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乂长枪技能连招攻略,
北宋伐幽州之战——本该打赢最后却打败了的仗
宋军在幽州城下是怎么失败的?
史书的观点是,宋军劳师远征,兵将已疲惫,“将士多怠”,以久战生疲之师、顿兵于敌坚城之下才导致的失败。
以上这一说法,似乎很符合兵法,宋军是犯了兵家大忌才败的。然而有许多历史细节表明,这个说法又显然是不怎么正确的!
因为事实上,辽国援幽州大军与宋军一样,他们同样是急行军上千里,远道而来的疲兵。
历史真相应该是:宋军绝不是因为疲惫而战败的。而是天子弃军潜逃,才导致全军溃败。
那么为什么宋代以后的史书多一昩强调宋军是因为“师老兵疲而败”,而刻意无视了宋太宗身为天子却弃军潜逃、造成了全军大溃的这一事实呢?
因为以文制武、使不识五兵的“纯文人”地位高高凌驾于武人之上的这一步,正是从宋朝开始的。
故而在编写史书的纯文人眼中,宋太宗自然是“圣君明主”的地位,那当然就要把这事一笔带过,然后把幽州之败的锅,让宋军去背了。
且看史书上记载的宋军幽州之战情节,如下。
宋军追击耶律沙,从中午到傍晚只追了十余里。而耶律休哥率军出其不意间道而来,辽军人人手持火炬直冲,宋军不知其多寡,未等接战心里已经发怵,欲据高梁河为抵御之计。耶律休哥先收容耶律沙败军,使之回去再战,与宋军相持,然后与耶律斜轸各自统帅精骑,自左右翼乘夜夹攻宋军,战斗激烈非常,耶律休哥身先士卒,身被三创犹力战。幽州城中闻援军已至,也开门列阵,四面鸣鼓,响声震天动地。耶律休哥继续率部猛攻,这时宋军无法抵抗辽军的猛攻,只能纷纷后退。耶律沙从后面追击,而休哥与斜轸两军也对宋军实行超越追击。宋军大败,死者万余人,连夜南退,争道奔走,溃不成军,赵光义与诸将走散,近臣见形势危急,慌忙之中找了一辆驴车请赵光义乘坐,急速南逃。耶律休哥时已受重伤,昏死过去,不能骑马,左右用轻车载着他,代他发号施令,继续追击。一直追到涿州城下,获得兵器、符印、粮草、货币不可胜计。
按这个说法,似乎是宋军连夜追击耶律沙,到了傍晚还在追,然后被耶律休哥的部队吓退了。而后耶律休哥组织辽军夜袭,迫使宋军离开了营垒撤退,然后在野战中击溃了宋军,使得宋太宗与诸将走散,宋军全面崩溃。
而这个说法是漏洞百出,严重不符合古代军事常识的!
其一:兵法曰:“军争五十里,必蹶上将军。”
战国之后,军队在敌区运动时,一般下午就要开始挖壕沟、筑营寨,没有一支古代军队到了傍晚还不筑营,而在追击敌军!这事,可参见《练兵实纪》野营篇。
有人问:你拿明军的事说宋军合适吗?
答:很合适!因为明军、宋军,都属于古代中原军队,遵循的都是中原兵法原则。而古代最擅长结阵筑营的,又恰恰是宋军。
其二:宋军擅长筑营,而攻坚却非辽军之擅长。
由此辽军绝不可能在夜间攻克宋军的硬寨坚垒、还能把最擅长营垒攻防战的宋军逐出了营寨!
其三:辽国援幽州的主将耶律休哥三次负伤,几度昏死过去这个事实。又说明了如下两件事关幽州之战真相的大事。
(1)
如果在两军野战时,一支三万人马的大军主将三次负伤,那就说明了这支大军的中军至少被击破了三次,而且三伤其大将!而野战时候只要主将的中军被击破,那么这支军队必定崩溃了。
而辽军主将三次负伤、多次昏死,他们为什么竟然还不崩溃?
