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抗“疫”“石榴籽”:以团结一致之手铸就高原地区疫情防控小故事,抗疫石榴籽
「青报观察」民族团结进步之花长盛不衰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魏 爽
五月的青海,天高云淡,碧草连天。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的喜讯传开,青海各族儿女回顾过去五年来青海民族团结实现的新进步,展望未来五年的新图景,有决心、有信心按照党代会既定目标和发展路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奋力写好民族团结进步的青海新篇章。
“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五年来,青海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青海、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行动,建设社区“石榴籽家园”,推动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发展,为稳疆固藏发挥了重要作用,率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成为首个所有市(州)建成国家级示范的省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了全国前列。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五年来,青海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纲”,坚持把思想引领作为先导性、基础性工作,把民族团结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走进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第一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的氛围扑面而来:校园里各民族学生和睦相处、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关心,民族团结进步主题黑板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墙让人目不暇接,师生同跳民族舞大课间活动独具特色。学校多年来将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融入师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各民族学生团结进步幸福成长。校长陈晓琴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开幕当天感触颇深,她说,我们将按照党代会提出的目标要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教学活动中,激发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始终坚持民族团结进步走进课堂、走进师生心里,在校园生根、开花、结果。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青海把思想引领作为基础性工作,针对党员干部、农牧民、务工人员、学生、宗教界等不同群体,把民族团结纳入干部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筹建专家智库,成立3个省级研究基地,连续39年开展宣传月活动,创立马背宣讲队、双语专家团、宗教人士宣讲组等特色宣讲队伍,编印300多万份民族团结宣传读本,在媒体开设《民族团结一家亲》专栏,先后举办微视频微电影展播、民族团结进步歌曲传唱、网上有奖答题等活动,“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各族干部群众共同价值追求。出版《青海民族发展报告》蓝皮书、《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风采录》等,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稳步推进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建设,发布青海民族团结进步形象标识,推进建设主题公园,建成8个教育展馆,打造纪念碑、雕塑、宣传长廊156个,着力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让“石榴籽”抱得更紧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在青海这片多民族聚居的土地上,各族儿女演绎了一幕幕民族团结大爱无疆的感人故事,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交往交流交融,唱响了民族大团结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报名参与志愿服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西宁市城西区文汇路街道文亭巷社区各族居民团结在飘扬的党旗下,和衷共济,风雨同舟,发扬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精神,同心战“疫”。文亭巷社区党委副书记、社区副主任罗世明振奋地说,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用不小的篇幅强调要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党代会精神贯彻落实到社区各项工作中,充分发挥“石榴籽”党支部作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让辖区各族居民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美好家园。
民族团结的花朵最鲜艳,民族团结的果实最甜蜜。五年来,青海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活动,创建工作覆盖到各行各业,构建了全民共创共建共享的生动局面。特别是在城市民族工作方面,推进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组建社区“石榴籽”党支部等。强化少数民族务工人员跨区域服务管理,针对分布在全国277座城市的20多万“拉面人”,与20个省市建立服务管理协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各民族共居共事共学共乐,坚持民族团结从娃娃抓起,编纂校本教材、创作校园歌曲,建成30个全省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点,组织开展各族学生交流考察、手拉手行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心灵深处生根发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深度融合发展,共绘新时代民族团结壮美画卷
发展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立足点,是解决民族地区所有问题的总钥匙。近年来,青海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以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为抓手,组织动员各族干部群众投身打造“高地”、建设“四地”,通过产业发展改善民生、构建各民族共享的经济新业态。
“搞好民族团结,东达村才有发展。近年来村里又有了不少新变化,各族群众心连着心,日子越过越好。”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金滩乡东达村党支部副书记朱世红对家乡的巨变感到欣慰。如今的东达村实现了安全饮水管网全覆盖,先后开设了幼儿园、卫生室、文化活动室、老年福利院等便民设施,还打造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展厅,成为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村”“乡村振兴示范村”。朱世红说,我们要把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到乡村发展的实际行动中,带领全村老百姓发展设施农业、旅游产业,巩固脱贫成果,让民族团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底色。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方有枝荣。五年来,青海大力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藏族文化、热贡文化、格萨尔文化等4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打造热贡艺术、格萨尔、玉树土风歌舞等文化品牌,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民间舞电视展演等活动500多场次,创作《松赞干布》《热贡神韵》等文化精品,厚植了中华民族团结融合、多元一体的精神内涵。同时大力发展高原养生、极地探险、生态观光等民族地区特色旅游项目,一大批农牧民吃上了生态和民族特色旅游饭,绿水青山成为了惠民富民的金山银山。30万农牧区妇女参与巧手脱贫,“舌尖上的拉面”“指尖上的青绣”成为彰显民族团结进步和时代主旋律的青海特色产业。
团结奋进,山海可蹈;勠力同心,未来可期。全省上下将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扎扎实实推动新时代青海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盛会走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会场,身着各具特色民族服饰的少数民族代表成为大会一道别样风景。来自不同民族的党员代表为了共同的目标齐聚一堂,正是青海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写照。连日来,在各代表团讨论现场,坚定不移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成为代表热议的话题。
“和实生物,和谐生美”。在青海,做好民族工作意义重大,关乎全局。“党代会报告为我们做好民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讨论中,党代表、久治县委书记索南多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青海发展进步的根本基石。当前,久治县正在积极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我们将举全县之力真正把创建活动体现在各部门各行业各领域,体现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落地、见行见效。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上要立足地域特色。正如党代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国栋所说,我们要找准结合点、发力点,有形有感有效做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积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巩固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更深视角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我们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更多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示范乡镇、示范村和青少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经济发展、生态保护、民生改善、宗教管理、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推动各民族共同进步,不断取得新成就。
梦想凝聚力量,团结开创未来。站在新起点,全省各民族干部群众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奋力开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征程,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海篇章而努力奋斗。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客户端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
青海西宁抗“疫”“石榴籽”:以团结一致之手铸就高原地区疫情防控小故事,抗疫石榴籽 2023-10-08
-
青海西宁增加3名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工作人员,西宁市现有新冠病毒阳性人员 2023-10-08
-
青海西宁增加3名抗体检测呈阳性工作人员,青海西宁核酸检测3名阳性 2023-10-08
-
青海西宁增加1名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工作人员,西宁新冠肺炎最新通报 2023-10-08
-
青海西宁城西区将进行全体人员抗体检测,青海西宁疾控中心核酸检测 2023-10-08
-
青海蔬菜水果整体供货充裕 厂家批发整体下降,青海蔬菜水果去哪里批发好 2023-10-08
-
青海群体包虫病发病率创新低 合理抵制比较严重时兴趋势,青海新一轮包虫病防治行动计划 2023-10-08
-
青海红十字会推广AED健全紧急抢救管理体系,青海省红十字急救中心 2023-10-08
-
青海红十字会募资购置上百个暖宝和暖身贴分派至抗体检测“疫”线, 2023-10-08
-
青海粮食作物栽种总面积和生产量创新高,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