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GA4安魂教堂三星低配怎么打 明日方舟GA4安魂教堂三星低配攻略Get√,
幻想交响,千古绝唱
幻想交响,千古绝唱
——柏辽兹《C大调幻想交响曲》美学分析
向阳光
《C大调幻想交响乐》(作品14)是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惊世之作,不仅是他个人的代表作,而且是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交响乐作品。同时也是西方音乐中第一部标题交响音乐。该曲极富独创性,特别是在音乐中直接引入了标题意义。“标题音乐”是指那些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思想内容的器乐曲。它是产生在浪漫主义创作时期的一种新的音乐体裁。这种体裁的真正创始者是柏辽兹,真正体现标题音乐特点的代表就是《C大调幻想交响曲》。全曲在结构、和声与旋律方面都存在着大胆的创新,由此开创了自由浪漫主义音乐的道路。
《C大调幻想交响曲》是柏辽兹最为有备的作品,“一个艺术家生活的插曲”是它的副标题。这里的作曲家实际上就是他自己,这首标题交响音乐同样是作曲家亲身经历的真实故事,自然作品中也流露出作者发自内心世界的真挚情感。尤其是那个代表爱人形象的“固定乐思”,不但起到了贯穿全曲的作用,更体现了作曲家的热望与追求。此曲问世之后,一时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柏辽兹具有多愁善感的性格,其带有病态的梦想和燃烧着的热情,使他摆脱了形式上受约束的古典交响曲,而创造出了一种全新的风格。他不像门德尔松那样引用客观的标题,而是大胆地使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品,并用浪漫主义幻想的形象体现作者自身恋爱的体验,在这一交响曲中构成了自传式的内容。柏辽兹曾详细叙述了乐曲内容:“一个过分敏感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因为失恋,在绝望中吞服鸦片自杀,由于剂量不足以致死,陷入极为奇异的幻想的昏睡之中。在失常的脑海里,他的知觉、情感、记忆都变成了音乐思维和形象。他所爱的女人本身对他而言也变成了曲调,仿佛是个执拗的念头,在各处都遇到并听见它。”
1827-1828 年,英国的莎士比亚剧团到巴黎上演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柏辽兹观看了演出,被莎士比亚的悲剧深深地打动了。他爱上了莎士比亚,同时深深地爱上了饰演朱丽叶的演员哈里艾特·斯密森(HarrietSmithson)。用他自己的话讲:“她的非凡的才能,她的戏剧天才,对我的想象力和内心的震撼,是足以和大诗人莎士比亚所给我的震撼相提并论的。”就这样“一见钟情”使柏辽兹坠入了情网,但当他向斯密森表明心意时,却遭到了拒绝,使他极度苦闷。1830年,27岁的柏辽兹带着单相思的苦恋情绪创作了《C大调幻想交响曲》这部表现他个人爱情狂热、绝望、梦幻的标题交响曲。于同年12 月5日在巴黎音乐学院首演。当1832 年10 月9 日再度演出时,适逢斯密森又来巴黎,她出席了音乐会,并悟出曲中的情人主题写的即是她,很受感动。不管她的年华已过,并且负了一笔债款,作者仍热烈追求,将修改后的《C大调幻想交响曲》献给她。此后,两人成婚。大诗人海涅曾在1837 年5 月写的《巴黎书信》中详细记叙了那晚在乐队敲打定音鼓的柏辽兹与台下斯密森视线相遇时的情景。
《幻想交响曲》演出后,开始并未得到巴黎社会的广泛承认,但有一部分艺术家却欣赏它、支持它。李斯特听了很感兴趣,把它改编为钢琴曲,并在音乐会上演奏;舒曼写了一篇热情的、篇幅很大的评论文章,对作品作了详细的分析;帕格尼尼非常喜欢它,还向柏辽兹约订写一首中提琴与管弦乐队的协奏曲(即《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在交响音乐史中,本曲是交响标题音乐的启蒙之作。