那就只能说明了,宋辽两军在幽州城下高梁河边这场夜战,并不是野战!而是宋军早已在高梁河边筑下坚固的营垒,然后辽军孤注一掷拼命夜袭,其统军大将耶律休哥也亲自带了突击队,这才会三次负伤。
(2)
而让耶律休哥三次负伤这事实,也恰恰证明了宋军战斗力,并不是“将士多怠、士气低迷”。
相反,在辽军疯狂夜袭下,宋军在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地战斗、反击,打得辽军伤亡惨重。
否则的话,焉能让辽国幽州援军的最高指挥官三次负伤?
由此,根据史书上的一些细节,实际宋军只要再多打一刻钟,或许崩溃的就是辽军。别不信!就因为辽国援军主将耶律休哥负了重伤,已经命悬一线了。
所以,宋军失败的真正过程,应该是以下这样的。
宋太宗挟灭北汉之兵威,趁势伐辽,兵临幽州城下,与辽国援军激战,野战中屡破辽军。而辽国援军总指挥、大将耶律休哥决定出奇制胜,夜袭宋营,并亲自带队突袭,
结果受到宋军的坚决反击,袭营辽军伤亡惨重,耶律休哥身负三处重伤,骑不了马、坐不得、躺不得,只能趴在毡毯上指挥作战了。
这时候,辽国援军因为主帅身负如此重伤,全军上下已经在惶恐不安了,可以说即将到崩溃边缘了。
然而,一支辽军骑兵小队却误打误撞地突到了宋太宗的御营前,骑射发矢射中了天子车驾,然后令人瞠目结舌的事发生了,大宋的太宗皇帝,竟然丢下了他那支正在浴血奋战的军队,一个人乘着一辆小毛驴车,偷偷地弃军潜逃了。
将士们正在为天子而奋不顾身地与敌军厮杀,而天子却丢下将士们跑了,这叫什么事?
等到幽州城下的二十万大宋精兵们,发现了天子已经弃军而走时,他们的一身血勇瞬间就泄了气,一下就全盘崩溃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一仗,使大宋军人们的自尊与信仰受到了严重地挫伤,宋军的军魂,也让这一败给打没了,从此一蹶不振。
这个推理,才是符合逻辑,也符合当时的宋辽两军特点的。下面来合理还原一下,这场几乎改写了历史的大战。
宋太宗力排众议伐幽州。
公元979年,五月。
当宋军历尽血战,终于攻克太原、灭了北汉之后,太宗赵光义就不可抑制地冒出了这样一个决定——挟灭北汉之余威,麾师进击幽州,一举恢复被辽国长期侵占的幽云之地。
太宗皇帝这个决定,反对的人很多,支持的也不少!
反对者,大多为老成持重的宿将。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大军连番征战,将卒未得休整,又要千里行军转战幽州,这绝对是个冒险的行为,违背了兵法原则。
支持者,大多为军中新一代将领,包括太宗亲自提拔起来的那些禁卫军新进猛将。他们唯皇帝马首是瞻,皇帝指向哪儿,他们就毫不犹豫地坚决打向哪儿。
而支持继续伐辽的这一批人,作战勇敢、士气高昂,他们渴望在天子面前展现自己的勇猛善战,然后建功立业,实际是军中的大多数。
比如禁卫军东西班指挥使傅潜,在太原攻城战中,冒着城头如暴雨般打下的矢石,亲自率领甲士攀城突击。激战中铠甲上中箭无数,其中有两支箭矢透铠而入身体,负了不小的创伤。而当他听到太宗皇帝要继续伐辽时,立即裹好了创伤,坚决要求继续随御驾出征,并大声激励着部下,当奋勇向前,为天子取幽州。
须知那时候,宋朝的以文制武还没有全面的推行,军中将领士卒们也尚未生出自卑感、比如在文官面前战战兢兢等等,此刻的宋军,遍是精兵悍卒,还是一支充满汉唐五代风的头等强军。
于是,太宗排除了劝谏,继续亲征幽州。并下令:一鼓作气、攻克幽州后,再为太原之战中的有功将士们升迁及颁发赏赐。
宋军自太原转道伐辽,大军分路并进,开始千里行军。
后世有人说:宋太宗没有及时赏功,使得军中将士消沉、士气不振,才会幽州城下遭遇了大败。
以上这个说法,肯定又是不客观的!
