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油什么人不能吃,东北林蛙是否会进2020年禁食名录?为什么?,东北人为什么不能吃林蛙
科学对待林蛙养殖问题对社会才是有利
文章来源鸿雁
前不久央视推出《别再伤害我:十种野生动物的告白》其中就有林蛙篇,引发了林蛙问题的讨论。
首先要问问林蛙两栖动物算不算陆生野生动物?
答案:是
无论从国家林草局还是农村农业部的管理角度都是归口为陆生野生动物,从林蛙生活史评估仍为陆生野生动物。
那么,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对全面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同时也适用于林蛙,该《决定》明确规定,全面禁止食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以及其他陆生野生动物,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饲养的陆生野生动物。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疫情期间,全国人大禁食野生动物立法后,黑龙江伊春的养蛙大户仍然通过西瓜视频等软件在兜售东北林蛙,该视频发布于3月10号,显示是伊春市林蛙养殖户崔世强上传的孵化池。
在多个视频中,说自己的养殖是抢救性保护,岂不知是由于自己的无知正在毁了生态。
环保志愿者调查后,发现这些养殖者大都是在生态较好的区域养殖,例如,国有林区、自然保护区等地,因为这里也是河流水系等生态系统完备,受到人为干扰过少的区域。养殖户多利用了自然的沟系、池塘来进行养殖。这些养殖户也分为养殖大户和养殖散户,大户有自己的基地和孵化池,提供种苗,而散户大多是直接承包山沟,以合作社的形式,散户的收上来的林蛙由大户负责后续产业链精加工。在关注林蛙生境的调查中发现,承包林地的养殖户大都是半人工养殖模式,最为恶劣的现象还有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养殖”林蛙,其实,他们所谓的养殖场就是将蛙卵投放在天然的森林里,然后等成熟后再捕。
01
近观东北地区林蛙养殖大户
2018年央视新闻报道了黑龙江伊春地区采用旱亮子捕猎林蛙,2019年央视财经报道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养殖林蛙,而后,黑龙江和吉林加大了对林蛙养殖户的规范和监管。尤其是黑龙江,省里下文有证无证的林蛙养殖户都要全面清理整顿,三年内不得恢复养殖,这样的举措惹怒了几个林蛙大户,他们先是联合养殖户集体上访,给政府施压,而后搞论坛,请省内专家帮助宣传,向各方申诉,声称他们猎捕的不是野生林蛙,蛙卵都是他们每年春天放进山里的秋天再收成蛙,他们花费了巨额资金投入,并带动了当地农户的增收致富,想借此来占领舆论的高地。这其中就包括一名网名为“雪蛤王子”的人,一直带头发贴子,微信群里煽动养殖户。经查,他的微博资料上显示为,铁力市忠宝林蛙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说到这就要回顾一下2018年央视的报道《林蛙下山越冬 遭遇“灭绝式”猎捕》,该节目中曝光的地点正是黑龙江伊春铁力市,节目中提到,铁力林业违法承包林地给村民,并收取养殖林蛙承包费用,其中铁力林业局建设林场李某说对记者说:“交完钱,林业局资源科会给你签署一套林蛙养殖手续,它会给出具一个手续。这个手续不是养殖证,林业局办不了养殖证了,上面不批了,我们汤旺河这就这一套手续,林业局给出具的这套手续,就属于正规养殖户。”(以上是2018年9月采访实录)通过这段采访回顾,有一个重要的事实要看清楚,林蛙养殖在当地普遍是没有养殖许可证的,因为近些年黑龙江省已经不再发放此类驯养繁殖许可证,以承包合同来“充当”养殖证。而“雪蛤王子”家的确有证,挂在网上配合产品售卖,显示是1995年黑龙江森工总局发放的,25年过去了,政策法规变化极大,该证的法律效力值得求证。
信息来源“雪蛤王子”贴吧
2018年央视节目播出后,黑龙江铁力林业局回应央视曝光捕捉林蛙问题,成立调查组彻查,表示对央视报道的问题,铁力林业局将对全局各沟系“旱亮子”进行全面排查,进一步调查核实,一经发现,对违法违规的人员和单位一查到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也将举一反三,加大警示教育和执法监督检查力度,确保类似问题绝不发生。有了这样的表态,事情真的就解决了吗?