全曲共分五个乐章,每乐章均有作者自拟的标题和简略的题解。
第一乐章《梦幻,热情》(Reveries,Passions) ,先是广板,后为急快板,单主题奏鸣曲式
柏辽兹的注释是:“他想起了在看到他所爱的女人之前所经受的那种心灵上的疲乏和苦痛,那无法解释的激动、黯然的忧伤和出其不意的喜悦欢乐。随后是因恋人激起的、突然涌来的爆发式的爱情,他那狂热的慌乱、那暴风雨般迸发的妒嫉、复返的温存以及柔情和宗教式的慰藉。”
引子,单三部曲式。第一部分为广板。先由木管奏出微弱的三连音,其音色朦胧。随后出现了作曲家年轻时写的一首名叫《爱斯泰拉》的歌曲音调,情绪十分悲伤哀怨:
c 小调,4/4拍子
3.3 4.3 32 2.1 ︱1 — 707 12 ︱3 106 4 302 ︱3 — 20 0 ︱
2 101 11 76 ︱6 — 505 67 ︱1 2 3 6 ︱6 — #5
接着加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低声吟出旋律,让人觉得非常的温柔和纯朴。但下行二度的音调却像叹息一样,而又使人感到带有一些忧郁。中间部分,开始为c 小调,后转C 大调,小提琴跳弓演奏的曲调,引出了单簧管与圆号的旋律:
bE大调,4/4 拍子
0 — 1 176 ︱5 — 1 154 ︱4 — 1 154 ︱3 0 544 432 ︱1,当再现忧伤曲调时,掺入了中间部分的一些音型。
这一段引子相当于标题的“梦幻”,与乐章的主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后面的主题相当于“热情”,两者构成了标题的两部分。引子在经过一段过渡后,乐曲进入到一个短暂而热情的快板中。
呈示部,主部主题。快板、热情激动:
C大调,4/4 拍子
5 ︱5 — — — ︱5 1 5﹒ 3 ︱3 — 4 — ︱4 — 3 — ︱3 — 2 — ︱
2 — 1 — ︱1 — — — ︱7 0 0 02 ︱2 — — — ︱2 5 2 ﹒ 7 ︱
5 — 2 — ︱2 — #4 — ︱5 — 5 —︱5 — 4 — ︱3 —
这是被作曲家自己说成是“执拗的念头”的幻想的情人主题。它贯穿整个作品,并随情节发展而作各种变化,所以称它为“固定乐思”。这个主题先由强有力的小提琴演奏,长笛助奏,显得特别亲切、抒情。“固定乐思”即作者的梦中恋人形象。该主题在第一乐章出现了六次,它是理解这部作品的关键。该固定乐思描述的是作者第一次见到恋人时的情景,可以感受到恋人在作者心中是多么的重要。主题经过较长的发展后,接下来乐曲进入副部。由小提琴和木管乐器呈现,该主题刚出现时短小有力,圆号的点缀渲染和小提琴的重复并将声部从低到高的传递来演奏让副部主题逐步丰满。
副部与主部不呈对比,它并非新的音调,而是从“固定乐思”中派生出来的:
G大调、4/4拍子
5 — — — ︱5 1 #5﹒ 3 ︱3 — — 21 ︱7 1 3 6 ︱
5 — — — ︱5 1 #5﹒ 3 ︱3 — — 21 ︱7 1 3 6 ︱
#4 5 2 4 ︱7 2 5 67 ︱1 — 1 3 ︱
由于该乐章不需要太多的形象对比和冲突,所以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发展这一主题,该主题在后续的展开中并没有出现。副部主题呈现后迎来的便是展开部。“固定乐思”第二次登场时,亦可看成是展开部开始的标志。此时“固定乐思”的调性已经改变,是原型的上方五度调,这就是后面几个乐章经常出现的“固定乐思”的形态,并且主题后半部分的高音由弦乐声部来铺垫,使得恋人形象已经有了骨肉,但仍不够鲜明。
展开部,用主部与副部的材料构成三次起伏:第一次,先在C 大调上用中低音弦乐器上行模进:
5 — — — ︱5 7 5 ﹒ 2 ︱2 — 3 — ︱3 — 0 06 ︱
6 — — — ︱6 1 6 ﹒ 3 ︱3 — 3 — ︱3 —
大管助奏,接着通过一个转位的属七和弦的“××”节奏型引出那激动而欢乐的音调:
木管5 — — 43︱#2 3 2 1 ︱1 7 — 6 ︱5 — — 43︱#2 3 2 1 ︱1 7 — 6 ︱5 4 #4 2 ︱1
