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王国胆小的蓝色多哥的活动怎么玩,
非洲雕刻背后的故事——收藏家谢燕申讲述别有风味的非洲
“生命之灵——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自7月2日在山东美术馆开展以来,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他们对精美的非洲雕刻艺术品大为赞叹,对非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此次展览的140件雕刻艺术精品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馆藏,而这些馆藏皆为西非多哥洛美非洲国际艺术博物馆馆长谢燕申捐赠。
7月20日,山东美术馆有幸邀请到了谢燕申先生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以“走进非洲——非洲雕刻背后的故事”为主题的讲座。讲座在山东美术馆阶梯教室举行,由学术研究部方辉主持。
讲座正式开始前,谢燕申为在场的观众放映了非洲几个国家多个原始部落举行仪式和活动场面的视频和图片,并将一些木质的、精美的鼓槌、发簪、梳子、汤勺、弹弓架、小型雕像等非洲雕刻艺术品让观众近距离观看,使他们对非洲人的生活和非洲雕刻有大体的了解和感受。
讲座一开始,谢燕申对非洲传统雕刻艺术给予一个界定。他介绍,非洲传统雕刻艺术主要是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黑人雕刻艺术,通常不包括地中海沿岸的北非地区的艺术,因为这些地区长期以来分属于不同的传统与文明,在艺术上也有着不同的视觉体验。非洲雕刻艺术主要集中在西非和中非,少部分在南非和东非。目前有2000多个部落从事雕刻艺术,比较著名的大约有200多个。
讲座分别从“收藏缘起”“非洲艺术概况”“近现代非洲雕刻”“非洲雕刻的制作”“非洲雕刻的传播”等方面进行展开。
收藏缘起
讲到非洲雕刻艺术收藏的缘起,谢燕申先生对观众讲述了他为什么去非洲。他说,上世纪80年代末,他是江苏省歌舞剧院的一名小提琴家。后来想出国,经与家人商量,最终于1989年2月去了非洲的多哥,在那里做一名小提琴老师。去非洲前,他的父亲谢海燕先生(南京艺术学院原副院长、著名美术教育家谢海燕)对他说:“非洲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贫穷、落后、战争。非洲的体育、音乐、舞蹈、建筑、绘画都很棒。特别是非洲的雕刻艺术,影响了马蒂斯、毕加索等诸多西方大师的创作。”
他到西非多哥洛美的第二天,就去了非洲最有名的木雕市场。刚开始因为不懂木雕艺术,就选择那些名贵木料制作的木雕。后来从法国文化中心、德国文化中心、美国文化中心等地借阅了很多关于非洲木雕的书籍。通过学习和实践,对木雕的产地、雕刻风格以及木雕所承载的文化含义有了逐步的了解,也收藏了一些非洲雕刻艺术品。
两年后,他带着收藏的两大箱木雕回国探亲,拿给他父亲看,父亲及来往的艺术家和南艺师生对那些木雕大为赞叹,得到父亲和师友的肯定,更激发了他继续收藏非洲雕刻艺术品的热情。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30年间他收藏了上万件非洲各类艺术品。近些年,他先后向南京艺术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文化单位捐赠了自己收藏的非洲雕刻艺术品,为中国研究非洲文化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为中非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非洲艺术概况
关于“非洲艺术的概况”,谢燕申先生从非洲早期艺术萌芽到诺克文化再到伊费贝宁文化,为观众梳理出一个清晰的文化历史线索。据他讲述,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1974年,美国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森在埃塞俄比亚发现了320万年前的原始人“露西”骨骼化石,被认为是第一个直立行走的人类,是目前所知人类最早的祖先。1925年,探险者在南非发现了一件酷似人类面孔的卵石,揭示了非洲原始人类300万年前,就已经具有了从自然物象中发现造型形象的初步审美意识。18世纪以来,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陆续发现了数万幅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到公元前后的岩画,这些岩画是非洲雕刻艺术的源头。
非洲非常有名的诺克文化,分布在尼日利亚的中北部地区,早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就在诺克地区的矿坑中发掘出了一些制作精美的赤陶头像,这些赤陶头像大概在公元前500——公元200年的雕像。诺克雕刻与非洲传统雕刻的相似性,表现在形象的多种多样的处理上,形象有的写实,有的处于程式化或抽象化。
在尼日利亚的中南部,属于伊费贝宁文化的发源地。谢燕申先生说,诺克赤陶雕像和伊费贝宁铜雕都是约鲁巴人创作的。约鲁巴族作为西非跨界民族,从公元10世纪开始,在尼日尔河的下游建立了伊费、奥约和贝宁王国,创造并保存了最为精美的自然主义风格的赤陶和铜雕。贝宁青铜雕像作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典范,在15世纪、16世纪达到了高峰,主要表现国王、王后、王室贵族及随从为主,还有一些表现神灵和象征王室权力的动物形象。从事铜雕的工匠,在国王指定的生活区里居住,他们的创作活动受国王监督,所创作的雕像艺术风格,主要以现实主义为主,并在发展中逐渐呈现出风格程式化的形象。来自于约鲁巴人制作的贝宁奥巴国王与王后雕像,大致表现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风格,以失蜡法分段铸造,再拼接而成,十分精美。
