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摩天大楼第一人”陆建新:将岁月留到工程建筑上,
“楼王”陆建新:36年坚守一线工地
在北京、深圳、上海,京基100、环球金融中心等摩天大楼耸立云天,这些建筑都与一个名字紧紧相连——陆建新。作为中建钢构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35年来参建大楼总高度达3500余米,参与主持400米以上高楼4座,被业内人士称为“楼王”。
在中建钢构,管理层几乎异口同声表示,按陆建新的能力和资历,早就应该进入公司的管理层,但他婉拒了很多机会,情愿“蹲守一线”,迎接技术挑战。“我是一名工程师”,这是陆建新给自己的定位。无论风雨,他始终坚持一线工作,成为“金牌项目经理”。
“在用毛竹搭建的两层简易房见证深圳速度”
18岁入行 从测量员到一流钢结构专家
1982年,刚满18岁的陆建新中专毕业来到深圳,把全部家当卸在了“竹楼宾馆”,带着测量仪就去了深圳国贸大厦的工地。他没想到的是,这栋建筑是他事业的起点,也是“深圳速度”的起点。
“说是‘竹楼宾馆’,其实就是用毛竹搭建的两层简易房。一个人走动,整个楼都嘎吱嘎吱响。台风一来,顶子就吹没了。”陆建新说,“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见证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1984年,他来到中国第一幢超高层钢结构大厦——深圳发展中心项目。投标前,西方一些企业志在必得,因为中国任何一家企业都没有这种超高层钢结构的施工经验,但最后还是中建钢构中标了。“当时境外有家落标的企业说,你们就等着第二座比萨斜塔出现吧!这句话对我的刺激很大,因为垂直度要靠测量员保证。”陆建新暗暗较劲,咬紧牙关完成任务,发展中心大厦至今仍昂首挺立在深圳街头。
十年后,高384米的深圳地王大厦开始建造,这是当时亚洲第一高楼,陆建新担任项目测量负责人。如此高度的结构施工自然没有先例可以借鉴,他只能自己反复钻研测量方法,最终将大楼整体垂直度控制美国标准允许偏差的1/3,为中国超高层钢结构施工树立了标杆。
当时地王大厦的施工条件非常艰苦。高空作业还没有完备的安全保护措施,陆建新需要经常凌空走在巴掌宽的钢梁上,相当于在数百米的高空过独木桥。有一天,一位年迈的女专家在顶层,看到陆建新站在最外围的一根钢梁上进行测量作业,脚下是万丈深渊,感动得留下了泪水。她不敢惊动陆建新,只好无声地挥手,直到被陆建新察觉。
“为人所不能为,真的很难,但必须去拼”
攻“尖”克难 技术创新领先行业
“为人所不能为,真的很难,但必须去拼,去努力,求真务实,破旧立新。”这番话,是陆建新在岁月与建筑的时空磨砺后凝练而成的。
2004年,他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钢结构项目担任总工程师,带领团队成功化解10项“业界第一次”难题,外方业主称赞他们“是所有施工队伍的楷模”。
2007年,他在广州珠江新城西塔钢结构项目担任执行经理时,和伙伴们创造了“两天一层”的世界超高层建筑施工最快纪录。
“一山放过一山拦”,陆建新身经百战,攻克类似的大大小小施工难题可谓成百上千,但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他遇到了平生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平安项目是当时中国在建第一高楼。项目使用四台重达550吨的塔吊,须附着在井筒的外壁上,这一做法当时在世界上还没有先例。为了确保这四个庞然大物安全地附着,同时又稳又快地“攀岩”,陆建新每天不思茶饭,反复组织头脑风暴和研讨论证。在数个月的时间里,逢人见面就说塔吊,好比“祥林嫂”。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与团队攻克了这项世界级难题,研发设计了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悬挂式外爬塔吊支承系统及其周转使用方法”。这样一来,塔吊分25次从地面较快地爬升到600米的高空,为项目节省工期多达96天,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680万元,而且在天津117、广西南宁等超高层项目中推广应用。这项专利,最终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特别金奖。
在技术创新的路上,陆建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的例子比比皆是。他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完成了多项技术成果,有11项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4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工地在哪里,就要把哪里当成家!”
36年扎根基层 把对家人的亏欠转化为对同事春天般的关照与温暖
陆建新有一个小本,上面列有他参与或者主持每一个项目的情况,已经有46个项目了。经手的楼越来越高,项目越来越多,陆建新对家庭的亏欠也就越来越多。“工地在哪里,就要把哪里当成家!”这是陆建新经常说的一句话,建筑人都是这样,长年漂泊在外,很难兼顾家庭,我亏欠家人很多。”
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项目期间,读初中的女儿因洗澡摔跤骨折,每天由妈妈背着上下5层楼。女儿哭着给陆建新打电话,说“妈妈背我很吃力,爸爸,你能不能调回深圳工作?”陆建新的眼眶湿润了,但他只能对女儿说对不起,对妻子说对不起,并请妻子多受点累。
陆建新的妻子黄美姗谈起丈夫时,对这种聚少离多的生活虽然不满但也表示理解。“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休过假,以前春节都回不了家,最近两年还好,春节能休息几天,也就在家睡觉。但他接了工程,必须按时完成。”
陆建新把对家人的亏欠,转化为对工人和同事春天般的关照与温暖。时任深圳京基项目生产经理的欧阳仕青的爱人在河南老家腿部受伤,4岁的小孩无人照顾,而项目正处于赶工的关键阶段。陆建新二话不说,派车派人去河南把欧阳仕青的爱人接到深圳,既让欧阳仕青能照顾家庭、安心工作,又不影响工程赶工。
“陆建新既秉承了老一辈劳动模范勤劳朴实,以项目为家的优良传统,对科技进步孜孜不倦追求的新时代创新精神,也在他身上得以集中体现。”中建钢构董事长王宏说。如今,陆建新的“作品”点缀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中心区域。这些不断涌现的新地标,记载着中国城市发展的荣耀,也承载着建筑人的“中国梦”。(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黄细英 通讯员杨显琴 黄泽鑫)
“工人在线”责编:蔡洁玲
-
“我国摩天大楼第一人”陆建新:将岁月留到工程建筑上, 2023-10-03
-
“我国咸菜名镇”重庆市涪陵榨菜产生全产业链科学研究管理体系, 2023-10-03
-
“我国使者奖”线上颁奖典礼在巴西举办, 2023-10-03
-
“我国书画名家精品展”在新疆喀什进行, 2023-10-03
-
“我国与斯洛伐克:依法治国与高品质共创‘一带一路’”讨论会举办, 2023-10-03
-
“我和联合国组织的小故事”国际性视頻讨论会举办,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会 2023-10-03
-
“我十分想要试一下数据RMB!”, 2023-10-03
-
“我党将得到新的更高获胜”(百名国外执政党知名人士看中国共产党), 2023-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