随着弦乐上行与下行的半音进行,出现管乐器支持的第一次高潮,该部分掺杂了许多情绪表现,有愤恨恼怒也有迫切想见到恋人的热情和倾诉等;经过突然沉默(休止三个小节)后,展开部第二部分便接踵而至,先是圆号传来空旷广漠的长音,在柔和、渐弱的八小节圆号长音D的背景上,木管乐器奏响了第一主题——“固定乐思”,这时出现了小提琴羞涩的“固定乐思”的上行四度音调,紧接着木管组以G 大调再奏“固定乐思”,长笛、单簧管和大管,这些变化让恋人的形象显得明亮光彩照人,而旋律没有变化的重现则表明作者还是那么狂热的爱慕着恋人,这是展开部的第二次高潮。愤怒忧伤的心情消失了,有的是快乐和喜悦……然而,喜悦没能持续太久,不安的情绪慢慢蔓延开来,在“固定乐思”第四次出现时,即展开部的第三次高潮,由大提琴率先奏出,而后由中提琴和低音提琴分别跟进重复。由于旋律和调性已改变,而且是在低音区,暗示着恋人的形象已经改变,变得阴暗和忧郁,不再是那么的高高在上。作者的心态又开始起伏不定,变得阴暗不已。大提琴和中提琴不断的重复着“固定乐思”的片段,直到整个乐队齐奏重复片段,并运用上行模进的方法加以发展,力度逐渐增长。随后,节奏逐渐放慢,旋律经过各种乐器和声部的传递后,作者的心如同狂躁的音乐,慢慢冷静下来,直到双簧管响起一个新的旋律(A大调,不是副部主题),乐章开始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乐队全奏“固定乐思”,以最强的力度,使这个节奏紧缩了的主题更加激动人心:
6 ︱5 1 5 ﹒ 3 ︱3 4 — 3 ︱3 2 — 1 ︱1 7 — 2 ︱2 5 2 ﹒ 7 ︱
5 2 — #4 ︱5 5 — 4 ︱4 3 —
再现部虽没有按常规出现副部主题,但这个新旋律经过发展,逐步变化发展壮大,不断的聚集力量直到乐队全奏才爆发,终于形成了再现部的最高潮。此时,“固定乐思”第五次出现,由木管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和大管)分别以单独的形式奏出“固定乐思”的片段,先是长笛,模进到双簧管,再到单簧管和大管分别将主题旋律在高中低音区依次陈述。之后是一个小过渡,来到尾声。
这时,“固定乐思”第六次呈现,也是该主题在第一乐章最后一次奏响。调性没有变化,基本是重现了“固定乐思”,只是配器由第一小提琴和长笛改为只有第一小提琴,当小提琴再次慢速安详地奏“固定乐思”时,宁静而安谧的琴声,宛若恋人形象又重现,乐队的演奏让人觉得作者有点依依不舍。最后乐曲结束在轻柔而梦幻般的和弦之中,衬托的长音和弦,尤其是“S—T”(下属—主)的变格和声终止式,使人仿佛又重新进入祈求安慰的梦幻之中。
第二乐章《舞会》(A Ball) ,适中的快板,三部曲式
柏辽兹的注释是:“在豪华的晚宴与喧闹的舞会上,他又遇见了心爱的情人。”
在这个乐章里,戏剧性表现和音乐两方面都是水晶般地清澈,配器亦如此,用两架竖琴,一支双簧管。舞曲刻意求其简明易懂。本乐章有两个主题:一个是生活舞曲主题;另一个是象征着恋人的“固定乐思”。
引子,这个用复三部曲式构成的乐章,基本上被华丽的圆舞曲气氛笼罩着,由于弦乐弱奏震音,使音乐色彩更显光彩,让人感觉到舞会的豪华与隆重。
这时,弦乐组奏响了温柔典雅的圆舞曲第一主题,暗示着舞会开始了。A大调,3/8 拍子,音乐潇洒、柔美,旋律柔和、细腻:
32︱171234 ︱5﹒#567 ︱1﹒721 ︱7 60 ︱6 43 ︱322171 ︱2#125#45 ︱3
接着,小提琴奏出一支柔媚的舞曲旋律:人们轻盈地旋转,文雅地迈步,加入的两部竖琴和木管乐器则锦上添花,让人如痴如醉。这时,作者的恋人出现了。紧接着,长笛和双簧管奏出“固定乐思”的第二主题(F大调),提示恋人也参加了舞会,“固定乐思”也是以圆舞曲的形式出现,形象更加流畅典雅:
1﹒︱117766 ︱#56#4 ︱5 4 ︱4 30 ︱343 232 121 ︱
1﹒︱172176 ︱#56﹒#4 ︱5 4 ︱4 30