因为向幽州进军的大宋精兵强将们,早已用他们的实际行动破除了这种后世的谬论。
事实是:宋军沿途攻城拔寨,势如破竹,而胆敢前来交战的辽军死得死、逃得逃。
从太原转战幽州的千里征途上,曾经是太宗亲兵出身的东西班指挥使傅潜,率所部三百人,为御营先锋,一路摧锋破阵,锐不可当。
当他们进兵至涿州时,与辽军大队人马遭遇。敌众我寡,但傅潜毫不犹豫,率先进攻,以强弓硬弩当先攒射、然后纵马突击搏战,摧枯拉朽般地击破了敌军,斩首数百,还生擒了契丹骑兵五百余人。
这就是当时宋军战斗力的写照:铠甲坚固、弓弩强劲、兵刃锋利,又兼将领勇猛、士卒敢战。无论野战还是攻城,宋军在武器装备与心理素质上,都是强于辽军的。
次日,天子御驾经过战场,太宗亲眼见到了堆积的敌兵尸体和缴获的军器甲仗,当场对这支部队大加赞赏。
六月时,气势如虹的宋军兵临幽州城下。
辽兵沿途阻击,屡战屡败,最后全部龟缩于幽州城内,凭坚城困守。而幽州左近的辽国诸军又畏惧宋军兵威,也不敢前来与宋军交战。
实际上,幽州辽军,已经被宋军打得破了胆。辽军多骑兵、最擅长的是野战;如今这些最擅长野战的草原骁骑兵,却丧失了野战勇气,集体缩在了坚城之内。
这说明,当时之宋军,决非宋王朝末期那支因为“国策贱武”而丧失了军人荣誉感的军队。
经过了周世宗与宋太祖二代帝王整合后,由诸军州壮猛者中挑选而来的宋军,士卒强悍、将领勇猛,且人人尚武、身经百战,实乃天下骁锐,一等一的强军。着实的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架势!
幽州的辽国援兵。
宋军勇猛,幽州辽军破胆,幽云之地已危在旦夕。
而其时,辽国之志乃欲与中原争雄,他们自然不肯就这样放弃幽州。
于是,辽景宗派南府宰相耶律沙,大将耶律休哥为统帅,率五院精锐骑兵,昼夜兼程急驰,往援幽州。
宋、辽两军兵力对比。
(1)宋军总兵力约二十万,兵力部署分为围城、打援三部分。
(2)辽军在幽州城内外,总兵力约十余万。辽军野战主力为耶律休哥率领的援兵,约为三万骑兵。
宋军20万VS辽军13万。
宋军兵力占优,但远道而来,又历久战之后,实事求是的讲,确实已略显疲态。
但是,不要忽视了,辽国的精锐援军同样是倍道兼行的远道而来,他们与宋军一模一样的疲惫!
士气对比:宋军占优。
大宋天子亲征,军士们想在皇帝眼前立功受赏,人人悍勇。且又挟百胜之威,宋军士气远胜辽军。总体对比,宋军大占优势。
所以,如果忽视了幽州城下的辽军同样为疲惫之军的特点。只是特别强调宋军已师老兵疲,说此战失败是必然的。
那么,这显然是在为宋太宗临战畏死,弃军潜逃而导致全军溃败找借口。
宋辽两军在幽州城外的激战。
七月初六。
辽国南府宰相耶律沙统领的援幽州大军率先抵达战场,与宋军在高梁河相遇。
两军展开野战,宋军充分发挥了武器装备优势,万弩竟发,强劲的弩矢如暴雨般的、一轮一轮直向辽军倾泄,精锐步骑结阵向辽军发起冲击。
战斗结果,耶律沙的精锐骑兵被打得大败,死伤惨重。他再不敢向幽州前进,只得筑营固守,等待耶律休哥的第二波援军前来会合。
当时,辽军连遭败绩,已经士气低迷。“宋军无敌、不可战胜”的情绪弥漫于辽兵之中。
实际上从先秦到北宋早期,列阵野战从来就是中原军队的强项,无论匈奴、突厥或契丹,从来没有一支游牧骑兵能在硬碰硬的列阵野战中打赢中原军队。
这一规律,持续了二千多年,直到北宋中期之后才开始了改变,因为中原王朝开始削弱武人地位,中原军队军人的荣誉感没有了。
当辽国大将耶律休哥率部赶至战场,见到耶律沙又遭大败后,身经百战的休哥深刻感到:
与甲坚兵利的宋军硬碰硬的野战,这真不是辽军的强项。
怎么样才能击败宋军呢?
