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星软件园提供热门手机游戏下载,最新手机游戏攻略!

星际守望者硬骨头小奇人物介绍 硬骨头小奇厉害吗,

时间:2023-10-07 21:37:53 来源: 浏览:

最全!第三届东方“十大好人”候选人风采展示

由中共东方市委、东方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东方市委宣传部、南海网承办的第三届东方“十大好人”评选活动,自2019年10月以来,深入东方市各行各业,寻找积极向上的东方“好人”,挖掘感人事迹,展现“好人”风采,传递文明新风,让“好人”事迹成为身边的正能量,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在全市各街区、各单位、各乡镇

广泛参与、积极推荐的基础上

经过评审委员会初审

确定了17位候选人

今天

让我们一起

认识这17位候选人

第三届东方“十大好人”候选人


赵孙智、苏洪娜夫妇



“加油!我和孩子等你回家。”苏洪娜登车前,丈夫赵孙智把她拥入怀中,鼓励她一定要照顾好自己。

2月19日上午,东方市18名白衣战士组成的第二批医疗队出征湖北。苏洪娜便是其中一员。

两天前,在接到省卫健委关于组派第二批东方市支援湖北医疗队的紧急通知后,苏洪娜第一时间报名,她的决定,得到了同在战疫一线坚守的丈夫赵孙智的支持。

赵孙智是东方市公安局交警大队一名辅警,自大年初二至今,他就一直战斗在疫情防控一线。虽然不能经常见面,但他们也会通过手机视频,相互关心、鼓励对方。

此次出征湖北前,苏洪娜特地来到赵孙智所在的西线高速公路板桥互通执勤点。“这20多天来,我还是第一次见他工作中的样子。”来往的瓜菜运输货车源源不断,赵孙智一个不落,对进出卡点车辆进行细致排查,到了饭点也顾不上吃一口。看着丈夫忙碌的身影,苏洪娜流下了心疼的泪水。

苏洪娜与赵孙智有两个孩子,一个1岁,一个3岁。“在外不用挂念家里,只管安心救人,我们身体都可以,孩子我们会照顾好的。”本以为公公婆婆会反对自己去湖北,但两位老人的一席话,让苏洪娜深感愧疚,“爸妈放心,我们一定可以战胜疫情,回来再好好孝敬您二老!”(记者:姚传伟)


陈廷艺



陈廷艺出生于1957年,是东方市感城镇感南村人。出身贫寒的他从小就开始赚钱贴补家用。小学四年级,他开始学习木工手艺,到了初中,还要利用晚修的时间到40公里以外的八所叫卖地瓜酒。幼年的辛苦经历,也让陈廷艺拥有了一股不怕苦、不怕累的干劲与异于他人的敏锐力。1997年,陈廷艺瞄准将椰子水发酵成高纤维果肉的商机,创立了海南新大食品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成为一家集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食品生产企业,连续多年荣获“海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海南省政府优秀龙头企业”“海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多年在外打拼,陈廷艺却一直心系家乡发展。为助力家乡建设,陈廷艺捐赠10万元在感城镇设立一块电子显示广告牌,助力镇政府、村委会政策宣传,为村民播放新闻讯息;赞助5万元装修感南村委会办公室。“2013年,我们村委会刚刚修建好,他回老家看到规划的不是很整齐,就主动提出要赞助我们装修办公室。致富不忘家乡人,时刻关注着家里的建设,令我们很感动。”东方市感城镇感南村委会支部副书记王朝劳如是说。家乡教育发展也一直是陈廷艺十分关注的内容。“以前学校办学条件落后、村民的思想传统,对教育并不上心。” 从小体验过贫困的无奈,这让陈廷艺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个人的命运,才能更好地带动家乡的建设。为此,2002年,陈廷艺发起“陈廷艺奖学金”,资助感城“三感(感城、感北、感南)”地区考取大学一、二本,省市重点中学的贫困学子以及参加助教活动,截至2020年1月已资助190多万元。东方市感城中学副校长符含亮表示,“陈廷艺奖学金”项目的成立与实施,对人才的重视、对家乡教育事业的支持,唤起了感城地区的重教意识,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感城中学校友也加入到了关注家乡教育建设的队伍中,给母校奉献力量。”为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教育,2005年,陈廷艺鼓励感城大学生成立感恩城大学生联合会,开展支教、村晚会等公益活动,并为联合会赞助活动经费。麦子龙正在长安大学读大四,他是“陈廷艺奖学金”受益学子之一,也是该联合会的一员。在他的印象中,陈廷艺就像一位老大哥,关心、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感城几乎没有谁不认识他,他的善举也感染了我们,大家都很主动加入支教活动、开展一些志愿服务,服务家乡。”2019年12月13日上午,一场以“爱心捐助,点燃希望”的校友捐赠仪式在东方市感城中学举行,陈廷艺向该校捐赠了4棵大树。当天,陈廷艺与学校师生一同将鸡蛋花树植入土中,其还特地撒了一把土。鸡蛋花的花语具有孕育希望含义。“这把土是我前几天特地飞去北京,在北京大学里取的土,希望以此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考取心仪的学校,成人成才。”


除了捐资助学外,陈廷艺还热心救危济困。2014年,第一届东方“十大好人”符花够的儿子小奇凡仅4个月大时,被确诊患上重度地中海贫血。今年10月,小奇凡终于等来了骨髓移植的好消息,但巨额的手术费却令符花够陷入了困境。为了帮助符花够,2019年10月28日,东方市文明办、共青团东方市委、东方市慈善总会联合向社会发出倡议,号召社会各界伸出援助之手、友爱之手。在东方市积极筹措下,社会各界共为符花够和儿子小奇凡募得善款约45万元。在此次募捐活动中,除了向各企业发出倡议,陈廷艺也带头捐助3万元,奉献了自己的爱心和力量。“小奇凡今天出院了,特别感谢大家对孩子的关心,也很感激陈会长等爱心人士对我们的帮助。” 2019年12月13日,当南海网记者联系到符花够时,她向南海网记者分享了小奇凡的近况,并对陈廷艺等爱心人士表示感激之情。像这样的善举,陈廷艺还做了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其在救危济困方面约捐献了24万。另外,自2018年担任东方市慈善总会会长一职至2020年1月,陈廷艺还积极带动东方市的企业家向整市内一级残疾人、五保户等4600人捐款,累计捐赠食品、物资300万元。其中,其个人捐赠50万元。对此,陈廷艺表示,今后还将继续把助学、助教、助困活动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一如既往地支持家乡的各类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回报家乡。(记者:胡丽齐)


李运魁



李运魁,扎根反腐战线数年,从“新兵”变成“老将”,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挥洒在反腐正风事业;经历多岗位历练,对待工作始终保持干劲,在查处腐败问题、息诉罢访、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严谨细致,作风过硬。在执纪执法过程中,李运魁心中有一把同纪律和法律一样分量的“尺子”——群众利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应当是我们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李运魁经常说的一句话。这把“尺子”不仅落在表态中,更是落在行动上。东方市三家镇一村民因不满村委会征地补偿标准而连续上访,李运魁了解情况后,没有草率地认为这是民事问题“一转了之”,而是耐心地帮村民找法律依据,并协调国土等相关部门解决,最终将这件悬而未解的信访问题息诉罢访,切实化解了基层的矛盾。李运魁眼里容不得“沙子”,对于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更是嫉恶如仇。2019年年初,李运魁查办了板桥镇某中心学校校长麦某贪腐案,彻底揪出危害东方市教书育人事业的“大蛀虫”。他说,“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希望,也是一座城市的希望,要净化全市教育领域的风气。”没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干不好纪检监察工作。李运魁早在2007年就进入检察院从事查处职务犯罪工作,后来又转隶到纪检监察机关。多年的办案经历练就了他敏锐的洞察力、精准的分析力、果断的判断力,总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找到“又一村”,带领专案组人员突破查清了一个又一个大案要案。2019年,李运魁主办或指导立案16件16人,给予党纪处分15件15人,移送司法机关1件1人。据了解,东方市纪委在查办板桥镇林某受贿案时,在具体核实受贿款时发现,这笔钱支出的签字人并非林某。“是线索有误,还是另有猫腻?”带着这个疑问,李运魁带领全科室工作人员坐下来重新阅卷评估,深入梳理证据材料。最后,他敏锐地发现,该签字人各种消费凭证与林某生活轨迹几乎一致。思路一变天地宽,在李运魁指导下,专案组最终查清了林某利用小舅子作为“中间人”谋取工程利益的事实。李运魁在履职过程中,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2019年3月,在省纪委到东方召开系列腐败案件通报会后,积极引导违纪行为较轻的工作人员主动向组织交代问题共5人次,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而且改变了人们对纪检监察干部“不近人情”的刻板印象,展现出纪检监察干部可亲、可信、可敬的一面。在多年的案件查办中,对个别企图输送“糖衣炮弹”前来拉拢的人,李运魁直接批评,严词拒绝;对一些打招呼托关系的,他秉公相待,从不妥协。他常说:“我绝不能拿党纪国法做自己的人情。”担任领导职务以后,李运魁更是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来对待工作。他对身边人“约法三章”:凡公务相关事宜不能在家中接待;家属不能以他的名义办私事;亲朋好友不能向其打听案件工作。审查调查工作是“得罪人”的工作,常常会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阻力。李运魁审查调查的对象,重权在握的“一把手”有之,蛮横粗暴的“村霸”有之,财大气粗的老板有之。同事们这样评价说,“即便再困难,李运魁总是迎难而上,只要案子到了他手里,就一定会将各项违纪违法事实查得清清楚楚,决不因为其他干扰因素而退缩。”很多人问他,这样做图什么?李运魁笑了笑,说:“我不怕得罪人,干这份职业,既要对得起胸前的党徽,更要对得起身后的群众!”