随后回到第一主题,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恋人也参加了舞会,并消失在作者的视线中。为了能找到这位恋人,作者用小提琴急切的颤音呼唤着她。接着还是舞曲主题,直到恋人的主题再次出现,由单簧管吹出,作者又看到了她。“固定乐思”以圆舞的律动(3/8 拍子)在F大调上出现,隐喻着他与情人在舞会上的相遇:
5 ︱5﹒ ︱153 ︱3 4 ︱4 3 ︱3 2 ︱2 1 ︱1 ﹒ ︱702 ︱2﹒︱527 ︱5 2 ︱
2 #4 ︱5 5 ︱5 4 ︱30
当正想邀请她跳舞时,这位恋人又在乐队强有力的舞曲节奏召唤下,悄悄溜掉了,而加快的乐曲节奏,将舞会推向更欢乐的高潮。这个曲调由木管演奏,与前段在曲调、音色上都形成对比。
再现部,基本上是第一部分的再现。这里,第一主题加进了低音弦乐器,木管在上声部以轻快的节奏同音反复或下行进行,增加了舞会的热烈气氛。第二主题经过发展后,以下行音调结束,休止一小节,第一主题由木管更加欢快地吹奏,配器更加华丽多彩。
尾声,“固定乐思”由单簧管悠悠地吹奏,伴以长笛和圆号的长音,除了竖琴偶而弹一下分解和弦外,其它乐器保持沉默。
第三乐章《田野景色》(Scene in the Country) ,慢板,三部曲式
柏辽兹的注释是:“夏日的黄昏,他在田野听到两个牧人呼应演奏的牧歌。这牧歌和谐的二重奏,周围的自然景色,还有微风吹拂树叶的轻微响动,又勾起他那希望的闪光,给他的幻想带来了愉快。——它们使他心中感到异乎寻常的宁静,使他的思想带有了较为明朗的色泽……。但是,恋人的形象重又出现,他的心缩紧了,悲伤的预感使他焦急不安,——她是否欺骗了他……两个牧人中的一个重又吹起那朴素的曲调,另一个却不再应和。夕阳西下……远处的雷声……孤独……沉寂。”
复三部曲式。这个乐章用音乐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野风光。是一幅富有诗意的风景画。
引子,作者离开了舞会,来到了美丽如画的田野中。乐曲一开始,作者用英国管和双簧管模仿牧笛,一唱一答地吹奏出二重奏的牧歌音调,在F大调上,6/8 拍子,英国管在唱,双簧管跟答,奏出一曲田园风味的牧歌:
英国管 0 1 20 5 ︱30 5 6 ﹒︱双簧管 0 1 20 5 ︱30 5 6 ﹒︱(高八度)
英国管 0 1 20 5 ︱30 5 2 ﹒︱双簧管 0 1 20 5 ︱30 5 2 ﹒︱(高八度)
五声音阶的结构,徐缓的速度,每句结尾的延长,英国管和双簧管两件木管乐器对答吹奏的牧童音调,仿佛一对情人沉浸在美丽的大自然中。在缓慢的引子后,牧歌音调一停,富于想象力的基本主题便轻轻走来。
第一部分,单三部曲式。F大调,6/8 拍子。由小提琴和长笛奏出,其旋律的田园风味很浓,节奏很缓慢,表明作者的心态很安静平和并沉浸在美妙的幻想中。田园风格的主题,恬静、清澈、明朗而纯朴:
1 ﹒123 ︱4 2 432 ︱1 1 176 ︱6 ﹒500 ‖︰0 1 1 2﹒#1 ︱2 7 5 0 ︰‖
2﹒17 1 0 ︱3﹒2#1 2 0 ︱4﹒3#2 345 ︱543 321 ︱176 654 ︱3﹒
小提琴与长笛徐缓地演奏,加上弦乐的拨弦,显得特别安详。这是一段设计美妙的柔板,诗一般的形象和音乐的音符在每个点上都恰当匹配,特别是由中提琴、大提琴的基本主题复奏,仿佛置身于一个美好的田园画卷中,让人流连忘返。美好的画面一直持续着,突然乐曲的中段出现了,这时低声部响起一些不和谐的音型,接着恋人的“固定乐思”旋律变形模糊地闪现出来,由双簧管和长笛吹响,慢慢“固定乐思”与低声部音型缠绕在一起,酝酿出一种晦暗烦躁的气氛,这便是作者:“恋人的形象重又出现了,他的心头沉重了,痛苦的预感使他烦操不安——她是否欺骗了他……”的真实写照,作者越想越痛苦和混乱,乐曲也行进得越来越急躁,进入了乐曲的高潮,这便是此乐章的对比性中段。
中段后,当田园曲主题再由低音弦乐在C 大调上演奏,小提琴伴以不安的音型,使明朗的主题变得阴暗起来,尤其是大管与低音弦乐的上行、下行震音经过句,更是使人焦躁不安。
最后慢慢停息了,此时可以感觉到作者已经恢复了平静,他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田野的景色中。
中间部,在bB大调上,6/8 拍子,出现了变型的“固定乐思”:
