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学员:期待将自身的科学研究更强运用于我国战略定位中,香港科技大学研究方向
香港科技大学第四任校长史维教授参访港科大(广州)
5月26日晚,香港科技大学第四任校长史维教授踏上港科大(广州)的土地,他用手机拍下了夜色中“红鸟”——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的共同标志。这是史维教授在港科大(广州)开学后首次到访。上一次他来到这里,是2019年9月,参加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园开工建设动员大会。时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的史维教授,为新校园铲了第一抔土。
史维教授在红鸟广场为“红鸟日晷”雕塑拍照
在担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理事长(包括学校筹建期及正式设立后)期间,史维教授对港科大(广州)的创建倾注了心血。在他的带领下,各方达成共识,确立了“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战略发展框架,为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8年12月,史维教授代表香港科技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大学正式签署协议,合作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他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港科大(广州)学术架构不与港科大重叠,两校致力做到优势互补,希望将港科大(广州)打造成一流的研究型大学,以国际先进大学的模式办学。此后,在史维教授的带领下,香港科技大学举全校之力,克服疫情期间的种种困难,推进清水湾校园的各个项目,同时参与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2019年9月,史维教授(左二)参加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开工建设动员大会
2022年9月1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盛大开学,史维教授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希望所有科大人牢记“众志成城,其利断金”。如此,港科大(广州)和港科大必将前途无量。他希望两校同事继续勇于尝试,摒弃私念,为造福社会而共同努力。
港科大(广州)要办成国际化、多元化、开放的大学
5月27日上午,史维教授与港科大(广州)师生代表座谈交流。港科大(广州)校长倪明选教授、校长特别助理兼校长办公室主任李斌博士、功能枢纽院长温维佳教授、信息枢纽院长陈雷教授、社会枢纽院长谢丹阳教授、行政资源部主任李桂梅女士,对外关系处处长、人才服务处处长黄宇博士等学术及行政部门负责人,以及十余位学生代表参与座谈。
倪明选校长致欢迎词。他指出,史维教授是港科大(广州)的“总设计师”,对史维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
史维教授谈到,虽然今天才亲临建成后的港科大(广州),但他早已从周围同事、朋友发来的信息和新闻报道中,无数次地看到了港科大(广州)的照片。“闻名不如见面,落成的港科大(广州)印证了最初的设计构想。今天,各位同学和老师在这么好的环境里开展学术研究、追寻自己的事业,是非常幸运的。”史维教授表示,希望港科大(广州)与港科大的所有成员能够相互接纳、相互学习,完成共同的事业。
交流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拉开序幕。
内地的教育系统与香港的差别很大,港科大在香港的教育系统里茁壮成长30年,获得巨大成功。港科大(广州)建立在内地,但又和典型的内地大学不太一样。信息枢纽院长陈雷教授问,在对港科大(广州)的定位上,史维教授是如何考虑和构想的?
史维教授表示,最初的构想是,港科大(广州)并不复制任何一所大学,包括港科大在内。也不打算对标任何一所内地高校,而要办成另一所更国际化、多元化、开放的大学。
倪明选教授谈到,港科大(广州)自筹建起,就得到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港科大(广州)欣赏和珍视内地、香港教育系统之所长,并重教学与科研。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港科大(广州)会成为一所具有开拓意义的大学。
参加交流会的学生们对史维教授展开了提问。
01 “兴趣与科学如何连接?”
问
了解到史教授平常有观鸟的爱好,而您的专业跟aerospace engineering(航空航天工程)有关,两者都是与飞行相关的,但属于不同的领域。请问您是怎样把兴趣和研究连接起来的?”
答
鸟类的飞行与航天机械的飞行,未必有直接关系。不过,观察鸟的飞行,可以联想到航天有关的原理或理论,比如流体力学。观鸟作为一种兴趣爱好,给我带来了轻松的时间。借由观鸟,我和太太得以去到很多不同的地方,度过美好时光,也享受自然之美。
“通过和史维教授的对谈,我感受到,如果能把兴趣融入研究,会是一个很好的动力。史维教授的回答也启发了我,兴趣可以作为纯粹的享受,也可为研究带来另一个空间和视角,接触不同事物、以及停下来思考。”
——红鸟硕士班 蔡嘉雯
02 “大学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独特的创业?”
