡水甜,日子会更甜。”自从家乡水流进了家门,洪双飞一席话也道出了金门民众的共同心声。
通水“一马当先”,通电通气通桥也正“奋蹄”直追。通电方面,厦门望嶝、迎宾两个电源点已开工建设;通气方面,福建侧已具备船运供气条件;通桥方面,规划方案、工程技术方案已纳入国家公路网规划建设。
海风阵阵,汽笛声声。在平潭金井湾码头,“鲁丰”集装箱货轮拔锚启航,在夜色中缓缓驶向大海,沿着“平潭—台北—台中”航线,约8个小时可抵达台北港。这是首条以平潭为母港直航台湾本岛的集装箱班轮航线。
以平潭打造两岸物流集散中心为缩影,对台货物运输通道越走越宽。厦门上线对台海运业务中外运集运仓;莆田湄洲湾港对台中转铁矿石同比增长30.8%……
“下一步,平潭将加大对台先行先试,进一步优化加密岚台货运直航航线,探索发展面向RCEP国家和地区的加工贸易、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用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政策,加快对台跨境商品集运仓、两岸邮件处理中心、海西动植物隔检中心、对台中药材交易中心建设,做大两岸特色金融集聚区等,推动两岸经贸往来更加便捷。”平潭综合实验区台湾工作部负责人林良明表示。
巧打“情”字牌,两岸同胞走亲走近,实现心灵契合——
去年,福建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海峡论坛、第九届海峡青年节,同时开展了海峡两岸保生慈济文化旅游节、闽台青年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等300多场特色交流活动,总数约占两岸民间交流活动三分之一。
疫情之下闽台交流“不断流”,“云端”成为热词。一个“情”字,让两岸同胞的心贴得更紧。
“寒冷的雨夜,送上一杯热茶,希望暖和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公安干警和社区工作人员,谢谢你们!”近日,福州多个核酸检测点活跃着台胞身影,台青李正能是其中之一,3月23日,他将茶饮送到抗疫一线后,在朋友圈写下这样的文字。
扎根福建多年的李正能,向岛内青年发出邀请:“大陆舞台大、机遇多,我们怎可缺席?两岸青年合伙打拼,让我们把握崭新时代。”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促进共同富裕,扎实办好让群众有感的好事实事,加快精神文明和文化强省建设,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生活更殷实、更安康、更舒适、更幸福。
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群众过上高品质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实现更大突破。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一年来,福建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扎实办好让群众有感的好事实事,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让全省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沙县总医院的殷殷嘱托,让我们深深懂得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性。
“受益于三明医改,我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了。”家住三明沙县区青州镇的乐文焕,患尿毒症15年,是沙县区总医院的“常客”。由于患病不能工作,经济上没有来源。三明医改前,因透析费用很高,他只能两周做3次透析,勉强维持生命。医改后,尿毒症被纳入特殊病种,过滤小分子毒素的常规“血透”免费,过滤中分子毒素的“血滤”每次个人只需负担30元左右,全年治疗下来,医保内的自付比例不到1%。现在,乐文焕每周都会到医院做3次透析,“生命,终于有了源源不断的希望”。
“医改的目的就是让群众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群众能少负担一点是一点。”沙县区总医院党委书记万小英表示,“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勉励,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
小小一粒药,牵动大民生。如今,越来越多药物价格更“接地气”。2021年,我省积极推进省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第二批33种药品和7类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幅分别达到51.22%、69.81%,预计一年可分别节约费用7.09亿元、4.27亿元。
只有全民健康,才有全面小康。一年来,全省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完善,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疾病在“家门口”医院就能解决。
民之所盼,政之所为。顺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强化问题导向,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相关改革不断推进。
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民生之本,就业稳,人心稳,社会才会稳。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时强调,要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拓展居民收入增长的渠道,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
一年来,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
“每月工资多了1000多元,每年就是1万多元。在宁德,我现在算是高收入群体了。”宁德市闽东电力技术工人李星高兴地说,去年以来,公司参考《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提供的思路和方法,对技术工人进行了调薪,这让近600名在一线岗位的技能人员十分振奋,干劲更足了。据统计,该企业电力技能人才人均年收入可达8.1万元,较改革前提高28.7%。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稳就业的重中之重。“应届毕业生初次进入社会,在居住、交通、生活等方面需要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我们推出万元生活补贴,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福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去年6月起,福州在全国率先推出高校毕业生“万元补贴”、求职就业免费住宿、住房保障“万人计划”等一揽子优惠政策,为近7000名毕业生发放“万元生活补贴”,配租配售人才保障房2000余套。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有精度的举措,让广大高校毕业生在榕安居乐业。
“手机点点就能申请,发放速度也非常快,值得点赞!”毕业于天津大学的严昌飞入职福州星网锐捷研究院,是首位享受到“万元补贴”的高校毕业生。发现自己符合条件后,他立即在“榕e社保卡”APP提交了申请,3个工作日内就领到1万元补贴。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增进民生福祉的道路上,福建坚持以责任作笔,以实干为墨,大笔书写着新时代“民生答卷”的崭新篇章。
来源:福建日报
点亮和
-
“闽投1号”动工修建 福建省“海上牧场”基本建设开启新征程, 2023-10-03
-
“问23人贷到20元现钱”技术性难堪或是人难堪?, 2023-10-03
-
“锁匙医师”:“有一种烂漫叫陪着你一起老去”, 2023-10-03
-
“钟意时尚潮流产业发展规划与高品质人才的培养”座谈会举办, 2023-10-03
-
“金色大门”越开越大——第四届中国全球进口博览会观查,第四届世界进口博览会主题 2023-10-03
-
“金”字入选日本国2021年年度汉字 曾一度当选,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