02
各种整顿并没有阻止养殖大户的脚步
话说这位“雪蛤王子”可能是“带头大哥”
在伊春铁力林区对最大的养殖户“雪蛤王子”一些相关信息搜集中,在他们企业的页面上有这样的话:“忠宝雪蛤从1995年起至今已三十余年。如今拥有目前中国最大的雪蛤基地,同时也是国家级雪蛤示范基地。” 负责人叫赵忠宝,有9个雪蛤基地,总承包面积达1.7万公顷,号称中国最大的雪蛤基地。赵忠宝在2008年7月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推荐并审核,聘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蛙类专业委员会委员。2011年5月被聘任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蛙类专业委员副主任委员”,请注意,这个蛙类专业委员会上个月刚刚出了一个“大新闻”。2020年2月18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决定撤销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官方公布原因在于,该组织在疫情期间发布了《野生动物养殖是人类祖先的伟大创举》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分支机构“保护繁育与利用委员会”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之下,违规设立“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蛇类养殖专业委员会”、“大鲵专业委员会”、“鲟鱼专业委员会”等三级分支机构。不符合民政部要求,在3月12日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
调查中我们发现,这位“雪蛤王子”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与铁力市共同组建了东北林业大学铁力市中国林蛙研究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蛙类专业委员会挂靠该所。与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中国林蛙研究所、伊春林科院等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副理事长赵文阁、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兼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副主任田秀华都曾到他们那里考察指导。铁力市林蛙养殖标准化示范区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基地。慢慢的“忠宝雪蛤”为注册商标的铁力忠宝林蛙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铁力最大、最有实力的林蛙企业,当地散户承包者的蛙卵来源于此,他们山里收购的林蛙成体也送到这里,“雪蛤王子”的林蛙养殖是农村合作社的模式。
而企业负责人赵忠宝也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蛙类养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看似带有官方色彩的名头,四处招揽生意,组织专家鼓吹他们养殖林蛙,是对在当地已经濒危了的物种进行抢救式保护的行为,声称如果没有他们投放蛙卵,山上林蛙都会干旱而死,反而会灭绝。然而,他们在网上大肆宣传自己的雪蛤产品时,“纯野生”的字样一直是他们的金子招牌。(见下图)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当地人早就知道这些林蛙其实就是野生动物,仍然要继续这样的“养殖”方式。一些铁力市的资料显示,铁力曾是中国最大林蛙养殖基地,但是目前养殖的方式是野生繁殖的方式,由于多种原因生态退化导致人工养殖失败,目前铁力地区的林蛙养殖场均为野生繁殖的方式。
另外,更为关键的信息是,忠宝林蛙养殖场位于小兴安岭南麓,那里被称为红松的故乡。据了解,铁力林业局鹿鸣林场,应属于国有林区,部分地区是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区归国家所有,最主要发挥的是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安全的战略定位。而“雪蛤王子”忠宝雪蛤公司的这1.7万公顷基地,它正位于我国伊春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内,占地面积之大,占用林业资源之多堪称罕见。在它公开的信息中自称每年年产林蛙达20万(没写单位不知是公斤还是只数),这么大的林蛙获取量,全部来自天然林区,生态状况令人堪忧。而他们占用的这块林地手续是不是完备呢?有没有做环境影响评价?这都需要伊春市主管领导好好自查自纠一下!
