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拟审报2处国际性关键湿地公园,
青海新增7处国家湿地公园
记者从省林草局了解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近日宣布158处试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我省提请验收的互助南门峡、都兰阿拉克湖、德令哈尕海、玛多冬格措纳湖、祁连黑河源、乌兰都兰湖、玉树巴塘河等7处国家湿地公园上榜,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至此,我省国家湿地公园达10处。
我省自2014年对互助南门峡等7处湿地公园立项审批试点以来,通过加强湿地公园基础建设、实施退化湿地恢复、开展科普宣教、科研监测等工作,有效提升了区域性湿地保护能力,在水源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成效显著,在全省湿地保护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通过5年的试点期建设,各湿地公园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湿地主体水质各项指标保持良好,鸟类及各类水生动物数量显著增加,退化湿地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得到国家验收组的充分肯定。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建设国家湿地公园,既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目前,我省湿地面积814.36万公顷,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15.19%,居全国第一。截至目前,国家批准试点建设的我省19处国家湿地公园中,10处已通过国家验收,湿地公园保护面积达到32.51万公顷。申报认定青海湖鸟岛、扎陵湖、鄂陵湖3处国际重要湿地,保护面积为16.72万公顷。17处国家级重要湿地,保护面积219.86万公顷。32处省级重要湿地,保护面积215.1万公顷。
我省国家湿地公园自立项建设以来,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科学保护湿地资源,通过明确四至边界、出入标志和加强公园湿地用途管控,强化了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队伍,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各湿地公园均有专人负责建设管理和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出台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相关管理制度,使公园管理和保护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同时,积极开展宣教活动,不断完善科普宣教体系建设,湿地公园内配备了较为完善的监测设施,建立了监测站点,开展了相应的调查监测工作,建立了较完备的技术档案,为湿地公园的科学保护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成后的国家湿地公园将继续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不断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科普宣教作用,加强科研监测工作,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加强制度建设,依法保护相关权益人的利益,充分发掘资源特点和文化内涵,提高湿地公园品位,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大美青海作出积极贡献。
记者/赵俊杰 通讯员/宋晓英
-
青海省拟审报2处国际性关键湿地公园, 2023-10-08
-
青海省抗体检测:实行团队服务上门,一部分组织24小时无间断,青海省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点 2023-10-08
-
青海省抗体检测老百姓战:高原地区流动暧流,青海省免费艾滋病抗体检测点 2023-10-08
-
青海省执行“肢残恢复”五年行動投四千万解“恢复难”, 2023-10-08
-
青海省打开冬春季度假旅游方式 数百项主题活动达到人民群众消费市场, 2023-10-08
-
青海省总计派出2800余名 车子220余台赴地震断裂带清查, 2023-10-08
-
青海省小号“移动电源”可研报告设计方案工作中运行 填补电力工程构造薄弱点, 2023-10-08
-
青海省对河湖长制法律维护三江源绿色生态,青海全面推行河长制保护三江源 2023-10-08
-
青海省奶牛养殖基地综合能力提高 生鲜食品乳抽样检验达标率达100%, 2023-10-08
-
青海省多方面支撑点激发很多自主创新行为主体,青海多方支撑催生大量创新主体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