符兆明夫妇


一个贫困家庭供养一个大学生不容易,但在东方市四更镇赤坎村,一对贫困夫妇却以超人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用二十多年光阴把四个女儿陆续送进了高等学府的大门,这在当地被传为佳话。

“我不希望孩子像我一样,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我二十年,孩子们幸福一辈子!这账,划算!”这是东方市四更镇赤坎村脱贫户符兆明的朴实话语。符兆明的家简陋的平房仅有80平方米,偌大的院子里圈养着鸡、牛、狗,刚刚从地里收上来的花生藤堆放在门口。家中的摆设虽然简单,但是房间里收拾的井然有序。这栋平房是政府危房改造建的,从前一家七口挤住在一栋低矮漏雨的瓦房中。“小时候家里更穷,家里五兄弟,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穷怕了,得读书!”回忆起以前,符兆明黝黑的脸上写满了坚毅。结婚后,他暗下决心:好好活着,把孩子抚养成人成才!但因为孩子多无人看管,符兆明本人又患有肝硬化做不了重活,夫妇俩都无法外出打工,仅靠种植花生、水稻养活七口人,困难的时候常常只吃得上青菜拌白粥。2014年,符兆明还因为股骨头坏死,做了一场大手术,东拼西凑花了好几万,这让本就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符兆明的五个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大儿子从小就是家里的“小大人”,因为帮衬家里,没能完成学业,这是符兆明最大的遗憾。但2016年符兆明最小的女儿以680多分的好成绩被上海海事大学录取,加上之前以743分被东北师范大学录取的二女儿、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就读的大女儿、海南医学院就读的三女儿,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连续走出了四名本科大学生。“女儿的教育一样重要。”四个女儿都考上大学,当父母的自然欣慰,但女儿们的学费和生活费,却让这个贫困的家庭倍感压力。2016年,符兆明一家被列入建档立卡户。在符兆明家“因病”“因学”被纳入贫困户时,帮扶干部制定了“扶志+扶智”的脱贫帮扶方案。一方面,帮扶干部对接教育局、团委等有关部门,确保四姐妹的助学贷款、助学金和雨露计划的各项助学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通过养殖技术培训帮扶,使得符兆明掌握了种植花生、优质水稻增产增收的技术。多管齐下,贫困不再是四姐妹求学路上的“拦路虎”。生活有了盼头,符兆明也干得越来越起劲。但是四姐妹同时读大学,虽然有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几个人的生活费依然是一笔不少的开支,单靠符兆明夫妇的微薄收入很难支撑。孩子们都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自觉加入学校勤工俭学活动,并努力读书获得奖学金,2018年小女儿获得了5000元奖学金。“孩子们真的很懂事,我经常觉得很亏欠,没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说到这里,符兆明情不自禁地落泪了。他讲述,二女儿在东北师范大学读书时,学校免去了学费,每个月还发放600元生活费,钱肯定不够一个月的开销,但他每次打电话问女儿钱够不够时,女儿总是说“爸爸,不用担心,我还有的花”。苦心人,天不负。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孩子更懂感恩,如今符兆明的三个女儿都大学毕业了,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大女儿还主动照顾正在读大三的小女儿,符兆明的担子总算卸下了。赤坎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陈燕表示,符兆明夫妇用二十多年的不懈坚持,成就着四个孩子的美好未来。梅花香自苦寒来,他们一家走过的历程,有艰辛、也有困苦,有执着、更有希望。“说到底,现在的生活离不开党和政府的支持,这两年我少受了很多难,生活也有了奔头。”符兆明说,女儿们的努力,让他们一家人的干劲儿更足了。(记者:刘丽萍 )

马秀清



每年到海南休养越冬者高达100多万人,其中不乏各类高层次人才,他们将积累了大半生的知识、经验和资源,带到了这座岛屿。今年69岁的马秀清便是这百万分之一。马秀清,第三军医大学妇产科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203医院(三甲)妇产科主任。退休后,原计划与老伴到东方市颐养天年,后被东方政府引进“候鸟型”人才的真诚和热忱打动,2017年成为东方医院妇产科业务主任。两年多时间,她构建人才梯队、培养业务骨干,成功抢救危重病例逾50例,开展三级手术超20项,开展新业务新技术8项,其中5项技术填补了东方市妇产科领域的医疗空白。“当医生累,当妇产科医生更累。”不身临其境,很难体会一个妇产科医生的辛苦。12月13日上午9点多,南海网记者按约定的采访时间来到东方医院妇产科,只见病房爆满。马秀清并未在办公室,护士告诉记者,“马主任一早就在手术,还没结束。”等了一个多小时,记者终于见到了从手术台下来的马秀清,她热情爽朗、脸上堆满笑容,说起话来精神十足,完全看不出是位年近古稀的老人。见到记者,她满是歉意:“不好意思,突发手术让你等了很久。”原来早晨六点多,医院妇产科来了一位年轻产妇,因宫外孕大出血,已检测不到生命体征。产妇命悬一线,现场医护人员焦急万分,值班医生紧急联系马秀清。从电话中得知患者情况后,马秀清顾不上吃早餐,抓起外套就往医院赶,并迅速联系院领导协调麻醉师开展手术。救人如救火!面对凶险病情,马秀清稳而不乱,带领科室同事积极开展抢救。三个多小时的手术,从孕妇腹腔中吸出积血2500余毫升,成功将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作为妇产科医生,应对突发手术、半夜抢救的情况都是家常便饭。”马秀清讲述,2018年上半年,一位产妇在分娩后瞬间大出血,失血量高达3700毫升,并出现休克症状,现场医护人员立即向马秀清报告。经过诊断,马秀清立刻判断,造成产妇大出血的原因是子宫内翻。这是非常罕见的分娩期并发症,死亡率很高。在马秀清40多年的从医经历中,曾亲自处理过两例。当时情况紧急,需要立即给产妇压迫止血。她一边指挥紧急输血抢救病人,一边组织人员准备进行子宫内翻复位手术,数小时的手术最终取得了成功。行医,是技能的锤炼,也是一场人生“修行”。“做医生,还是得有点理想。”采访中,马秀清不止一次地提到“理想”。“我不甘心40多年来的从医经验就这样浪费掉,希望能为东方医疗事业做点贡献,这是我的理想。”马秀清说,2017年3月24日东方市委组织部组织召开“新东方人”人才座谈会,她感觉机会来了。4月1日被请到东方医院担任妇产科业务主任后,她暗下决心,要把毕生所学全部传授给妇产科所有年轻医生,使东方市妇产科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两年多时间,马秀清做了几件大事,逐步将医院原来的一级医院技术水平逐步提高到三级医院技术水平:逐层培养人才,重点培养学科带头人——科主任及副高职、中级职称技术人员;提高科室管理能力、带教能力,通过指定医疗规章制度、组织医学基础理论学习、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危重病人抢救、疑难杂症诊治、手术示教等,达到快速提高的目的。两年时间,培养了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三名、主治医师三名。在东方医院院长陈兰眼中,马秀清是医院的一张名片,“妇产科是从外科分离出来的新科室,此前只能进行简单的剖宫产手术,马主任过来后,科室医生的技术得到快速提升,如今可以开展三级手术、抢救危重产妇,越来越多的患者慕名而来,很多人专门点名要马主任手术,这就是名医的影响力。”“以前东方的孕产妇一遇到重症都往海口、三亚甚至省外跑,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妇产科主治医师杨静静说,马秀清的到来,给许多危重、疑难和急诊病人带来生的希望,造福了东方患者。马秀清除了医术高超,敬业、钻研、严谨的精神也让整个科室医生膜拜。一年365天,马秀清以医院为家、随叫随到,家里还有患心梗疾病的老伴需要照顾;年近古稀依然刻苦钻研,经常与远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工作的女儿视频聊天,了解国内先进的妇产科管理水平和治疗方法;始终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对待每一位病人都严查细检、对症治疗。“既然选择了从医,就选择了奉献和实干,就意味着时刻都要尽心尽责,医术上精益求精,尽我所能解除患者的疾苦。”这是马秀清的行医格言。在东方市,像马秀清这样的候鸟老人还有许多,他们被称为“新东方人”。(记者:刘丽萍)