有人可能说了,过去都是这么干的,天然林禁伐以后,国家鼓励林场下岗职工依托林业资源再就业。没错,林业职工自谋出路我们应该支持,帮助林业职工转型也是应该的,但是这种转型不能建立在损害生态的基础之上,这种致富也不能建立在生态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这种向大自然直接截取资源的经营行为,无异于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我们应该立即摒弃,而对于违法行为我们更要坚决取缔和制止。
该养殖场在两条自然河流之间,挖了很多蛙池,安上了栅栏,还在旁边盖了棚子,周边就是国有林区的天然林。
铁力忠宝林蛙养殖农民合作社的宣传网页上这样写道,“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副理事长赵文阁、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兼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养殖委员会副主任田秀华曾亲自到忠宝雪蛤基地考察。”不难看出,很多专家很赞同和鼓励他们的养殖方式,但是我们想提醒的是,任何专家都必须以尊重科学事实为基础。
2019年3月,一个叫“伊春森林博物馆”公号发布了一篇文章《伊春林蛙产业何去何从》,极力为林蛙养殖户辩护,把所谓的“林蛙养殖”归类为解决林区贫困的主打产业,文中提到,东北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的马建章教授的一封建议信:《关于加大行业整顿和规范力度,推动林蛙产业健康发展的建议》,马教授是野生动物学专家,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样权威的学者一定会影响着众多人对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思考,以下连接中的内容全文:
1.在黑龙江省林蛙不属于重点保护动物,为了加强种群保护及合理利用,多年来一直鼓励和提倡在林区适宜地区半人工养殖。
2.报道中的“灭绝式”捕猎言过其实,违法捕猎林蛙的大多数是三五成群的散户和个人,绝大部分养殖户只捕捉一定数量的成年蛙,并将未成年的蛙集中到越冬池越冬。
3.政府禁捕行为给养蛙户造成了巨大损失,仅伊春地区养蛙户损失在2亿元以上,全省在6亿元以上。
4.“旱亮子”并不是灭绝式捕捉工具,而是开展人工养殖、提高回捕率、保证种群数量的一个基本做法。
5.禁捕影响了林蛙产业可持续发展,可能会加剧林区贫困。
针对一些知名专家的观点和一部分养殖户的反馈,提出几个问题探讨,一段时期以来一些错误的观念直接诱导了广大蛙农陷入被动境地。
问题一, 马教授提到的“半人工养殖”模式饲养的动物是不是属于野生动物?
目前林蛙的人工养殖技术还做不到完全封闭和人为干预下成活,因为林蛙是两栖动物,离不开自然环境,需要自然生态中的陆地和水环境,它是一个需要森林里活动的物种。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宁方勇、白秀娟等人在2011年发表的《中国林蛙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一文中指出,林蛙的人工养殖在经历了20 多年的摸索后,至今仍然没有完全突破以封山、封沟为主,以人的饲养管理为辅的“半山半人”模式,未见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科学的林蛙全人工养殖模式。疫情期间,北京大学教授吕植也曾就野生动物发表过看法,是不是野生动物,一是看它利用的是不是二代以上的动物,第二是看有没有利用自然生态环境。吕植称,对于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民间有较大共识。目前反对的声音主要来自野生动物贸易的从业者和相关利益群体。“产业发展这么多年,背后有着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食用野生动物屡禁不止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据统计,2017年,陆生野生动物繁育与利用业的林产总值已达到560.351亿元。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主任委员,IUCN-SSC两栖动物中国区主席江建平教授认为,这种养殖方式很难对纯野生林蛙和半人工养殖的林蛙进行区分,“严格来讲不属于人工养殖种群,应属野生动物”。
问题二,林蛙养殖对野生种群有没有影响?