05 ︱5 51 5﹒3 34 ︱433 2 1 ︱1 7 7 0 ︱00﹒2 2 25 ︱2﹒75 2#45 5 4 3 0 ︱
这个代表情人的主题变形,由长笛与双簧管吹奏,低音乐器与之对奏,非常出色地表现了失恋者的惶惑心情。当乐曲发展到乐队全体强奏减七和弦时,主人公达到了狂暴的程度。以后渐弱,半音阶式的下行,好像悲观失望者极度发作之后的疲备不堪状态。在小提琴组的拔奏下,单簧管响起一个新的旋律,有点像乐章开头牧歌的再现。
再现部,在不同调性上,两次加花变奏田园主题:
原型(1=F) 1 ﹒ 1 2 3 ︱……
变形Ⅰ(1=F) 1 7 1 5 6 7 13 24 35 ︱……
变形Ⅱ(1=C)1717 1567 1567 1713 2124 3235 ︱……,田园主题由小提琴组再现,并与单簧管对位发展,形成再现部的小高潮。恋人的形象再度出现,但很模糊。飘在变形Ⅰ上的单簧管独奏曲调(F大调、6/8拍子 ):5 ﹒154 ︱4 ﹒3553 ︱2 3.2 3 4.3 ︱4.654 320 ︱,使情绪逐渐安静,乐队音响也逐渐透明。在小提琴演奏的田园曲主题上,“固定乐思”的片断由木管类乐器轮流演奏,用对答方式来提醒作者,但作者好像没有在意,仍然沉醉于田园的景色中,以后在圆号声部也能听到这个动机,但都比较清新明朗而显得安静了。接着弦乐组在与木管组对位中也奏出固定乐思的模糊片段,仿佛在叹息,然后乐曲慢慢走向结尾。
尾声,是引子牧歌的重复,英国管再次吹起那甜美的牧歌,但却没有了应答。英国管比双簧管的音域低五度,音色比双簧管浓郁而苍凉,比较含蓄内在,听起来如泣如诉。情绪显得分外孤独寂寞,只能听到四个人敲击定音鼓模仿的雷声在天边回荡,结合牧笛显得逼真传神。但最后牧歌消失了,雷雨已过,四周一片沉寂。暗示甜蜜的爱情已消逝,生活中的风暴即将到来。
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March to the Scaffold) ,从容的快板, 进行曲式
柏辽兹的注释是:“梦中,他杀死了自己所爱的人,被判死刑,押赴刑场。在时而阴森粗犷、时而庄严辉煌的进行曲乐声中,队伍向前行进着,低沉有节奏的步伐声与喧嚣的嘈杂敲打声交织在一起。结束时,那恋人的形象又映入他的脑际,固定乐思又再次出现,仿佛是关于爱情的最后思索,但它很快就被致命的一击所打断。”
复三部曲式。这一乐章与前面各乐章均形成尖锐对比,是一首阴森的、带凶杀气的进行曲。柏辽兹在配器上加重了铜管乐器(三个长号,两个低音号)和打击乐器(四个定音鼓及钹、大鼓)。
引子,乐曲一开始,定音鼓的敲击,低音提琴的拨奏,圆号在g小调上(2/2 拍子)的切分音型,都以一种严酷无情的节奏勾勒出一幅恐怖的画面:沉重的节奏越来越强烈,一支可怕的赴刑队伍走过来了!
1 1 — 2 ︱3 — 0 0 ︱1 1 — 2 ︱3 — 0 0 ︱
6 6 — 7 ︱1 — 0 0 ︱6 6 — 7 ︱1 — 0 0 ︱
第一部第一主题,阴森、冷酷(g小调、2/2 拍子):
6 — |5 — 4 32 |1 0 7 0 |6 — 5 43 |
2 0 1 0 |7 — 6 71 |2 0 7 |3 —
这个由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奏出一个完全无力的直线下行的音调,它顿挫的节奏,小调式的音阶增加了沉重森严的感觉。这便是赴刑进行曲的第一主题,可以听出这个主题让人胆战心惊,当赴刑队伍走近时,加入了大管与其它低音乐器的对位旋律,并且常被木管与铜管的叫喊所切断。该主题的一次次反复出现,让作者的死刑变得更加阴森恐怖。当乐曲突然出现上行的经过句后,出现庄严、辉煌的第二主题(bB大调、2/2 拍子):
1 1 — 2 |3 — 4.3 2.4 |3.2 1.2 3 4 |6 5 — 0 |4 4 — 2 |
2 6 604 3.2 |1.5 6.5 4.1 7.6 |5.1 1.1 702 2 |
由全部管乐器演奏的这个切分拍子、符点节奏、大调式音阶的主题,显得雄壮而灿烂,但其中却包含着凶邪、残酷的杀机。