只有一个办法:行险出奇,用夜间袭击制胜。
于是,耶律休哥作出了一个无比胆大的决定。
辽国骁骑孤注一掷的营垒攻坚战。
耶律休哥决定,就在当日后半夜,全军分两路对宋军营寨发起大规模突袭。
他这个决定,是遭到辽军极大多数将领们坚决反对的!
因为作为中原军队的宋军,筑硬寨、打死仗,那是优良军事传统。所以,宋军营寨扎得非常坚固。而对防御坚固的营寨发起强攻,哪怕是偷袭,这也绝不是辽军之擅长!
辽军擅长的,就是利用骑兵机动优势,以佯败诱宋军不断深入,补给线不断拉长,然后利用骑兵机动优势迂回,切断宋军后路,让宋军陷入粮尽自溃的危局。这才是草原骑兵击败中原军队的标准战术,当年的奚人、契丹之所以能屡屡挫败唐军的讨伐,依靠的也正是这样的打法。
然而耶律休哥深知此一时、彼一时,当年的老办法,在幽州城下却已经行不通了。
因为从宋境到幽州,沿途关防已定,后勤粮草军械正在源于不绝的输送而来,要断掉宋军粮道已经不可能了。
而且宋军目标,就是要让幽州城内的辽军崩溃,在攻克幽州之前,他们不会再继续深入。故而,诱敌深入也无从谈起。
所以,耶律休哥决策连夜突袭宋营,用并不擅长攻城的辽国骑兵打一场营垒攻坚战,这是无奈之下的冒险,但又确确实实的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因为宋军也很清楚地知道两军优劣长短,以及辽军的作战特点。然而,辽军竟然用骑兵来攻坚垒,这是宋军万万没想到的,辽军竟敢这样干。
耶律休哥决心下定,军令颁下,辽军诸将就算反对,也得坚决服从。
袭击方案是,全军三万余精骑,分二路迂回,左右夹攻宋军,耶律休哥与耶律斜轸二人各领一路。
注意了,这已经是幽州城下唯一的一支还敢于主动与宋军交战的辽军,也是辽国最能打的一支军队!如果这支部队再败亡了,不仅没有幽州必失,连辽国也会有亡国之危了。
于是,就在高梁河边。
耶律休哥麾下连续千里长途行军,尚未得到充分休息的辽国精锐骑兵,不顾疲劳,在后半夜时突然发动,向宋军发动了全面夜袭。
战斗刚爆发时,大部分宋军还在睡梦中。
万没想到辽军竟敢前来攻坚垒的值班宋军措手不及,仓促应战,有多处营寨一度被辽军攻破。
然而,此时的宋军并不是后期的宋军!
既继承了汉唐军士之风,更兼五代悍卒之烈的宋军,甲坚兵利、决不是吃素的。
杀声四起,号角连连,战鼓震天。
一队队披甲执兵的大宋精兵们从营帐中奔出,列队开赴寨前,投入了防御战斗中,很快就稳住了阵脚,并逐渐把破寨的辽兵驱逐了出去,又重新巩固住了防线。
辽兵似虎、宋兵如龙。
宋军的队伍一支又一支开来,刀光雪亮、长枪如林、箭矢如暴雨,双方点起火把,爆发了激烈地夜间交战。
战斗有多激烈?