符升冲



热心待人,文明服务,他被许多乘客记住并熟识;危难时刻,沉着冷静,他争分夺秒为突发疾病乘客争取手术时间;诚实守信,遵守交通规则,他带动身边司机争做“文明出租车驾驶员”的潮流。他叫符升冲,是一名东方市出租车司机。

“建设美好东方从我做起。”这是符升冲的微信昵称,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他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可是,在2019年9月的一天里,符升冲却不得不连闯了2个红灯。但这一交通违法行为不仅赢得了市民群众的点赞,还被东方交警大队鉴定免于处罚。时间回到2019年9月25日,紧张的一幕正在东方市东河镇上演:那一天,符升冲与往常一样出车。上午9时许,来自东河镇旧村的符俊生夫妻俩搭乘符升冲的车前往市区,当车辆行驶至大田镇零公里附近时,乘客符俊生突发疾病,腹部疼痛难忍,情况危急。“当时太突然了,我还没反应过来,是符师傅提醒了我拨打120急救电话。”据符俊生的妻子符飞丽回忆,由于路途较远,工作人员建议他们直接坐符升冲的出租车前往医院,争取抢救时间。看到乘客状态十分危急,符升冲心里也十分着急,怎样才能尽快将乘客送到医院?符升冲冷静下来后拨打了110报警电话,向工作人员简单讲述了车上发生的情况,希望能让一条绿道通来。随后他一边安抚乘客的情绪,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他加足马力,驱车赶往东方市人民医院。很快,符升冲将符俊生送到医院,“从西线高速到八所立交,再到东方市人民医院,我只用了9分钟,平时遵守交规行驶,这段路程最快也需要20分钟左右。”幸运的是,经过医生救治,符俊生很快康复出院。说起这次经历,符飞丽十分的感动,她告诉南海网记者,在为丈夫办理住院手续期间,符升冲一直留在医院帮忙,了解自己带的现金不够,符升冲还垫付了500块钱,车费也没有收。“非常感谢符师傅的帮助,为我们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帮我们忙前忙后直到手续办理妥当了才离开,我们全家人都很感激他的帮助。”“这也是我第一次遇到这么紧急的事情,能帮助到别人,我也很乐意。”面对符俊生家人的连声道谢,符升冲不好意思地说。据了解,符升冲因救助患者产生的交通违法行为,经东方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调查后,决定予以免除相关处罚。符升冲助人为乐的善举不仅在东方广为流传,也在东方市交通运输系统引起强烈反响,赢得大家的称赞。除了危急时刻的沉着冷静,在日常工作中,符升冲文明服务也为市民群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多乘客坐过我的车后,都会留下我的电话,需要用车时,我只要在附近,都会去接他们。”面对乘客,符升冲总是笑脸相迎,文明服务,被许多乘客记住并熟识。频繁出车,其中还有不少的回头客,这引起了同事们的关注,大家纷纷来取经。“其实没有什么技巧,就是礼貌待人,诚信待人,比如乘客电召时,我能什么时间到达,就如实说,不能诓骗乘客,要准时到达接送点,不能耽误乘客的时间。”符升冲表示,诚信是出租车司机与乘客间重要的桥梁。工作大半年来,他初心不改,坚持打表计费,也带动了身边司机争做“文明出租车驾驶员”的潮流。“这几年来,从外地工作回来,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我深有感触。我们是东方的一分子,家乡建设与每一个人息息相关,我也想为此奉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建设美好东方从我做起!”在符升冲看来,出租车是一座城市的“形象窗口”,也是一张流动的城市名片。作为一名出租车司机更要做好城市文明建设的“宣传员”,以身作则成为市民文明出行的表率。(记者:胡丽齐)

陈 娟



陈娟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

一个药箱、一只听诊器,她用双脚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双手减轻乡亲的病痛疾苦;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她是十里八村随叫随到的“120”,出诊费却分文不取;她是东方市华侨经济区柴头队居民的健康“守护人”,她叫陈娟,是一名乡村医生。

“阿姨,您是皮肤过敏了,这几天要注意饮食,拿药抹一下就可以了,不要挠。”12月10日上午,在柴头队卫生室内,陈娟一边用方言叮嘱病患,一边认真地记录诊断内容。随后,她转身来到隔壁的药房配药。

4年来,陈娟不仅亲力亲为所有的医护工作,而且还为村民义务延长就诊时间。陈娟说,“村里就我一个医生,如果我按时上下班,那忙完农活回来的村民就没法看病。所以,只要有村民来看病,我都会接诊。”

陈娟今年34岁,是柴头队本地人。柴头队地理位置偏远,在她儿时的印象中,看病除了私人开设的小诊所,村民们只能到乡镇卫生院或县城医院,十分不便。“农村基层卫生工作是项艰苦而光荣的任务,小时候看到家人、村民要奔波求医,就想去学医,将来让乡亲在家里也能把病看好。”

2007年,陈娟从海南省第二卫校学习护理专业毕业后,便在八所一家诊所学习、工作。2013年,东方市多措并举筑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其中,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后备力量建设便是其一。获悉这一消息后,陈娟立即报名参与了此次培训,前往海南省第三卫生学校就读临床专业,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

4年来,陈娟走村入户为村民就诊,用双脚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不论严寒酷暑,白天黑夜,随叫随到,从无怨言。她认为,作为一名医生,要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精心治疗,耐心护理,要让患者满意,也让家属放心。

“她都快生孩子了,还要叫家人将输液钱退还给我。”“她坐月子期间,凌晨收到急病电话,没有一丝犹豫拎起药箱就赶来。”“她就是我们的120,随叫随到,出诊费却分文未取。”在柴头队,只要提起陈娟,村民们都会毫不犹豫地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

贫困户马泽忠偏瘫十多年,家距离卫生室有20公里左右。马泽忠的妻子告诉南海网记者,陈娟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定期来访,免费为丈夫测血压、查心率、测血糖等,还耐心传授偏瘫的康复知识。“她这么尽心尽力地帮忙,我们特别感激她。”

受益的不止马泽忠一人,陈娟还免费为村民进行健康体检,规范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尤其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和重型精神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并纳入慢性病管理,提供每三个月一次上门随访服务。另外,陈娟还负责健康扶贫174户共886人,提供免费治疗,定期为贫困户举办健康知识讲座,普及健康知识。

预防工作是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农村卫生工作中,陈娟始终将预防作为工作重点。

陈娟表示,医生的职责不仅是看病,更重要的是传播健康知识。为此,她主动配合东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疾控中心及当地卫生院做好预防接种工作,认真落实各项防疫工作,利用广播、墙报、上门入户等形式向群众讲解各种预防措施,使预防接种工作家喻户晓。“我懂方言,和村民沟通有语言优势,又是本地人,大家都信任我,这让宣传工作事半功倍。”

为进一步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让更多的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陈娟还利用个人业余时间,走村串户,发放宣传资料,提高并保持农民参合率在95%以上,更好地为村民解决了看病贵的难题。据悉,近几年来,东方快步发展健康建设,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使居民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安全、有效、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高。

今年50岁的陈亚娘是柴头队人,谈起近几年的变化,她很有感触。“她对我们很好,经常来家里给我们量血压、检查,以前看病很辛苦,要大老远坐车出去,阿娟回来后,我们在村里就能把病看了,非常方便!”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乡村医生,我愿意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尽自己所能为村民排忧解难。”陈娟说,看到病患露出笑容,心里就会很欣慰,也收获了成就感。“我愿意一直做乡亲们的健康‘守护人’,在家乡为大家服务。”(记者:胡丽齐、尚坤)