中间部,由以上两个主题交替构成。共分三段。开始,在bB 大调上(2/2 拍子),由铜管乐组吹奏第二主题的动机:
5 — 1 1 |2 — ﹒ 0 |5 — 1 1 |2 — ﹒ 0 |,转入大调,威武堂堂,反映出作者的精神世界是那么的乐观从容,与冷酷的赴刑进行曲形成鲜明对比。第二主题反复出现了两次,第二次配器显得更加丰富和辉煌。随后,乐曲回到了现实,长号的持续粗暴和弦乐上行音阶仿佛让人觉得围观的人群正在怒吼和叫嚷,发泄着自己的杀戮欲望。接着,由弦乐与木管相互承递演奏第一主题:
弦乐(拨)6 0 |(拉)5 — 40 (木管) 32 |
弦乐(拨)1 1 7 × |(拉)6 — 5 (木管)43 |#2 2 1 7 |6 ,乐曲返回第一主题,但表达得更加的阴森和怪诞。这种别致的配器与演奏方法,产生了一种阴森、怪异而神秘的色彩。中段是重复辉煌的第二主题。接着再现第一段。结尾,在木管六连音背景上,低音管乐器奏第一主题动机,并逐渐增强力度,进入本乐章的再现部。
再现部,乐队以最强的力度全奏第一主题,之后占优势的附点节奏引向g小调和弦(弦乐)与降D大调(管乐)的完全并置,附点音符的节奏处于统治地位,在力度、音色与和声上形成强烈对比,更富于刺激性,达到了恐怖和精神狂乱的极点。然后力度渐弱,又突然爆发,引出情人主题,随之进入尾声。
尾声,“固定乐思”的片断,由孤寂的单簧管演奏,犹如执行死刑前脑海中一闪而过的情人的形象,这“固定乐思”还没奏完,铡刀便落下了。最后,隆隆的定音鼓,威风的大鼓与钹,伴随管乐器上的大调和弦嘎然而止,宣告作者的死刑结束。
第五乐章《女巫沙柏斯的夜梦》(Dearm of a Witches’ Sabbath) ,快板, 回旋曲式
柏辽兹的注释是:“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群群为前来参赴他的葬仪而聚集一起的幽灵、巫师和妖魔的夜宴之中。怪异的喧嚣、呻吟、狂笑和远处的叫喊仿佛在彼此呼应……。恋人的旋律重又出现,但已失去它那自身高贵和端庄的性格,现在堕落为一支鄙贱、轻浮、刺耳、丑恶和怪诞的舞曲。这是他的恋人前来参加魔宴,……她的到来激起了一阵欢乐的嚎叫。……她加入到妖魔的纵酒宴乐之中……。报丧的钟声,对《愤怒的日子》(Dies irae)的诙谐讽刺,妖魔的轮舞。《愤怒的日子》这支歌调和妖魔的轮舞混合在一起。”
这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乐章,音色丰富多彩,对比变化多端。这个章节已经脱离了正常的交响曲乐章的范畴,完全依靠作者的想象力来完成,真正展示了柏辽兹的作曲才华和天赋。我个人认为这个乐章是整部作品最出彩的,也是最能展现柏辽兹对于管弦乐器配乐的创造力的,同时也是审美过程中的一大重点难点。
自由曲式。场景承接上个乐章,在作者被砍头后,他的灵魂从地上爬了起来,发现自己在一群怪物、幽灵和巫师的包围之中。该乐章的音乐格调也是上个乐章的继续,由于内容怪诞,音乐结构很特殊。共分三个部分:
引子,规模庞大。乐曲一开始十分怪异,是一段很不合常规的旋律,成功地营造出一种诡异的气氛。首先由小提琴和中提琴在八个声部,从不寻常的音区发出毛骨惊然的簌簌声,使人产生一种阴森感。然后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奏出隆隆声,如地狱里的轰响。接着弦乐半音下行的连续减七和弦,夹杂着短笛的怪异音型,模仿幽灵的张牙舞爪的形象。随后长笛与双簧管的高音尖叫及加了弱音器的圆号好像在地下回应,造成一种奇幻色彩,使人听了不寒而栗。低音弦乐从昏黑的角落刮趄阴风,铜管乐器不规律的咯咯声响,描写了各种妖魔鬼怪的笑声和远处传来的叫喊。加上各种震音、颤音、滑音,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离奇荒诞的音乐画面。作者对引子主题进行了重复,并进行了变调处理。短暂的静默,为的是作者的恋人“闪亮”登场。在定音鼓的强力敲击下单簧管奏出恋人的“固定乐思”,但已面目全非,温柔而端庄的形象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有滑稽、可笑。一会儿,音乐突然加快速度,全乐队的齐奏,好似恋人的到来引起了全场妖怪的狂欢,在这个时刻“固定乐思”第二次出现,这次配器丰富了许多,高音区的短笛加入,让恋人形象更加张牙舞爪,而大管则让形象变得生动怪诞,后来木管乐器组的卷入,管弦乐器连串的半音,使得原本就诡异的场面更加混乱,充满邪恶,