眼看着突袭变成了强攻,强攻不利,又演变成了胶着战的辽国大将耶律休哥,已经心急如焚,他为了激砺辽军士气,不顾大将之尊,亲自带着突击队猛攻宋营。
兵法曰:“无敢战之兵则无可守之城。”
防线稳定之后的宋军,当然不会只缩在营寨内死守。一支支宋军甲士组成的突击队也向辽军发起了反冲击。
双方短兵相接,白刃争锋。
激烈地混战中,耶律休哥身被三创,伤的很重,当场就连马也骑不得了。
仅此重创耶律休哥一事,就可有力的反驳“宋军久战懈怠、惊慌失措”之论调了。
根据古代军事制度,像耶律休哥这种有资格统帅三万骑兵的大将,他如果要上阵搏杀,那么围绕在他身边贴护卫的重甲骑士,最起码得有三五百人数。
而这三五百甲骑,是环绕左右、寸步不离的。
真实古代战斗,绝不会出现耶律休哥这种相当于现代集团军司令级别的大将会单骑上前与人单挑的事!
如此,若宋军已恐慌,又岂能在战斗中让这种级别的敌军大将连续三次身负重伤?
所以,从耶律休哥三次负伤的这个细节,就足以证明宋军并没有在辽军偷袭下崩溃!
相反,历史真相是:宋军打出了坚决的反击,守住了防线,重创了来袭辽军。
即将危亡的辽军,突然迎来了转机。
宋辽两军在夜间爆发了大规模全面厮杀。但凡是这样的仗,拼得就是双方意志。
而宋军有兵甲之利、兵力占优,又有营地坚垒为依托,只要军中士气不坠,坚决打下去就是必胜之局。
所以,深谙此道的耶律休哥不顾伤重,犹自奋不顾身,强撑着身体留在前线,躺在担架上指挥,激砺着辽军士卒力战。
但是,耶律休哥伤得太重了,已几次昏厥过去,又醒了过来。他必须凭顽强意志苦撑着,让苦战中的辽军部队坚持打下去。
而胜利机会,已经越来越渺茫了。
攻击不利,主帅负重伤,而宋军反击却越来越强。
辽国将士们,对战局心怀悲观与惶恐者,已经越来越多了。
但是,奇迹突然之间就发生了。
在黎明之前的黑暗中,一支辽国骑兵小队误打误撞地突到了宋太宗的天子御营前。
此时,全线所有的宋军营寨都在混战之中,辽军骑兵在宋诸营盘间纵横驰突,隔断了营地与营地间的交通。
黑暗中看不清旗帜变化,只听到急促的战鼓不停擂响,与一浪一接一浪的厮杀声。诸军之间,相互联络不畅,让御营里的宋太宗很焦急。
当渗入防线的辽国骑兵从营外驶过时,太宗正在御营车驾上登高观看战况。
擅长骑射的辽兵们,纷纷控马拉弦、一阵箭矢就抛射了过去,
流矢叮叮当当的落在了皇帝车驾上,使得太宗的腿上也中了一箭。
这一阵无意识的骑射,顿时就改变了幽州战场上的辽军命运。
大宋天子弃军潜逃。
因为是射程外的流矢,弓力已尽,伤肯定不重。但是这一下,天子中箭,可了不得!
随侍在太宗身边的一些近臣们误以为,既然辽军已逼近御营,那么说明前方军队已经多处崩溃了。于是,他们武断地做出了宋军已败的误判,请求太宗皇帝赶紧逃跑。
宋太宗赵光义一心想要做唐太宗,并事事效仿其兄太祖赵匡胤。然而,他真的没有唐太宗与宋太祖二人敢于身先陷阵、白刃相接的勇气与能力。
当大腿中了一箭之后,疼痛让他的天子气概一下就没有了。于是在那些同样惊慌的近侍小人们劝谏下,他竟然不管正在奋勇作战的将士们了,任由近臣们找来了一辆驴车,就坐着这辆小毛驴车,丢下了大军独自逃跑了。
这里就得说明一下,天子有八马拉的车驾,为何宋太宗要坐毛驴车跑?