石 炯



“石敢当”,又称“泰山石敢当”,因碑上刻石敢当字样,故名之。在中国民间习俗中,“石敢当”蕴含保平安、百姓康等“平安文化”寓意。

在海南省公安厅海岸警察总队(筹备组)东方支队四更派出所就有这样一位入警近十年的“80后”民警:他长期扎根基层一线执法岗位,屡破大案要案,执法为民,惩恶扬善,有效维护辖区安宁,守护群众安居。他曾先后参与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60余人,破获各类案件300余起,挽回群众经济损失100万余元。他叫石炯,是四更派出所副教导员,被当地村民亲切地唤作“老石”,也被辖区群众赞誉为“石敢当”。

2018年3月,石炯到四更派出所任职,仅一个月后,石炯就遇到了新岗位上的第一次“大考”——辖区发生了多起耕牛、摩托车被盗案件。

“大概是1万多块钱的1头牛,被偷了,我非常心痛,没有牛干活,真的麻烦……”四更镇长山村村民文俊锋前往派出所报案。

在这些案件中,受害对象多为五六十岁的独居老人,有的家庭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石炯清楚,这些被盗耕牛对村民意味着什么。每每看到耕牛被盗后伤心流泪的贫困老人,石炯红了眼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他坚定地说:“穿上这身警服,在乡亲们的眼里,我们就是他们的希望。当时就一个想法,这个案子无论多难都要破。”

然而,案件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石炯发现,耕牛案件多发生在凌晨,且事发路段没有安装监控设备,“犯罪分子具有很强的反侦察能力”。同年5月,旦场村六旬村民李大爷家的5头牛,一夜间就被盗了4头。之前的案件还没有进展,新的案件又接踵而至,石炯背负的压力可想而知。

在案件侦查中,石炯在李大爷家周边发现了牛脚印。石炯带着李大爷及其儿子,顺着牛脚印寻线索。步行40多分钟后,牛脚印中断在昌化江东方一侧,不习水性的石炯来不及多想,准备蹚水过河,却被一旁的李大爷制止。

李大爷跟石炯说:“你不习水性,身上的警服更不能湿,还带着设备。”说完,李大爷拿来一块泡沫板,让石炯坐在上面 ,老人和儿子一前一后,在烈日下将石炯运到昌化江对岸。“我真的特别感动,老百姓是这么看重我们警察。” 石炯说。

该案前期侦查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辖区进出村道小道多、监控量少质差,嫌疑人又懂得规避监控,接连1个多月案件进展十分艰难。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石炯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回宿舍休息,大量调取分析监控录像和卡口照片。

与此同时,石炯拓宽思路,对全市的盗窃牲畜案件进行梳理大胆串并,侦查员们最终从东方市东河镇一起盗窃山羊案件中获取一张嫌疑车辆的卡口照片。经专案组侦查员人像比对,成功锁定了东方市大田镇的符某。随后,石炯又对与符某有联系的所有可疑人员进行全面分析排查,终于锁定了昌江叉河镇老羊地村的陈某尾、张某、罗某明、韦某祥等10名犯罪嫌疑人。

2019年4月12日,在省公安厅指挥下,东方支队联合东方、昌江警方共计出动470名警力进村围捕犯罪嫌疑人,一举打掉了以昌江老羊地村村民张某、韦某祥、罗某明为首的特大流窜盗窃团伙,成功破获了“2019.04.12”特大系列盗窃案,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23人,追回被盗耕牛16头,扣押机动车70余部、涉案现金2万余元,挽回群众经济损失40余万元,破获涉及东方、昌江两地盗窃、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件80余起,极大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东方、昌江两地群众闻讯后无不拍手称快,纷纷为公安机关竖起了大拇指。

据了解,石炯在该案的前期侦查、抓捕、审讯及后期办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在收网、审讯期间,石炯接连50多个小时没合眼,直至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他终于兑现了当初对群众的承诺。

这一切都被群众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老石真的很棒,是时代的英雄,人民的卫士!”来自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先田村村民王才安点赞说。文俊锋更是难以掩盖内心的激动,“非常感谢石警官他们帮我们抓住了犯罪嫌疑人,帮我们把牛找了回来……”

面对群众的点赞,石炯表示,人民警察和老百姓之间就像一家人一样,把案子破获了,才能够对得起他们对我们的信任。作为一名基层一线执法办案骨干,一直以来,石炯恪尽职守、保民平安,不顾危险、不计得失,他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群众的承诺,展示了海南公安队伍形象。

然而提及家人,石炯却满是歉疚。原来,在“2019.4.12”特大系列盗窃案提请批准逮捕期间,石炯突然接到外公病重的消息,但案件正值关键时期无法离开,石炯只能等到批准逮捕后,才请假回家。就在他办完案子,匆匆买上机票赶回家时,在机场就接到了外公已经病故的消息。

石炯从小是在外公家长大,与外公感情最深。得知外公过世的消息,那一刻,石炯心里堵得慌,外公临走前还一直等着他回去,这是他一生的遗憾。但他深知身上扛得有责任,只能把工作放在第一位,为了万家灯火平安夜,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做好每一件工作。他饱含泪水地说,“但我又觉得外公能够原谅我,因为他一直告诉我‘要好好干’。”

“舍小家为大家”,石炯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敢于同各类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赢得了辖区群众的广泛赞誉,无愧于辖区百姓心中的“石敢当”。(记者:胡丽齐、庄晓珊)

文世通、赵月群夫妇


文世通和赵月群在自家鱼塘忙活。去年10月,他们在自家鱼塘捡到一只42斤的绿海龟,有人出5万元高价购买,他们断然拒绝,选择了放生;一年前,残疾弟弟无人看护,生活拮据的夫妻俩二话不说,就把弟弟接到家中悉心照顾……他们是东方市四更镇英显村的村民文世通赵月群夫妇,是村里公认的老实勤快人。也有人觉得他们“傻”,但赵月群夫妇并不理会,因为他们相信:“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却买不到心安理得。”57岁的赵月群看起来身材消瘦、脸色蜡黄,她说:“几年前身患重病,去年才做的手术,还在康复期。现在什么重活都干不了,家里生计都靠丈夫一个人操持。”原本生活也不宽裕,赵月群的重病更是压垮了整个家,一年往返广州多趟,治疗费高达20多万元,亲戚朋友处借了10多万元。“像我们这种家庭经不起大病折腾,很多时候都觉得日子太苦了,是丈夫的坚持让我看到生活的希望,他挨家挨户去给我凑医疗费,真的很感动。”赵月群说着说着哽咽了。在村民眼中,赵月群夫妇都是好人。“自己家已经很困难了,但邻里乡亲谁家有点难事,夫妻俩都冲在前面帮忙,对邻里乡亲热心周到,从来不与人计较。”英显村委会党支部书记赵顺华说,这年头,这样的实在人不多。在英显村,赵月群和弟弟的姐弟情深也被传为佳话。多年前,赵月群弟弟在工作中发生意外,导致左腿截肢,从此离不开拐杖。因为那次意外,赵月群弟弟的精神也备受打击,生活无法自理,赵月群便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重任。“一个娘生出来的,我不疼谁疼,只要弟弟在身边能踏踏实实地生活,做姐姐的我也安心。”赵月群说,弟弟跟着大哥生活了很多年,现在大哥在外面打工,无法照顾弟弟,她接过来也是理所应当的。所有认识赵月群夫妇的人,都觉得他们过得太苦,可赵月群慢慢地也想开了,“日子虽然苦一点,但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幸福,平平安安才是福。”最近一段时间,赵月群夫妇在东方市四更镇突然“火”了,大家都在传一件“奇事”:夫妇俩捡到一只42斤的大海龟,有人出5万元买,他们都不卖!文世通正在自家鱼塘边干活,黝黑的脸庞上豆大的汗珠一直往下淌,他说,“全家就靠这口鱼塘生活,没想到那天会来‘贵客’。”他讲述,10月29日早晨六七点,海水退潮,他和妻子赵月群给自家鱼塘排水时,看到鱼塘里的水被一只动物打得“啪啪”作响,他马上下水一探究竟,“是只大海龟!”这只海龟体型较大,两人费了很大劲才将它从鱼塘运回家。“这么大的海龟,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如何处理这只大龟,让赵月群夫妇一度犯愁。没多久,捡到42斤大海龟的消息一下子被传开,有人甚至愿意出价5万元购买,赵月群却摇头了。“海龟虽然是动物,但它和我们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要是买家把它杀了怎么办?”想到这些,赵月群不舍,和丈夫决定“别人出多少钱都不卖”。赵月群找到了村委会帮忙,村委会向镇领导汇报,并联系东方市渔政部门帮忙放生。经东方市海洋与渔业监察大队工作人员的鉴定,这是绿海龟,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最后在多部门的协助下,成功将海龟放生。东方市海洋与渔业监察大队副大队长赵文军说,“赵月群夫妇的行为很难得,虽然家里有10多万元的外债,但还是抵挡住了金钱的诱惑,他们的品行理应被点赞!”“金钱能买到很多东西,却买不到心安理得。”赵月群至今都不后悔这个决定。她说,“大家都觉得我们傻,傻人也有傻福的,我们都是平凡人,不求一辈子都在做好事,但求无愧于心,能简简单单地过一辈子。”(记者:刘丽萍)