研究生态的科学家们都知道生物遗传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它是研究基因的变化、生长等方面的一门学科。更知道一个物种的野生种群纯正性和本地性是多么得重要。种群退化和遗传混乱问题肯定存在,因为在售卖的时候,养殖户挑选个大的成蛙出售,相当于对林蛙基因进行了人工选择,一些研究表明这将改变林蛙野生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同时有很多养蛙户为了加快繁殖,采用异地长距离收购蛙种或卵团的方式,使得不同地区的种群混杂,破坏了林蛙野生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而影响这个物种的长期进化和生存。林蛙养殖不当,会造成遗传基因改变的学术论文并不少见,其中就有一篇马建章教授的博士生张明写过论文——《东北林蛙遗传多样性及异地引种对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东北林业大学(2010),不知道他们师生之间为何观点相差如此之大。还有吕广祺、张守存发表的《辽宁地区东北林蛙遗传多样性研究》沈阳农业大学(2017)朴正吉、邱宝鸿、侯广忠写的《长白山保护区林蛙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科研所(2003)。文献中提到:“由于市场价格的诱惑越来越多人参与捕捞生产,特别是繁殖期的大量捕捉严重影响了种群数量,气候干旱,造成孵化率下降,大量卵团干枯,还有某些养殖场大量收集自然繁殖的卵团集中到自己的经营区,而导致区域种源减少,其中人类过度捕捞是造成资源减少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林蛙平均卵团数量在逐年减少。” 再举一个实际的例子,两栖动物中有个物种叫——中国大鲵,该物种过去也是可以驯养繁殖的,养殖种群达千万尾,而科研人员评估该物种还是属于濒危物种。这就是说人工种群再大再多都没有用,濒不濒危是要看野生种群的大小、发展趋势和遗传纯真性等进行评估。在非洲尼罗河也有这样的例子,一种非常小的鱼,人工养殖喜获成功,但是可悲的是,这个物种反而遭遇了灭顶之灾,最终灭绝了。如果普通的农民听不懂看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也能够理解,但是专业人士都应该了解这些基本的知识。
问题三, “旱亮子”是不是灭绝式捕捉工具?
黑龙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伊春加强林蛙保护的规定》都对用“旱亮子”的行为作了规定,规定了严格的法律责任,根据司法解释,在禁猎区、禁猎期,使用禁用工具,都要追究刑事责任。有些专家认为,“旱亮子”是开展人工养殖、提高回捕率、保证种群数量的一个基本做法。其实,在春秋两季,林蛙上山下山的过程中,这个旱亮子(塑料布)将整个山体都包围起来了,谁能分清是人工养殖的还是野生的林蛙呢,人工养殖回捕率是高了,因为野生种群也进入您们的“产业链”了。
问题四,林蛙养殖和扶贫到底有没有关系?
据了解,东北养殖大户在网络上、社交媒体平台上公开声称,他们每年千万以上收入,产业庞大,彰显了实力啊,那请问谁是贫困户?影响的到底是贫困户还是养殖大户?此前,有环保志愿者建议:只要相关部门能公开所有“蛤蟆沟”的承包合同信息,应该就能真相大白。谁在哪里包了多少公顷山林,多少公里河流,交了多少承包费、资源费,一目了然。林蛙“养殖”到底是扶贫还是卖资源?相关部门还是应该仔细调研、调查!我们绝不能把捕杀濒危野生动物林蛙作为林区的“扶贫产业”。 中国东北林蛙目前按照不同规格,每斤市场价在80元至260元左右不等。据不同酒店等级和林蛙不同上市季节每只售价15元至50元左右。星级酒店及高端市场每只达50元至100元。林蛙油每斤据不同品级售价达1900元至6000元。看看这巨额的利润就知道,这是不是真贫困户的扶贫项目了。没有巨大的利于趋势,也不会拼命狡辩,极力反抗国家已经出台的政策。而一些专家并没有把养殖的危害告诉养殖户,正是一些人不全面、不客观的信息传递,才给了养殖户极大的致富希望,有些人投入大量资金搞养殖,当政策变了的时候导致倾家荡产。2000年国家推行扶持人工养殖雪蛤,但因为自然环境无法模拟,无法满足雪蛤生存的温度、湿度、进食、越冬条件等,在2008年就全面宣布失败,林蛙只能在天然环境下生存,这在林区都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为何还有人打着扶贫的旗号来威胁反对养殖的人,这是明摆着的别有用心。
问题五, 林蛙不人工养殖就会灭绝”吗?