问
作为一家创业公司,Space X在商业火箭领域的巨大成功令我们感到振奋。很希望有一天,中国能够出现更多的Space X这样的企业。您觉得,大学可以做些什么,来促进这类独特的创业呢?
答
传统高校不一定能够为创业者提供一个没有束缚的环境,以至于创业者不得不选择到市场中创业,而那个环境是更加残酷的。虽然Steve Jobs、Sam Altman、Elon Musk等人辍学后创业成功,但也应该看到,有大量的大学辍学者(college dropouts)创业惨遭失败。所以,我们无法确定的是:这些充满热情的创业者过早离开高校,究竟是有利于创业,抑或是不利于创业?有一种可能:将他们留在大学,减少对他们的束缚,为他们提供生活和创业的支持,反而更有利于培育出更多伟大的公司。我认为,这便是“港科大2.0“正在做的事业。
大学不应向所有人提供“过于通用”的训练,而要鼓励每个人开展自己最感兴趣的研究,减少对他们的打扰,这样才能增加整体意义上的多样性和可能性。同时,学校应主动出击,打破不同学科师生之间的壁垒,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个校园里的其他人都在干什么。当大家都知道“谁会什么”以及“谁能帮到什么”的时候,无论是科研还是创业,交流、团队协作的效率都会极大提高。
——红鸟硕士班 蔡一涵
03 “为了有效开展跨学科研究,学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问
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机器人及自动驾驶中的行为决策与规划控制,是比较典型的交叉学科研究。因此,我的问题是,大学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有效开展跨学科研究,培养开放自由的研究氛围?
答
倪明选教授回答:
对于传统大学来说,跨学科研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传统大学按照专业院系来建立学术架构,给跨学科研究带来了一个天然的障碍。我们校园在蓝图设计阶段就首先跨出了开创性的一步。港科大(广州)打破了这种屏障,以枢纽-学域的架构,让学生、老师能够自由地同其他学科的同学、老师进行交流,而不再局限于自己的学科领域。
我们也鼓励师生之间积极地交流合作,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多学科融合的研究课题,让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出有影响力的研究。
史维教授回答:
港科大在清水湾校园已经做过一些跨学科研究的尝试,开设了跨学科课程办公室(IPO),多年来也获得了一些经验,可以为广州校园的学术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着眼未来的研究,多学科交叉是非常必要的。
正如你做的研究,可能需要涉及很多学科,例如人工智能、数学、机械工程、甚至数字媒体与艺术。这些都可以应用到机器人的研究之中。我们每位研究者都有自己专精的领域,不可能说一位研究者同时精通上述每一个领域。这时,就体现出了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大学可以探索建立一种沟通机制,或者建立一个平台,让师生间自由地进行交流,进一步打破信息壁垒。此外,要充分利用好港科大和港科大(广州)两个校园之间的交通便利,从广州庆盛高铁站到香港西九龙站只需要40分钟左右,我想这是非常有利于交流与合作的。
——系统枢纽机器人与自主系统学域
博士研究生
刘海超
在场各位教师及学生代表踊跃与史维教授进行交流讨论。
在倪明选校长的引领下,史维教授参访了学校多处教学、科研、行政及生活配套场所,并听取有关负责人的介绍。
图文:笃学路1号编辑部
-
香港科技大学学员:期待将自身的科学研究更强运用于我国战略定位中,香港科技大学研究方向 2023-10-08
-
香港生物学家获2020年度我国科学技术奖,2021年中国生命科学突破奖 2023-10-08
-
香港理工大学荣休专家教授方平:踏踏实实培养港生爱国精神, 2023-10-08
-
香港理工大学元旦节举办升旗仪式礼 逾500名老师学生参加, 2023-10-08
-
香港理工大学产品研发原材料 可高效消灭表层新冠病毒, 2023-10-08
-
香港理大及中国香港科大新项目各自有中国香港创新创业及创新创业大赛特别奖, 2023-10-08
-
香港特首:立法会选举不可有畏 料工作员逾3.6万,时事新闻香港特首选举 2023-10-08
-
香港特首:正与国内商谈“过关”熔断机制,香港特首政策组专家组 2023-10-08
-
香港特首明确整体侯任立法会立法委员宣誓誓词合理,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