林伟丹



林伟丹一个人操持全部家务。

她是一位平凡妻子,曾为爱痴狂嫁给残疾丈夫,11年来悉心照料家人,无怨无悔。

她是一位贴心女儿,妹妹意外离世母亲哭瞎了眼,9年如一日守护失明母亲,不离不弃。

一个女人,看起来有点弱不禁风,她却用顽强的毅力,稳稳地扛起了照顾残疾丈夫、抚育子女的重担,为家人撑起一片爱的天空。她就是东方市华侨经济区柴头村的林伟丹,被乡亲赞誉为贤妻良母的典范。

1987年出生的林伟丹,是柴头村出了名的勤快人,走进她家,一贫如洗却干净整洁。因为丈夫陈准宽左臂残疾,家里的重活几乎都靠她一个人操持,八亩芒果地是全家人的生计来源,每天早出晚归,施肥、打药、剪枝、收果样样干。

妻子风吹日晒,丈夫陈准宽也心疼,有时候虽干不了重活,但也会跟着妻子一起下果园,“一个人太辛苦了,我陪你去!”也许,这是林伟丹心甘情愿守候这个家的原因,她知道丈夫是体贴她的。

其实,林伟丹和陈准宽算是青梅竹马,两家屋前屋后相隔不到五十米,从小一块长大,从邻居到恋人,两个人发誓要在一起一辈子。但命运开了一个玩笑,陈准宽19岁那年,在一次劳作中被大树压倒左臂,因神经受损导致整条左臂失去知觉、无法动弹,后被鉴定为三级残疾。

“认准了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2008年,林伟丹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嫁给了陈准宽,从此以后,林伟丹成了陈准宽的“左臂”。这件事当时在村里引起轩然大波,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个“傻”姑娘为何这般执着。

为了养家,林伟丹拼命干活挣钱,打零工、种芒果、养鸡鸭,丈夫不能干重活,她就下地翻土、打农药,一个人充当两个劳动力。刚结婚那两年,日子虽清苦,但两个人相亲相爱倒也平淡幸福。

屋漏偏遭连阴雨。2010年,是林伟丹人生的转折点,平淡的日子被打破。林伟丹原是单亲家庭,母亲一个人拉扯她和妹妹长大,姐妹俩是母亲的全部。2010年,妹妹意外离世,母亲无法接受这晴天霹雳般的打击,每天以泪洗面导致双目失明。

“好好的一个人,突然说没就没了……”母亲感觉到极度茫然与无助,身体每况愈下,常年受糖尿病、脑梗等疾病折磨。林伟丹是母亲唯一的亲人,她暗下决心:“母亲倒下了,我不能倒,家不能倒!”

母亲需要人照顾,刚满两岁的儿子也需要人抚养。

伤心落泪之后,林伟丹重拾生活的信心。她精心照顾母亲,家里、医院两边跑,每天坚持为母亲洗衣、做饭、喂饭、熬药……在她的悉心照顾下,母亲恢复得非常理想,如今能拄着拐杖出门了。

“你太难了,照顾一家人,还要顾家、种地……”每次夫妻相谈,丈夫的泪水总是止不住地往下流。可林伟丹却安慰道:“日子再难,我也陪着你们,永远不放弃!”

2017年,林伟丹一家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但她没有完全依赖政府的救济,而是想着如何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家庭的现状。在当地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的努力下,林伟丹加入了黑山羊合作社、兰花合作社,并努力管理好芒果园,2018年收入达到八万多元。

虽然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林伟丹非常重视。她认为,为人父母就有责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如今,10岁的儿子、4岁的女儿都送出了柴头村,在东方市八所寄宿念书。

“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我希望孩子好好读书,将来都能有出息,长大懂得感恩!”这是林伟丹最大的心愿。正是凭着这份期盼,林伟丹用坚守与真爱,书写着别样感动的人生。(记者:刘丽萍)


陈晨楠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国医护人员主动请战湖北,奔赴疫情一线。2月21日,海南省东方市人民医院号召全院医护人员参加抗疫;该院刚任职不久的内三科主任、57岁的内科主任医师陈晨楠悄悄地报名了。他说:“全科室的人都主动报名了,我作为主任,更不能落后,再说,我还曾在内二科(传染病科)待过,有经验”。


在2019年12月15日以前,陈晨楠在医院任职内二科(传染病科),常年与传染病患者打交道,去年年底,他到内三科任职。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2月21日,他在医院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名单上写上了自己名字。报名后,陈晨楠只告诉了同为医护人员的妻子,妻子对他主动报名驰援湖北的行为表示支持。“妻子能理解我,新冠肺炎属于传染病,我从事临床多年,在传染科待了多年,她认为我应该去。”陈晨楠说,再三考虑后,他电话告知在外地念大学的儿子这件事,但唯独没有告诉自己的老母亲。“我母亲80多岁了,没敢告诉她,怕她接受不了,更怕她担心我。”陈晨楠说。


今年2月底,东方市人民医院第三批20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陈晨楠是这批驰援武汉抗疫医疗队的领队,也是年龄最大的一名队员,今年他57岁。“57岁不算大,很多和我一样年龄的专家,都在疫情一线奋战。”陈晨楠笑着说。抵达武汉入住后,陈晨楠立即组织队员进行个人防护知识及诊疗知识的培训,并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确保医务人员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一线疫情防控中。“我们第三批队员都是来自重症科和传染科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2月26日,陈晨楠带领团队入驻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西院重症病房,开始和当地医护人员一起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多次从死神手里抢救回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我们所在的重症区一共有49个床位,刚到医院时,床位都是满的。”陈晨楠说,自己从没有觉得来武汉是在帮助武汉,反而觉得武汉能第一时间封城,控制疫情,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从2月底抵达武汉至3月28日撤回海南,东方市人民医院第三批驰援武汉抗疫医疗队在武汉待了整整37天。在陈晨楠心中,印象最深的是武汉人民对医疗队的帮助。“医护人员夜班经常到半夜两三点才下班,每次下夜班,负责接送的司机都准时抵达,送我们回住地。”陈晨楠回忆说,在武汉那会,天气寒冷,但无论多晚,只要拨打值班司机话,他们随叫随到,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抗疫是医护人员该做的事情,我不做也有人做。”陈晨楠说,他认为驰援武汉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就是当兵的打仗,学医的救人;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撤离武汉前,陈晨楠一一跟患者道别,并叮嘱患者要好好调理,听从医护人员安排。有一个重症患者在病房内找到一张白纸后,和医护人员借了一支笔,在纸上写下一句话:“感谢海南东方”,并将纸条递给了陈晨楠。“在武汉30多天,是一种难得的经历,也是尽一个医护人员该尽的责任。”陈晨楠说,遇到疫情,有生之年,必将义无反顾。( 记者:李绍远)