很多养殖户反应,如果封沟养殖,林蛙的繁殖水塘没有,过冬的栖息水系没有,只能全军覆没。对此,有专家表示,同一纬度和我们国家毗邻的俄罗斯林蛙可见率很高,人家不搞养殖也挺好,所以这些都是一些人狡辩的说辞,物种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遵循自然进化规律才能维系生态健康。养殖户还反应不包沟,林蛙就会被别人偷光、抓光,这在一部分地区可能是现实,但是这个问题核心是在于对偷盗猎林蛙管理不善会导致林蛙消失,并非不养林蛙就导致林蛙灭绝。在自然界,林蛙种群受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多个环节调控,同时林蛙数量的改变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食物链。当林蛙种群受到养殖等人为干预导致种群在季节、年度间剧烈波动的时候,无论是数量过多还是过少,将会对自然食物链的上游和下游产生连锁扰动,进而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估量的干扰。
问题六,林蛙生态和经济价值如何选择?
这里一定要强调一个观念,林蛙的生态价值一定大于经济价值。林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石物种之一。林蛙有森林小卫士之称,每只林蛙每年能够吃掉数百、数千只昆虫,健康的林蛙种群在防止森林病虫害的爆发扮演重要作用。林蛙吃昆虫的同时,它也为生态系统其他重要的物种提供食物,比如为众多的蛇类、鸟类、啮齿类、食肉动物等众多的物种生存提供重要食物来源。所以林蛙是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之一。在产卵、蝌蚪期以及上山的时候,为了确保蝌蚪和成蛙不被其他野生动物取食,很多养殖户对承包的沟系和山林内的啮齿类、鸟类、食肉动物采取支网、下药等违法手段毒杀,进一步加剧了自然食物链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养殖户的这些行为就在自然保护区的沟系中进行。
从林蛙的生态功能中可以看出,它的生态作用远远大于我们食用价值,林蛙应该属于自然,而不应该为我们的口腹之欲生存。
03
林蛙主管部门要负起责任来
一直以来林业主管部门对待林蛙养殖问题向来十分“暧昧”,产业协会林立,一时间十分盈利的林蛙产业成了林下经济的一个典型代表。自己养的孩子怎么舍得扔掉?更不愿意自爆家丑,林蛙目前的养殖方式对生态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危机没有人愿意揭露。这种生态危机,例如森林病虫害,物种的濒危,生物多样性结构的破坏,就像是 “灰犀牛”一步步逼近,如果早点采取措施可能会避免损失,但是恰恰是谁都能看到,谁都不愿意动作,不愿意去打破这个已经形成的局面,于是逃避、麻木、漠视,这样的结果只会带来更大的生态恶果。
养殖林蛙的普通农户大多都是善良的讲道理的,他们支持生态保护,因为他们所在的地方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但是一些养殖大户带头闹事,上访,恐吓,造谣,说影响了扶贫,影响了当地的经济,一些不明真相的养殖者也会受到怂恿,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希望广大养蛙农户,能多听听生态专家们的建议,多科普一些自然知识,请记住“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
林蛙油什么人不能吃,东北林蛙是否会进2020年禁食名录?为什么?,东北人为什么不能吃林蛙 2023-10-07
-
林白经典小说《北流》:从時间中席卷而来,林白的小说代表作 2023-10-07
-
林毅夫:中国经济发展做为“追赶者”有几大优点, 2023-10-07
-
林智龙:将推动粤澳住户“零出境”完成跨境通办, 2023-10-07
-
林地生存官网在哪下载 最新官方下载安装地址, 2023-10-07
-
林地生存好玩吗 林地生存玩法简介, 2023-10-07
-
林书豪:体重增加17斤 希望第二阶段赛事,林书豪近期表现2017 2023-10-07
-
林书豪重归、新足球队添加 CBA本赛季5大看头不要错过,林书豪cba回归首秀砍下23分 2023-10-07
-
林书豪已逐渐与首钢队预备队抵抗练习,林书豪出轮换阵容 2023-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