恋人跳着奇怪的舞步越走越近,恋人主题逐步发展直到狂乱的地步。然后音调急转直下,慢慢就只剩下管乐器在低吟,仿佛在宣布这只是个开始。
在这妖魔的世界里,出人意外的是“固定乐思”再现了,在轻轻敲击的定音鼓和小鼓伴随下,由C 调单簧管吹奏,但已几乎难辨认其原来面目了。紧接一阵快速喧闹的音乐后再次出现时,已变成粗野的喊叫了(bE大调、6 /8拍子):
5 |5 1 5 3 |3 4 4 3 |3 2 2 1 |1.21 7
“固定乐思”变成了“丑恶的舞曲”,仿佛情人已加入暴饮狂欢的行列之中。紧接着传来了教堂里的丧钟声响,参和着大提琴和大鼓的和弦,这是乐章本体第一部分的开端。
第一部分,单三部曲式。在丧钟的背景下,主题旋律率先由两个大号和四个大管低沉奏响。该旋律是中世纪教堂的安魂弥撒中一个歌调《愤怒的日子》,这段歌调先由两个大号和四个大管奏出极其低沉的主题旋律。这支旋律在李斯特、圣-桑和拉赫玛尼诺夫等作曲家的作品中,曾多次被用以作为死神的象征,而在这里,柏辽兹使它同报丧的钟声结合在一起,还时不时地插进短笛尖锐的声音,此时的钟声完全不再神圣不再庄严。原来该旋律是宗教音乐,柏辽兹对该旋律进行了特殊处理,改变了节奏,使其变得面目狰狞,与妖魔的形象极为搭配,按柏辽兹的话说就是“对‘愤怒的日子’的诙谐讽刺”。该主旋律,也就是死亡主题(c 小调、6/8拍子 ):
1 - - |7 - - |1 - - |6 - - |7 - - |5 - - |6 - - |6 - - |
1 - - |1 - - |2 - - |1 - - |7 - - |6 - - |5 - - |7 - - |
1 - - |7 - - |7﹒7 6 |6 - - |6﹒,这个主题在发展过程中节奏逐渐压缩,并且在它的上方加上一个平行三度曲调。当圆号与长号重复时,还颠倒了节拍重音:
3 ﹒ |2 ﹒ 3﹒|1 ﹒ 2 ﹒|7 ﹒1 ﹒|1 ﹒ 3 ﹒|
1 ﹒ |7 ﹒ 1﹒|6 ﹒ 7 ﹒|5 ﹒6 ﹒|6 ﹒ 1 ﹒|
3﹒4﹒|3 ﹒ 2﹒|1 ﹒ 7 ﹒|2 ﹒3 ﹒|2﹒2 3 |3
1﹒2﹒|1 ﹒ 7﹒|6﹒ 5 ﹒|7 ﹒1 ﹒|7﹒7 1 |1,而木管与弦乐拨奏时,节奏再压缩成:
3 2 3 |1 2 7 1 |1 3 3 4 |3 2 1 7 |2 3 2 1 |1 1 7 1 |
5 7 5 6 |6 1 1 2 |1 7 6 5 |7 1 7 6 |6
主题出现后,弦乐组和铜管等管乐器加入让该主题得以丰富并完善。紧跟着便是主题变调重复,又是一个主题的完整重复,这次的特点是其中一段由大号和低音提琴并置演奏,突出了主题,就像死神一步步走来一般。
一个庄严肃穆的圣咏主题,用在魔宴之中,轻佻而鄙俗,这是作曲家对宗教的辛辣嘲讽,也反映了主人公对社会现实不满的叛逆精神。接着在c 小调上(6/8拍子)出现了第二个死亡主题:
(大管、大号)
3 ﹒3 ﹒|5 ﹒5 ﹒|5 ﹒5 ﹒|4 ﹒4 ﹒|2 ﹒2 ﹒|3 ﹒3 ﹒|3 ﹒3 ﹒|
2 ﹒2 ﹒|1 ﹒1 ﹒|2 ﹒2 ﹒|3 ﹒3 ﹒|3 ﹒3 ﹒|6 ﹒6 ﹒|6 ﹒
(圆号、长号)
3 ﹒|5 ﹒5 ﹒|4 ﹒2 ﹒|3 ﹒3 ﹒|2 ﹒1 ﹒|2 ﹒3 ﹒|3 ﹒
(木管、弦乐拨弦)
1 3 |55 #42 |3 3 2 1 |2 1 2 3 |3 ,主题旋律一遍遍重复,管乐器与弦乐器交替演奏,第一部分的末尾仍由大号和大管奏出,只是更低沉力度稍微轻些,似乎预示着宴会的高潮来临。之后弦乐器的弓在弦上擦出呯呯的音响,使乐章带着悬念过渡到第二部分,即“妖魔的轮舞、狂乱的夜宴”。
第二部分,在C大调上(6/8 拍子)出现了“魔鬼的轮舞”。这里的舞曲性旋律用类似赋格段的形式陈述,借以显示各种妖魔鬼怪之众多,宴饮舞蹈之热狂。全乐队奏响了第二部分的主题,该主题多次移调演奏,采用升、降调及在各个声部传递来描写妖魔激情的舞蹈:
主题(大提琴、低音提琴)567 |1﹒2﹒|334 5 6 |4 3 2 1 |765 567 |
答题(小提琴) 23#4|5﹒6﹒|771 2 3 | 1 53 #4#5|6 3 123|4 222|5
1 7 6 5 | #432 23#4 |5 2 7 #1 #2 |3 7 567|1 5 5 5|1
狂欢的舞蹈,越来越激烈,犹似在快乐的庆祝着。随之响起一个新旋律,也是反复演奏,好像妖魔的宴会还在继续。接着乐队音量逐渐减弱下来,变成了喑哑的隆隆声,此时隐约可听见第一死亡主题的片断。然后魔鬼的轮舞曲变成了半音音阶,调性极不稳定,音乐更荒诞,音响再度由弱上升到最强,响起了第一部分“愤怒的日子”的主题,由大号和大管奏出,乐章进入尾声。
第三部分,双主题结合再现。魔鬼的轮舞主题与第一死亡主题交织在一起,先是两个主题片段在低声部缠绕,然后发展壮大,由弦乐组在低音区奏响第二部分主题,即舞曲旋律,随后管乐器则在高音区用第一部分主题“愤怒的日子”来进行对位,这是整个乐章的最高潮。乐曲炽烈地发展着,但柏辽兹还不想在此结束乐章,他让小提琴、中提琴等弦乐手用弓子的木杆,以“×××× ×××”的节奏来疯狂地歇斯底里地摩擦着琴弦,发出一种唧唧的声响,酷似骷髅在舞蹈中发出的骨头撞击声,与后面的木管乐器一起,唯妙唯俏地描绘了群魔热情的嬉笑和热舞。最后,魔宴越来越热闹,魔舞越跳越狂热,整个乐队齐鸣,全部打击乐器一起奏响,乐曲在狂风骤雨般的喧嚣声中结束。此乐章,作者全凭自己的想象将妖魔鬼怪的狂笑、喧嚣和变态发挥的淋漓尽致。
《C大调幻想交响曲》从失恋这样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欧洲一些艺术家在生活逆境中的苦闷情绪。它还从标题音乐创作和交响乐配器两个方面,为后来的浪漫主义音乐创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C大调幻想交响曲》开标题交响乐之先河,冲破了交响乐曲以往既定模式的禁锢;它标志着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正式启动,引领世界音乐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它是管弦乐法的一次革命性运动,柏辽兹已将配器理论上升到一定的层面与高度。
《C大调幻想交响曲》这部伟大的交响乐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巨大,随着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与演进,人们逐渐接受了这部作品,承认了这首管弦乐曲的历史地位与其创造性、时代性与标志性的开启。该作品不乏抗争与坚毅的豪情,也不乏浪漫与柔美的诗意。这位大师的幻想,时而如夏花般奔放而灿烂,时而又如秋叶般惬意而静美。这位大师虽已离我们远去,然而,他的这部鸿篇巨制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世界音乐艺术宝库中至今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
明日方舟GA4安魂教堂三星低配怎么打 明日方舟GA4安魂教堂三星低配攻略Get√, 2023-10-07
-
明日方舟GA-8通关攻略大全, 2023-10-07
-
明日方舟GA-8打法思路解析:安多恩!我将清算一切!, 2023-10-07
-
明日方舟GA-8怎么通关,明日方舟ga-8怎么过 2023-10-07
-
明日方舟GA-8低配攻略 GA8影与灰关卡通关打法详解, 2023-10-07
-
明日方舟GA-7通关攻略, 2023-10-07
-
明日方舟GA-6高配挂机攻略 GA-6双人挂机阵容搭配推荐, 2023-10-07
-
明日方舟GA-6通关攻略,明日方舟ga-6通关 2023-10-07
-
明日方舟GA-6怎么过 GA-6双人挂机刷信赖攻略, 2023-10-07
-
明日方舟GA-6低配怎么过,明日方舟ga-6低配 2023-10-07