白振生



白振生与2019届学生一起庆祝毕业。(本人供图)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他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从学习中寻找乐趣;“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无私奉献,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交口称赞。他是东方市第一小学教师白振生,是海南省人才引进的数学学科骨干教师。2017年以来,白振生潜心钻研教学,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助推东方小学数学教学。2018年,获评“东方市优秀班主任”;2019年,获评海南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优秀指导教师。白振生是辽宁省葫芦岛人,43岁的他已有23年丰富的任教经验,曾获得辽宁省小学学科带头人等荣誉。“东方是个美丽的滨海城市,我从小就生活在海边,刚来到东方就有说不出的亲切感,感觉回到老家一样。”浓郁的家乡情怀令其迫不及待地想要参与建设东方、建设家园中去。来到东方市第一小学报到后,白振生担任了五年级六班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第一天上课,他就遇到了“难题”: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尤其在数学思维方面问题更为突出。“不光基础运算没有掌握,有的学生连乘法口诀都不会,这和我前期的预想差距非常大。”这一情形让白振生难以置信。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如何让孩子们跟上课程?白振生陷入了沉思。“来一场数学考试,了解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困难和短板有哪些!”很快,白振生便为学生出了一套试题测试,彻夜伏案全面分析了学生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为改变这一现状,白振生决定利用休息时间义务为学生补习功课。连续三个月来,不论是午休时间还是傍晚时刻,五年级六班的教室总是十分热闹,台上孜孜不倦、汗流浃背,台下聚精会神、津津有味。提及白振生,家长们赞誉有加。家长符艳丽印象深刻:“白老师非常认真、负责,由于工作太忙,我们也没时间监督孩子做作业,白老师知道后,主动陪孩子做作业,让小孩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也逐步提升。”学生基础差,进而出现了厌学的问题。在义务为学生开“小灶”的同时,白振生也开始琢磨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在白振生看来,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好课堂,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为此,他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掌握学习方法。课上,他态度亲和,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是其特有的教学风格。课下,他保持谦虚的心态,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每天放学后,我都会给学生分享一个数学小故事,或留一个趣味数学题,让他们思考、讨论,在思考中建立数学思维,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白振生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欢迎,教室外一些其他班级过路的学生也常常驻足聆听。“孩子们淳朴的眼睛里总是泛着对知识的渴望,所以在教学中,我也会将其他知识点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让课堂更生动有趣,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据悉,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白振生任教的班级学业成绩得到明显提升,班级平均分从50分提高到70分,每次测评“四率一分”高居年级榜首。2019年东方市小学六年级学业测评,该班数学成绩以平均分66分列全市第一名,超过第二名7分,也是全市唯一达到及格分数的班级。“他是一个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好老师,这两年来他为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做了许多事情,备受学生、家长的喜欢与认可。”谈及白振生,东方市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烨点赞说,白振生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无私奉献为学生补课,也为学校数学教育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班级是学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和谐、有凝聚力的班级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除了抓教学,白振生关注培养班级凝聚力。他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建立了互助、乐学、勤奋、有为的班集体。与学生一同劳动、关心学生学习生活、自掏腰包组织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白振生看来,“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他从点滴小事做起,陪伴学生成长。“他们一张张绽放的笑脸就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我不仅是教师,也是这些孩子的‘家长’,更是他们的贴心朋友。”2019年10月,家长们又自发送来“启蒙教育第一师,教导有方启人生”锦旗,偷偷放在了保安室。“可能担心我不会收下吧。” 白振生不好意思地笑道。原来常常有学生家长向其送来水果表示感谢,但都被婉拒了。“这面锦旗是对我的一种鞭策,也是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白振生表示,作为一名教育者,在教育之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为了每名学生的成长,为了不负教师的责任与使命,为了实现做‘四有’好老师的梦想,我将更加努力奔跑,倾毕生心血,为东方教育发展尽绵薄之力。”(记者:胡丽齐)


阮仕超



阮仕超在兰花基地工作。(南海网记者胡丽齐摄)


他,舍小家,为大家,村民有事都找他;他,“真情”换“真心”,男女老少都爱唤他一声“超哥”;他,“爱管闲事”,带领村民装扮家门口,改善村子脏乱差。他叫阮仕超,是大田镇乐妹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是村民心中的好干部、公认的好人。“超哥,你来啦!房子马上就可以贴瓷砖了。”11月20日上午,脱贫户文洪旺正在新家门口将要用来装修的沙子筛细,一阵轰隆隆的摩托车声传入他的耳中,他急忙放下手中的铁铲向车上的人喊道。在文洪旺家不远处,一辆黑色摩托车应声停下,与文洪旺聊起了家常。叫住的人是阮仕超,这是村民对阮仕超的别称,男女老少都这么唤他。说起对阮仕超的印象,文洪旺竖起了大拇指。文洪旺说,“超哥”是个好人,家里大大小小事情只要和他提及,“超哥”都会放在心上。这不,家里正在进行危房改造,家人都想能赶在年前住进新房,但由于地里的庄稼还未收割,地板瓷砖装修费用让家里发了愁。“他并不是我家的对点帮扶干部,知道我们的难处后,帮我们找了包工头,答应先装修,等年后再结工钱,这真的是帮了我们家一个大忙!”对于脱贫户符业于夫妇来说,“超哥”的贴心,更是让其备感暖心与感激。原来,今年4月,符业于的大儿子符辉迅因与同学发生矛盾引发厌学情绪,经常逃课,家里沟通无果。阮仕超得知后,多次与符辉迅做思想工作和心理辅导,解开其困扰,最终重返校园。“孩子从那以后特别懂事,经常和我们沟通,学习态度也很积极,孩子的转变,为人父母,我们非常感激。”阮仕超是2018年12月到乐妹村驻村的。在他的帮扶下,4户贫困户19人均陆续脱贫,而全村124户村民家庭情况,阮仕超也基本知晓。“驻村干部不能只是只负责帮助自己的贫困户,其他的村民有需求,只要能帮忙,我们都应该尽心尽力去帮助他们。”帮助村民申请化肥补助、推进农村改厕进度、寻找新产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协助村委班子搞好当地的发展……作为一名基层驻村干部,阮仕超与其他队员一样,每天都穿梭在田间地头和走村串户中,事无巨细。“虽然工作内容很多,比较烦琐,但是当你听到村民们的笑声时,当你所做的事情正在往好的方向走时,就觉得一切辛苦都值得。” 才从乐妹兰花基地装车回来的阮仕超,刚把摩托车在村委会停稳,又拿起工作手册赶往村里在建的工人宿舍。他告诉南海网记者,这是为乐妹村启动污水管网改造工程做准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人居环境”是乐妹村脱贫攻坚中队对乐妹村工作重要规划之一。对阮仕超来说也是一个心愿,他希望能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将乐妹村打造成一个兰花之村,一村一品引客来。但事实上,“兰花之村”的概念刚开始并不能被村民接受。“在村民看来,乱扔垃圾是习以为常的事,对生活并没有影响。”出生农村的阮仕超对此早做好了准备,连续三个月里,他通过电视夜校、村广播站、挨家挨户等形式,向村民宣讲其制定的人居环境整改方案,最终获得了村民的认可并主动参与家乡环境建设。至此,乐妹村一改脏乱差形象,村容村貌大换样。村民文荣是村里的管水员,看到村容的改善后,心里很欢喜。他告诉南海网记者,目前,村里正在筹备在黄花梨树上种植秋石斛,进一步绿化、美化村容。“现在大家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看到路上有垃圾就随手捡,村容村貌我们都有义务,这些变化离不开超哥的坚持。”“超哥是个贴心人。”“有事找超哥,他都能帮我们解决。”这是乐妹村的村民们对阮仕超的印象,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阮仕超用他的热情拉近了与村民间的距离。当提及家人时,阮仕超心里满是愧疚。南海网记者了解到,阮仕超是东方市爱国卫生运动服务中心的一名没有编制的合同工,爱人没有工作,家庭并不富裕,家中还有因病卧床多年的母亲。但当接到东方市组织部的通知时,他没有任何犹豫,毅然决然背着行囊到了乐妹村。母亲病情加重,爱人忙不过来,他花钱请人给家里搭把手或是连夜骑车赶回,第二天一早又回到工作岗位上。“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当组织需要我,群众需要我时,我就应该挺身而出,全力以赴把我们的工作做好,做好党员表率,这也是我应该做的。” 阮仕超表示,家人们对他的工作都很支持,这也让他感到欣慰,激励着他更要把乡村振兴工作做好,助力乐妹村脱贫攻坚。(记者:胡丽齐)


丁志芳



工作中的丁志芳。(丁志芳本人供图)


“安于平凡,却不流于平庸;专于内修,却不奢于外求。”这是“80后”女法官丁志芳的真实写照,作为始终活跃在审判一线的女法官,丁志芳刚柔并济、不负正义,成为同事眼中“天平下的铿锵玫瑰”。

2009年,从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的丁志芳,怀着对司法工作的无限热忱,进入东方市人民法院工作。经过10年努力,她从助理审判员到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始终坚守在刑事审判工作第一线,公平高效地审理了各类刑事案件600余件。