那是因为他们判断,战场局势已凶多吉少,天子车驾目标太大,不安全,还是留着迷惑敌军,并欺骗己方将士,以为天子还在。
宋太宗这一逃,昏得真是无可救药,这是对正在奋勇厮杀的二十万宋军精兵们最大的羞辱,也让随行护驾的御营亲兵们的信仰发生了摧毁式的崩溃。
皇帝弃军潜逃,这事是瞒不了太久的!
随着天色渐明,正在战斗中的宋军将士们也觉得越来越不对了,当天子已弃军的消息传开时,宋军诸营的士气立即就崩坏。
我等正不顾性命地要为天子立功,天子却弃我等而逃。那还打什么啊?
于是,诸军战意顿时全无,纷纷争相后撤。至于什么交替掩护,有序撤军等等军令与制度,此刻统统就成了废纸与笑话了。
然而,战斗还未结束,敌前撤军,可不是闹着玩的!哗啦一下,十万大军就崩溃了,从撤退变成了逃命。
而刚刚从又一次伤重昏迷当中醒来的耶律休哥,一听宋军突然莫名其妙溃败了,狂喜之下,他顿时神清气爽,伤势似乎也好了一大半。
这位意志顽强如钢铁的辽国名将,立即意识到机不可失。立即下令:全线追击。
辽军也十分疲惫,为了督促部队追击,耶律休哥不顾伤重,命令左右用轻车载着他,他就趴卧于车中发号施令,指挥部队不怕疲劳,乘胜追击宋军。
“追击!追击!”
一个身负重伤不能动弹的辽将,躺在车上率领着劣势兵力追击一个受了些轻伤、就弃军坐驴车疯狂逃命的、身强力壮的宋朝皇帝和他麾下那支兵力、武器、战斗力都全面占优的大军。
而大宋那支兵力占优、装备精良的百战强军,同样在士气崩溃下,让人追得丢盔弃甲,如狼奔豕突。
北宋幽州之战,就这样溃败了!
此役,辽军一直追到涿州,缴获的兵甲钱粮堆积如山、不计其数。而北宋这一场败仗,并非是宋军不能战,完全就是因为天子胆怯弃军潜逃而引发的,这是令人扼腕长叹的!
历史事件,对比着看才更有意义——而同样天子遇险,看周世宗柴荣是怎么做的。
就在宋太宗天子车驾遇险后弃军潜逃的25年之前,周世宗柴荣也遭遇过同样的经历,但是柴荣的处置与赵光义完全不同,使得结果也完全不同?
公元954年,周世宗亲征,讨伐北汉。北汉帝刘崇也以倾国之兵相拒,两军在高平交战。
北汉大将张元徽率千余骁骑,当先出击,猛攻周军右翼。
而周军防守右翼的宿将樊爱能、何徽二人,对初登帝位的周世宗不服气,而对此次出征,二人也不怎么赞同。故而二将所部战斗意志并不坚定。在张元徽的骑兵猛攻下,这二人稍微打了一会,便先后退兵,竟然不顾大军侧翼安危,擅自撤走了。
主将撤走,右翼部队顿时乱成了一团,瞬间就崩溃了。士卒惊慌乱逃,更有千余兵马,竟然解甲弃械,向敌高呼万岁,就地向北汉投降了。
后周大军右翼的溃败。使得北汉军前锋趁胜而进,敌军骁骑驰突,流矢已触周世宗的天子车驾。
这时候的周世宗所面临的危险,比宋太宗在幽州城外更危险十倍,因为这是在野战中,并没有营垒可以依托。
天子是不能立于危墙之下的!
