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三条地铁站同日启用 穿江跨湖的路轨“地底帝国”怎样打造出?,武汉市地铁规划最新消息
钱塘江·心香一瓣丨一条叫“杨时”的路
杭州G20峰会举办地附近有一条南北向的路叫杨时路。每次经过,总以为是一个地名罢了。
一个周末,看着外面那条少有车辆经过的“杨时路”,突然有了探究的愿望。拿起手机查阅,没想到的是,这条“杨时路”一下子把我带进了深邃的历史时空,一段段的介绍,就像一扇扇的大门被推开,里面气象万千,让人产生一种“不识泰山”的个人局限感。
平时我常用成语“程门立雪”去教育孩子。没想到,这位“杨时”就是成语里的主角。“程门立雪”讲的是北宋杨时尊师重学的故事。他以程颐为师,见老师在屋里打盹睡着了,就在风雪的门外等,待老师醒来,杨时的脚下全是雪了。记得中纪委网站曾经推介过杨时的事迹和家风,他的后代一共出了12位进士。
杨时籍贯是现在的福建三明市,他一生精研理学,特别是他“倡道东南”,对闽学的兴起,有筚路蓝缕之功,被后人尊为“闽学鼻祖”。这位在中国文化史上颇有建树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怎么会出现在杭州钱塘江南岸当年围垦出来的土地上呢?
因为他在这里留下了一笔丰厚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这份遗产就是100多万萧山人心中的“精神家园”——风景秀丽、静水微澜的湘湖。
湘湖在杭州地界大名鼎鼎,湖底曾出土了8000年前的独木舟。考古学家名之为“跨湖桥文化”。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此湖北边的连绵青山,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处。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湘湖是典籍中所记载的越国军港“固陵港”所在地,当年屯水军4万余人,战舰500艘。
但出了杭州地界,就鲜有人知道湘湖的美和湘湖的文化底蕴了。因为离它20公里外的西湖,实在太有名了。如论山水风光,湘湖品质上乘,非常值得一游,这里没有西湖的盛名,虽然少了游人如织,但多了闲适惬意。
那杨时是怎么与湘湖牵连在一起的呢?这源于他的一个决策和他为这片湖的取名。
宋徽宗政和二年,也就是1112年,杨时赴萧山任县令。当时萧山县城周围农田易旱易涝,连年受灾。乡民曾多次要求将低田蓄水为湖,以灌农田,但都未能实现。
杨时到任后,认真听取乡民的意见,率百姓筑湖,取名“湘湖”,成湖37000多亩,周围80余里,可以灌溉农田146800余亩;即使大旱之年仍然有过半农田可以得到灌溉;而且“湖中多产鱼鲜,又有莼菜,可炊以疗饥”。据《萧山县志》载:“政和二年,(杨时)为邑令,经理庶务,裁决如流。以民岁苦旱,开筑湘湖,以灌九乡,至今民赖其利。祀宦祠。”
从这段记载可知,萧山百姓对杨时的功绩感恩戴德,并立祠代代祭祀。让我恍然大悟的是,立在湘湖边的那个石人像,应该就是杨时了。
我虽然是杭州人,但对湘湖从未作过深究。多年来,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一种怪怪的感觉:“湘”是湖南的代称,在湖南各类报刊文学杂志以至长沙大街小巷,都出现有“湘”的字句或招牌。为什么杨时要给这个湖起名为“湘”呢?
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这个人工水库形成之后,杨时说:“邑人谓境之胜若潇湘然”。杨时出此言,是因为他在赴萧山之前,曾在湖南浏阳为官多年,以浏阳景物来形容,那是一件自然不过的事。
此后,这座湘湖命运坎坷,千年来面积由大变小,大部分沉于地底,甚至成为泥砖厂取土用地。直到新世纪,有识之士提出恢复湘湖,硬生生挖了出来,让她重见天日。
这番探寻,我心中疑团一个个解开。或许,未来多少年之后,这条窄窄的杨时路会淹没在百米高的大楼丛林中;但它就像一把钥匙,可以连接起历史,带我们探知杭州这座崛起的新城区里久远而厚重的文化。
-
武汉市三条地铁站同日启用 穿江跨湖的路轨“地底帝国”怎样打造出?,武汉市地铁规划最新消息 2023-10-08
-
武汉市三条地铁站同日启用 完成城市轨道产业生态圈遮盖,武汉市地铁第三轮规划 2023-10-08
-
武汉市506家高校食堂完工“互联网技术 明厨亮灶”,高校智慧食堂建设 2023-10-08
-
武汉大选造成新一届党政机关领导班子, 2023-10-08
-
武汉坚持不懈以文其他城市 文化旅游完成大幅度提高,武汉旅游文化发展 2023-10-08
-
武汉地铁下跪救援的5名护理评为“地铁站好旅客”,武汉地铁志愿者飞奔下楼梯救乘客 2023-10-08
-
武汉四季度139个亿人民币之上重点项目集中化动工,2020年武汉四季度开工项目 2023-10-08
-
武汉光谷发生枪击案,武汉发生的律师枪杀案,会不会让有些律师不敢为弱势群体发声了?, 2023-10-08
-
武汉中医院研发出地区特点制膏药方,武汉膏药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