这些年,丁志芳先后荣获东方市人民法院“先进个人”“办案标兵”、东方市“优秀公务员”;她的家庭2018年被海南省妇女联合会评为“最美家庭”,2019年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评为“最美家庭”。

“刑事案件无小事”。一直以来,丁志芳严把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努力把每起刑事案件办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

自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东方市人民法院持续对黑恶势力出重拳。2018年末,由于办案经验丰富,丁志芳等骨干力量被抽调办理欧某雄团伙涉恶案,当时她刚刚怀孕,但介入工作后任劳任怨,针对有争议的现场坚持和同事一起深入案发地点求证。因为孕期反应大,怀孕四个月的时候瘦了10余斤。

刑事案件在审判中节奏快、强度大、责任更重大,“忙”是丁志芳对刑庭工作的总结,眼看着预产期就到了,她还没计划休假的事,“什么时候肚子有动静,什么时候再休息,刑庭审判一钉一铆,作为法官得对案子负责。”这是丁志芳的第二个宝宝,她说:“有时忙到连胎动都感觉不到。”

王超是刑事审判庭庭长,谈起丁志芳的工作状态,他开玩笑说:“别人的胎教是从听卡农开始的,丁志芳孩子的胎教是从宣布法庭纪律开始的。”王超告诉记者,涉黑涉恶案件往往涉案人数较多,证据比较复杂,因此工作量比较大,丁志芳毫无怨言主动加班加点工作。

作为一名年轻的女法官,审理刑事案件是不小的挑战。“刑事审判庭常常要面对一些主观意识恶劣的暴力型犯罪人员,有的嫌疑人见到是女法官,在庭上的态度、行为举止都不太友善。”丁志芳说,刚担任法官时,面对这样的压力她常常把握不好节奏。

随着经验的增长,她的庭审技巧才有了提高。在程序上,她严格按照刑诉法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保障被告人、被害人的各项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做到程序公正看得见;在实体上,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该宽则宽、当严则严,达到审判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刑事审判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维护稳定的作用。

“有时候为了提高庭审质效,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我们还会把法庭搬到村里,真正做到司法‘零距离’。”丁志芳说。

丁志芳讲述,2018年东方市板桥镇发生一起醉驾事故,造成被告人下半身瘫痪,因为被告人无法到法院开庭,她和同事将法庭搬到了当事人的家门口,一张桌子、几把椅子组建了一个露天法庭,但在庄严的国徽下,严格的庭审程序有板有眼,没有丝毫简化,顺利审结了这起交通刑事案件。

用温暖抚慰受伤心灵。丁志芳作为一个法官妈妈,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积极贯彻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尽最大地限度挽救未成年被告人,用关爱唤醒迷途羔羊。

一提到法官,人们总会与威武、严厉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然而南海网记者采访见到的丁志芳却直爽开朗,说起话来落落大方。生活中,她自称自己神经比较大条。

在外人眼里,丁志芳是出了名的好媳妇。她的丈夫是东方市公安局一名法医,夫妻恩爱,婚后婆婆就跟丁志芳住在一起,多年来婆媳和睦、家庭关系融洽。问及相处秘诀,丁志芳说:“婆婆带孩子很辛苦了,生活上尽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意见相左的时候,诚心诚意沟通就好了。”

丁志芳还是“中国好邻居”。邻居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出差,四岁的孩子无法看管,丁志芳主动帮忙照看孩子,吃饭洗澡、辅导作业,孩子把她当成了家人一般,“丁阿姨家也是我的家,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

“做我自己该做的事,做社会需要我做的事。”这是丁志芳的人生格言。言语虽简单,却折射出一名人民法官的情怀,她始终相信,“庄严的法庭之外还有大爱,冰冷的法律之后还有柔情”。(记者:刘丽萍)

刘晓兵



 刘晓兵检查车辆器材设备。“当兵习武,怀抱利器才能保家卫国;消防救援,英勇作战才能无畏向前。”1989年出生的刘晓兵是陕西富平人,2007年怀着对军营的憧憬与热爱,踏入了海南消防警营。在每一次战斗中,他都冲锋在前,屡立战功。12年警营生活,刘晓兵从一名懵懂的新兵成长为东方消防支队特勤中队副中队长,参与大大小小灭火战斗、抢险救援1000多次,营救遇险人员100多人。曾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并获“海南省十大杰出消防卫士”“优秀共产党员”“训练标兵”等表彰。火灾、抢险……每一次紧急关头,刘晓兵和队友们都用敢打必胜的战斗精神直面考验,每一次危急时刻,他们都将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2016年10月,位于东方市八所港的一艘油轮发生爆炸,一时间浓烟笼罩整个码头,船上有人员被困,加上货舱内的3400吨石脑油,整艘油轮如同一个巨大的炸弹。接到任务的刘晓兵,深知事态严重,他带领队友们第一时间进入事故船停靠地,先后疏散营救16人,冒着再次爆炸的危险,多次带领攻坚组深入机舱进行侦查排险,先后7次登船,在甲板上及机舱底部全面检测有毒可燃气体。随之而来的是饥饿、体力透支、高温、浓烟和随时可能发生爆炸等不利因素对生理和心理极限的严峻挑战,彼时机舱再次发生8次爆炸,情况紧急,灭火过程中机舱内闪爆不断。然而刘晓兵只有一个信念:“哪怕还剩最后一口气,也要坚守阵地,和火魔战斗到底。”“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表现出一名消防员应有的血性,敢打敢拼,始终战斗在灭火最前沿。”东方消防支队政治处副主任叶胜华说,四天三夜的坚守,刘晓兵凭借顽强的毅力,克服酷暑炎热天气、睡眠严重不足、体力严重透支等不利因素,连续鏖战100小时,为广大指战员树立了榜样。“作为一名消防员,一名共产党员,在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一定上!”这是刘晓兵的座右铭。12年来,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他始终冲锋在前。2010年,海南多个市县发生重大水灾,刘晓兵和队友们驾着船到各个村救援,一些村庄淹水严重,仅有屋顶露在水面上,看着眼前的一切,刘晓兵心里很不是滋味。当把受困群众安全接上船,白发苍苍的老人握着他的手反复说着“小伙子,谢谢你!”那一刻,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是值得的。消防员救人的同时,危险也总会毫无征兆地发生。刘晓兵记得,曾经在处置一起民房火灾时,他和队友们奋力扑救完后,正准备收拾器材离开,天花板突然掉下来,将他和一名队友砸倒在地,其他队员马上进屋掀开掉落的天花板展开救援,所幸当时没有什么大碍。如今回忆起来,他觉得经历的每一次险境都是成长,“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我们就得用实际行动践行消防员的使命与担当。”说到父母,坐在记者对面的刘晓兵双眼泛红。这12年里,他几乎没有回家陪家人度过春节,“也许父母已经习惯了……我们都习惯把思念压在心里。”刘晓兵对记者说,更像是对自己的宽慰。


每年除夕夜,鞭炮声声,烟花绚烂,然而刘晓兵和队友们并没有心情欣赏烟火,因为他们知道,鞭炮和烟花意味着警情随时可能发生。“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起码还有那么多的兄弟在一起。”说到这里,刘晓兵有些哽咽,只是父母年纪大了,不能好好陪在身边孝顺他们,有些难过。“父母有时候在家看新闻,看到一些火灾救援的场景,他们都会担心,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或者发信息,要我平平安安。”刘晓兵说,家乡对他而言,就是一份无法抵达的牵挂。对于未来,刘晓兵有自己的打算,“等我有能力了,我会把父母接到身边,尽儿子应尽的孝心。我也会一如既往地完成我的使命,为消防安全工作保驾护航。”(记者:刘丽萍)


李剑飞



↑ 6月4日,在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沙村地瓜种植基地,李剑飞在为地瓜除草。

退伍军人李剑飞回到家乡在沙地荒滩上连烧了“三把火”,不仅带动全村乃至全镇走上致富的道路,还为自己赢得“地瓜王子”的美称。

41岁的李剑飞是海南东方市四更镇沙村剑飞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沙地里不分季节大种地瓜,是他致富路上烧起的“第一把火”。

大海边的沙村,到处都是沙地,种不了粮食,种花生和地瓜产量也很低,很多沙地都撂荒,沙村曾是远近出了名的穷村。

2009年5月,退伍不久的李剑飞正为如何摆脱贫困发愁,听说有公司寻找地瓜货源,他打起种地瓜的主意。他研究发现,沙村一带离海最近200多米,昼夜温差大,沙质透气,因此地瓜皮红、味甜、粉糯。