所以这时候,左右都劝周世宗应该先撤退。但是,如果皇帝一退,一定会导致后周全军斗志瓦解而崩溃大败的。
况且,当时北汉还有一位强援,数万辽军精骑列阵在北汉军阵西侧,虎视眈眈,正待机而动。
而对北汉来说,以优势兵力碾压即将全面溃散的周军,已经是十拿九稳的大胜局面了。
但是,周世宗柴荣岂是肯弃军而逃之辈!
于是,周世宗的绝境反杀开始了。他非但不避,还亲自披甲执兵,骑上了战马,拔剑怒斥左右说道:“有谁再敢言退者,立斩!”
言毕,竟冒着横飞的箭矢驱马直前,亲临一线,督促三军奋力死战。
兵法曰:将为兵之胆。只要大将镇定自若,那么无论多危险,士卒也能继续奋勇战斗。
而皇帝的英勇,对士气的激励更是百倍于大将。周世宗以天子之尊身临一线,亲蹈锋刃。这就让正处于群情惶恐不安的周军将士们,热血在一瞬间就燃烧沸腾了起来!
马上就要到崩溃边缘的周军,忽然间,人人意气奋发了。
禁军内殿直将军马仁瑀跃马而出,向士卒厉声高呼道:“天子亲自受敌,还要我辈有何用?”
于是,马仁瑀抢在世宗之前,一马当先,引弓发矢,箭无虚发,一连射毙敌悍卒数十人,周军士卒高呼叫好,胆气益振。
殿前右番行首、将军马全乂拦住世宗,请命道:“贼人虽势大,已是强弩之末,必将为我擒,愿陛下按辔勿动,徐观诸将破之。”
言毕,他也身率所部数百骑冲向敌军,迎头撞进了敌阵之中,奋力搏战。
时为禁卫军宿卫将领、后来成为“宋太祖”的赵匡胤,也看见了周世宗的天子大旗在混乱中逆行向前的场面,赵匡胤同样感受到了自己的血液像烧着了似的炽烈了起来。于是,他高举胳膊对左右部属们喊道:“主上亲自涉险,我等岂能不拼死力战!”
于是,赵匡胤率二千铁骑出右翼向敌发起反冲击;禁卫军殿前都指挥使、附马都尉张永德率二千骑出左翼,居高临下,四千骑兵左右夹击北汉军阵。
战场形势一下就反转了,周军将士在世宗皇帝身先士卒表率下,个个势如猛虎,无不以一当十,所向披靡。
诸军一齐奋勇,直向前推,反败为胜。
激战中,阵斩北汉骁将张元徽,北汉三军为之夺气、全盘崩溃,其帝刘崇落荒而逃。而为北汉掠阵的契丹骑兵,干脆就不参战了,调转马头就跑了。
恐惧会传染。但是勇气也是会传染的!
幽州之战,具有兵力优势的宋军尚在奋战,胜负还未可知时,宋太宗赵光义一遇危险,就弃军而走,结果大宋二十年积攒的精兵一役尽丧,从此宋军的军魂没了!
高平之战,兵力居于劣势的后周军在右翼溃败,皇帝遇险时,神武天生的周世宗柴荣以皇帝之尊,亲自冲锋,一下就反转了战局,把即将发生的大败变成了大捷。
所以,类似的历史事件,一定是要对比的。正所谓:没有对比,没有伤害。
- 本文为风去了无痕D谈史论兵原创,首发于今日头条。
-
武侠乂长枪技能连招攻略, 2023-10-08
-
武侠乂长剑技能连招攻略, 2023-10-08
-
武侠乂重剑技能连招攻略, 2023-10-08
-
武侠乂辛掌班属性技能怎么样 武侠乂辛掌班属性技能分析, 2023-10-08
-
武侠乂角色衣服染色方法, 2023-10-08
-
武侠乂笑问天属性技能怎么样 武侠乂笑问天属性技能分析, 2023-10-08
-
武侠乂武器招式推荐攻略, 2023-10-08
-
武侠乂新手玩法攻略,武侠乂新手玩什么英雄 2023-10-08
-
武侠乂招式克制攻略, 2023-10-08
-
武侠乂手游马匹选择一览, 2023-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