谢燕申先生用大量的图片,讲述了非洲文化的绵延悠长,雕刻艺术品背后蕴含着非洲的传统与信仰、习俗与生活。在此期间,他还穿插了许多十分有趣的收藏体验和故事,使观众加深了对非洲风土人情的认识。
近现代非洲雕刻
非洲雕刻历史久远,谢燕申先生从面具、雕像和建筑构件及生活用品分别进行介绍。他介绍道:非洲拥有数量众多的面具,每一类型的面具都有着不同的意义和应用场合,经历了复杂久远的历史演进,又发展为无数种变体。直到今天,仍然有种类众多的面具活跃在非洲传统部落的宗教仪式中,形成一个有着独特艺术传统的面具世界,在文化传承、传统教化、道德警示、社会整合等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角色。面具又分为单面面具、盔式面具、顶饰面具、肩荷式面具。在非洲的中西部地区,面具应用非常广泛,在成人仪式、入社仪式、新婚、种植与收获、狩猎、战争、治疗、祈雨、死亡等众多仪式场合,都会看到面具的影子。人们会根据活动的主题和意义选择佩戴不同形式的面具、穿不同的服饰、奏不同的音乐、跳不同的舞蹈。而同样的面具也可应用于不同的仪式,在仪式中,通常面具与服饰一同佩戴。谢燕申先生选取了代表不同种类的面具向观众讲述了其所代表的含义以及在仪式上如何进行表演,令在场的观众大开眼界。
在近现代雕刻中,雕像占据很大的比重。非洲人委托工匠制作雕像,最终是为了制造一个强有力的形象来供奉掌控生命、土地、水、雷电、火、丛林等超自然力量的各种神灵,以及家族的祖先和英雄,还有一些为了战争、巫术、占卜、神谕所用。非洲雕像多在一根木头上雕刻,受木材的限制,人的上身和主要部位按照木材的比例雕琢,雕像的手很少是平伸的,手一般往上或往下举。在各类雕像中,母与子的雕像有极大的象征意义,多用于入门仪式、政权交替、司法仲裁、成人仪式、婚礼仪式、丧葬仪式等社会仪式中,从而呈现出宗教功能上的复合性特征。
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的交融中,为了满足不同文化市场需求,他们也开始关注社会、表现世俗生活,将非洲雕刻从纯粹的、传统的宗教艺术背景中脱离出来,出现了很多既具有非常鲜明的非洲造型又洋溢着时代热情的作品,非洲雕刻艺术从神性逐渐走到人性。
在非洲,雕刻艺术深深扎根于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棚柱、门板、窗板等建筑构件还是棋盘、乐器、餐具等生活用品,他们都要精雕细琢,处处显示着雕刻艺术的风采。谢燕申先生用一张张珍贵的图片向观众描述了非洲人真实的生活图景。
非洲雕刻的制作
非洲盛产木料,有紫檀木、花梨木、红木、鸡翅木等……为木雕雕刻提供了原材料。木雕艺术是去除的艺术,在雕刻的过程中,砍错了就补不回来了,所以雕刻之前必须要事先构思好,然后用粉笔做记号勾画大致轮廓,把不用的地方先砍掉,然后再细雕。雕刻完成后,还需要用砂纸进行打磨,把平整的木表打磨到光滑。
木雕的选料很关键,通常木雕师傅在看好的木料之后,便进行砍伐,因山路不好走,于是在山上进行粗加工,雕成大概的样子后,运回到工作室再慢慢细雕。
非洲雕刻的收藏与鉴赏
最后,谢燕申先生向观众介绍了非洲雕刻如何鉴别,如何进行收藏与鉴赏等观众比较关注的问题。他说,区分老木雕和新木雕的主要看雕琢的痕迹。除此之外,完全从木质的好坏来区分木雕的好坏是不对的。好的传统的木雕都是普通的硬质的木头雕刻而成,而非名贵的木头。
他建议博物馆或者个人在收藏非洲木雕时,选用部落还在延续使用的、老的、传统木雕。潘公凯先生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活动中,也向谢燕申先生建议:“在收藏的时候,选择原始部落里的东西,不要选非洲人去欧洲学习过后创作的作品。”
讲座尾声,在场的观众向谢燕申先生请教了关于非洲雕刻背后更为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不为常见的雕刻品如何使用等问题,还有观众将自己收藏的非洲木雕请他现场进行鉴别。整场讲座,气氛热烈,大量的文图资料,极大的丰富和满足了观众对非洲文化的想象和理解。
最后,山东美术馆馆长、省美协主席张望对谢燕申先生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谢燕申先生通过文图资料为观众介绍了一个别样的非洲,使观众加深了对非洲艺术的理解。山东美术馆引进此展,目的是让观众有机会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艺术品,切实提高大家的艺术审美水平。希望广大观众能够通过此展领略别开生面的非洲风情,领略别有风味的艺术表现,领略别有洞天的文明魅力。”
展览将持续至9月15日。
-
洛克王国胆小的蓝色多哥的活动怎么玩, 2023-10-08
-
洛克王国胆小的蓝色多哥活动玩法 胆小的蓝色多哥活动玩法攻略, 2023-10-08
-
洛克王国羁绊桃花活动玩法介绍, 2023-10-08
-
洛克王国红桃路易性格选择哪一个 红桃路易性格推荐, 2023-10-08
-
洛克王国红桃朱迪斯获取方法介绍, 2023-10-08
-
洛克王国粉色黄色紫色星星获取方法, 2023-10-08
-
洛克王国粉粉星获取方法, 2023-10-08
-
洛克王国粉粉星技能表图鉴一览, 2023-10-08
-
洛克王国空灵斗士获取方法, 2023-10-08
-
洛克王国空灵兽技能表图鉴一览,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