虽然沙地地瓜口感好,但不好种、产量低,李剑飞在网上学习大量资料后,承包了120亩沙地。

这一举动,引起村民不解。大面积种地瓜,这不是往死里赔钱吗?也有老人告诫他,这个季节不对,缓几个月再种。

沙地种地瓜产量低首先是因为灌溉难、存水难,海边又光照毒辣,很容易把地瓜苗晒死。李剑飞决定采用喷灌方式,既省水又利于地瓜生长;沙地施肥后容易下渗,肥不够地瓜就长得跟草根一样,李剑飞就开动脑筋将肥料混在水里搞水肥滴灌。

起初,李剑飞种地瓜用传统的单垄、矮垄,后来购置拖拉机、起垄机,改为1.2米宽的双行大垄密种,既高产又方便。

为解决地瓜种苗退化问题以及防治根结线虫等病虫害,李剑飞主动向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取经,每年都会从那里引进脱毒苗。

第一年竟获得丰收,亩产4000多斤。首战成功,让李剑飞大种地瓜的劲头更足了。

荒沙地成了“宝地”,不起眼的地瓜成了“金疙瘩”,让全村人一起致富是李剑飞烧起的“第二把火”。为将地瓜产业做大,李剑飞牵头成立合作社,将农村分散的土地、资金和劳力整合起来,目前地瓜种植面积已达4000亩,年产值3500余万元。

村民也有了在家门口务工赚钱的机会。近年来,合作社每年临时用工约2万人次,工资支出400余万元。记者在沙村一片正在收获的地瓜田里看到,地瓜收获机沿着长长的田垄开过,一串串红皮地瓜露出沙面,果形饱满而大小适中,数十位村民忙碌地分拣地瓜、装箱。正在地头忙碌的脱贫户符永旺告诉记者:“我们夫妻俩几个月里负责浇水、分拣、装车等,一个月收入有7500元。”

沙村党支部书记符永特说,以前包一亩沙地一年250到300元,现在1500元都难包到。看到有经济效益,连周边村庄的人也跟着种。四更镇党委书记欧李利告诉记者,该镇近3万亩沙荒地被利用起来种地瓜。

小小地瓜成了脱贫致富瓜。“村里收入大幅增长,以前孩子读书都要借钱,现在大部分村民在东方市区买了房子,把孩子送到城里读书。”符永特说。

保质量、建渠道、打品牌,是李剑飞烧起的“第三把火”。为了地瓜事业的长远发展,李剑飞严把地头质量关,有虫眼、品相差的劣等货宁愿贱卖喂猪,绝不以次充好。

售后服务也不落下。去年,有批货由于装车时先暴晒后淋雨烂掉,李剑飞二话不说赔偿客户5万元。

早些年,销售主要依赖本地商家,价格低且常常滞销。2012年,合作社的地瓜卖不出去,只能让工人免费拉走,最后还欠下56万元外债。

随着市场信息越来越灵通,很多外地客商主动找上门。为与内地市场错峰竞争,李剑飞将主要收获期调整为每年3至6月。如今,他常年联系的客商大户有20来个,集中在长三角城市,地瓜供不应求,地头收购价稳定在2元多一斤,最高时卖到4元。

李剑飞还通过参加农产品展销会、主动让利助力电商做线上推广等方式不断拓宽销售渠道。“跟打仗一样,电商在前方打得好,我们根据地也开心。”李剑飞说。

去年,“瓜呱香”商标已经注册,“东方甘薯”也获批东方市首个地理标志农产品,这里的地瓜正走上品牌道路。前不久,合作社还获评海南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

“接下来,我们想借助直播带货等新形式把品牌打响,带动更多百姓致富。”李剑飞说。(记者:凌广志、王军锋)

倪明学



一身警服,两袖清风,三餐四季,他穿梭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为南来北往、川流不息的行人与车流保驾护航。他叫倪明学,是东方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的一名辅警。今年57岁的他,从警11年来,一直默默扎根交管一线,他的足迹踏遍辖区每个角落,规范、不厌其烦地打着手势,和蔼可亲、文明执法的形象烙印在人们的心中。日前,在东方八所市民的朋友圈里,流传着这样一段暖心的视频: 在位于琼西路的东方市民族中学路口,烈日下,一位执勤交警吹着哨子,打着娴熟的手势,在车流中疏导交通,引导学生过马路。交警小小的举动被过往的市民拍下,感动了朋友圈。视频中的人正是倪明学,这是他在护学岗执勤期间的真实写照。每逢上下学期间,学校路段车流人流剧增,不仅会造成交通堵塞,对学生的出行也存在安全隐患。倪明学每天都提前一个小时到岗,疏导学校路段交通,确保学生安全出行,一刻也不敢松懈。“忙起来真的要眼观六路,车流多,我们一定要为学生护好回家路。”在倪明学看来,认真站好每一班岗,就是为市民群众安全出行负责,这是交警的职责。倪明学不知道的是,他一举一动,都印在了市民的心里。网友“保保”是一名家长,他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都能见到倪明学指挥交通的身影,手势规范,指挥有力,眼神里充满暖意,这让他很受感动。“他工作非常的认真,对待来往车辆耐心引导,常有暖心的举动,真心地为每位家长保护着小朋友们。”交警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辛苦的。处理交通事故、查处交通违法行为、宣传交通法规、耐心劝导市民文明出行……为确保道路畅通,倪明学每天与车辆轰鸣为伴,无论寒暑,始终坚守在路面上,维持城市的交通秩序。每到夏季,战高温是每个交警要攻克的难关。倪明学告诉南海网记者,夏天执勤衣服湿透是常事。下班回家将湿透的衣服换下晾起来,午休半个小时后衣服干了,就也到了上班的时间。“是会有些汗臭味,但是马路上,市民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是次要的。” 倪明学不好意思地笑了笑。11年从警路上,倪明学任劳任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无限忠诚。在坚守的背后,除了对岗位的热爱,市民的温暖举动也给予了倪明学前行的力量。回忆起市民们一个微笑、一个点赞、一瓶矿泉水等举动,倪明学感动不已,不禁湿润了眼眶。“看我们这么辛苦,市民经常会递水给我,我都谢绝了,能得到大家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非常的感动,这就已经足够了。”说起倪明学,很多市民的脑海中会闪现“黝黑的皮肤,和蔼的笑容”形象。而在交通违法行为面前,他一身威严的警服,“铁面无私,不近人情” 令交通违法者胆寒。如何做好一名合格的交警,倪明学表示,不仅要懂法还要用情。在劝导中,有些群众能理解,有些态度并不友善。这就需要我们更加耐心地讲法、说理,让他们心服口服。此外,倪明学认为,良好的交通秩序,不仅要有耐心的劝导,更要强化管理,规范路面秩序。“老倪是我们队里年纪最大的同志,但是他从不因此推脱工作,积极参加凌晨夜查行动,在交管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是我们的模范。”陶永仿是倪明学的同事,在他的印象中,“老倪”是队里有名的热心肠,他无数次向身边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春夏秋冬,严寒酷暑,不误一班岗”。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7月到2019年11月,短短几个月里,倪明学积极主动参加夜查、安保等各类行动50余次。(记者:胡丽齐)

标题:星际守望者硬骨头小奇人物介绍 硬骨头小奇厉害吗,
链接:https://www.miaoshengapp.cn/yxgl/185264.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资讯推荐
我的门派新手攻略,我的门派新手攻略
我的门派新手攻略,我的门派新手攻略

凡人修仙传人界篇手游新手攻略《凡人修仙传

2023-10-07
《英雄联盟》幻灵战队通行证任务流程介绍,
《英雄联盟》幻灵战队通行证任务流程介绍,

3本玄幻小说推荐 内容热血 跌宕起伏 不容错

2023-10-04
动物餐厅新玩偶电影解锁攻略,
动物餐厅新玩偶电影解锁攻略,

拉布拉多犬突然蹿出,吓得邻居摔倒,法院判宠物

2023-10-05
和平精英三轮车鬼马风驰皮肤多少钱抽出
和平精英三轮车鬼马风驰皮肤多少钱抽出

和平精英三轮车鬼马风驰皮肤多少钱抽出 1

2022-12-26
《明日方舟》风丸技能专精选择推荐 风丸技能专精怎么选择,
《明日方舟》风丸技能专精选择推荐 风丸技能专精怎么选择,

《明日方舟》现版本干员实力排行与技能专精

202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